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亚麻籽油经甲酯化后,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其中α-亚麻酸进行分离纯化,以α-亚麻酸质量分数和提取率作为衡量纯化效果的指标。经单因素试验确定蒸馏温度、蒸馏压力、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操作范围,并利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了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即蒸馏温度90℃、蒸馏压力0.8 Pa、进料速度0.87 mL/min、刮膜转速287 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α-亚麻酸含量为81.15%,提取率为78.20%。  相似文献   

2.
分子蒸馏精制肉桂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精制肉桂油的高效提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刮膜式分子蒸馏技术精制肉桂油,研究温度、真空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对肉桂精油得率和纯度的影响,采用GC-MS对分离物中肉桂醛含量进行分析,确定分子蒸馏精制肉桂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4个因素对试验的影响顺序为:真空度〉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理论最优组合为:蒸馏温度63℃,真空度50 Pa,进料速度1.0ml/min,刮膜转速320~340 r/min。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和验证试验结果,确定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63℃,真空度50Pa,进料速度2.0 ml/min,刮膜转速270~290 r/min。在该条件下,肉桂精油的得率为92.14%,肉桂醛纯度为63.39%。所制肉桂油颜色由黄中带黑色转为淡黄色,色泽清亮,无可见悬浮物,香味纯净。[结论]确定了分子蒸馏精制肉桂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棉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的分子蒸馏工艺。[方法]以棉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分别按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定参数进行分子蒸馏,分别对压强、蒸发面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等操作参数进行考察。[结果]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分析得出:在压强为2.0 Pa,蒸发面温度为95℃,进料速度为0.5滴/s,刮膜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生育酚纯度和蒸馏效率均达到最优,其生育酚含量为31.5%、重组分与轻组分之比(R)为0.25。[结论]该研究为新疆棉籽油脱臭馏出物附加值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维生素E的分子蒸馏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进行分子蒸馏制取维生素E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而后通过三级分子蒸馏,第一、二级蒸出乙酯,第三级蒸馏使轻组分中的α-生育酚含量提高至1.97 mg。同时得出分子蒸馏工艺条件为:第一、二级加热壁面温度100℃,进料速率2 mL/min,刮板转速100 r/min,预热温度85℃;第三级加热壁面温度190℃、进料速率2 mL/min、刮板转速100 r/min、预热温度85℃。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分子蒸馏技术获得烟叶中的香味成分,然后应用于卷烟中。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优化和分子蒸馏技术的分离工艺,GC-MS指纹分析香气物质分布,并比较了添加烟草香味成分前后卷烟口感的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为用原料重量的15%的80%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I压力12MPa、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9MPa、温度35℃,萃取时间为2h;分子蒸馏最佳工艺为进料速度0.8~1.0mL/min、真空度15~20Pa、加热温度60℃,冷却温度10~12℃、转速260r/min。烟草香味成分具有提调烟香、丰富烟香、改善香气质,且与烟香较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纯化芫荽籽亚临界萃取物,以达到提高芫荽籽油得率并提纯主要成分芳樟醇的目的.[方法]采用两级分子蒸馏技术对亚临界芫荽籽萃取物进行分离,收集轻组分,通过正交试验对分离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馏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结果]蒸馏温度对芫荽籽油中芳樟醇的提纯影响较大,最优的亚临界芫荽籽油一级分子蒸馏处理工艺为蒸馏温度55℃、蒸馏压力300 Pa、进料速度1.5 mL/min、刮板转速200 r/min.分子蒸馏结合亚临界提取的芫荽籽油中芳樟醇相对百分含量为69.23%,且提取率可达2.91%.将所得轻组分进行二级分子蒸馏分离,得到轻组分中芳樟醇相对百分含量为98.15%,最终提取率为1.53%.[结论]分子蒸馏结合亚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芫荽籽油提取率较高,且能有效提高芫荽籽油中芳樟醇含量和产品香气质量,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黄精多糖脱除蛋白的最佳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蛋白脱除时间、三氯乙酸浓度、蛋白脱除温度、蛋白质浓度为自变量,以黄精多糖中蛋白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黄精多糖蛋白脱除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脱除时间40min、三氯乙酸浓度6%、蛋白脱除温度80℃、蛋白质浓度0.11mg/m L,在该条件下黄精多糖蛋白的脱除率为93.51%。  相似文献   

