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为了阐明岩藻黄素生物合成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浓度光合作用抑制剂二氯苯基二甲脲(DCMU)对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岩藻黄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征和相关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CMU均抑制细胞生长,使三角褐指藻内岩藻黄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当DCMU浓度为1 mg·L-1时,三角褐指藻内岩藻黄素含量最少,较CK减少了26.98%,而叶绿素含量最高(3.16 mg·g-1)。随着DCMU浓度的增加,电子传递的抑制作用增强,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 r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均明显降低,DCMU为1 mg·L-1时出现电子完全阻断的现象。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岩藻黄素合成通路关键基因pdslcyb的表达水平与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岩藻黄素含量与Y(Ⅱ)、qP和α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的生物合成不仅与岩藻黄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有关,还与光合作用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合成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氮元素对微藻次生代谢积累和调控的影响,以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浓度[896(CK)、448、112、28和0 μmol·L-1]处理对三角褐指藻细胞生长、岩藻黄素含量、油脂含量以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并对岩藻黄素-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基因(FCPb)和酰基-酰基载体蛋白去饱和酶基因(FAB2)的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氮限制极显著抑制了三角褐指藻细胞的生长和岩藻黄素的合成,但促进了油脂的合成。当氮浓度为112 μmol·L-1时,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含量最低(0.084 mg·g-1DW),而油脂含量最高,较CK提高了1.36倍。叶绿素a与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氮限制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含量与油脂含量显著相关(R2=0.998 8)。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氮限制抑制了三角褐指藻中FCPb的表达,促进了FAB2的表达。综上,氮限制通过调控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油脂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了岩藻黄素和油脂的积累。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岩藻黄素与脂类物质代谢合成的关联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翁梓雨  李双  陈娟娟 《核农学报》2022,36(7):1402-1412
为深入了解饵料微藻中类胡萝卜素在双壳贝类生长发育阶段中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本试验选择我国重要的滩涂养殖贝类——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析饵料微藻喂养后的幼虫阶段——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期、眼点期和稚贝期中类胡萝卜素分布和代谢变化。结果表明,在9种饵料微藻中,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 290.7和1 326.4 mg·kg-1。外源摄入这两种饵料微藻后,幼虫阶段中共鉴定出5种类胡萝卜素,包括1种新合成类胡萝卜素(贻贝黄素)和4种微藻来源类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岩藻黄酮醇、岩藻黄素),其中岩藻黄素的含量最高,与微藻中岩藻黄素含量高的现象一致。担轮幼虫中未检测到类胡萝卜素,而贻贝黄素仅从壳顶期开始检出。类胡萝卜素的变化与发育阶段呈正相关,从D形幼虫到壳顶期,岩藻黄酮醇、岩藻黄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累积最为迅速,分别增加了20.3、20.3、8.0和1.5倍,并在稚贝期达到最高值。此外,与类胡萝卜素吸收代谢相关的基因ABCA1、SRB1和βCMOOX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其中,参与合成代谢的βCMOOX表达最显著,从壳顶期到稚贝期,其表达量增加了38.2~43.3倍,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壳顶期贻贝黄素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了解贝类生物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代谢途径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品种和生长期嘉宝果叶片酚类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分别通过比色法、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沙巴、四季早生、福冈等9个品种嘉宝果老/嫩叶的总酚、总黄酮、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巴嫩叶的总酚含量(31.87%)最高;阿根廷嫩叶总黄酮含量(24.81%)最高;沙巴老叶精油含量(2.78‰)最高,其次为沙巴嫩叶(2.42‰)。老叶中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挥发性化合物有31~44种,均以萜类为主;嫩叶中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化合物有28~40种,同样以萜类为主。除沙巴、阿根廷、大红钻老/嫩叶和福冈老叶外,其余老/嫩叶均以倍半萜为优势成分。