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氏野村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斜纹夜蛾虫尸中分离获得一杀虫真菌菌株莱氏野村菌,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有机氮培养基、萨氏葡萄糖琼脂酵母培养基(SDAY)上都能生长,但有机氮培养基更适合其生长和产孢;该菌在14~34 ℃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6~30 ℃;病菌在pH 值5~7的弱酸条件下生长良好,pH值低于4或高于8时菌丝生长缓慢,产孢量也受到明显抑制;6株分离株中以Nr 04-3和Nr 04-2菌株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Nr 04-3菌株分生孢子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可以通过体表接触和胃毒途径感染,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孢子浓度)为 1 ml 1.70×107 个,致死中时为130.45~161.0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对长毛拟青霉[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H?hn)]菌株SP053生长特性的影响,为SP053菌株的大规模发酵及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P053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的固体培养方法,分别测试该菌株在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5个pH(5、6、7、8和9)和3种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萨氏培养基(SDAY)和察氏琼脂培养基(Czapek)]等培养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结果]温度、pH和培养基类型对SP053菌株的生长特性具有明显影响.高温(32℃)和低温(17℃)均不利于SP053菌株生长,23~29℃为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区,在26℃下的孢子萌发率(94.50%)、菌落直径(47.5 mm)和产孢量(4.450×109个孢子/皿)均最高.在26℃下,SP053菌株在PDA和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产孢量较多,培养15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7.7和46.3 mm,产孢量分别为5.357×109和2.570×109个孢子/皿.pH在7~8时SP053菌株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效果最佳.[结论]SP053菌株在26℃下、pH为7~8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室内测定了粉棒束孢(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nq1–1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_(50)和LT_(50)分别为1.59×10~7/mL和7.9 d;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萨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蔗糖和有机氮源(赖氨酸)有利于该菌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0℃,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5~28℃;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最适pH均为6.0;nq1–1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82.6%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与菌株相容性较好。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喜好偏低温、中性以及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明晰抗扑海因内生木霉菌株PJ3与原始菌株J3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 H值、温度和光照对木霉菌株PJ3、J3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菌株最大的差异在于产孢性状不同,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中,原始菌株J3产孢能力整体上略强于抗扑海因菌株PJ3;在其他检测条件下,抗扑海因菌株PJ3产孢能力整体强于原始菌株J3;菌株PJ3菌丝生长的适合条件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胡萝卜葡萄糖琼脂(CDA)或香蕉葡萄糖琼脂(BDA)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α-乳糖、麦芽糖或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铵或甘氨酸,p H值为3~10,温度为15~30℃,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全黑暗或全光照;其产孢的最佳条件为BDA培养基、碳源为D-果糖、氮源为酵母膏、p H值为10、温度为28℃、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此结论能为抗扑海因内生木霉PJ3菌株发酵生产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嘴突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孢子悬浮液与常用农药混配后孢子萌发特性,为该菌株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菌株Y9511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完全培养基及缺少碳源、氮源、磷、硫、钾、铁、镁等元素的培养基,用葡萄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α-乳糖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碳源蔗糖,用Ca(NO_3)_2、(NH_4)_2SO_4、大豆蛋白胨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氮源NH_4NO_3,探究培养基对Y951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在5~40℃、24 h光照/24 h黑暗、pH3~9的培养条件下探究Y9511的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Y9511与丙草胺、恶唑酰草胺、氰氟草酯、莠灭净、春雷霉素、苯甲嘧菌酯、多菌灵、苯甲丙环唑等8种农药分别混配,探究Y9511和不同农药混配后的孢子萌发率。[结果]菌株Y9511生长需要碳、磷、硫3种元素,Y9511生长受到氮、铁的抑制,微量元素铜和锌抑制Y9511的生长。缺钾和缺铜的培养基上Y9511基本不产孢,缺硫和缺锌的培养基产孢量较完全培养基高,为3.76×10~6 mL~(-1);5种碳源中,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4种氮源中,NH_4NO_3为氮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Y9511在低于15℃和高于35℃的条件下产孢受到抑制,32℃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8.15×10~6 mL~(-1);pH值低于3.02和高于9.50时,产孢量较低,pH值为6.24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2.77×10~6 mL~(-1)。3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达98.5%;pH值为6.24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大值,为85.8%。8种农药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89.4%。Y9511与供试农药氰氟草酯的相容性最好,3种处理浓度下抑制率最高仅为7%;其次是多菌灵,3种浓度下抑制率为7.8%~19.5%;相容性最差的是苯甲嘧菌酯,其抑制率为25.1%~85.4%。[结论]嘴突凸脐蠕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pH值为6,钾和锌为菌株培养的必需元素,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铵;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最佳pH值为6~7,与农药氰氟草酯混用后孢子萌发基本不受抑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培养基、pH、光照、碳氮源及湿度对病原的影响。结果显示:被鉴定病原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和25℃;最适培养基有V8培养基、苜蓿煎汁培养基和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pH 3~12均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6;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不同光照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明显;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在相对湿度(RH)85%以下不萌发,在水滴中萌发好。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min)和44℃(10min)。  相似文献   

8.