8.
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细辛油,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细辛油进行拆分,得到不同馏分物,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分子蒸馏条件分为二级,一级蒸发温度为30℃,真空度5.0 mbar;二级蒸发温度为60℃,真空度5.0 mbar,二级进样温度均为30℃,冷凝水温度为10℃,刮膜转速150~160 r·min-1。结果表明,经过二级分离后,得到2部分轻组分(distillate fraction,DF)和1部分重组分(residue fraction,RF);一级轻组分(DF1)、二级轻组分(DF2)和二级重组分(RF2)所占质量比分别为68.30%、13.27%和15.95%。对原油和各级馏分物分别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出35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右旋萜二烯、α-蒎烯、β-蒎烯、4-萜烯醇、桉叶油醇、萜品油烯和L-香芹醇等;3部分馏分物DF1、DF2和RF2及原油中组分数量分别为6、16、28和14种;且各部分中成分相对含量差别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分子蒸馏技术能有效对原油成分进行拆分,为挥发油充分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立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65-4265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萃取猕猴桃籽中的α-亚麻酸,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压力7~8 MPa,分离釜Ⅱ温度40℃,分离压力5~6 MPa、CO2流量1.2~1.8 m3/h 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下,猕猴桃籽中α-亚麻酸的平均萃取率为20.91%,猕猴桃籽混合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含量高达60.91%。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酵母发酵结合酶法纯化石莼功能性低聚糖.以蛋白脱除率、低聚糖保留率和低聚糖含量为指标,探讨影响石莼功能性低聚糖脱蛋白、去除游离糖的主要因素,并采用U_(10)~*(10~8)拟水平均匀试验设计优化其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酵母发酵结合酶法纯化石莼功能性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酵母接种量7%、发酵时间4.0 h、酸性蛋白酶使用量250 U·g~(-1)、酶解液pH 4.0、酶解温度45℃,同时结合150 r·min~(-1)的摇床转速、30℃的发酵温度、2.5 h的酶解时间,所得纯化后的石莼功能性低聚糖样液中的低聚糖含量从其粗品的(5.00±0.04)%下降为(3.37±0.02)%,蛋白脱除率为(68.5±0.37)%.在此纯化条件下,石莼功能性低聚糖的纯度为81%.  相似文献   

11.
以湘西椪柑皮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提取果胶。在研究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值4个单因素对果胶产品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分析各因素对果胶提取得率的影响,建立果胶提取工艺数学模型,得到椪柑皮果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4、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0 min和pH1.84,此工艺条件下的椪柑皮中果胶提取率为11.21%。  相似文献   

