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红地球葡萄粒大色艳,果肉脆硬,穗形美观,生产性状优良。随着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和贮藏量逐年增加。漂白、腐烂、干梗等问题时有发生,给不少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只有树立正确的保鲜技术观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能减少红地球葡萄贮藏中干梗、漂白、腐烂等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冰温结合SO_2两段释放对‘玫瑰香’葡萄贮后品质及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冰温(-1.0、-1.5℃)结合SO_2两段释放避免了果梗褐枯和果粒漂白问题,腐烂减轻,贮藏120 d腐烂率分别为1.5%、0.9%,果粒SO_2残留不超过3.2 mg/kg,糖、酸含量接近于葡萄采收值。与-1.0℃相比,-1.5℃贮藏葡萄穗梗冷害率30%,表现为穗梗鲜绿色转暗并呈现水渍状,而前者未发生冷害,因此,-1.0℃结合SO_2两段释放处理更适合‘玫瑰香’葡萄低硫贮藏。  相似文献   

3.
葡萄砧木新品种‘抗砧3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抗砧3号’是以‘河岸580’为母本,‘SO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葡萄砧木新品种,耐盐碱,高抗葡萄根瘤蚜和根结线虫,适应性广,产条量高。与生产上常用品种嫁接亲和性良好。与常用砧木‘贝达’、‘SO4’相比,对‘巨峰’、‘红地球’、‘香悦’、‘夏黑’和‘郑黑’等接穗品种的主要果实经济性状无明显影响。在郑州地区,4月上旬开始萌芽,5月上旬开花,7月上旬枝条开始老化,11上旬开始落叶,全年生育期约216 d。  相似文献   

4.
李刚 《北方果树》2011,(4):36-36
营口开发区海东办事处及周边地区栽培着大面积葡萄。据不完全统计,以‘巨峰’葡萄为主栽品种,面积达到3066.7hm^2;其次是‘晚红’葡萄,面积333.3hm^2。都是盛果期,常年产量13万t左右,是老百姓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正‘晚红’葡萄果色鲜艳,品质优良,极耐贮运,是本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品种。由于生产上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影响‘晚红’葡萄在果品市场的竞争力。为了指导生产,充分体现‘晚红’葡萄的商品价值,特选择应用有相应效果的菌剂,以期提高产量和品质。2015年我们进行了此项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军  秦培鹏 《北方园艺》2012,(8):163-165
以"红地球"葡萄果梗为试材,研究了SO2处理浓度和时间、贮藏温度和湿度对"红地球"葡萄果梗新鲜度的影响,以确定在贮藏过程中对葡萄果梗新鲜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在0℃贮藏第50天时果梗有明显呼吸峰。使用SO24 800μL/L×0.5h和2 400μL/L×2.5h剂量在0和25℃贮藏30d后果梗萎蔫明显,果梗新鲜度为4级;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80%、温度高于5℃时"红地球"葡萄有明显的干枯衰亡,果梗新鲜度降至4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巨峰’葡萄临界低温高湿保鲜贮藏技术的适宜性并确定最佳贮藏温度,分别测定了‘巨峰’葡萄果实、果浆和果梗的冰点。结果表明,‘巨峰’葡萄果粒的冰点温度为-1.4℃,果浆的冰点温度为-1.5℃,果梗的冰点温度为-1.4℃。为避免‘巨峰’葡萄在贮存期间发生冻害,综合‘巨峰’葡萄测定出来的果粒、果浆、果梗的冰点温度,最终确定‘巨峰’葡萄的冰点温度为-1.4℃。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最佳温度的确定,为‘巨峰’葡萄临界低温高湿保鲜技术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病菌侵染是导致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重要原因。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是白腐病和炭疽病,特殊年份也有黑腐病。1两种主要果实病害1.1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和枝梢,有时也危害叶片。1)症状表现。果穗感病后,一般先从近地果穗的尖端开始表现症状,穗轴和小果梗最易感病,病部初期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腐烂病斑,后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变为淡褐色,后逐渐扩大呈软腐状,最后整个果粒变褐腐烂,果粒形状不变,穗轴果梗常干枯缢缩;发病后1周  相似文献   

9.
红地球葡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通常认为该品种果穗重、果粒大、果色艳丽、品质极佳、耐贮运,丰产性也较好。但是,随着红地球葡萄的迅速推广和采收后大量的贮藏保鲜,果实腐烂、干梗和漂白等现象屡屡发生,损失很大。笔者认为,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采  相似文献   

