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增温增湿工序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打叶复烤均质化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打叶复烤规模化生产的半叶对照法,研究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增温增湿工序对复烤前后及原烟与复烤烟片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烟叶加工过程和成品烟片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工序对烟叶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回潮加工后,烟叶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总糖/烟碱、总氮、pH和淀粉的含量分别降低0.05%、0.16%、1.46%、0.43、0.03%、0.07和0.41%。其中,总糖/烟碱、总氮和淀粉的含量在加工前后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和pH差异极显著,烟碱和总糖含量在加工前后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经润叶和烟片复烤工序加工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0.34%和0.59%,加工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复烤烟片各成分含量均较原烟下降,其中,总糖、还原糖、总氮及淀粉含量分别下降0.44%、0.87%、0.10%和0.48%,差异极显著;总糖/烟碱和pH分别下降0.39和0.06,差异显著;烟碱含量下降0....  相似文献   

2.
打叶复烤过程烟叶内在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打叶复烤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采集了云87和K326两个烤烟品种的B3F等级烟叶打叶复烤关键工序的在制品,对样品进行了内在常规化学成分检测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一润、二润及储柜和复烤工序后烟叶总糖含量、糖氮比及糖碱比升高,总氮、烟碱和钾含量降低;感官评吸总分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在香气量增加、杂气和刺激减小、余味更舒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云南产区复烤烟叶的香气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致香物质损失。[方法]以玉溪市云烟87工业等级CO2烟叶作为供试样品,分别调整真空回潮、润叶、复烤干燥区、复烤回潮区的工艺参数,测定各工序段烟叶的致香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打叶复烤不能增加烟叶致香物质总量,但是能调整致香物质的组成,表现为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其他致香物质的含量提高,苯丙氨酸类、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降低;真空回潮、复烤回潮区是打叶复烤的两个关键工序,具体表现为真空回潮阶段美拉德反应产物、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显著提高,复烤回潮阶段西柏烷类物质显著提高。[结论]为了发扬云南烟叶的清甜香型风格,应保留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抑制美拉德反应产物,真空回潮工艺参数以常规为宜,复烤回潮区工艺参数以低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4.
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研究对象,以颜色深浅度、色度、均匀度、油分、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不同润叶和复烤强度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润叶强度的增加,润叶后烟叶颜色逐渐加深,色度偏向深橘黄,均匀度逐渐变差,油分增加;复烤后烟叶颜色变浅,色度向柠檬黄转变,均匀度提升,油分降低,较高温度复烤的烟叶均匀度和油分优于低温复烤;随润叶强度增加烟叶烟碱和总糖含量逐渐升高,复烤后其含量逐渐下降;随润叶强度增加润叶后的感官质量逐渐降低,低水分润叶下随复烤温度增加感官质量提升,高水分润叶下随复烤温度增加感官质量下降。综合来看,低水分润叶(W15%)和较高温度复烤(T 70℃)更有利于上部烟叶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化学成分、加工质量稳定性方面对2015—2017年郴州永兴基地烟叶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①外观质量:整体来看,近3年永兴基地烟叶外观质量较为稳定。②感官质量:永兴基地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稳定性较好,下部烟叶感官质量逐年有所提升。③化学成分:永兴基地烟叶烟碱含量上部叶和下部叶逐年降低,烟叶两糖比、钾氯比均在标准范围内;下部叶氮碱比近3年来逐年有所提高,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均在标准范围内。④加工质量稳定性:从近3年烟叶模块变异系数结果看,2017年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均小于2.815%,比2016年(均小于3.153%)略有提升,烟叶均质化加工水平得到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复烤加工强度对烟叶致香成分的保留、提高卷烟感官质量、减少烟叶卷曲率、节约能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真空回潮工序、润叶工序和复烤工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加工强度对烟叶感观质量的调控效应,并对该领域进一步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复烤加工强度对烟叶致香成分的保留、提高卷烟感官质量、减少烟叶卷曲率、节约能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真空回潮工序、润叶工序和复烤工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加工强度对烟叶感观质量的调控效应,并对该领域进一步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工业不适用烟叶打叶复烤内在品质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兰  熊珍  秦瑜  邱晔  胡群  代毕龙 《湖北农业科学》2016,(19):5144-5147
