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啄癖是鸡啄食同类造成创伤、甚至肢体残缺、以至死亡的一种恶癖它是养禽业中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虽然后来实行笼养和断喙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啄癖的发生。但是,随着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土种鸡地面平养的兴起,人们选择地面平养代替笼养的增加,以及一些国家对断喙的禁止,鸡啄癖成为目前突出问题,以下仅就鸡啄癖发生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的特点、危害情况、诱发因素及断喙作一概述。l鸡啄读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鸡啄痛行为的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前期研究指出啄羽是寻找食物或砂粒行为的转向,即在人工饲养的商品化条件下,食物很…  相似文献   

2.
科苑采撷     
诱导笼养蛋鸡换羽的实用方法试验数据表明,使用甲状腺素T4可诱导家禽换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野生和家养禽类的研究表明,T4与自然换羽过程有关。试验表明,无论是注射用的纯化T4还是便宜的商业化产品——碘酪蛋白(廉价的T4来源),都能添加到标准日粮中饲喂母鸡。因为鸡在换羽时期自由采食,所以这种方法不但会被家禽业接受,而且也会被关心家禽福利的组织接受。饲喂方式影响蛋鸡啄羽行为日粮缺乏动物性蛋白有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啄癖。限饲、饲喂颗粒饲料均导致啄羽率升高。高纤维素、低能量日粮和粗饲料能降低啄羽率。青年期垫料中额外添加…  相似文献   

3.
在鸡的异常行为中,啄癖造成的损失最大。啄癖是指啄羽、啄肛、啄尾、啄趾、啄蛋等恶习。发生啄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营养、饲养管理、疾病和遗传等方面的因素。目前预防喙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断喙。断喙可用断喙器或电烙铁进行。断喙时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并在刀片上烙烫2/3秒,以防流血。断喙后可在每只鸡每天饮水中加入  相似文献   

4.
断喙对家禽行为的影响尤明珍译在当今养禽业中,断喙仍是人们争论的问题。毫无疑问,通过减少啄羽、啄肉等啄癖,断喙对生产者会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对笼养的中型杂交蛋鸡和生长期的肉仔鸡而言,断喙是否合理是很难说的,而在轻型杂交鸡多层笼养、密度高的情况下,家禽的啄...  相似文献   

5.
鸡啄癖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啄癖是鸡群中的一种异常行为 ,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食忌癖、食蛋癖和异食癖等。在养鸡生产中 ,鸡的异常行为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以啄癖危害最大。如何防制啄癖发生 ,笔者经对几个养鸡场 (户 )鸡啄癖发生及防制情况调查后 ,总结如下。1 发病原因1.1 营养缺乏 :日粮中蛋白质不足 ,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含量低 ,是诱发啄癖的重要因素 ;日粮中氨基酸不平衡 ,缺乏含硫氨基酸 ,易发生啄羽、啄蛋 ;日粮中矿物质元素不足或不平衡 ,使鸡采食量减少 ,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 ,引起鸡啄蛋、啄肛、啄羽和食血等恶癖 ;日粮中维生素缺乏会影响雏鸡…  相似文献   

6.
方正县近年来养鸡业有了很大发展。现阶段一般养鸡场均采用笼养和断喙的方法预防喙癖,然而在农村养鸡户及鸭鹅饲养中,由于使用断喙器有困难,因而啄癖还在普遍发生,造成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1发生原因引起琢癖发生的原因很多,其生理过程也非常复杂,据我们...  相似文献   

7.
金钺 《中国禽业导刊》2000,17(11):21-21
产蛋鸡啄羽或同类相残仍然是蛋业界一个严重的家禽福利和经济问题。啄羽症的发生难以预料,尤其是在非笼养方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啄羽的结果轻者羽毛受损,严重羽毛丧失、受伤、以致死亡。有关人员对家禽的啄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尽管人们已经了解到诸如光照、饲养密度、群体规模、饲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与啄羽有关,但对家禽这种伤害行为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近年来有人认为,啄羽症发病率的升高可能与蛋鸡日粮中过多的植物性蛋白有关,而日粮中植物性蛋白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鱼粉价格上涨、以及近来禁止使用肉粉和骨粉,因而…  相似文献   

8.
1断喙断喙的目的是防止鸡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啄癖的发生,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不能超过14周龄。商品蛋鸡场多在6~10日龄断喙,而后在7~8周龄或10~12周龄时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修剪。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借助于断喙  相似文献   

9.
啄癖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 ,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的味觉异常综合症 ,各日龄、各品种鸡都能发病 ,鸡群一旦发生互啄以后 ,即使激发因素消失 ,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 ,致鸡伤、残、死 ,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啄癖发生的症状主要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各日龄鸡都可发生。现把发生啄癖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 病因1.1 环境因素 鸡舍潮湿 ,温度过高 ,通风不畅 ,有害气体浓度高 ,光线太强 ,密度过大 ,外寄生虫侵扰 ,垫料不足等。1.2 日粮因素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偏少 ,氨基酸不平衡 ,粗纤维含量过低 ,维生…  相似文献   

10.
正鸡具有群居性,个体小,在畜牧生产中集约化程度较高。高密集地面平养的鸡只常出现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不良行为,给生产带来损失。啄癖一旦在鸡群中发生,会快速蔓延至全群,在极端情况下啄癖率会超过80%,死亡率可超过50%[1]。防止啄癖最有效的方法是断喙,断喙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只缓慢、均匀地采食,促进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现将集约化生产雏鸡断喙技术报道如下。1断喙时间1日龄雏鸡可以在孵化场经由红外线断喙器完  相似文献   