沙巴老叶主要成分为α-蒎烯、桉叶油醇;沙巴嫩叶为β-蒎烯和α-蒎烯;阿根廷老/嫩叶、大红钻嫩叶和白艾斯老叶为β-蒎烯;福冈老/嫩叶为β-石竹烯;四季早生、大巨红晶、艾斯卡老/嫩叶为β-胡椒烯;乔尼尔老/嫩叶为β-石竹烯、β-胡椒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萜含氧衍生物、α-蒎烯、单萜烯、β-蒎烯、α-芹子烯是导致不同品种间嘉宝果老叶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倍半萜烯、单萜烯、β-蒎烯、α-蒎烯、β-石竹烯是导致不同品种间嘉宝果嫩叶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综上,沙巴嫩叶总酚含量最高,精油含量较高,活性挥发性物质蒎烯(α-蒎烯+β-蒎烯)相对含量高达62.41%,在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在医药领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玉米黄质(3,3'-二羟基-β-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β-胡萝卜素衍生物,是黄斑和视网膜中最关键的部分.玉米黄质是通过一系列酶作用合成,其中β-胡萝卜素羟化酶(chyb)是关键限速酶,为了研究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中不同胁迫下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表达及玉米黄质含量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ACE方法首次从盐生杜氏藻中扩增出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Dschyb),并分析强光、葡萄糖等因素对DSchyb表达及玉米黄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433 bp(GenBank登录号:JN118489),包含一个96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2个氨基酸,氨基酸的分子量为35.51kD,等电点(PI)为9.01.DsCHYB包含有4个保守的组氨酸基序,与团藻及莱茵衣藻的同源性分别是64%和58%.DsCHYB具有4个跨膜结构及叶绿体导肽,进一步证明该酶定位于叶绿体类囊膜上.系统进化树分析标明,DsCHYB与其他绿藻如团藻(Volvox carteri f.Nagariensis)、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的CHYB共处一个进化支,亲缘关系很近.Dschyb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显示,在经强光刺激24 h后,Dschyb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在48 h表达最高(P<0.01).在经乙酸钠、硫酸亚铁和强光共同处理6h时,Dschyb表达急剧上升(P<0.01),处理12h后下降;在葡萄糖处理1.5h后,其表达达到最高,6h后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添加放线菌素D后,Dschyb的表达相对对照降低,表明放线菌素D可能对葡萄糖诱导Dschyb表达具有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玉米黄质含量,钠铁、强光及葡萄糖处理均能提高盐生杜氏藻的玉米黄质的含量,其玉米黄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长16%(P<0.05),28%(P<0.05)和53%(P<0.01).本研究结果为玉米黄质合成调控及其在藻类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7(CCD7)是独角金内酯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研究胡萝卜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7基因(DcCCD7)表达与β-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栽培品种红福七寸和天紫中克隆获得DcCCD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品种DcCCD7均包含一个1 8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22个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与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cCCD7与来自其他物种CCD7的同源性较高,其中与菊花CCD7的进化关系最近。DcCCD7为亲水性蛋白,预测的红福七寸和天紫DcCCD7蛋白三级结构均由9个α-螺旋和30个延伸主链构成。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45、75和100 d)胡萝卜的根、叶柄和叶片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红福七寸主要在根和叶片中积累β-胡萝卜素,天紫主要在叶片中积累β-胡萝卜素。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胡萝卜叶片中DcCCD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根和叶柄。结果表明DcCCD7的表达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可能具有组织和品种特异性。本研究为明确DcCCD7在胡萝卜类胡萝卜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畜禽骨副产物的有效利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出法提取秦川牛腿骨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和基于多维质谱“鸟枪法”脂质组学技术(MDMS-SL)综合分析牛腿骨油的脂质组成,并对牛腿骨油的氧化稳定性、酸价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性质以及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秦川牛腿骨油中含有丰富的甘油酯,其中甘油三酯(TAG)含量为93.85%,同时含有少量的甘油二酯(DAG)。在秦川牛腿骨油中共检测出24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2.85%和2.18%;24种酰基肉碱,总含量为1.18 nmol·g-1;17种鞘磷脂,总含量为35.36 nmol·g-1;38种磷脂酰胆碱,总含量为22.16 nmol·g-1。样品具有较强的氧化稳定性,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6.43 mg KOH·g-1和5.22 mmol·kg-1,含有α-生育酚、α-三烯酚及γ-三烯酚3种酚类化合物。丰富的TAG、不饱和脂肪酸及鞘磷脂含量使秦川牛腿骨油在促进营养吸收、降血糖血脂及抗炎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本研究为秦川牛腿骨油相关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乙酰水杨酸(ASA)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细胞生长、岩藻黄质积累及岩藻黄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浓度ASA处理后的三角褐指藻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岩藻黄质积累与ASA浓度密切相关。