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根肿病是青花菜上重要的病害之一。试验通过青花菜移栽后用噻唑锌浇根处理的方式防治表明:1)667 m2分别用噻唑锌1 000 mL、对照药剂氟啶胺300 mL于移栽后3 d、3 d+15 d、3 d+30 d处理,结果显示,2次处理防效优于1次处理,且差异极显著;氟啶胺300 mL处理防效优于噻唑锌1 000 mL处理,两者相同时期、相同处理次数的防效呈极显著差异。2)移栽后3 d,667 m2分别用噻唑锌500、1 000、1 500、2 000 mL处理,结果显示,高剂量处理防效优于低剂量处理,1 000、1 500、2 000 mL处理对青花菜根肿病防效为42.1%~47.2%,随着剂量增加,防效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噻唑锌500 mL处理防效最低,与其他处理防效呈极显著差异。 3)667 m2施用噻唑锌1 000 mL,分别在移栽后0(当天)、3、7、14、21、28 d处理,结果显示,早处理防效优于晚处理,移栽后0和3 d处理防效最佳,其次为移栽后7 d处理,防效优于其余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移栽后28 d处理防效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10%氰霜唑悬浮剂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开展了不同剂量10%氰霜唑悬浮剂拌种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剂量范围内使用10%氰霜唑悬浮剂拌油菜种子,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10%氰霜唑悬浮剂100 mL/kg拌种较50 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3.99%(P<0.05),150 mL/kg拌种较100 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61%(P>0.05),100 mL/kg拌种剂量效应最明显;10%氰霜唑悬浮剂150 mL/kg拌种产量最高,较100 mL/kg拌种多保产195 kg/hm2,相应可以增加经济收入639元/hm2,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综合考虑到农药抗药性管理等因素,从生产实践来看,10%氰霜唑悬浮剂100 mL/kg拌种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油菜根肿病的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根肿病是一典型土传病害,防治困难。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种药剂,比较不同药剂使用剂量、施药方式和施用时间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方式药剂出苗率不同:药剂拌土整体出苗率较高,氰霜唑、氟啶胺、噻唑锌出苗率均高于70.00%;药剂浇淋,氰霜唑出苗率最高,达到96.67%;药剂拌种,整体出苗率偏低。药剂拌种、药剂浇淋和药剂拌土平均防效分别为81.55%、67.47%和62.44%。3叶1心期,药剂灌根,以氟啶胺、氰霜唑和多菌灵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1.9%、71.1%和70.2%。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和探明先正达公司生产的50%氟啶胺(农割)悬浮剂对青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特进行了其防治青菜根肿病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50%氟啶胺(农割)悬浮剂200mL和300mL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对青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28d的防效分别为89.5%和84.21%,药后42d的防效均为79.88%,且该药剂对青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
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滨淮分公司的稻田内草相复杂,以千金子为代表的恶性杂草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筛选出高效、经济防除千金子的化学药剂,特进行了几种除草剂对稻田千金子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稻青青120 mL对千金子的防效较好,施药后7 d、15 d对千金子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6.5%、90.3%,施药后20 d对千金子的鲜重防效为91.2%。同时,每667 m2施用苏科快杀120 mL+20%氰氟草酯(华农)100 mL、10%噁唑酰草胺120mL+30%氰氟草酯(华农)60 mL、韩秋好120 mL+30%氰氟草酯(华农)60 mL、稻谷盈300 mL+30%莎稗磷20 mL等处理,对千金子的防效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剂量氰霜唑拌种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该试验范围内剂量的氰霜唑拌种油菜种子,药剂处理小区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小区。(2)氰霜唑10%悬浮剂100ml/Kg拌种比50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3.99%(差异显著),150ml/Kg拌种比100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61%(差异不显著),100ml/Kg拌种剂量效应最明显。(3)氰霜唑10%悬浮剂150ml/Kg拌种产量最高,比100ml/Kg拌种多保产195kg/hm2,相应可以增加经济收入639元/hm2,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4)综合考虑到农药抗药性管理等因素,从生产实践来看,氰霜唑10%悬浮剂100ml/Kg拌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为赫章县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依据,比较了80%烯酰·噻霉酮水分散粒剂、75%烯酰·铜钙可湿性粉剂、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30%氟吡菌胺·氰霜唑悬浮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氟啶·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种杀菌剂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均无不良影响,且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田间防效在48.00%~89.33%,马铃薯产量在1 486.72~2 651.52kg/667m~2,与不施药对照比,增产率达29.60%~78.35%。其中,以施用30%氟吡菌胺·氰霜唑悬浮剂75mL/667m~2的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增产率分别达89.33%和78.35%。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Vayego 200 SC(四唑虫酰胺)、10%溴氰虫酰胺OD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口防效均显著优于1%甲维盐WP;药后7 d,每667 m~2用Vayego 200 SC 8~10mL或10%溴氰虫酰胺OD 3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在81.93%~85.10%之间,虫口防效在84.34%~88.6%之间,与每667 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相当;药后14 d,每667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为69.32%,低于Vayego 200 SC和10%溴氰虫酰胺OD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3种双酰胺类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防效在79.35%~88.26%之间,且3种双双酰胺类杀虫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几种复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有效剂量225、300、375 mL/hm2第3次喷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4.85%、86.11%、89.22%;250 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375、450、600、750、1 200 mL/hm2下3次喷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70.80%、78.50%、84.62%、85.96%、88.29%,总体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几种除草剂对烟田杂草进行了封闭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d、10d,各药剂处理均未对烟苗产生明显药害。