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生发 《广西园艺》2006,17(5):55-57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又名姜、黄姜.生姜以肉质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酚、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糖姜片、咸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渍、酱渍,除此以外还可作药材,有健胃、除湿、祛寒的作用.种植生姜效益好,667 m2产姜3 500 kg、收入6 000多元,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好门路.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又名薑、姜、黄姜、蘘荷科。生姜以肉质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糖姜片、咸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渍、酱渍,除此以外还可作香料和药材。姜有健胃、除湿、祛寒的作用,在医药上是良好的发汗剂和解毒剂。  相似文献   

3.
生姜性温,口味辛辣,具有解表驱寒、止咳化痰、温中止呕等功效,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重要的天然原料.本文介绍了生姜中的姜精油、姜辣素、黄酮化合物、生姜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总结了姜的药效(如解表驱寒、消炎抗菌、防衰老等),并对姜粉、姜汁饮料和姜酒等主要加工产品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展望了生姜药效及加工前景,为生姜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
1 糖姜片 选择纤维尚未硬化而又具备生姜辣味的嫩姜。将生姜表面的薄皮剥去 ,切成厚 0 5cm薄片 ,清水洗净 ,投入沸水中煮至半熟 ,稍呈透明时取出 ,放进冷水中冷却。捞出 ,沥干 ,装入缸中 ,按每10 0kg生姜用白糖 35kg ,分层糖渍 2 4小时。然后将姜片连同糖液一并倒入铜锅中 ,加白糖 30kg ,加热熬煮 1小时 ,将姜片连同糖浆倒入缸中冷却 2 4小时。冷渍毕 ,将姜片与糖浆倒入锅中 ,再加白糖 30kg ,煮沸浓缩至糖浆可以拉成丝状为止。捞出姜片 ,沥去糖浆 ,晾干 ,放入木盆中 ,另将白砂糖烘干 ,碾碎成粉。取此白糖粉 10kg拌进姜片中 ,…  相似文献   

5.
姜瘟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斌  骆作奇  陆朝辉 《蔬菜》2011,(9):27-28
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生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生姜外销、加工行情看好,农民种植生姜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金城江区生姜种植面积达800hm2,产量24000t,产值4800万元,生姜种植已成为河池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多年的连作导致姜瘟病的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6.
菜用嫩姜,又名菜姜,即刚长成成姜时就采收的生姜,我国北方生姜多以传统的栽培模式为主,造成了生姜供应市场的时间集中、用途单一、种植效益低且不稳定。利用日光温室、配套设施实现菜用型嫩姜春、秋两季高效生产,可以填补春冬季嫩姜市场的空白,保障和实现北方地区生姜的高效生产。本文介绍了春季和秋季种植菜用嫩姜的关键技术,以期指导北方地区生姜生产。  相似文献   

7.
莱芜生姜是山东名优特产 ,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块大皮薄、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营养丰富、适应性强、耐贮存等优良特性。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 ,生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由 1978年 6 6 7hm2 发展到 2 0 0 1年的 1万hm2 以上 ,产量大幅度提高 ,每 6 6 7m2 产量由 70年代的 10 0 0kg提高到 30 0 0kg左右。随着生产的发展 ,生姜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除鲜姜块直接销售国内外市场外 ,还开发了姜芽、姜片、姜脯、姜油、姜汁等十几个系列产品出口创汇。1 生产发展现状莱芜生姜的主栽品种为莱芜大…  相似文献   

8.
顾智章  陈瑛 《蔬菜》1999,(11):32-32
生姜原产中国和东南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以广东、浙江、安徽、山东、云南等省为主要产区。著名的品种有山东莱燕姜、广东疏轮大肉姜,浙江红爪姜和安徽铜陵白姜等。生姜以肥大的肉质根茎供食用,含有芳香挥发油,可做香辛凋料,又称植物味精,是重要调味品之一,又是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生姜烹饪时能将自身的辛辣芳香渗入菜肴内,使味鲜清辣,能去鱼腥除肉膻,是煎鱼、烧鸭的重要作料,在吃螃蟹、海鲜时蘸上姜末醋可解寒尝鲜;对冰冻的肉食、海味、河鲜在加热前用姜汁浸泡可运鲜提味。姜还可制成各种加工品,如糖姜片、…  相似文献   

