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  相似文献   

2.
锌氮互作对糯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及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Zn)是人体必需微量营养元素,缺锌引起"隐形饥饿"引发疾病,通过锌氮互作提高糯玉米(Zea mays L.)籽粒锌含量是改善人类锌营养有效措施.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比较"晋单糯41号"在4个供氮水平和5个供锌水平下营养品质及籽粒锌含量.结果表明,糯玉米籽粒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及锌含量均在锌氮互作N2Zn3(氮肥240 kg·hm-2、锌肥9 kg·hm-2)处理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67.58%、317.81%、78.28%、12.42%、55.65%.锌氮互作下糯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以N1Zn0(氮肥180 kg·hm-2、锌肥0 kg·hm-2)处理最高,较对照显著提高31.35%.锌氮互作显著提高糯玉米籽粒锌含量,在N2Zn3(氮肥240 kg·hm-2、锌肥9 kg·hm-2)处理达到40.12 mg·kg-1,达到玉米籽粒锌强化目标值.单施氮肥、单施锌肥及互作对籽粒锌含量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各因素对总变异贡献表现为锌肥>锌氮互作>氮肥.综合建议考虑营养品质及锌含量,以氮肥240 kg·hm-2、锌肥9 kg·hm-2配施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烤烟生产中合理的氮锌配比,以豫烟10号为材料,设置75.0(高氮)、52.5(中氮)、30.0(低氮)kg/hm23个氮水平和16.330(高锌)、8.165(低锌)kg/hm22个锌水平,共高氮高锌(HH)、高氮低锌(HL)、中氮高锌(MH)、中氮低锌(ML)、低氮高锌(LH)、低氮低锌(LL)6个处理,研究了氮锌配施对烟田土壤酶活性,烤烟不同部位氮、锌含量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成熟期,ML处理烤烟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最高,分别较最低值处理(LH、LL、MH处理)高71.43%、86.96%、9.3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总氮含量升高;施氮量相同时,烟叶总氮的分配比例为HHHL、MHML、LHLL,根中总氮的分配比例则相反,表明高锌促进氮素向叶片转移,低锌促进氮素向根中转移。随着施锌量的增加,烤烟锌含量升高;在高锌条件下,烟叶中锌的分配比例为LHMHHH;低锌条件下,烟叶中锌的分配比例为MLLLHL,说明高锌低氮条件下促进锌向烟叶转移,低锌中氮条件下促进锌向烟叶转移。烤后烟叶以ML、LH处理糖碱比较为适宜,香气物质含量较高,分别较HH处理高31.56%、16.64%。总的看来,氮锌配施以中氮低锌和低氮高锌处理烟叶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条件下,研究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吸收、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于2010-10-2012-06,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3种栽培模式(常规、覆膜、补灌),3个施氮水平(0,120,240kg/hm2),4个喷肥处理(喷蒸馏水(CK)、喷Zn、喷Zn+N、喷Zn+P),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下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后小偃22各器官锌含量、籽粒和秸秆锌携出量、籽粒锌转运率以及锌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和覆膜栽培模式相比,补灌模式提高了籽粒和秸秆锌的携出量,覆膜可提高籽粒锌转运率。与不施氮相比,土施氮肥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茎秆和叶片锌含量及锌肥料利用率,而土施氮肥明显降低了籽粒锌转运率。与CK相比,喷锌处理(喷Zn、喷Zn+N、喷Zn+P)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锌含量及锌携出量,各喷锌处理表现为喷Zn+N、喷Zn喷Zn+PCK,其中喷Zn+N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提高幅度平均为92%;喷锌处理也明显提高了茎秆、叶片及颖壳锌含量及秸秆锌携出量。喷锌处理锌转运率总体上均明显降低。喷Zn+P处理的锌肥利用率与喷Zn、喷Zn+N处理相比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年份籽粒锌含量、锌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补灌栽培模式下,施氮量为120kg/hm2时,单独喷施锌肥或锌与氮肥配合喷施,是潜在缺锌土壤区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和锌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锌氮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选用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和浚单20两个玉米品种,设置3个氮水平(0.08、4、8 mmol·L~(-1))和3个锌水平(0、10、100μmol·L~(-1)),共9个处理(N0.08Zn0、N0.08Zn10、N0.08Zn100、N4Zn0、N4Zn10、N4Zn100、N8Zn0、N8Zn10、N8Zn100),于2015-06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氮素范围内,施锌显著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及氮素吸收。