灰葡萄孢产孢和孢子萌发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 cfu/皿;在1水琼脂、pH 5.0,22℃条件下4 h时灰葡萄孢孢子开始出现萌发管,12 h时萌发管转变形成分枝的菌丝,添加木糖、果糖和可溶性淀粉等营养因子对提高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尾松毛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及大规模生产球孢白僵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测定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B-2、B-14和B-19)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查比克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等质量的3种不同碳源或氮源代替蔗糖和硝酸钾,测定不同碳、氮源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B-2、B-14和B-19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在26℃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最高值,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36~3.77 mm/d、9.33×104~16.33×104个/mL和92.67%~99.67%;在不同碳氮源利用方面,最适生长、产孢的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56~4.35 mm/d、1.00×104~1.33×104个/mL,但孢子萌发率普遍不高;最适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率为4.40~4.81 mm/d;最适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液,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5.67×104~51.33×104个/mL、58.03%~100.00%.[结论]B-2菌株可优先选作球孢白僵菌工业化生产菌种;在26℃下选择葡萄糖和酵母浸出液为碳氮源可提高菌剂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菌在马铃薯斜面上易于产孢,且产生的大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PSA斜面上产生的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在其他测试培养基上不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30℃;pH值3~12间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  相似文献   

12.
 对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a)3种鳞翅目昆虫罹病虫体上分离纯化的球孢白僵菌DBM001, XWYE001和PTM001菌株在液体培养基(萨氏葡萄糖培养基)及其在不同氮源添加物培养基中菌丝产量、产孢量、孢子形成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菌株中,分离自斜纹夜蛾的XWYE001菌株培养物浓度及菌丝生长量略高于分离自小菜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DBM001和PTM001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类型氮源物质对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菌丝生长影响显著(P<0.05),加入(NH4)2SO4 后液生分生孢子产量较高,菌丝产量相对较低;加入NH4NO3 或L-酪氨酸后菌丝产量较高,液生分生孢子产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唐菖蒲干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菖蒲干腐病也称唐菖蒲枯萎病是唐菖蒲主要病害之一,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唐菖蒲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gtadiol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唐菖蒲干腐病菌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该病菌利用的碳源以果糖最好,麦芽糖最差;牛肉膏为菌丝生长最佳氮源,硝酸钾对菌丝生长最差。以酵母浸膏为病菌产孢最佳氮源,氯化铵中产孢最差;在葡萄糖蛋白培养基上产孢最好;最适孢子萌发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牛肉膏。pH6~8适宜产孢,pH7产孢最好;在4-35℃条件下菌丝均能生长,25~28℃最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的适温20~30℃,最适28℃,相对湿度(RH)在9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RH低于90%孢子不萌发;萌发最适pH4~5,pH5最好,高于pH10孢子不萌发,黑暗条件下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用了几种培养基和紫外光照射等处理,分别在100个稻瘟菌(P.oryzae)分离菌株上进行孢子产生的比较试验。结果指出,几乎所有的菌株都能在稻叶、玉米叶、马唐草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经紫外光连续照射,产生大量孢子。而所有菌株在马铃薯、米粉和杏汁琼脂培养基上,即使经紫外光连续照射,也不能产生孢子或产孢量少;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室内自然光下都不能产生孢子或产孢量少。因此稻瘟菌在培养条件下,可能需要稻叶内存在的某种化学物质和紫外光照射二个刺激因素的同时存在,才能大量产生分生孢子。作者认为,使用稻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连续紫外光照射下诱使稻瘟菌大量产生分生孢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低于5℃或高于35℃均会对孢子产生及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孢子畸形;碳源以葡萄糖和蔗糖生长最好,产孢最适为蔗糖,淀粉最差;氮源以硝酸钾生长和产孢最好,牛肉膏次之,硫酸铵上生长最差,而尿素上产孢最差;pH5~9适于病原菌的生长,最适pH7.5,pH过高或过低对病原菌的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病原菌在荧光下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湿度为相对湿度10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5,高于pH 9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6.