10.
‘晚红’葡萄,又称‘红地球’、美国‘红提’,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用(皇帝xL12—80)×45—48杂交育成。属欧亚种,二倍体。20世纪80年代,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美国引进我国。因其果粒大、硬肉、口味佳、极耐贮运、丰产性好和售价较高而深受消费者和果农的欢迎。近几年在辽南地区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已经成为仅次于‘巨峰’葡萄的第二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1.
红地球葡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通常认为该品种果穗重、果粒大、果色艳丽、品质极佳、耐贮运,丰产性也较好。但是,随着红地球葡萄的迅速推广和采收后大量的贮藏保鲜,果实腐烂、干梗和漂白等现象屡屡发生,损失很大。笔者认为,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采前管理入手,生产出耐贮藏的果品,进而加强贮藏管理,才能达到长期贮藏保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北疆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砧木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贝达’‘山河1号’‘SO4’‘抗砧3号’‘5BB’‘双红’‘北冰红’和BK-1作为砧木,采用‘克瑞森无核’葡萄作为接穗品种进行绿枝嫁接,调查嫁接苗成活率、长势及各砧穗组合的亲和性。结果表明:BK-1、‘SO4’和‘贝达’作砧木嫁接‘克瑞森无核’葡萄成活率高(分别为91%、83%、79%),新梢长势较好,亲和性好,易于繁殖,抗逆性强,较适宜在新疆北部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3.
<正>‘红地球’(又称‘晚红’‘红提’)葡萄1987年引入我国,1994年引进葫芦岛市南票区。经过多年的栽培,表现穗大、粒大、丰产、优质、耐贮运的特点,与巨峰系列品种共同成为我区主要的鲜食葡萄栽培品种。由于品种特性,‘红地球’葡萄表现出一些问题,在我区主要是品质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谋求改善。现就2015年辽宁省高效精品园(品质提升园)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完成,简要介绍‘红地球’葡萄品质提升的经  相似文献   

14.
前言葡萄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葡萄不耐贮藏,其原因是具有不同结构的生理生化性质的果柄和浆果。当葡萄下树后,穗梗水份易蒸腾,萎缩,失去活力和抗病能力,附在浆果和穗梗上的霉菌便开始在穗梗的病弱和枯死部位蔓延,并发生掉粒腐烂  相似文献   

15.
以晚熟的‘鲍威尔’脐橙、‘班菲尔’脐橙、‘切斯勒特’脐橙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的品质、冷库贮藏(冷藏)性及其冷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采摘的果实,3个脐橙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TSS)一直在上升,维生素C含量均是先上升后降,而总酸含量则一直下降,总糖含量差异不明显。贮藏时间越长TSS、总酸、总糖和Vc含量下降越多,但果实失水、腐烂率和干疤率不断上升。综合评价,‘鲍威尔’脐橙、‘班菲尔’脐橙、‘切斯勒特’脐橙3月中下旬是其最佳采摘时间,且贮藏期不宜超过90 d,腐烂和干疤果之和为6%~14%,其中腐烂率为0~2%。从耐贮性看:‘鲍威尔’脐橙>‘切斯勒特’脐橙>‘班菲尔’脐橙。  相似文献   

16.
红地球葡萄果实膨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质鲜食葡萄,随着各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其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果粒小,果梗易失水褐变,导致价格下滑,效益下降,影响了果农的管理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郭丹  石英  孙乃波 《北方果树》2024,(2):10-13+17
作者以1-MCP保鲜剂、葡萄专用保鲜剂处理‘岳秀无核’葡萄,研究其28 d冷藏期及冷藏后室温货架期3d果实营养及外观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熏蒸和葡萄保鲜剂均能延缓‘岳秀无核’葡萄冷藏期及货架期的果实品质劣变。冷藏期间,1-MCP熏蒸处理能保持葡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果实营养,延缓果实腐烂及冷藏前期的果梗褐变率等;但在抑制果实失重、落粒方面的效果不如葡萄专用保鲜剂。冷藏后货架期,1-MCP熏蒸处理可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及较低的腐烂率;葡萄专用保鲜剂对延缓果实硬度下降、落粒、果实失重、果梗褐变的抑制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宁夏地区‘灵武长枣’采后病原真菌类型,以‘灵武长枣’为试材,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灵武长枣’腐坏组织中分离真菌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检验;经形态学特征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灵武长枣’采后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灵武长枣’腐烂组织中共分离出9类真菌菌株,其中5类是引起宁夏‘灵武长枣’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分别鉴定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和球派伦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其中,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和球派伦霉(P.glomerata)首次从‘灵武长枣’腐烂组织中分离得到,为后续的‘灵武长枣’采后保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贮藏红地球葡萄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贮藏红地球葡萄过程中,普遍发生果梗干缩、果粒腐烂及果粒被漂白的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单位面积产量超过2000kg,果实膨大后期重施氮肥,采收前停止浇水的时间超过30天,采收过早或采收时天气不良,采后预冷时间过长,入贮期间温、湿度控制不当,以及泡沫箱包装和单箱装量太大。通过调整生产措施等,把每666.7m^2产量控制在2000kg左右,重视有机肥和磷钾肥的使用,严格控制预冷时间和库温,正确实施采收技术,即可防止干梗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就‘红地球’葡萄5种不同砧木的抗旱性、耐盐性和抗寒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大小顺序依次为‘5BB’>‘SO4’>‘贝达’>‘抗砧3号’>‘1103P’;耐盐性大小顺序依次为‘SO4’>‘5BB’>‘贝达’>‘1103P’>‘抗砧3号’;抗寒性顺序依次为:‘贝达’>‘5BB’>‘SO4’>‘抗砧3号’>‘1103P’。综合来说,‘5BB’和‘SO4’对干旱、盐渍和寒害这3项的耐受力都比较强,其次为‘贝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