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株高和生物重数值达到最大;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的分根数和根尖数达到最大,而在N8Zn10水平下,浚单20达到最大值;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植株氮含量达到最大。而且随着植株氮吸收量的升高,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显著下降。因此,适宜的氮水平下施锌能够调节根系和地上部的关系,促进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增加根系对氮的接触面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氮锌配施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供锌水平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为氮锌肥料配施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个施氮量(200和300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25和50kg·hm-2)处理对水稻(镇稻11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水稻地上部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施氮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部位(叶、茎鞘、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水稻各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变幅为20.1~50.6mg·kg-1,除开花期和成熟期茎鞘外,低施氮量下Zn25和Zn50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分别与高施氮量下Zn0和Zn25处理相近;同时,同一器官不同生育期锌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变化,锌含量最高的器官为茎鞘,且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分蘖期和开花期)茎鞘中锌的累积量最高,茎鞘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累积量的60%以上,生育后期(成熟期)茎鞘和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均占40%左右。高、低施氮量下,不同供锌水平水稻成熟期锌的总累积量分别平均为504.6和496.7g·hm-2,生产100kg籽粒吸锌量分别平均为2.30和2.20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分别平均为43.2%和46.7%。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累积量、转移量、对籽粒锌的贡献及锌收获指数均为高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且茎鞘大于叶片。[结论]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生产上应重视氮肥与锌肥之间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因素设置0、9.60 kg/hm22个施锌处理,副因素为0、240 kg/hm22个施氮处理,将小麦籽粒从外到内依次分为种皮、糊粉层、次糊粉层、3层淀粉胚乳过渡层和淀粉胚乳中心层等7层(F1—F7),研究不同氮锌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不同层的氮、锌含量及分配比例,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小麦籽粒胚乳的锌生物强化和...  相似文献   

8.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9.
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FP)、推荐施氮(OPT)、推荐施氮+配施锌肥(OPT+Zn)],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在较常规施肥减少氮肥用量20%的条件下增施锌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8~2019年OPT和OPT+Zn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均高于FP处理;与FP相比,OPT+Zn处理显著地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7.7%;OPT和OPT+Zn处理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均高于FP的,以OPT+Zn处理的效率最高;与FP相比, OPT和OPT+Zn处理增加了水稻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氮肥与锌肥配施促进了水稻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减少了无机氮向土壤下层的淋溶迁移。  相似文献   

10.
小麦氮、磷与锌配合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小麦氮、磷与锌配合施用田间试验结果:氮、锌配合施用效果好于单施氮和单施锌,其中,以氮肥效果为主,锌肥也有明显效果,氮、锌配合比例以每公顷N112.5-187.5公斤,硫酸锌15-30公斤最好;磷、锌配合施用效果好于单施磷和单施锌,磷、锌配合比例以每公顷P#-2O#-5 56.3-112.5公斤,硫酸锌15-30公斤效果好。氮、磷、锌配合施用盆栽试验结果:以每公顷N187.5公斤、P#-2O#-5 56.3公斤、硫酸锌60公斤配合施用产量最高,而氮素利用率以30公斤硫酸锌为优。综合田间试验结果和盆栽试验结果,北方潮土、砂姜黑土上种植小麦,每公顷面积比较经济合理的氮、磷、锌配合施用比例是:N112.5-187.5公斤,P#-2O#-5 56.3-112.5公斤,硫酸锌15-30公斤。  相似文献   

11.