11.
鸡啄癖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集约化养鸡场中常见的病症。该病在各年龄段、各品种的鸡群中均可发生。鸡群发生该病以后,导致鸡伤残甚至死亡,往往引起鸡群受惊、生产和生长水平降低,给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鸡常见异食癖的类型有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啄肛癖等。其中啄羽癖是鸡最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最常见的互啄类型。啄羽癖是指鸡啄食其它鸡的羽毛,  相似文献   

12.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名贵珍禽,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特点,但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山鸡啄癖现象,甚至会引起死亡,严重地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经多年饲养山鸡,总结出一些防治山鸡啄癖的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借鉴与参考。 1、断喙:断喙是预防和制止山鸡啄癖发生的好办法,一般认为在5~8周龄第1次断喙,9~12周龄第2次修整。 2、科学配料:按不同生长周期拟定饲料配方,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钙、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山鸡啄癖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严重不足和钙、磷比例失调所致,一般认为在幼雏时(8周龄以前)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需16%~18%,中雏时(8~20周龄)需10%~12%。日粮中的钙、磷比例要适当,幼雏为2:1,中雏1.8:1,而且日粮中要有0.3%~0.4%的食盐和添加足量的多维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笼养蛋鸡群在实行断喙后,鸡的啄羽和啄肉现象相对减少。但近年来,鸡群发生同类相残的现象时有发生,啄癖可降低肉品的级别,增加蛋品的损耗和鸡群的死亡率,提高鸡的应激强度,从而造成了一定的的经济损失。一.鸡的行为特点啄食是鸡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发行为,对鸡啄羽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啄羽是变相的啄地行为。这种生存适应性的行为在商业饲养条件下会变成啄击其它鸡的羽毛。对圈养鸡的观察发现,有70%以上的鸡有轻柔啄羽行为,主要是啄击其他采食鸡和砂浴后正在梳理羽毛的鸡的身体,其中,严重啄…  相似文献   

14.
田允波 《家畜生态》1993,14(3):43-46
在鸡的异常行为中,以啄癖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除单饲外,任何饲养方式都可见鸡的啄癖,而笼养群饲时尤甚。因此,如何防止啄癖,乃是养鸡生严上的大问题(安富政治,1988)。 1 啄癖的发生及危害所谓啄癖就是啄肛、啄羽、啄尾啄趾、啄蛋等恶习。啄癖在任何年龄的鸡群中都会发生,但以雏鸡时期为最多,个别鸡发生啄癖,很快就会蔓延全群。一只鸡被啄伤,  相似文献   

15.
鸡啄癖是由营养、环境(饲养密度、光照、温湿度等)条件变化和疾病(体外寄生虫、皮肤病)等多种综合应激因素引起的。啄癖在任何鸡龄的鸡群中均会发生,但以雏鸡时期的发生率最高。常因个别鸡发生啄癖后迅速蔓延全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对鸡啄癖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如采用调节营养、改善饲养条件,添加抗应激剂、断喙等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本文报告了我厂1989年研制的防啄剂对防治鸡啄羽、啄肛等啄癖症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泄殖腔脱出症发生的原因 泄殖腔脱出是蛋鸡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多见于笼养蛋鸡,原因较多,主要是鸡存在啄癖习性将泄殖腔啄出、个体不一致性存在的缺陷导致脱肛和真性泄殖腔脱出。 1.啄癖 啄癖造成的泄殖腔脱出达80%以上,主要原因有:(1)不断喙或断喙不当(未切去喙的“生长点”);(2)光照度过强,造成鸡兴奋不安,而啄食肛门;(3)笼养密度过高,食槽短小;(4)日粮不平衡,缺乏必需氨基酸,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缺乏;(5)其他应激,如通风不良、断水、氨气浓度高、温度突变、外寄生虫、  相似文献   

17.
断喙,可有效地防止啄癖(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由于啄咬引起的死淘率,还能防止产蛋母鸡脱肛等。所以,适时、正确地实施断喙对养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一、断喙适当时间,鸡在以下三个时期断喙较好。1.6~9日龄,此时雏鸡大小适宜,便于抓鸡和保定,喙较小且软,易于切除、烫烙。这时断喙精确性高,速度快,对雏鸡的应激小,一般生产中常选择这一时期断  相似文献   

18.
鸡的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表现为啄肛、啄羽、啄冠、啄趾等,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鸡群一旦出现啄癖就会很快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00只。试验组于14日龄断喙,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肉鸭在饲养过程中啄羽情况,测量试验鸭增重、料肉比、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肉鸭断喙能有效防止啄羽,提高生产性能,减少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增重175g,料肉比低0.3,死亡率降低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鸡啄癖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鸡的异常行为中 ,以啄癖造成的损失最大。所谓啄癖是指啄羽、啄肛、啄尾、啄趾、啄蛋等恶习。啄癖可发生于鸡的任何年龄段和任何饲养方式(除单饲外) ,尤以雏鸡和笼养群饲为甚。轻者啄伤翅膀、尾基、造成流血伤残 ,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重者啄穿腹腔 ,拉出内脏而致死。因此 ,搞好啄癖的预防和治疗 ,对养鸡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一、啄癖发生的原因发生啄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 :1.营养方面(1)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 :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或缺乏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等 ,或者氨基酸不平衡 ,极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