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黄淮海地区麦茬大豆播种方式费时费工,投入较高,效益较差。简化栽培程序,实现大豆生产的轻简便捷和节本增效是今后大豆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机械条播为对照,研究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方式对麦茬大豆播种质量、出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机械条播方式相比,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方式下,田间表层土壤平均温度降低了6.5%,平均湿度提高了12.7%。同时,通过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播种大豆可使大豆播种均匀度和出苗率分别提高64.8%和32.2%。此外,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简化了大豆生产环节、减少了农耗,使生产投入显著降低了41.0%,大豆生产效益显著提高28.2%。本研究表明,通过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可解决麦茬大豆播种难、出苗质量差和用工投入多等问题,降低了大豆生产成本,提高了大豆种植效益,本技术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简化栽培措施在黄淮海麦茬大豆生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梁邦平  刘艳  张中起 《中国种业》2021,(11):121-122
菏豆39是由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菏豆17号作母本、中黄1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1.0kg/667m2,较对照品种菏豆12号平均增产5.5%,2019年参加山东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2.9kg/667m2,较对照菏豆12号增产6.1%,平均百粒重22.3g;经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 SC-3和SC-7株系均表现为中感。该品种高产、优质、商品性好,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品种特征特性、产量变现及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周青 《中国种业》2018,(9):86-87
安豆524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安豆09-5067为母本、荷豆99-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等特点。2015-2016年参加河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3290.3kg,较对照豫豆22增产7.58%;201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95.4kg,较对照豫豆22增产8.23%。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在河南省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充分满足大豆生产、压榨企业和豆农种植的需求,通过优选高油亲本、配制高油组合与创建高油选择群体,同时改进目标性状识别与选择及鉴定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77,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4.13%;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120.6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8%,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006.3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8.8%;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在北方春大豆产区属中早熟品种;中抗灰斑病。该品种是黑龙江省有品种审定记录以来首批审定推广的油分含量超过24%以上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潍豆20 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2013 年以潍豆126 为母本、齐黄34 为父本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 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年每667m2 平均产量214.3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4.5% ;2021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0.9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8.8%。该品种产量高,抗倒伏,抗病好,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42.17%,脂肪含量21.58%,2022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豆20220003。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态     
<正>国家大豆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再传捷报"平均亩产320.50千克!"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毕村1.05万亩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由国家大豆良种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山东圣丰种业科技组织有关专家,对前茬为小麦,采用免耕覆秸栽培技术种植的3300亩大豆新品种"圣豆5号"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体系下窄行密植免耕与传统垄作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群体叶片干重、叶面积指数、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免耕叶面积指数、群体叶片干重明显高于垄作大豆,单株叶片干重、叶片SPAD值低于垄作大豆;免耕处理下百粒重均小于垄作处理,但单株荚数、荚粒数均高于垄作大豆;免耕大豆产量明显高于垄作大豆.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体系下窄行密植免耕与传统垄作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群体叶片干重、叶面积指数、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免耕叶面积指数、群体叶片干重明显高于垄作大豆,单株叶片干重、叶片SPAD值低于垄作大豆;免耕处理下百粒重均小于垄作处理,但单株荚数、荚粒数均高于垄作大豆;免耕大豆产量明显高于垄作大豆。  相似文献   

9.
免耕栽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温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 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平作免耕栽培处理间随秸秆覆盖量增加, 土壤温度呈下降趋势, 较 0%秸秆覆盖常规秋翻垄作对照比, 0、 30、 60、 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分别降低 0.35~4.39、 0.45~4.55、 0.57~5.34、 0.77~6.14℃; 各生育时期间以苗期各处理土温与对照差异最大, 开花以后土温差异变小; 各处理不同土层间降温幅度为0.46~3.62℃, 仍以苗期降幅最大为 3.62℃。因此, 在高纬度寒地应用秸秆还田免耕技术关键是在苗期采用增温措施, 促进幼苗发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是提高中国大豆单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选育高产大豆杂交新品种对中国大豆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皖杂豆5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W1101A’,恢复系为‘MR1312’。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98.7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8.49%。2019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60.7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6.06%。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豆2020000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等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大豆新品种‘皖杂豆5号’的选育和推广对中国大豆单产的增加、国产大豆的振兴和豆农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益科豆18是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中黄13为母本、周豆12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 918.70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10.02%,达到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2.55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9.35%;蛋白质含量42.30%、脂肪含量20.09%,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和SC7。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豆2017001)。通过了河南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引种备案。  相似文献   

12.
<正>驻豆19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依据大豆育种原理,于2002年以郑88013为母本、驻97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2003-2010年系谱法选育,定向选择出的优质、高产、广适的大豆新品系,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5002。该品种表现高蛋白、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宜在河南及长江流域夏大豆种植区推广种植。1品种选育1.1品种来源驻豆19的母本郑8801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一个高产、抗病、抗倒品系;父本驻  相似文献   

