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芙蓉鲤鲫为试验材料,在室外水泥池中通过向供试土壤添加5、50、100 mg/kg的外源性镉,并注入池塘水进行芙蓉鲤鲫人工饲养,研究镉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芙蓉鲤鲫组织中的蓄积分布。结果表明,试验组水体中镉含量在试验初期和早期均较高,在试验中期有所降低,在试验后期又出现明显升高;试验组底泥中镉含量均在试验开始初期最高,而在试验中期和后期逐渐降低;试验组芙蓉鲤鲫非可食组织中镉含量明显高于可食组织,其富集规律表现为:肠道肝脏鳃鳞片皮肤腹肌背肌。试验养殖环境条件下芙蓉鲤鲫的肝脏、肠道、鳃和鳞片是镉蓄积的主要部位,水体中镉含量与底泥中镉含量呈正相关,底泥中高浓度的镉可导致养殖水体中镉含量超标,但不会对芙蓉鲤鲫皮肤和肌肉组织的食用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肝脏、肌肉、裙边等不同组织中铁、锌、硒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铁和锌含量,并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硒的含量。[结果]铁、锌、硒在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异较大,铁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肝脏〉蛋〉肉〉裙边,锌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肌肉〉蛋〉肝脏〉裙边,硒的含量不同组织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不同品种间铁、锌、硒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总体来说,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均大于中华鳖,野生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高于养殖黄沙鳖。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对中华鳖不同组织器官的生化指标和八种微量元素分别进行了测定,并以牛蛙和鸡的相应指标做对照,结果分析表明:中华鳖裙边、肌肉、肝脏的氨基酸组成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都较对照高。肌肉及其它组织中微量元素锌、锰、硒等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研究其对大黄鱼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1-100 mg/kg、D2-150 mg/kg、D3-300 mg/kg)和1个对照组,并分别在第30天、45天取样并测定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姜黄素的添加量为100 mg/kg时,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及鳃、胃、肌肉、肝脏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150 mg/kg时,肌肉、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显著提高,鳃、胃、肌肉、肝脏及前肠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添加量为300 mg/kg时,除后肠中的ACP、AKP活力及中肠中的AKP活力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余各组织中的磷酸酶活力均显著提高。(2)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添加量为100 mg/kg时,仅TNF-α含量显著升高。添加量为150 mg/kg或300 mg/kg时,GM-CSF、IL-2及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3个试验组IFN-γ含量虽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2段时间内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以300 mg/kg姜黄素的添加量对大黄鱼各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氯化钴在大菱鲆饲料中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饲料中的氯化钴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力、消化酶活力、血清和肝脏中VB12含量、肌肉和肝脏中钴的残留量、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来评估氯化钴在海水鱼饲料中的安全性。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氯化钴制剂来配制4种具有不同氯化钴含量(0、8、40及80 mg/kg,不计结晶水重量)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个饲料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养殖30尾大菱鲆;养殖实验为期10周。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氯化钴对试验鱼的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中80 mg/kg的氯化钴显著降低了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终末体重、摄食率、肝体比和脏体比(P0.05);饲料中高剂量氯化钴(40和80 mg/kg)显著降低了大菱鲆血清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以及大菱鲆胃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大菱鲆的血糖含量、血清和肝脏中VB12含量、肝脏和肌肉中钴的残留量均随饲料中钴的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氯化钴对大菱鲆的肠道组织结构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饲料中添加40和80 mg/kg的氯化钴增宽了肝脏肝血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氯化钴在大菱鲆饲料中的添加量8 mg/kg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摄入镉在罗非鱼中的累积效应及其对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的影响,为罗非鱼及其他水产品种的养殖及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罗非鱼饵料中分别添加0、50、100和200 mg/kg的氯化镉,按鱼体重3.0%~3.5%的量投喂2月龄健康吉富罗非鱼,饲养60d后测定罗非鱼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镉含量,并取样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至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间的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中镉含量均随食物相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投喂含镉饵料可引起罗非鱼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发生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肠绒毛排列紊乱、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肾小管排列结构紊乱程度加重、肾小球出现轻度萎缩甚至坏死;肝窦增宽、结构紊乱,少数肝细胞核浓缩变小甚至溶解,肝细胞界限模糊不清.[结论]食物相镉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富集于肠道、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并引起这些组织细胞凋亡及破坏关键组织形态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将480只中华鳖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对照(对照)或分别添加含50、100、150 mg/kg的血根碱制剂的试验饲料,试验期75 d,研究血根碱对中华鳖生长、体成分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血根碱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150 mg/kg和对照的;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的;添加量为50mg/kg的中华鳖的肌肉中鲜味氨基酸总量比对照的提高1.7mg/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饲料中血根碱的添加量增加,中华鳖体组成中粗蛋白的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量为50 mg/kg的中华鳖体组成中粗蛋白的占比显著高于添加量为150 mg/kg和对照的;随着饲料中血根碱的添加量增加,中华鳖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150 mg/kg和对照的;添加量为50 mg/kg的中华鳖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的。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 mg/kg血根碱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Agilent HP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不同磺胺二甲嘧啶含量(100 mg/kg,300 mg/kg,500 mg/kg)饲料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磺胺二甲嘧啶含量进行了检测。试验表明:饲料中磺胺二甲嘧啶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也随即增加,在同一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添加剂中,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为:血浆>肝脏>肾脏>肌肉。  相似文献   

