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晋中盆地夏玉米田棉铃虫发生危害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第 3代棉铃虫幼虫是夏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 ,该虫主要危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 ,其危害高峰期在 8月中旬~ 9月上旬 ,通常年份蛀穗率可达 5 9.3%以上。  相似文献   

2.
玉米田四代棉铃虫老熟幼虫空间分布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田四代棉铃虫老熟幼虫空间分布型。[方法]于2009年8~9月,对第4代棉铃虫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进行调查,取得了6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7种指标分析,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检验。[结果]聚集度指标的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地Moore I〈0,Lloyod m/m〈1,Kuno Ca〈0,扩散系数C〈1,扩散型指数Iδ〈1,负二项分布,K〈0,表明棉铃虫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均呈均匀分布。棉铃虫第4代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的Iwao回归方程为m=0.0906+0.7669m,r=0.9863;说明棉铃虫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呈均匀分布。利用公式N1=(1.0906/m-0.2331)/D2即可求出棉铃虫第4代老熟幼虫在玉米上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结论]研究结果为准确估值棉铃虫种群数量及变动规律,为预测及防治棉铃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发生与危害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严重发生 ,平均有虫株率 94% ,平均虫口密度 1 .5 6头 /株 ,平均单穗损失 2 8.5粒 ,重 5 .0 8g。同时引起玉米穗部霉变 ,影响食用品质。棉铃虫成为棉区玉米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7~ 1999年在山东省南北 2个主要棉区的巨野和夏津县进行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3年 2地调查结果平均 ,1代棉铃虫卵在小麦上占 93 48% ;2代棉铃虫卵在棉田占 74 13 % ,在春播花生、大豆上占 2 2 78% ;3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72 6 7% ,在大豆上占 10 38% ,在玉米上占 9 38% ,在花生上占 5 17% ;4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6 1 5 9% ,在玉米上占 32 0 2 %。棉铃虫幼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分布率与卵有所不同 ,1代幼虫仍然集中在小麦上 ,2、3、4代幼虫在棉花上的分布率减少 ,在花生、大豆、玉米上的分布明显增加。在对棉铃虫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棉花上的各代幼虫分布量进一步减少 ,4代幼虫分布量在棉田只占 2 1 96 % ,而在夏玉米上高达 5 2 5 6 %。特别是 1999年推广普及转Bt基因抗虫棉后 ,在棉花上的幼虫量仅占 9 5 2 % ,夏玉米上增加到 6 3 8%。这种分布变化对区域性整体控制棉铃虫发生危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 石家庄是河北省粮、棉、油主产区。夏粮以小麦为主,常年播种400多万亩,秋粮以夏玉米为主,常年播种300万亩以上。夏玉米占秋粮面积70%左右,产量约占秋粮总产的80%左右。近年来四代棉铃虫在夏玉米上的发生和危害,不仅使夏玉米安全生产受到威胁,而且还为下年度棉铃虫的发生提供足量的虫源。调查和研究第四代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对减轻夏玉米的损失和减少棉铃虫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卫辉市夏玉米田第四代棉铃虫暴发的气候和非气候原因,发现棉铃虫危害期内气温,6、7月份≥35℃的高温日数,积温,相对湿度和降水,近10年都比前30年有利于棉铃虫的繁育,2009年条件更有利,是棉铃虫暴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1棉铃虫危害寄主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蕾果危害,能取食的植物和农作物达250余种,阿瓦提县棉铃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番茄、葫芦瓜、向日葵等作物。2棉铃虫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阿瓦提县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5代。以滞育蛹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多在棉田、玉米田、小麦田、菜地等的土壤中作土室越冬,越冬深度一般存在2-5cm的深处,最深可达9-10厘米。每年4月20-25日的时候,越冬成虫  相似文献   

8.
<正>一、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二点委夜蛾在安阳县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发生在我县的小麦田,危害小麦,危害较轻,一般年份很难调查到,二代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夏玉米,危害夏玉米,其次寄主田块是花生田、红薯田。三、四代二点委夜蛾在夏玉米田、绿豆田、花生田、谷子田、大豆田、苹果园及杂草上均有危害分布。二点委夜蛾倾向于寻找有地面遮盖物、隐蔽阴凉的地块栖息,选择适宜栖息环境对其生存繁  相似文献   

9.
1主要病虫害 1.1棉铃虫过去棉铃虫在阿勒泰地区虽有分布记录,但从未在玉米上造成危害.2002~2004年,福海县、阿勒泰市玉米田先后发生棉铃虫危害.幼虫危害玉米果穗,除顶部不结实外,幼虫蛀食籽粒11~26粒,发霉腐烂,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0.
在夏玉米田,研究了撒施白僵菌、田间释放赤眼蜂和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3种生物防治技术对夏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释放赤眼蜂45万头/hm2防治玉米螟效果较好,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7 500头/hm2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效,而在玉米心叶期撒施白僵菌900 g/hm2对玉米螟和棉铃虫防效不明显。生产上采用田间释放赤眼蜂和中红侧沟茧蜂控制夏玉米虫害,具有方法简便、无农药残留、对害虫持续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可以在夏玉米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5.
16.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