12.
蒸汽强化土壤气相抽提是近期发展并具良好应用前景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以6种挥发性苯系物(BTEX)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抽气速率、搅拌速率、土壤温度、蒸汽加热功率等对土壤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及抽提过程特征。结果表明,调质药剂(0~40%)、搅拌速率(60~300r/min)、土壤温度(60~150℃)和加热功率(100~400 W)对污染物的去除影响较大,而抽气速率(3.0~15.0L/min)影响较小。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抽气速率6.0L/min、调质药剂40%、搅拌速率300r/min、土壤温度100℃和加热功率200 W。此条件下土壤气相苯系物浓度遵从一级衰减动力学模型,其速率常数与污染物沸点呈负相关;伴随冷凝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6d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初始6.998%下降至2.741%,污染物整体去除率均超90%。研究表明,该技术是BTEX污染粘性土壤的一种快速、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牛油粉末油脂的乳化性,满足60%高载油量牛油粉末油脂生产要求,对乳化剂种类、配比以及乳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乳化剂种类及配比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乳化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乳化稳定性为指标,对60%高载量牛油粉末油脂乳化剂最佳配比及乳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60%载油量最佳乳化剂组合为(占总固形物),分子蒸馏单甘脂(GMS)1.50%、聚甘油脂肪酸酯(PGFE)1.78%、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DATEM)0.78%、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CITREM)0.83%;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10min,乳化剪切转速10 000r/min.【结论】在上述配比和乳化条件下,乳化稳定性达到了94.5%,产品包埋率达到了91.29%,乳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以雷尼镍作催化剂对混合脂肪酸进行选择性加氢正交试验和单因素水平试验,对所得产品进行凝固点测定和韦氏法碘值测定后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原料1在温度200℃,压力0.6 MPa,时间60 min,催化剂ω(A)=0.6%,搅拌速度250~300 r/min条件下所得产品碘值从120.84降到100以下而凝固点控制在10℃以内;原料2在温度200℃,压力0.4 MPa,时间45 min,催化剂用量ω(A)=0.3%,搅拌速度为250 r/min的条件下碘值从97降到85而凝固点控制在15℃左右,验证了混合脂肪酸选择性加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湘西椪柑皮为原料,采用酶法辅助提取精油,研究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4个因素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椪柑皮精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50 U·g~(-1),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90 min,pH4.5。在此工艺条件下,椪柑皮精油提取率为1.63%。  相似文献   

16.
李亚萍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236-239
以脱胶后核桃毛油中的磷脂含量、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结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和工厂设备现状,对低酸脱胶和水化脱胶这2种工艺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酸法脱胶效果较好,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柠檬酸(质量浓度为5%)的添加量为8%(占核桃油的质量百分比)、脱胶时间为100 min、脱胶温度为60℃,该条件下得到的核桃脱胶油磷脂含量为31.91 mg/kg、过氧化值为6.785 mmol/kg,磷脂的脱除率可达96.00%。  相似文献   

17.
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其中辣木籽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石油醚(60~90℃)添加量和蒸馏水添加量等因素对辣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辣木籽油的提取工艺,得到如下优化工艺: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3.2 h,石油醚(60~90℃)添加量15 m L.在此工艺条件下辣木籽油的提取率为25.12%.采用GC-MS对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辣木籽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油酸、十六烷酸、辛烷和反-2-癸烯醛,其含量分别为61.53%、7.61%、7.87%和7.91%.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氢氧化钠-醋酸-亚氯酸钠法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并用硝酸乙醇法测定纤维素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原料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过程中,搅拌速度为500 r/min;半纤维素脱除过程中,称取5 g秸秆粉末,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9%,提取温度T_1为60℃,提取时间t_1为120 min,将产物洗涤烘干;木质素脱除过程中,取上述产物进行试验,亚氯酸钠用量为1.5 g,醋酸用量为10 m L,提取温度T_2为70℃,提取时间t_2为60 min,将产物洗涤烘干得到纤维素。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产品纤维素纯度平均可达81.45%,最高可达82.29%,而且经红外分析可发现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已基本被去除。[结论]该工艺研究可为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批量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羌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最佳工艺条件是:加水量12倍、回流时间8 h、粒度为粗粉,提取率为1.094%;超临界萃取最佳条件是:压力20 MPa、温度40℃、时间4 h,萃取率为7.76%,为前者的7.1倍。[结论]超临界萃取法工艺优于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20.
从长期施用多菌灵的葡萄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多菌灵降解效能高的菌株2-1。试验研究表明,该菌降解多菌灵的最适pH值为4.0~9.0,最适温度为25~30℃。该菌在培养温度30℃,pH7.0,摇床转速200 r/min条件下培养64 h,对多菌灵(200 mg/L)的降解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