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柑桔的常规栽培一般要在种后4~5年才能投产。团石区农工商柑桔速生密植试验园种后第二年亩产达到1194.6斤。 团石区农工商柑桔速生密植园面积为0.8亩,种植244株,计亩栽300株,该园采用种前全园深翻改土,深度60厘米以下,于1992年3月1日定植,品种为枳砧碰柑。种后经一年多的培育,1983年11月11日采果验收产量,实收柑桔果实955.7斤,折亩产为1194.6斤,全园平均株产4斤左右,结果树平均株产5.8斤,其中单株产量最高达15.3斤,株产15斤以上的树有4株,株产10~15斤的树有28株。  相似文献   

2.
<正> 鸡蛋杏俗称大杏,产于河南省渑池县和宜阳县一带,渑池县主要分布在西村公社,该公社约6000多株,常年产量26万斤左右,以李家大队比较集中。鸡蛋杏目前一般树龄约40年生,也有80~90年生的老树。树形一般为自然圆头状,有3~6个主枝。树势强,树姿较直立,一般40年生树高7~8米,冠径14.0×13.5米,于周2.4米。鸡蛋杏幼树栽后4年结果,丰产性能好,一般10年生树株产在80~100斤左右,15年生进入盛果期,盛果期达30年之久,40年生树平均株产221.3斤(为麦黄杏株产的2.3倍)。鸡蛋杏结果性能也较好,其结果枝单、复芽比为10:6.6,平均座果率为4.7~6.5%。鸡蛋杏于6月上旬成熟。果实卵圆形,果顶微  相似文献   

3.
大国光隔年结果现象极为严重,由于产量不稳,树势早衰,腐烂病严重,给生产带来不利。根据调查15年生的树株产千斤以上,第二年株产只有50斤,为了克服大国光隔年结果现象,在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大枝间轮流结果,枝组间轮流结果和重疏果等试验。 试验结果,大枝轮流结果,当年实产1100斤,第二年实产50斤,变产幅度91.301o,大小年严重。枝间轮流结果,当年实产612斤,第二年实产54斤,变产幅度83.78%,大小年严重。重疏果:根据历年产量和当年树体生长的发育情况,予确当年株产,在疏果时,疏去予产的30%。根据两株树的试验调查结果如下: (一)予产…  相似文献   

4.
我场自1950年开始栽培李树,现有李树10.6亩,267株,其中22年生及15年生的大李树为198株。主栽品种为欧洲系的早熟黄肉李(以下简称早黄李)。亩产量最高3,100斤,一般年景亩产2,000斤左右。最高株产:9年生94斤,13年生199斤,20年生270斤。总结我场李树获得较高产量的原因有以  相似文献   

5.
长巨果树队有苹果树22,000棵,其中20~38年生的结果树2000多棵(1981年前)。过去果树产量低而不稳,1972—1974年平均年产果30万斤左右,亩产2521斤,株产尚不足百斤。  相似文献   

6.
<正> 国光、祝光、元帅为苹果主栽品种,幼树和初结果期树生长旺盛,结果晚,早期产量低,是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国光等幼树进行晚春修剪(简称晚剪),多年试验与实践证明,国光等幼树晚剪后,由于萌芽和成枝率提高,树势得到缓和,5年即开始结果,6年丰产.如新金县四中果园4年生国光树连续两年晚剪,5年生株产8.25斤,6年生达37.2斤,而冬剪对照树(6年生)平均株产  相似文献   

7.
杨屯乡位于盖县东南部山区,有各种果树五十六万株,其中苹果树三十二万株(结果树十万株)。八一年产苹果四百八十万斤,八二年产五百六十万斤,八三年产一千万斤今年予计仍可产一千万斤。杂果每年产三十万斤左右。杨屯乡果树生产迅速发展,群众走上致富  相似文献   

8.
<正> 1977年在本县城关公社魏庄大队建立了1.31亩枣速生丰产试验园,品种为圆铃枣,株行距3×3米,每亩74株。定植后第二年即有80%植株结枣,第三年平均株产1.01斤,最高株产10斤;第六年平均株产达到22.02斤,最高株产38.5斤,亩产1630.5斤,其产量相当大田10年生枣树产量的10倍。主要措施:选整齐健壮带根多的苗木;挖1米见方的树  相似文献   

9.
江津县先锋公社果园大队党支部书记梁坤荣(女)同志,家里种有52年生广柑树(实生甜橙)19株,1983年实产广柑4850斤,平均株产255.3斤,其中最大的1株,树高6.57米,干周0.98米,冠径7.23米,远看象郁绿苍莽的黄桷树,近看是金灿灿  相似文献   

10.
大庆铁人村果园六四年开始建园,现有果树面积四十五亩,大小树共计600株,其中结果树340株。七五年产量四万五千斤,七六年因花期遭受特大风灾,产一万五千斤。七七年产五万斤,七八年产五万五千斤,平均株产超过百斤。但是,由于土壤碱性大,苹果黄叶病也一年比一年严重,对提高产量影响甚大。为了控制这种病害的发生为害,根  相似文献   

