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分析了澄城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澄城县玉米增产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过程及实践成果,提出了“技术攻关、行政推动、项目运作、整建制推进”的澄城县粮食增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陕西省澄城县地膜玉米播种面积18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43.9%。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从2010年县农技中心承担国家级旱作农业项目开始,推广了"七改"栽培法,使玉米产量达到682.6.kg/亩,比2010年提高189.5kg/亩,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1改春播品种为春夏兼用品种2010年以后,改常规春播品种为春夏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社旗县2013-2015年玉米"行穴植"新技术模式的增产实例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证明新技术模式比"行株植"传统种植模式亩增产124.42~200 kg,平均亩增产162.79 kg。"行穴植"新技术模式大幅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穴播、扩大行距、株距,增加了种植密度,改善了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了边行生长优势和玉米植株参比生长的特性,为玉米增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七改"栽培法是澄城县农技人员依托国家旱作农业项目,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总结、改进集成出来的高产高效玉米栽培技术,在当地及周边县区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澄城县3镇2乡的地膜玉米种植户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分析了澄城县旱区地膜玉米高产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影响该县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因子,并有所针对的提出了相应的初步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补充灌溉中包含了节水灌溉、小水细灌、适时灌溉、水肥一体化以及灌溉后管理等一系列关键内容,它能全面改善当前的玉米灌水制度,为地方玉米栽培种植减少生产成本,实现稳产高产。文中将主要围绕澄城县玉米种植为例展开论述,具体探讨当地的玉米补充灌溉既存问题与效益优化提高正确途径。1澄城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概况澄城县位于陕西省的渭北旱原东部,其境内呈现北高南低的主要地势,整体来看地形地貌相当复杂,县内海拔高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于2016年在澄城县开展深松、宽窄行种植、地膜覆盖等技术集成模式的春玉米种植示范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在旋耕种植的农户模式基础上增加深松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深松+宽窄行"模式在"深松+等行距"模式的基础上又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收益分别提升了24.4%、23.4%和50.1%;(3)"深松+宽窄行+覆膜"种植模式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深松+宽窄行"模式的相当,但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初步示范结果显示:"深松+宽窄行"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的优势,适宜在当地及相似气候类型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农安县高度重视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意见》(农农发〔2015〕1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对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广泛征求各级、各行业专家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汲取几年来粮油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经验,科学组装增产技术模式,创新思路,全力做好2015年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把"绿色"内涵贯穿增产模  相似文献   

9.
在济南市济阳县对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模式与常规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田对比试验。统计数据显示: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模式不仅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利于大面积推广高密度玉米品种、培肥地力、省工省时、保护环境、机械化程度高,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赤峰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高产高效创建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15年赤峰市安照农业技术推广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在喀喇沁旗继续实施旱地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形成了新型主体易于接受、高产高效广泛复制的"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盖水肥双节"旱地玉米绿色增产技术模式,为全市粮油生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实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引领了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的深入开  相似文献   

11.
在张掖市甘州区对春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模式与常规栽培方法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模式不仅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利于大面积推广高密度玉米品种、培肥地力、省工省时、保护环境、机械化程度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镇巴县是陕西省农业厅确定的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县之一,属陕南浅山丘陵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植区。农业科技人员依托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强化技术研究,巩固集成推广"脱毒种薯、起垄覆膜、规范间套、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高效技术模式,实践证明了马铃薯玉米间作技术的增产效应,基本形成了适宜陕南浅山丘陵区域推广的旱作农业高产高效粮食增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扶风夏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夏玉米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途径,旨在推广"一增二水三改"新的生产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4月27~28日,农业部在重庆召开西南西北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动员会,明确了西南西北地区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攻关试点县玉米平均亩产提高50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提高150公斤。继黄淮海小麦玉米、长江中下游水稻油菜和东北水稻玉米之后,西南西北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的启动,标志着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杭锦旗玉米"一穴双株"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实践经验,阐述了该项技术的核心,只要对玉米的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种子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料要求和综合田间技术管理。"一穴双株"技术主要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使作物对光能、热能吸收达到最佳效果,提高通风效果,增加授粉率,改善农作物小范围生态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为其群体优势增产奠定基础,提高农作物产量。最终实现玉米高产增产,提提升农民的整体收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对7种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及小麦、玉米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各种土壤耕作模式中,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优于低留茬免耕播种;小麦播种时采用的"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6最好,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38.3%,纯收入增加42.7%;其次是"冬小麦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3,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20.6%,纯收入增加23.9%;免耕作业模式和旋耕作业模式,虽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效果均不理想。【结论】"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耕作模式可显著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促进粮食高产稳产,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由于农民传统的栽培模式一直没有改变,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施肥方法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玉米单产水平增产缓慢。因此在选用高产、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引进玉米超高产"8030-2金鼎"模式,在本地进一步熟化,制定出一套适合宁河县的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免耕深松、机收、秸秆还田三位一体生产模式具有省工、省时、省籽、增产、增收的优势。本文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对玉米免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的应用不足和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建议适宜地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玉米种植专家克鲁斯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玉米精益种植模式,该模式为分析玉米增产提质增效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根据其主要观点和在吉林省的种植实践,并提出"三增三改一精准"技术法则,希望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探究保水剂替代地膜在环县旱塬地玉米种植生产上的效果,为减少地膜“白色污染”、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应用海瑞达和应物所2种保水剂的玉米种植模式下,耕地保墒、蓄墒效果明显,且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玉米株高、穗粒数、百粒重,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使用海瑞达保水剂种植模式较露地(CK)种植模式增产14.25%,增产效果明显;使用应物所保水剂种植模式较露地(CK)增产10.75%,增产效果与海瑞达保水剂种植模式相比略差。虽然使用2种保水剂种植模式在玉米农艺性状、增产效果上不如全膜覆盖种植模式,但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保水剂种植模式下地膜污染明显降低、耕地墒情良好、玉米生产性能较好,因此建议在环县旱塬地推广应用保水剂产品,尽量减少地膜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