甜叶菊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斑枯病菌(Septoria steviae Ishiba,Yokoyama et. Tani)菌丝生长适温是20—25℃,适宜pH值是4—6。在不同培养基上以在PDA上生长最快,在寄主煎汁和菠菜煎汁培养基上单位面积菌落产孢量最大。光照对产孢有促进作用,微量元素硼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产孢的作用。分生孢子萌发适温是2C—25℃,适宜pH值4—5。孢子在RH>96%时可萌发,以在水中萌发为好。萌发需要通气条件。孢子在2%葡萄糖液中比在清水中萌发效果好。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莱氏野村菌cq菌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环境因子对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cq菌株的生长、产孢与孢子萌发的影响。温度对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有相同的效应,低温23℃是最适温度,32℃以上明显抑制该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6.2~7.0;24 h光照有利于产孢,而24 h黑暗有利于菌落生长;紫外线(40 W,45 cm)照射2 m in,培养96 h该菌株孢子发芽率较对照降低16%,照射8 m in孢子发芽率仅为7%。  相似文献   

18.
研究环境因子对菜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cq菌株的生长、产孢与孢子萌发的影响.温度对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有相同的效应,低温23℃是最适温度,32℃以上明显抑制该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6.2~7.0;24 h光照有利于产孢,而24 h黑暗有利于菌落生长;紫外线(40 W,45 cm)照射2 min,培养96 h该菌株孢子发芽率较对照降低16%,照射8 min孢子发芽率仅为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害疣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筛选可有效抑制其萌发的杀菌剂提供依据。【方法】在-80℃、-20℃、0℃、4℃、10℃、15℃、20℃和25℃处理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然后25℃培养,测定温度对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的影响;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碳源和氮源对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0℃、4℃处理12 h、24 h和48 h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促进萌发;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其萌发率分别为8.66%、9.79%和8.40%;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WA)、双孢蘑菇浸出液培养基(MuEA)、双孢蘑菇煎汁培养基(MuD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和V8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分别为0.00%、6.38%、8.43%、1.33%和6.23%,在MuDA培养基上萌发率最好,显著优于其他供试培养基;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有利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其萌发率分别为10.77%、9.96%和9.85%;在MuDA培养基中加入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12.32%、13.45%、13.74%和11.64%,显著优于不加氮源的萌发率。【结论】0℃、4℃处理12 h以上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休眠;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MuDA培养基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D-乳糖、山梨糖和D-棉子糖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碳源;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氮源。  相似文献   

20.
马唐致病菌株Mds0404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影响马唐生防菌弯孢霉Mds0404菌株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因子。结果表明,该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在10~4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在20~32℃均可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5~28℃;pH为5时生长最快,pH为8时产孢量最大;在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与产孢均较好;加膜25cm紫光灯12h间隔光照产孢最丰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0℃,最适为25~40℃,失活温度为55℃。黑暗有利于孢子的萌发。16min近距离紫外光照射萌发率仍保持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