以豫麦49-198和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河南温县赵堡大田条件下,设置N0、N120、N180、N240、N360kg.hm-2 5个施N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茎蘖消长、产量和小麦花后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从分蘖期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拔节期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不同处理间豫麦49-198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显著;而平安8号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拔节期以后不同处理间群体数量差异显著。随氮肥用量增加,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豫麦49-198表现为N360>N240>N180>N120>N0,而平安8号表现为N240>N360>N180>N120>N0。豫麦49-198和平安8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积累贡献率分别在N180、N240达到最大,分别为7 448.28kg.hm-2、83.99%和8 177.55kg.hm-2、94.49%,花前积累贡献率则为17.68%、5.51%。籽粒产量豫麦49-198在N180和N240处理最高,分别为8 544.00、8 753.33kg.hm-2;平安8号以N240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到8 232.00kg.hm-2。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建议施氮量为180~240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其氮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扬麦16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的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6种施锌量与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产量与成熟植株氮锌含量的效果。结果:锌肥施用既可以增加小麦产量,又可以增加其氮锌含量,且增加量随施锌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的施锌方法在提高小麦籽粒的锌含量上,其效果从高到低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和对照(CK),其中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显著高于土施效果。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氮锌含量有积极影响,高施氮量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结论:合理施用氮锌肥料与采取正确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喷锌(ZnSO4·7H2O)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Zn2)、大口期喷锌(Zn3),喷施量均为4.5 kg/hm2]对黄淮海生产区10个夏玉米主栽品种[登海605(V1)、迪卡653(V2)、先玉335(V3)、秋乐618(V4)、伟科702(V5)、隆平638(V6)、裕丰303(V7)、德单5号(V8)、郑单958(V9)和谷神玉66(V10)]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锌含量及积累量、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生物锌强化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喷锌处理相比,喷锌处理可增加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锌含量,总体上显著减少果穗秃尖长,提高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锌积累量及生物有效性。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Zn2V4处理最高,为19.74 t/hm2,Zn0V4、Zn3V4和Zn1V7处理次之;秃尖长以Zn3V8处理最短,Zn3V5、Zn3V9和Zn2V8处理次之;穗粒数以Zn1V5处理最多,Zn0V5...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缺氮复氮处理对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对水培玉米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缺氮处理的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分根数比正常处理的较大,复氮处理后各测定指标均有一定恢复;缺氮处理根系活力显著下降,降幅达50.91%,复氮处理后根系活力有所恢复,但仍然降低42.15%;缺氮根系的NO3- N含量比正常处理降低76.21%,复氮处理后NO3- N含量仍然降低40.97%;缺氮根系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明显下降,复氮处理后这些氨基酸含量仍然低于正常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干物质、锌积累特性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 和美 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锌肥处理和超声波种子处理,测定两香稻品种各生育时期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 和锌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处理下,农香18 和美香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锌含 量、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锌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Zn0 处理下茎锌的含量 先降低后升高,在Zn2 和Zn4 处理下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Zn0 处理下叶和茎锌含量在分蘖期最高,施 锌处理(Zn2、Zn4)下则成熟期最高。结论院(1)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合适的基施锌肥浓度可以提高香稻的干物质积累 量、锌含量和锌积累量;(2)高浓度的锌肥(Zn4)可以提高香稻生育后期吸收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水稻品种(立香85、象牙香占、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基施锌肥研究不同施锌量[0 kg/hm2(CK)、7.5 kg/hm2(Zn1)、15 kg/hm2(Zn2)、30 kg/hm2(Zn3)]下水稻产量、品质的变化,为江汉平原优质稻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锌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水稻产量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以Zn2处理最高,Zn1处理次之。立香85、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产量最高;象牙香占以Zn1处理产量最高,Zn2处理次之。施锌处理产量较CK增加了8.1%~28.8%。施锌对稻米加工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整体以Zn1和Zn2处理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不同施锌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其中,立香85以Zn1处理最高,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最高,象牙香占和合两优927以Zn3处理最高。对于淀粉RVA谱特征值,立香85、象牙香占、昌两优8号均以Zn1处理崩解值最高;消减值表现为立香85和合两优927...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氮、锌、镉处理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和籽粒锌、镉含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盆栽裂区试验,以扬麦25为供试材料,主区氮处理设常氮(1.6 g·盆-1)和减氮(0.8 g·盆-1),裂区锌、镉处理设对照、锌处理(150 mg·kg-1)、镉处理(5 mg·kg-1)和锌+镉处理,测定小麦产量性状,籽粒不同组分(面粉、次粉和麸皮)氮、锌、镉含量以及籽粒锌、镉有效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与常氮相比,减氮处理使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降低,这主要与产量构成因子、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下降有关;减氮条件下小麦成熟籽粒氮含量(不同组分10%~15%)、镉含量(12%~16%)以及镉有效富集系数亦显著降低。与不施锌相比,土壤施锌对籽粒产量和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使籽粒锌含量大幅增加(14%~30%),使镉含量(18%~28%)以及锌、镉有效富集系数均显著下降。土壤镉处理对籽粒产量和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使籽粒镉含量(38~42倍)以及锌、镉有效富集系数均显著增加,而使锌含量显著下降(3%~12%)。籽粒组分及其与镉、锌处理的互...  相似文献   

18.