9.
肉碱对中华鳖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1 170只211日龄中华鳖进行养殖试验,研究不同剂量(0,50,100 mg/kg)的l-肉碱对中华鳖脂肪代谢的影响. 通过解剖取样测定肝脏、四肢肌肉和脂肪块的脂肪代谢酶活性及肌细胞内脂肪酸β-氧化反应等生化指标,探讨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00 mg/kg l-肉碱显著降低了中华鳖四肢的脂肪沉积量的27.11%(P<0.01),肝脏和脂肪中的苹果酸脱氢酶及脂肪中激素敏感脂酶总活力分别提高了24.32%(P<0.01)、32.22%(P<0.01)和14.88%(P<0.05),肌肉和脂肪中脂蛋白脂酶总活力分别提高了27.08%(P<0.01)和13.18%(P<0.05),肌肉中游离肉碱、总酸不溶肉碱含量分别升高了16.92%(P<0.01)和38.24%(P<0.01).  相似文献   

10.
在热应激条件下,对产蛋高峰期的海兰蛋鸡分别饲喂添加有0 mg/kg、0.3 mg/kg、0.5 mg/kg、0.7 mg/kg硒的基础日粮,分别在试验第0天(试验开始前一天)、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的时候,对各组鸡的血清进行采样,测定样品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皮质醇(CORT)含量;对各组鸡的胸肌、肝脏进行采样,测定各组织热应激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热应激对蛋鸡血清T3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第1天和第7天血清CORT的含量;日粮中添加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蛋鸡血清T3含量,降低CORT含量;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海兰蛋鸡胸肌、肝脏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量;日粮中添加硒能极显著地降低蛋鸡胸肌、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1.
硒拮抗镉致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硒与重金属镉的拮抗作用,试验选取80只健康的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高镉组、硒组、高镉+硒组),连续7 d按照组别每天给小鼠腹腔注射等量去离子水、2.0 mg·kg-1 Cd2+、0.2 mg·kg-1 Se2+、2.0 mg·kg-1 Cd2++0.2 mg·kg-1 Se(2+),第8天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测定肝脏器官指数和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镉组肝脏器官指数上升(P>0.05),SOD和CAT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与高镉组相比,高镉+硒组肝脏器官指数下降(P>0.05),SOD和CAT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MD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说明硒可以通过与重金属镉产生的拮抗作用,使小鼠毒害症状有所减缓,表现在小鼠肝脏器官指数下降,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选用60头杂交猪(杜×长×约)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组织铜残留量和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 mgCu/kg饲粮的添加水平,试验从20 kg开始,100 kg结束。结果表明:添加100~400 mg/kg的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组织中铜的残留量,试验猪肝脏和肾脏中的铜含量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极显著的增加,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肝脏铜含量(y1,mg/kg)和肾脏中铜的含量(y2,mg/kg)与饲粮铜添加水平(x,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3963-0.2920x+0.0022x2(R2=0.814,P=0.036);y2=8.7583-0.0043x+0.0002x2(R2=0.975,P=0.025)。根据回归方程可知,为了保证肝脏或肾脏中铜的含量不超过10 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应不高于127.76或90.27 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与组织器官铜浓度之间相关关系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心脏。添加100~400 mg/kg的铜,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出血。  相似文献   