一定浓度的ASA抑制了三角褐指藻的细胞数量;岩藻黄质含量也随着ASA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ASA浓度为10 mg·L-1时,岩藻黄质含量最高,达1.78 g·kg-1 DW,为对照组的1.9倍。在不同浓度ASA诱导下,与岩藻黄质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PSYPDSZDSCRTISOLCYBZEP基因表达均上调,当ASA浓度为10 mg·L-1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SYPDSZDSCRTISOLCYBZEP基因与岩藻黄质积累具有相关性,其中,ZEP基因对岩藻黄质生物合成贡献率最高。综上,适当浓度的ASA不仅提高了岩藻黄质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且促进了岩藻黄质的积累。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褐指藻中岩藻黄质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浩然  汪俏梅 《核农学报》2020,34(12):2858-2864
为研究脱落酸(ABA)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番茄ABA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notflc及其野生型各成熟时期果实,以及外源100 μmol·L-1 ABA处理后不同天数的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内源ABA缺失抑制番茄果实增重并促进果实纵向生长,但对果实硬度无明显影响。同时,内源ABA可影响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促进破色期和转色期的还原糖积累。notflc果实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野生型,且外源喷施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100 μmol·L-1 ABA处理能显著抑制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综上,ABA在调控番茄果实外观品质方面,可促进番茄果实增重并抑制番茄果实纵向生长;在调控番茄果实营养品质方面,可促进还原糖积累并抑制类胡萝卜素积累。本研究结果为利用ABA调控番茄果实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体外消化对油茶蒲活性成分的影响,本试验以油茶蒲为原料,分析消化前后油茶蒲提取物、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子对接进一步探索油茶蒲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物质。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27~1.17 μg·mL-1,经体外模拟消化后,IC50上升至0.34~2.36 μg·mL-1,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活性最强。油茶蒲提取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体外消化能影响各相萃取物的总酚含量,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含量最高(44.49 μg·mL -1)且在体外消化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中有5个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呈显著相关,其中包括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MEAG)。AutoDock分子对接结果也表明,MEAG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及最佳的结合能(-7.99 kcal·mol-1)和估计抑制常数(1.40 μmol·L -1), 其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α-葡萄糖苷酶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油茶蒲资源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羊栖菜粉为吸附剂,研究羊栖菜粉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考察羊栖菜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以扩展羊栖菜的综合利用范围。采用控制变量法考察pH值、吸附剂浓度、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对水溶液中Cu2+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模拟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试验考察羊栖菜粉对Cu2+的吸附特性,并采用SEM、FTIR等方法初步分析了羊栖菜粉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35℃、初始浓度50 mg·L-1、吸附剂浓度1 g·L-1条件下,羊栖菜粉对Cu2+的去除率可达89.27%。当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u2+去除率达总去除率的90%以上;当吸附时间为6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羊栖菜粉吸附Cu2+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99 0以上。Langmuir可以很好地拟合热力学试验得到的平衡数据,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71.17 mg·g-1。羊栖菜粉对Cu2+的吸附有多种反应参与,参与络合反应的官能团主要有-OH、-NH、-COO-。