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论中蜂分蜂与逃亡,如果结团在高处或者人不容易到达的地方,收这种蜂要采取有效办法才能收回。不少蜂友采取什么竹竿上端绑一巢脾让蜂上巢脾收蜂,或用一口袋,用细铁丝弯成一个小圆圈,套在袋子口上,绑在一根长竹竿上端,用力将蜂团套入口袋内等方法。这些方法收效甚微。其原因是蜂团不愿意上巢脾,即使少部分蜂能上巢脾,大部分不会上巢脾,时间  相似文献   

2.
意蜂巢脾与中蜂巢脾比较 ,除了巢房要大点、深点而外 ,还有以下不同 :巢脾完整、坚硬结实。由于意蜂巢脾中含有一定量的蜂胶 ,它对蜜蜂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和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防御巢虫侵害作用显著。在中蜂饲养中 ,常常有人认为意蜂巢脾放在中蜂群中 ,会促使中蜂蜂王在意蜂巢脾中产雄蜂卵而不敢使用 ,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在中蜂生产中 ,适当使用一些意蜂旧巢脾 ,能减轻病虫害对中蜂的危害 ,对控制分蜂热等都大有好处。现将具体做法叙述如下 :1 选择较好的意蜂旧巢脾必须选择经意蜂群用过 1~ 2年的 ,且没有雄…  相似文献   

3.
山区蜜源丰富,野生蜂、旧法饲养的中蜂很多,利用中蜂自然分蜂季节,可以收到自然分蜂的蜂群。一、放蜂巢招收将蜂巢(蜂桶、蜂箱)内烤热立即粘上新巢脾(如果是原来养过蜂的老巢效果更好,则不需粘巢脾,只要清洗烟薰便可),用蜂箱要放2~3框有少量存蜜的巢睥在内,然后把蜂桶、蜂箱放置在背  相似文献   

4.
正三、正确处理好蜂脾关系在全年饲养过程中,中蜂除分蜂季节以外,均应保持蜂多于脾的蜂脾关系。圆桶、树洞、土穴内野生原始中蜂,建巢时都是单脾开始繁殖,工蜂紧紧护住巢脾,尤其是巢脾下方到卵虫区多层工蜂围集。只要有适当的蜜源,蜂群便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活框饲养中蜂也是这样,处理好蜂脾关系是关键,只有在分蜂季节可保持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其他时间均应蜂多于脾,也就是蜂密脾少。蜂多于脾的优势有:  相似文献   

5.
中蜂咬脾一般是因为巢脾太旧,或者是在秋季蜂量下降,出现脾多于蜂的情况下发生。我用抽出老牌和劣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的方法,制止了中蜂晈脾的现象,并且防止和减少了巢虫和露头病的发生。对抽出的巢脾,除过老无用的可以熬煮化蜡外,其余全部用硫磺熏烟后保存起来。第一次熏烟要多熏一些时间,要求熏透,严防巢虫孳生。以后每隔3—7天再熏一次。这样保存下来的巢脾,不会生巢虫。熏脾的方法和意蜂保存巢脾的方法一样,但须防止巢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1,62(7)
第一关,春季繁殖分蜂关,由于中蜂喜好结半球形蜂巢,我们就顺着中蜂的习性,让蜂群在蜂桶中繁殖,把从桶中分出的第一群养在活框箱内,利用活框巢脾摇蜜,然后把桶中随后分出的小蜂群用土法养起来,不取蜜,到越冬时就是个强群了。  相似文献   

7.
正中蜂自然蜂巢是由多个自然巢脾组成的,把自然巢脾绑入巢框是人工巢脾,把人工巢脾经过排列组合移入新蜂箱的蜂群就是人工蜂群,这一过程称过箱。用意蜂蜜脾和中蜂人工巢脾组合而成的人工蜂巢称组合式蜂巢。1选择过箱时机的理论依据中蜂自然蜂巢大多是由5~7张带蜂的脾组成,边脾没有蜂儿(新蜂巢除外),脾面积和显现弧形的  相似文献   

8.
中蜂咬脾一种是因为巢脾已旧,一种是巢脾中有巢虫。前者是把旧脾的产卵区部分整个咬去;后者是把巢脾中有巢虫钻入或结茧部分零星咬去。在苏南地区中蜂咬旧脾一般在冬末和早春,蜂王开始产卵前,工蜂即把蜂团中央老巢脾由下端逐步向上咬,形成半圆形,逐步扩大到将蜂团内的老巢脾咬去。待外界气温高,蜂团扩散群势壮大,有较多花粉  相似文献   