施药后20d,50%敌草胺150g/667m2、33%施田普140mL/667m2、96%金都尔70mL/667m2、33%二甲戊灵140mL/667m2对杂草株防效均较好;施药后40d,各处理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一般。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4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50%噻呋·甲基硫悬浮剂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适用剂量,于2015年8月期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50mL、50%噻呋·甲基硫悬浮剂30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均达85%以上,其中每667m~2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达90%以上,显著优于每667m~2用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mL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保墒旱直播稻田除草问题,促进农药减施,采用茎叶喷雾法比较6种除草剂组合及1种单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及配方均对水稻安全,对杂草均有较好防效,且有增产效果。其中处理Ⅰ(34%敌稗EC 300 mL/667 m~2+25%氰氟草酯EW 200 mL/667 m~2)的防效最高,达到92%以上,增产幅度最大(46.27%)。处理Ⅵ(25%氰氟草酯EW 200 mL/667 m~2+激健20 mL/667 m~2)对稻田杂草防效为85%~95%,增产27%~43%,与处理Ⅴ(5%五氟磺草胺OD 60 mL/667 m~2+25%氰氟草酯EW 200 mL/667 m~2)相比,农药减少23%,达到了农药减量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特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第2次施药后7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施药后27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  相似文献   

14.
30%苯唑草酮防除夏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00%苯唑草酮SC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研发的新型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抑制剂(HPPD)除草剂。2014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夏玉米田进行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不同剂量处理对玉米安全;在杂草3~5叶期施药,30.00%苯唑草酮12 mL/667m2的防效与对照药6.00%烟嘧磺隆80 mL/667m2的防效均在91.4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防效,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3~4m L/667m2处理区药后1d、3d、7d、14d防效分别为74.78%~85.95%、90.85%~96.78%、98.70%~100.00%、98.14%~99.86%,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基本相当,持效期优于对照药剂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处理区。试验剂量对小麦安全。在小麦蚜虫始盛期,以商品量3~4m L/667m2(有效成分13.5~18g/hm2)叶面喷雾为宜对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宜在小麦蚜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与吡氟酰草胺悬浮剂或唑嘧·双氟桶混使用对稻茬麦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125 g/667 m~2与6%唑嘧·双氟悬浮剂20 mL/667 m~2桶混使用对对日本看麦娘、猪殃殃及总草的防效高于90%,对日本看麦娘和总草的防效略低于对照药剂,对猪殃殃的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100、125、250 g/667 m~2与500 g/L吡氟酰草胺悬浮剂30 mL/667 m~2或6%唑嘧·双氟悬浮剂20 mL/667 m~2桶混使用处理,小麦的理论产量与人工除草、对照药剂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选择48%苯甲·嘧菌酯SC等4种复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第2次施药后14 d,每667 m~2用48%苯甲·嘧菌酯SC 20 mL和30 mL、30%噻呋·戊唑醇SC 20 mL、24%己唑·嘧菌酯SC 25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87.01%~88.91%,每667 m~2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 10 g和15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71.94%和75.67%,且上述药剂处理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油菜花期防治菌核病不同药剂的飞防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油菜不同花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始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的防效较好,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0.8%、75.9%,95.8%、87.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较差,分别为66.4%,83.0%;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于盛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4.9%、85.3%,89.2%、90.3%、90.4%;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 、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防控效果均明显,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6.6%、93.7%、84.9%,94.0%、97.0%、93.0%。且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1%、4.8%,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2%、6.6%,43%腐霉利SC 6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5.1%、2.7%。建议对菌核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盛花期飞防一次,对偏重以上发生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研究结果为浙西北油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在花期预防菌核病与科学减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在水稻纹枯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各施药1次,第1次施药后10 d用药量900 mL/hm2、1 125 mL/hm2的病指防效分别为69.78%、75.82%,第2次施药后22 d分别为91.07%、92.20%,其防效和增产率均优于常用药剂处理区,推荐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5,(12):98-99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探讨30%噻虫嗪·异丙威SC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本研究比较了30%噻虫嗪·异丙威225 g/667m~2、150 g/667m~2、75 g/667m~2 3种不同剂量和25%噻虫嗪WG 30g/667m~2、20%异丙威EC 2250g/667m~2共6个处理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嗪·异丙威SC对稻飞虱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防治效果与使用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高剂量处理后3、7、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2%、93.77%、95.80%,具有很好的速效性、持效性和防效性,显著优于2种药剂单独使用。推荐使用剂量150~225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