11.
(1962──1976)(注)各品种成熟期均以泰安、省果树所二果园为标准。 栗树是重要的木本粮食之一。我省为国内传统的实生树产区。实生树结果晚,产量低,收益慢,品质差。全省1800万株栗树中,结果树300万株,常年产栗700万斤,平均株产只有2.3斤,实生老栗园大都亩产只有几十斤,高的百斤左右。这种晚实低产的情况一直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产区也迫切要求改变这种情况。 毛主席说:“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因而从实生栗树中评选、整理、鉴定利用良种资源于生产,改低产实生树为高产良种树,是迅速提高原有栗树(…  相似文献   

12.
银杏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现有成片园1.2万亩,7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9万株,常年产量70万kg.由于品种(类型)混杂和管理粗放,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是普遍问题,一般实生树15~20年才开始结种、目前全县平均单株产量不足15kg。为此我们连续七年进行了银杏低产树技术改造,改造树株产达到24.5kg。 改造园设在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桑庄村;土壤为冲积土,肥力中等;树龄40~45年生;共30株,其中15株采取高接换头、整形修剪、水肥土综合管理和人工授粉四项技术措施;另15株保持放任管理作为对照。 现将具体改造措施及效果简介如下。 1.高接换头:于清明…  相似文献   

13.
<正> 燕昌栗原株在北京市昌平县下庄公社下庄大队。该株为实生树,树龄50~60年生,树高8米,冠幅10×9米。1974年产量为89斤,1975年为116斤,按树冠投影面积计算产量分别为1.10斤/米~2与1.49斤/米~2。栗子平均单粒重为8.3~10克(每斤50~60粒)。  相似文献   

14.
栽培品种改接长富_2四年获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富_2是着色系富士优良品系之一,1980年春由日本引入。引入后,我站在10—13年生国光、红香蕉、青香蕉、金帅、鸡冠、秋金星、海棠七个品种上进行高接换头,每株换头20~40个接面,80个左右接枝,共改接128株(其中有8株为2~5年生幼树,83年有5株结果),5.57亩。长富_2具有腋花芽结果习性。改接当年收果250个;第二年收果29个;第三年94株树结果,实收1657.1斤,平均株产17.6斤,  相似文献   

15.
为摸索苹果密植丰产技术,我场一九七四年春建立了1.82亩的苹果乔砧密植试验园。密度包括2×2、2×3以及3×3米丛栽三种;品种主要是金帅、鸡冠,夹有部分国光、青香蕉。 试树1974年春定植一年生苗,1975年有70%植株开花,收苹果125斤,最多一株金帅结42个果。1976年鸡冠、金帅全部结果,总产2714斤,平均亩产1491.2斤。金帅最高株产47斤,丛产70斤,鸡冠最高株产40斤。 试验树栽时挖了大穴,施足底肥;栽后,地下适时追肥合理用水;树上轻剪多用、拿枝 顶。长树促花,树壮果早。目前,树已见密,今后如何控制、利用,尚待在实践中学习、摸索。 山东省德州市…  相似文献   

16.
“控穗”——促进荔枝结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自1958年以来,福建荔枝栽培面积成倍扩大,目前已达17.5万亩,居我省六大果树的首位。但当前全省有近10万亩8一15年生的适龄树不能正常结果(以下统称适龄不结果),平均亩产只有10余斤,株产不到1斤。这是荔枝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果质佳良,驰名中外。然而,由于管理粗放单株产量很低。据调查,我国成龄栗树平均株产仅3~4斤。著名的板栗产地河北省,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结果树平均株产也仅有4~7斤,而且大小年现象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从1978年开始,我所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公社前南峪大队设置了探索板栗高产稳产技术的试验。试验区面积  相似文献   

18.
该树种后第8年开始结果,38年以后开始高产,年平均株产达一千余斤,最高的1985年挂果1380斤,1986年1300余斤,今年该树结果累累,预计株产可突破1500斤。 该树果实为椭圆形,果肩较突起,单果重平均0.75~1.25公斤,最大果重可达1.75公斤。果实肉质为红肉型,果皮较薄,果肉色泽为淡红色,酸甜可口,风味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9.
紫金春甜桔是广东紫金县农业局、紫金县科委合作,于1965年冬从“三月红”中选出的甜桔优良株系,经在紫金县内多年多点试种,表现较好,遗传性状稳定。其主要特点是: 1.生势健壮,早结丰产。定植第二年即始花;第三年开始结果,平均株产可达26斤,最高42斤;7—8年生树株产可达70—80斤,最高120多斤。  相似文献   

20.
永定县立新公社华恩大队林果场。于1976年从漳州天宝引种1,000株香蕉,种在溪旁两岸的山坡上。1977年扩种到1,700株,投产1.3万斤,按应投产株数计算,平均株产13斤;1978年再扩种到2,300株,总产3.7万斤,按应投产除数计算,平均株产21.8斤,最高单株(穗)达62.2斤;1979年又扩种到2,600株,予计总收可达5.5万斤,比1978年增长近5成,按应投产的2 300株计算,平均株产可达24斤,目前已收5.2万斤,其中有20穗蕉果超过60斤,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