研究了云南普洱、曲靖、新平和德宏4个地区的工业不适用烟叶打叶复烤后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经打叶复烤后工业不适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感官评吸总分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在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等方面;简单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中对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总糖、还原糖、两糖比、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综合结果可知,打叶复烤不仅能有效提升工业不适用烟叶品质,还能为再造烟草原料紧缺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结构指标均较优,其中含水率16.5%下一、二级打叶整体撕叶率为92.07%。低强度润叶有利于提升复烤片烟的感官质量。低强度润叶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蒸汽用量,降低了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毕节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主要等级烟叶464个样品的化学成分作常规项目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较为协调。烟叶中总糖含量中等偏高,两糖比80%的样品在0.8以上;烟碱含量适中,下、中、上部叶烟碱平均分别为1.49%、2.23%、3.08%,含量偏高的仅占10%左右;钾、氯含量大多数在适宜水平,糖碱比、钾氯比、氮碱比在适中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2009~2019年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稳定性,运用SPSS 25软件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衍生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部位烟叶的烟碱、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和糖碱比的总体偏度均为正偏离,其余指标均为负偏离。3个部位烟叶的烟碱、氧化钾、氯、钾氯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总体数据分布较为集中,中上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两糖差和氮碱比的总体数据分布较为分散。烟碱、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在不同部位的稳定性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上部烟叶总氮>还原糖>烟碱>总糖,中部烟叶还原糖>总糖>总氮>烟碱,下部烟叶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其余指标的稳定性在3个部位间趋势相同,即非烟碱氮/总氮>氮碱比>氧化钾>糖碱比>两糖差>钾氯比>氯,中上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整体优于下部烟叶。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的偏度和峰度在不同年度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除个别指标外,各部位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年度间差异不大,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2.
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2009~2019年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稳定性,运用SPSS 25软件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衍生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部位烟叶的烟碱、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和糖碱比的总体偏度均为正偏离,其余指标均为负偏离.3个部位烟叶的烟碱、氧化钾、氯、钾氯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总体数据分布较为集中,中上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两糖差和氮碱比的总体数据分布较为分散.烟碱、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在不同部位的稳定性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上部烟叶总氮>还原糖>烟碱>总糖,中部烟叶还原糖>总糖>总氮>烟碱,下部烟叶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其余指标的稳定性在3个部位间趋势相同,即非烟碱氮/总氮>氮碱比>氧化钾>糖碱比>两糖差>钾氯比>氯,中上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整体优于下部烟叶.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的偏度和峰度在不同年度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除个别指标外,各部位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年度间差异不大,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烤烟生产技术措施、改善烟叶品质,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紫云县2009—2015年B2F、C3F和X2F等级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云县烟叶化学成分基本在优质烤烟适宜范围,总体协调性较好。其中,B2F等级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和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显著;C3F等级烟叶的总氮含量年度间差异显著,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极显著;X2F等级烟叶的总氮含量年度间差异显著,钾氯比和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极显著;中、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及钾含量,氮碱比和糖碱比显著高于上部烟叶,总氮及烟碱含量随烟叶部位升高而增加,钾含量、糖碱比、钾氯比和氮碱比随烟叶部位升高而降低。2009—2015年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略呈上升趋势,中部烟叶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于2013~2018年收集重庆市酉阳县云烟87的144个烟叶样品,分析了它们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派生值,采用指数和法评价了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比较了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部位间的差异,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散点图明确了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主要指标。不同部位烟叶的化学成分特征为:下部叶"高糖低氯,糖碱比和钾氯比较高,烟碱含量、钾含量、总氮含量、淀粉含量、两糖比和氮碱比适宜";中部叶"高糖低氯,氮碱比偏低,糖碱比略高,钾氯比较高,烟碱含量、钾含量、总氮含量、淀粉含量、两糖比适宜";上部叶"高碱低钾低氯,氮碱比和糖碱比偏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总氮含量、淀粉含量、两糖比、钾氯比适宜"。烟叶化学成分在不同年份间的变异特征为: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烟碱含量、总氮含量、钾含量、糖碱比、氮碱比在年份之间无显著差异;氯含量、淀粉含量、两糖比、钾氯比在年份间有显著差异;糖碱比、钾氯比、淀粉含量、氯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两糖比的变异系数最小。