9.
吕纪增 《蜜蜂杂志》2006,26(6):22-22
中蜂喜欢新脾,越冬期又大量咬去旧脾,便于密集保温,因此营造或更新巢脾已成为饲养中蜂的重要工作。“分蜂热”期间,若急需巢脾,采用整张中蜂巢础最为理想省事。但是一般作为副业定地饲养的中蜂,在收益不高的情况下,每年将增加一项支出。为了节省开支,仅靠在框梁内安装数厘米宽的窄条巢础,供蜜蜂栖足、动工,倘是“分蜂热”盛期,其效果会令人失望。我地中蜂生物学的一些特性:1)由于我地中蜂品种退化,近期多为单箱饲养。喜密集,产卵圈以外的上部保持一条粉蜜带。2)泌蜡力强:在处于野生状态时,有时能够营造比较整齐的自然巢脾。3)不采树胶,巢脾…  相似文献   

10.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09,29(6):22-22
中蜂适应力强,采集力并不亚于意蜂.缺点是一旦群势强大了,就会闹分蜂,使采集力下降.另外,中蜂只在周边储蜜,巢脾大部分被子圈占住,无空脾储蜜,致使蜂蜜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11.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8,28(2):20-23
对68群土法饲养、野生的中蜂蜂巢和105张自然巢脾观测结果表明:群势不论强弱,其蜂巢总体结构呈球形或椭圆形;蜂巢中央巢脾向外巢脾的面积逐次减少,递减率多为15%名左右;每张巢脾的长度和高度相等或近等,两者比值为1:1或接近1:1;不同纬度地区中蜂巢脾数有明显的差异,安徽中蜂自然巢脾群均为8.018张,巢脾少、脾面小、蜂量少,而群势小等.观测获得的中蜂生物学数据.为研制箱型和饲养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中蜂蜂箱"型效关系"要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果,其中重要一条蜂箱结构必须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意蜂的繁殖季节,将多余的意蜂巢脾放入中蜂群中,然后将中蜂在意蜂脾上贮存的花粉补给正在繁殖或花粉不足的意蜂群,具体方法: 1.在确定放置意蜂脾的中蜂群中,把老脾或一部分巢脾抽出,将意蜂脾放入,请注意保持蜂脾相称。……  相似文献   

13.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1,30(2):20-20
巢虫以蜂群巢脾内的茧衣、花粉和蜜汁为食,并在巢脾上面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危害幼虫和蛹。意蜂抗巢虫能力强,中蜂抗巢虫能力弱。在低温时,巢虫一般很少发生,高温时,巢虫危害严重,在每年芒种至处暑时,巢虫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4.
我地大寒后中蜂开始春繁。土法饲养的蜂群在气温达到10℃以上的晴天迅速打开蜂桶盖,快速用烟把蜂驱向巢脾的一边,用快刀将巢脾大部分割下,只留脾基。如果是活框饲养,则在晴天气温10℃开  相似文献   

15.
新法飼养的中蜂,如何能在流蜜期中快速造脾,是一般飼养中蜂的同志关心的問题。根据我在湖南麻阳地区十多年的飼养观察情况,整理簡介如下。中蜂造脾的特点老法飼养的中蜂,蜂团呈团聚状态,巢脾与蜂团大小成正比,巢脾排列呈半球形。造脾多是从上向下,由里到外呈弧形扩大。因而,巢框的規格,必須适合蜂群的习性,才能使蜂群更好的造脾,促进蜂群的繁殖壮大。根据我們飼养中蜂的情况,中蜂也同样适应于各种巢箱,如高窄式、标准箱、麻阳中蜂箱等。但是,  相似文献   

16.
养蜂问答     
问(2):中蜂怎样才能养强群?我养的蜂为什么总爱分家?该如何处理?(四川陈范敛)答,中蜂养成8框足蜂左右强群的条件:①蜂王优质良好;②巢脾平整新鲜;③巢内温湿度适宜;④贮蜜不压子房。具体说来,你是否注重了选择分蜂性弱的种群?是否注重培育好蜂王淘汰老、劣王?箱内的巢脾是否良好?是否陈旧有破损会限制蜂王产卵?脾上是否有较多的雄蜂  相似文献   

17.
现将我场在不同季节对中蜂弱群的管理方法分述于下。一、秋季管理弱群秋季管理的要点是:密集群势,补足越冬饲料,严密包装,严防盗蜂。小群的巢脾以三张以上为好,绝对不能少于两张。三框蜂以下的小群,使用半截巢脾。巢脾大小,又因群势而  相似文献   

18.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17,(11):26-27
一般饲养中蜂的蜂友,对于被巢虫侵害的巢脾,都会舍弃。尤其是用传统古法桶养的中蜂脾,由于无法完整地取出清除巢虫,只得忍痛割爱挖出销毁或者化蜡。  相似文献   

19.
我养的中蜂发现有中囊病,使用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锌溶液进行消毒处理蜂箱、巢脾、蜂具后,就痊愈了。我采用的办法是:首先选用一密封较好的蜂箱,里面排列需要消毒的巢脾(巢脾间距约0.5cm)、蜂具,设法使箱内温度达到约15℃以上,这样消毒效果较好,再将38%  相似文献   

20.
曹蒲成 《中国蜂业》2004,55(2):23-23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一种主要害虫,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种防治巢虫的方法. 一、蜂多于脾,整个巢脾都要爬满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