13.
免耕轮作对内蒙古地区农田贮水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5—2011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了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NL)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与3种轮作模式(燕麦-大豆-玉米、大豆-玉米-燕麦和玉米-燕麦-大豆)对土壤贮水特性和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免耕轮作处理中以免耕留茬覆盖结合燕麦-大豆-玉米轮作模式对土壤贮水量的提高程度最大,增幅为常规耕作的35.66%~41.63%。不同免耕轮作模式均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且作物产量高低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第一个轮作周期后NHS、NLS、NH和NL分别较T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43.77%、31.45%、26.74%和13.91%,作物产量增加29.68%、27.69%、18.05%和15.66%。第二个轮作周期内由于干旱比较严重,免耕方式结合燕麦-大豆-玉米模式效果较轮作第一个周期有所下降,但NHS、NLS、NH和NL仍分别较T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9.83%、20.51%、6.18%和3.15%,作物产量增加17.52%、13.60%、4.33%和1.95%。因此,在土壤水分基本来源于自然降水的内蒙古旱作区,免耕轮作能够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尤其以免耕秸秆覆盖结合燕麦-大豆-玉米模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易泽林  唐道彬  赵良建  罗荣 《种子》2007,26(9):91-92
大豆新品种西豆5号是用西豆3号为母本,普通黑豆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回交方法,经过8年8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特色大豆新品种。2002~2003年重庆市区试单产138.2kg667m2,与重庆主推大豆品种渝豆1号(对照)产量相当,较一般黑大豆品种增产30%以上。生育期适中、耐旱性强、外观色泽好、商品价值高、适应性强。200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西豆5号,适宜重庆市范围及相同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齐农26号是以蒙豆36为母本,克09-0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特用类型小粒豆品种。其籽粒较小,百粒重12.7g,粗蛋白平均含量45.91%,较适宜做为豆芽、纳豆等食品的加工原料,中抗大豆灰斑病,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559.6 kg,比对照品种东农60平均增产11.3%,由于品质及产量突出,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集成配套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可为大豆加工企业提供芽用及纳豆生产原料,满足了市场对特用小粒豆品种的需求,推动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豆1号大豆于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号:甘审豆201 1001.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两年11个参试点平均产量2 671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增产达显著水平,居参试材料第2位,其中在9个点次增产,增产点次达到81.8%.201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39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参试品系第2位.  相似文献   

17.
谭树新 《中国种业》2011,(10):85-85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邯豆10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鲁豆11为母本、自选品种邯豆三号为父本,根据性状互补的原则组配杂交组合,选育出的适合河北省种植的高产(产量超对照品种8%左右)、优质、抗病性强的大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1002),适宜河北省中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大豆生长期常常因温度低,湿度大,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从而影响大豆产量。为选育适宜贵州省种植的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大豆新品种,于2008年选用地方品种大方猫耳灰为母本,选用本所育种材料黔豆08001[成8307-1×(六枝六月黄×大方白水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复合杂交材料黔豆08014,对该材料用系谱育种法于2009—2013年在贵阳、海南经过8代选育,于2013年选育而成高产、抗花叶病毒病较强的大豆新品系黔豆11号。2014年参加贵州省大豆区试,平均量产为178.60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11%,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187.26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63%,2年平均产量182.9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38%。2015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1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8.67%。该品种全生育期109d,为春大豆中熟品种,紫花,灰毛,株型收敛,直立生长,有限结荚,株高41.6cm,底荚高度8.6cm,主茎节数12.1个,分枝数2.0个,单株荚数36.5个,单株粒数70粒,单株粒重11.8g,百粒重17.7g,不倒伏,不裂荚,落叶;蛋白质含量40.37,脂肪含量20.30;田间鉴定不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较抗其它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SC-7鉴定抗性结果,SC-3病情指数22,SC-7病情指数27,对两个株系的抗性评价为中抗。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豆11号,适宜在贵州省及相似地区作为春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综合评价稻秸还田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冻害的影响,以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覆盖还田、宽行覆草、浅旋还田、翻耕还田4种还田方式,研究各处理下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以及对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出苗、分蘖的发生以及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其产量分别减少了21.3%和15.3%,而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则与之相反,分别较对照增产8.0%和5.2%。另外,与对照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不仅显著降低了单株麦苗质量(茎蘖数、鲜重和干重),而且在低温下有更多的冻害苗和更高的冻害比例。相关分析得出,冻害苗数与单株麦苗的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2种方式还田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冬小麦的冻害。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育超早熟、优质、抗逆、高产、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以黑河 45 为母本、华疆 2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佳豆 68 大豆新品种。该品种 2022 年在黑龙江省审定推广。佳豆 68 蛋白质含量40.58%,脂肪含量 20.20%,蛋脂总和 60.78%,中抗灰斑病,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品种黑河 49 增产 11.6%,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黑河 49 增产 10.5%,生育日数 95d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 10℃活动积温 1850℃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