烟叶化学成分在不同部位间的变异特征为: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烟碱含量、总氮含量、钾含量、氯含量、淀粉含量、两糖比、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在部位间均有显著差异;总糖含量以中部叶最高,下部叶次之,上部叶最低;烟碱、总氮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还原糖含量、钾含量、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随叶位升高而降低;氯含量以上部叶最高;两糖比以中部叶最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变异特征为:下部叶和上部叶的协调性得分在年份间有显著差异;中部叶的协调性得分在年份间无显著差异;中部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应从烟碱、还原糖、氯含量这3项指标改进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下部叶和中部叶应"降糖、提碱、补氯",上部叶应"提糖、降碱、补氯"。  相似文献   

15.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中间香型彰显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间香型主要产区的151份烟叶样品检测分析,研究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烟碱、总氮、还原糖、总糖、钾、氯、钾氯比、糖碱比、氮碱比和两糖比等10项指标与中间香型彰显度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烟碱含量在3.00%左右,钾氯比在12~16之间,糖碱比在6~8之间,氮碱比在0.6~0.8之间,两糖比在0.7左右时,中间香型风格彰显度较高。通过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中间香型彰显度值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中间香型彰显度值与烟碱和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两糖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原烟在线近红外检测模型,从打叶复烤加工环节提高烟叶原料加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该模型对工业分级后的原烟进行精细化烟碱分类,然后采用精细化加工进行模块配打。结果表明,与常规加工相比,精细化分类后的原烟烟碱平均变异系数由17.14%降至6.47%;精细化加工方式的配方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烟碱变异系数VCO1B从2.76%降至2.47%,VBO3S从1.62%降至1.16%,均匀性控制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南阳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亮  沈笑天  许自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25-6226,6232
分析了南阳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烟叶化学成分在不同年份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总糖、总氮、烟碱、氯、还原糖、钾、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的年度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总氮的变异系数(17%)最小,比较稳定;钾氯比的变异系数(89%)最大,较不稳定。南阳烟叶氮碱比适宜,总糖含量较高,但钾氯比偏低。控制烟叶总糖含量,协调糖碱比,提高钾氯比是今后南阳烟叶品质的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线采集校正样品,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了带梗烟叶中烟碱和总糖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与外部比对发现,烟碱和总糖绝对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17%和1.25%;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7.14%和4.14%;利用在线检测的数据指导配方打叶,能将成品片烟烟碱的变异系数控制在3%以下。表明建立打叶复烤烟叶分选环节的在线近红外检测模型,能够有效地调控和指导原烟的投料,提升成品片烟化学成分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线采集校正样品,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了带梗烟叶中烟碱和总糖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与外部比对发现,烟碱和总糖绝对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17%和1.25%;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7.14%和4.14%;利用在线检测的数据指导配方打叶,能将成品片烟烟碱的变异系数控制在3%以下。表明建立打叶复烤烟叶分选环节的在线近红外检测模型,能够有效地调控和指导原烟的投料,提升成品片烟化学成分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施肥量与打顶对不同生态点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在云南楚雄、弥渡、南涧、祥云进行了施肥量(72kg/hm2、90kg/hm2、108kg/hm2)与打顶(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打顶、盛花期打顶)试验,结果表明:总糖、总氮、烟碱、蛋白质、钾含量不同生态点差异显著。最佳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20%处理比较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最佳施肥量 20%处理比较差异显著。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打顶、盛花期打顶处理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含量,相互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扣心打顶、盛花期打顶处理烟碱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中心花开打顶比较差异显著。烟叶部位间总糖、还原糖比较差异极显著,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总氮含量中部叶、下部叶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上部叶比较差异极显著。蛋白质含量烟叶部位间比较差异极显著,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钾含量烟叶部位间比较差异极显著,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钾受施肥措施、打顶措施影响小,遗传稳定性高。蛋白质受环境条件及施肥措施、打顶措施的影响最小,烟碱受环境条件及施肥措施、打顶措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