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产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W)和施氮量(N)对大穗型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两品种穗数及穗粒数均有促进作用,以W2(灌两水)、W3(灌三水)和N2(225 kg/hm2)、N3(300 kg/hm2)处理较高.氮肥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豫麦66为以N2处理最高,继续增施氮肥反而降低,而豫麦49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豫麦66灌水次数与千粒质量间呈负相关,而豫麦49的为正.两品种产量表现为W2>W3>W1(灌一水)和N2>N3或N1(150 kg/hm2)>N0(0 kg/hm2),W2N2处理为最佳水氮组合.根据水氮投入和产量结果建立产量与氮肥和灌水的回归方程,水氮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氮素效应大于水分.豫麦66表现出水氮正交互效应,而豫麦49为负.在拔节期灌一水,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90.8 kg/hm2和373.8 kg/hm2,其产量分别为5 773.2 kg/hm2和7 259.7 kg/hm2.在灌二水下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2.5 kg/hm2和325.4 kg/hm2,产量为6 055.3 kg/hm2和7 633.1 kg/hm2,继续增加灌水,由于水氮投入增加和产量降低而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9.
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16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下6个施锌量和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的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的氮、锌含量及累积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锌肥的施用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显著增加小麦植株的锌、氮含量,且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锌方法在提高籽粒锌含量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对照(CK),且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显著高于土壤施用。氮肥用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对氮、锌的吸收与累积,表现为高施氮量处理高于常规施氮量处理。籽粒中的氮含量和锌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施氮量和常规施氮量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 9和0.885 1。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运筹氮、锌肥料和优化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与籽粒锌营养品质的一个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方式结合施用对土壤中锌有效性及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探究氮锌相互作用机制,为锌与尿素科学配伍及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按0.5%和5%的重量份与尿素分别进行物理掺混(U+Zn)和熔融混合(UZn),制备含锌尿素试验产品:U+Zn0.5、U+Zn5、UZn0.5和UZn5。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方式结合施用对土壤有效锌含量、土壤酰胺态氮含量、土壤NO3-N和NH4+-N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锌与尿素不同结合方式对锌有效性和尿素转化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8个处理:①CK(对照),不施任何肥料;②U,施用普通尿素;③Zn0.5,单施ZnSO4·7H2O;④Zn5,单施ZnSO4·7H2O;⑤U+Zn0.5,施用含锌尿素U+Zn0.5;⑥U+Zn5,施用含锌尿素U+Zn5;⑦UZn0.5,施用含锌尿素UZn0.5;⑧UZn5,施用含锌尿素UZn5。其中,处理②、⑤、⑥、⑦和⑧的氮用量相同,处理③、⑤和⑦的锌用量相同,处理④同⑥和⑧的锌用量。【结果】(1)与单施锌肥相比,锌与尿素以物理掺混和熔融混合方式结合后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且熔融混合方式对锌有效性的提高效果强于物理掺混。在0.5%水平下,锌与尿素混合施用较锌肥单施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提高17.3%,而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平均提高了10.9%;在5%水平下,锌与尿素混合施用较锌肥单施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提高13.1%,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则平均提高了12.7%;在熔融混合方式下,0.5%用量(UZn0.5)的锌固定率较5%用量(UZn5)的降低了23.93个百分点。(2)与普通尿素(U)相比,4种含锌尿素均可减缓尿素水解,其中锌与尿素熔融结合较物理掺混结合更有利于延缓尿素水解,且以0.5%的用量时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锌与尿素结合可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NH4+-N含量,以UZn0.5提高幅度最明显。与普通尿素(U)相比,U+Zn5、UZn0.5和UZn5处理在培养后期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含量,且UZn0.5处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UZn5处理。(4)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在培养后期可提高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与U处理相比,UZn0.5和UZn5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6%和1.9%,且UZn0.5较UZn5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仍高出5.6%,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5)锌与尿素结合在培养前期可抑制土壤脲酶活性,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抑制效果更强;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可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脲酶活性,UZn0.5处理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程度高于UZn5处理。【结论】锌与尿素结合(物理掺混、熔融混合)均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以氮锌熔融混合效果更好。锌与尿素结合能够延缓尿素水解,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NH4+-N、NO3-N和矿质态氮含量,以熔融混合方式和锌添加量以0.5%效果较好。0.5%添加量的七水硫酸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制成含锌尿素产品,在生产中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