羊栖菜粉对Cu2+的去除率较高,吸附性能良好,可通过解吸实现吸附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Inoculation of wheat seedlings with the 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um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Cd was immobilized in alginate microbeads and, without applying any str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quantity of several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such as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and the auxiliary photoprotective pigments violaxanthin, zeaxanthin, antheroxanthin, lutein, neoxanthin, and β-carotene. This resulted in greener plants with no apparent visible stress. After monitoring the quantity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for 4 weeks, we observed that inoculated plants had higher quantities of pigments in shoot and stem. The greatest difference in the quantity of all pigments between inoculated and noninoculated plants occurred in the first week of growth. Regardless of treatment, the quantity of pigments in stems was three to four times less than the quantity of these pigments in shoots. Application of Azospirillum, either as liquid inoculant or as alginate microbeads, did not alt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bacteria on pigment production or the positive response of the plants towards A. brasilense Cd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可缓解草地早熟禾镉胁迫的最适有效硝普钠(SNP)浓度,以草地早熟禾品种蓝月为试验材料,SNP为NO供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O对镉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离子浓度为200 μmol·L-1时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施加SNP(<100 μmol·L-1)能够促进草地早熟禾种子发芽,增加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干物质量、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而其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所降低。表明低浓度NO(<100 μmol·L-1)可有效缓解草地早熟禾镉胁迫,高浓度SNP(>100 μmol·L-1)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草地早熟禾修复镉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利用羊栖菜组分多糖(SFPSⅠ),以SFPSⅠ为原料,α-葡萄糖苷酶作为靶标,研究SFPSⅠ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结构的影响,建立具有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Caco-2细胞模型,并对Caco-2细胞模型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FPSⅠ对α-葡萄糖苷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得α-葡萄糖苷酶活力下降一半时的抑制剂浓度,即半抑制(IC50)为0.31 mg·mL-1。SFPSⅠ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是一个可逆过程,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SFPSⅠ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常数(Ki)为0.143 μmol·L-1。荧光测定结果表明,SFPSⅠ结合会引起α-葡萄糖苷酶三级结构的明显变化。随着SFPSⅠ浓度的升高,其对Caco-2细胞模型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越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和设计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奠定了科学基础,同时也为开发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功能性药品与保健品提供了新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救心菜的贮藏品质,本研究以救心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肉桂精油熏蒸处理救心菜,通过分析4℃贮藏条件下救心菜的生理生化指标,探究肉桂精油对救心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肉桂精油处理可有效维持救心菜的色泽,有效减缓失重率、黄化率、腐烂速率的上升,延缓其Vc、叶绿素、总酚、总黄酮、齐墩果酸含量的下降。肉桂精油熏蒸处理可抑制救心菜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延缓救心菜的衰老进程。其中,经6 μL·L-1肉桂精油熏蒸处理的救心菜色泽最好,其Vc、叶绿素含量最高;经8 μL·L-1肉桂精油熏蒸处理的救心菜腐烂率最低,其总酚、总黄酮、齐墩果酸含量最高,且POD、SOD、CAT活性变化最小。综上表明,适合的肉桂精油浓度可以有效保持救心菜的采后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该研究结果为减少救心菜采后损失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豫中不同土壤质地烤烟烟叶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南豫中烟区研究了4种典型质地土壤烤烟主栽品种NC89不同生育时期和调制后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砂土烟叶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在烤后烟叶样品中含量较高,其余几种色素降解程度均较大;砂壤土烟叶中大部分色素含量在烟株现蕾期至尚熟时下降较为缓慢,成熟采收时下降较为明显,在烤后烟叶中叶绿素、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残留较少,质体色素降解充分;壤土烟叶各种色素含量随生育期推进下降趋势均较明显,烤后烟叶样品中质体色素含量也较低,残留较少;黏土烟叶中各种色素含量在现蕾期至尚熟时含量开始下降,但在成熟采收时含量较高,色素降解程度低,烤后烟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偏高。砂壤土和壤土植烟有利于烤烟香气前体物质的积累和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