9.
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是药、食、加工等多用途经济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在各地发展很快,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反复重茬,极易感染姜枯萎病、姜眼斑病、姜根腐病、姜腐烂病等病害,致使生姜品质变劣,叶片皱缩,生长缓慢,减产30%~80%。侵染生姜的主要病毒病,是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山姜花叶病毒(AlpMV)。  相似文献   

10.
胡启山 《蔬菜》2010,(5):23-23
<正>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随着生姜连作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这一病害呈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成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生姜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优质、高产。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冯国宣  向军  周煜 《长江蔬菜》2004,(12):31-32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属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凤头姜是湖北省来凤县农家品种,是闻名全国的十大生姜优良品种之一.姜皮黄白色,表面光滑,肉质细嫩,纤维少,香辣味浓,品质优良,适于蜜饯加工,每667m2平均产量1500~2000kg,最高产量可达4000kg.然而,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致使姜农损失惨重.2001-2003年,在实施科技扶贫"姜瘟病防治研究"项目过程中,首次发现了类似姜瘟的生姜白绢病,并研究了姜白绢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福安是福建生姜主产区之一,为提高生姜生产用种的质量,当地相关农业部门在海拔400 m以上的山区建立了生姜繁育基地,为沿海平原生姜产区提供优质的种姜。种姜产量约2 000 kg/667 m2,2019年市场售价7元/kg,产值约1.4万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繁育品种、地块选择、培育壮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种姜的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得富 《蔬菜》1997,(3):17-17,16
生姜制品加工技术462314河南郾城县老窝乡双杨综服务部李得富1.酱生姜①选料:选用嫩姜,尤以选用“寒露”前后收获的姜为好。这种姜既嫩又脆,其颜色细白鲜嫩。“霜降”前后收获的姜,老而辣,姜皮厚,不宜选用。②盐腌:选好的生姜用清水淘洗后把姜皮去掉。去皮...  相似文献   

14.
生姜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而且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出口创汇。本文从种姜选择与处理、地块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促进生姜产业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郭发定 《西南园艺》2003,31(2):29-29
1 选姜 :宜选小姜、片姜 ,健壮、整齐、芽痕明显的姜种 ,不要大姜、病虫斑 ,畸形、色暗、干缩的姜种。宜选奶头多、充实的生姜做种。2 催芽 :播种前将整块姜种掰块催芽。为提高萌芽数 ,可掰碎姜片 ,保证一个姜奶头为一块 ,每千克姜种可萌芽 3 2~ 3 4个。将掰碎的姜种平铺 1cm厚 ,适量喷水 ,然后覆盖细沙保温、保湿 ,保持2 5℃左右的温度 ,待 80 %左右的生姜萌芽后 ,即停止催芽 ,待播。3 着床 :播种床应预先铺 4~ 5cm厚的细沙 ,使姜种的奶头朝下 ,密排于苗床上 ,保持上平下不平。一般每平方米苗床排姜种 2 0~ 2 5kg。排完种后 ,覆盖 4…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由于姜产量的增长,在贮藏力不足、鲜销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生姜时有积压现象。积极开发加工制品,是促进生姜生产、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同时开展生姜残次品和加工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也是提高生姜价值,增加生产效益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生姜辣味温和、芳香浓郁、清心开胃,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调味材料。生姜辣味不因加工而改变,还可腌制、榨汁、切片,加工后出口创汇;同时生姜也是药物,据《药典》记载,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是一种常用的药用和食用植物[1~3]。不同产地生姜主要活性成分不同[4]。茶陵,位于湖南省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茶陵生姜始于汉前,该地产的生姜  相似文献   

18.
张云 《上海蔬菜》2020,(1):37-38
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耕地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姜种植面积较大。该文从种姜选择、培育壮苗、姜田选择、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生姜绿色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三辣"之乡,而生姜号称"三辣"之首。近几年发展速度之快更是其它两辣所不及,随之而出现的病虫害使生姜产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作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调查发现对生姜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有姜腐烂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姜螟和姜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效防治生姜姜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霄 《中国蔬菜》2009,1(5):28-28
姜瘟病是困扰生姜生产的一大顽症,防治极为困难,一旦染病面临绝产,并且使生姜的商品性大大降低。近年来姜瘟病的连年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姜农的生产积极性。2004年以来,山东省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真研究了生姜姜瘟病发生的成因、规律及表现,围绕诱发姜瘟病发生的3个传染源即:土壤传染源、姜种传染源、外来菌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