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3.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06至200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两年平均亩产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是福建省晚稻区试近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4.
Ⅱ优125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亩产606ekg,比汕优63增长8x%,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33?kg,比汕优63(CK1)增产2P%,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2%  相似文献   

5.
Ⅱ优明398     
《三明农业科技》2008,(1):F0004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明398由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398配组而成。该组合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穗粒数多,抗倒性好。2004年-2005年参加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77.01kg、543.4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3%和13.13%,达极显著与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07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明恢90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福建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39.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91.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  相似文献   

7.
金标 《福建农业》2005,(4):11-11
金两优33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HS-3/JXR-33配制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母本HS-3属籼型光敏不育系,父本为JXR-33。2003年参加全省中稻区试,亩产641.58公斤,位居第一名,比对照汕优63增产15.19%,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进入全省中稻生产试验,同时在双季稻中试基地作晚稻种植,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8.
Ⅱ优1259     
《三明农业科技》2006,(3):F0002
Ⅱ优1259由三明市农科所育成,2006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国审稻2006038)。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参加全国区试,平均亩产57031kg,比汕优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  相似文献   

9.
俞琦英 《新农村》2005,(3):11-11
宜香优1577经2001年和2002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524.9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5%。全生育期139.8天,比对照汕优63长0.8天;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5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两年区试平均亩有效穗15.0万,每穗总粒数158.2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7.2克。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精米率、碱消值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胶稠度、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新品种“天优330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用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新组合,2006年和2007年参加全省晚稻新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产量分别为504.73kg和502.21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04%和13.74%,两年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全省各区试点增产点率100%,是近年来省区试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引进惠安县螺阳镇试种20hm^2,平均每667m^2产量556.50kg,表现高产、优质,适宜惠安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协优5968”(“协青早A”/“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3、2004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单晚和连作晚稻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在省内外共种植35万亩。1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8.40、561.80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0%、16.2%,均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2、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迟熟高产组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2.7、5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6.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五丰优淦3号(区试名:淦鑫604)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五丰A与该公司选育的恢复系淦恢3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稻中迟熟组合。2006年参加省区试预试,平均亩产500.59kg,比ck汕优46增产3.88%;2007年参加区试,,平均亩产476.93kg,比ck 汕优46增产5.74%;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2.52kg,比ck淦鑫688增产2.50%,不显著,第五位。两年平均亩产489.73kg。比ck增产4.12%。  相似文献   

13.
川香8号简介     
《现代农业科技》2005,(1):45-45
川香8号是四川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香型、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组合。2003年在四川省试中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2003年生产试验五点平均亩产571.5kg,较对照汕优增产6.9%,2004年在安徽省布点试种一般亩产600—650kg,高产可达800kg以上。适宜在沿江、江淮作一季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14.
Ⅱ优1259是三明市农科所用明恢1259为父本,与Ⅱ—32A为母本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米质较优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和稻米品质2001年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1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对部分中稻新组合区试的基础上,2006年对11个中稻新组合进行区试,鉴定筛选适宜宁德市推广的优良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表现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较佳的组合有联大2008、Ⅱ优0323、双香2号、Ⅱ优6号和Ⅱ优1946,建议在宁德市稻瘟病轻发生区扩大试种、示范.2006年区试表现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较佳的组合有Ⅱ优051、D优177、特优明4002和特优059,建议2007年续试;特优166和特优140两组合在2006年区试中表现不理想,建议中止试验.  相似文献   

16.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Ⅱ优1223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用Ⅱ-32A与金恢1223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2003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1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差异达极显著;2004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2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闽清县2008年晚稻新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共引进10个杂交晚稻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续试组合花2优86、兴优727的平均产量位居第3、4位,比谷优527(CK1)减产显著,比汕优63(CK2)增产显著,其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均表现较好,建议2009年进入生产试验;新组合天优2076、两优167、兴1优07R08的平均产量分别位居第2、5、6位,比CK1减产显著,比CK2增产显著,其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均表现良好,建议2009年续试。  相似文献   

19.
豫玉11号(原名90-1)是一个竖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该杂交种在1990-1991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529.5kg,比对照种增产14.9%,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该杂交种在1992-1993年全国夏玉米区试中,晋,鲁,豫,皖,苏五省平均亩产512.3kg,比对照掖疸2号增产15.7%,亦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试验示范中,一般比对照种  相似文献   

20.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不育系新香A,与该所选育的恢复系80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稻迟熟优质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好,199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1998年早季引进。参加我县早杂区试,平均亩产495.5公斤,居参试9个组合的第二位,比对照威优77亩增16公斤,增产3,33%;比对照汕优016亩增19.4公斤,增产4.07%,均未达显水准;但比参试的威优89增产显,比威优016增产极显,是个具发展潜力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