13.
矿物元素对肉牛组织中铜铁锌与镉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制定降低牛肉组织中镉元素含量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选用40头杂交肉牛,进行了饲料中添加解毒剂(硒)、拮抗剂(铜、锌、铁)、吸附剂(蒙脱石)等几种矿物质与镉在牛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中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饲养状态下,通过在肉牛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硒、铜、锌、铁和蒙脱石均不能有效降低镉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蓄积,相反增加了镉在肾脏或肝脏组织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30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饲料镉添加水平分别为0、50、100、200、400 mg/kg,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镉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逐渐降低,200、400 mg/kg添加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之间摄食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镉添加水平组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饲料中添加50 mg/kg镉时,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即可显著降低(P<0.05);罗非鱼脂肪酶活性仅在饲料镉添加水平400 mg/kg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罗非鱼对饲料镉耐受程度较高,饲料中镉达到200 mg/kg时,才可显著影响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中不同水平镉对罗非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饲料中添加50 mg/kg镉时即可显著降低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肠道脂肪酶活性仅在400 mg/kg时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张锦红  葛长荣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05-106,1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含有不同浓度盐酸克伦特罗饲料(4、8、12 mg/kg)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盐酸克伦特罗在猪体内的残留分布,探讨盐酸克伦特罗在血浆中的含量与猪体内组织的残留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同一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添加量,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肝脏>肾脏>肝脏>血浆;建立的血浆与组织间残留量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重金属镉在鱼体内的累积情况,给鱼体内重金属镉富集问题提供经济、安全、快速的解决方法,以我国常见养殖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对象,确定镉对鲫的安全浓度后将鲫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镉的水体中14 d,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重金属污染物镉在鱼体各组织内的累积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之后将鲫转移至不同流速的清水中14 d,比较不同水流流速对鱼体中镉的清除效果,同时分别在暴露试验和清除试验后对鲫可食用部位进行非致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镉对鲫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528 mg/L;镉在鲫鱼头和肝脏中累积较多,肌肉中较少,镉富集程度与水环境中镉浓度和镉暴露时间呈正相关;鲫肌肉、胆中的镉排出较快,而肝脏、肾脏中的镉排出较慢,在水流流速为0.1~0.2 m/s时的清除效果最佳;水体镉暴露14 d后鲫鱼头、肌肉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食用风险,流水清除14 d后肌肉可达到食用标准,但鱼头仍具有食用风险。综上所述,鲫各组织器官对镉的累积能力及清除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适宜的水流流速有利于鲫体内镉的排出,对于镉污染后的鲫需进行重金属的清除后才可食用。  相似文献   

17.
以锦鲤为对象,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锦鲤各组织中的富集情况.试验设置6个浓度梯度,包括5个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水平.试验采用静水法,通过人工曝气提供充足的氧气.将锦鲤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镉离子的试验液中72 h,解剖取样,采用干法灰化法于马弗炉500℃处理样品,然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锦鲤组织样本的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分别确定锦鲤组织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锦鲤组织中镉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暴露浓度在0~8 mg/L的浓度范围内,锦鲤鳃、肝脏、肌肉中镉的含量随着试验液中镉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暴露浓度超过8 mg/L,试验液中镉离子浓度继续升高,锦鲤鳃、肝脏、肌肉中镉含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同一暴露浓度下锦鲤3种组织中的镉含量及锦鲤各组织对镉的富集能力均为肝脏>鳃>肌肉.  相似文献   

18.
池塘鳖与温室鳖体组成和生化=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池塘养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与温室养中华鳖体组成和生化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池塘鳖相比,温室鳖四肢沉积较多的脂肪,肝脏质量显著地增加。此外还发现,温室鳖的肌肉脂肪、胆固醇的含量、脂肪的碘值和裙边的胶原蛋白可溶率都显著地提高,但肌肉和脂肪的感官色泽、肌肉的蛋白质及其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裙边的食用粘度及其相关的总胶原蛋白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却明显地降低。  相似文献   

19.
淡水养殖池塘中水体碳氮比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对浙北地区温室中华鳖、外塘中华鳖、加州鲈、乌鳢、翘嘴红鲌5个淡水养殖品种在1个养殖周期内的养殖水及周边外河水中碳、氮含量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养殖品种及周边外河水体中的碳氮比(简称C/N)水平。结果显示,各养殖品种养殖水体中总有机碳(简称TOC)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氮(简称TN)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8月达到最大值;而水体中C/N则随养殖时间先减小后增加,且在8月达到最小值;比较养殖水体和周边外河水中的C/N,结果显示,温室中华鳖养殖池水中C/N最低为0.65;翘嘴红鲌养殖池水中最高为5.59,各养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作为养殖水源的周边各外河水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高C/N的养殖水体水质显著优于(P0.05)低C/N的养殖水体水质,说明养殖后期适当添加额外碳源,提高养殖水体C/N,可能是改善养殖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汞在山羊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富集与残留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某汞矿污染区放养的本地白山羊不同组织器官中汞的残留情况,以铜仁地区本地白山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汞在山羊各组织内的富集及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汞在山羊被毛、肾脏的蓄积量最大,分别为0.322 5 mg/kg和0.055 2 mg/kg;其次是肝脏和肌肉最低,分别为0.012 9 mg/kg和0.007 0 mg/kg,污染区明显高于非污染区;汞含量由土壤→饲草→山羊(动物组织)转移过程中逐级浓缩,含量相应升高.调查地区除1只羊肾脏汞含量超标外,山羊肌肉、肝脏和肾脏的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Hg≤0.0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