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的穗部性状,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发掘其重要QTL,为宁夏小麦穗部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的331个单株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单标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5个穗部性状及其重要QTL进行定位研究。【结果】5个穗部性状在F_2代呈连续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F_2代出现许多具有超亲性状的单株,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平均值分别为8.69 cm、18.01个、16.71个、33.07粒和1.19 g,超中亲比例分别达20.24%、44.71%、41.99%、34.14%和33.84%,超高亲比例依次为6.64%、18.73%、17.22%、34.14%和26.88%。5个穗部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均较大。基于穗部性状测定结果,在遗传距离为5 c M时,可将F_2代331个单株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类群Ⅰ平均穗长最长(为9.96 cm)、穗粒数最多(49.25粒)、穗粒重最重(1.61 g),类群Ⅷ平均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最多,分别为21.40和19.57个,表明类群Ⅰ和Ⅷ为穗部性状优异类群。利用19个SSR分子标记共发掘出36个与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其中,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QTL数量分别有15、6、6、5和4个,分布在2A、4A、5A、1B、2B、3B、5B、7B、5D、6D和7D等11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为-0.72~1.57,表型贡献率为2%~9%,LOD最大值为23.90,其中,4A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穗粒数和穗粒重QTL,5A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QTL,1B和5D染色体上均检测到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QTL,2B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重QTL,7B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和总小穗数QTL,表明4A、5A、1B、2B、7B和5D等6条染色体存在QTL富集区。【结论】小麦杂交F_2代遗传性状处于高度分离,蕴藏着最大的数量遗传信息,为相关穗部性状分析及QTL发掘提供了可靠的遗传群体,检测到的36个QTL可用于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3.
对14个粳稻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关联度较强的性状是单株穗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在粳稻高产育种中,应重点选择穗粒并重、有效分蘖多,株高适宜的优良品种(系),而经济系数、单株干重、千粒重、全生育期、结实率等可作为田间选择的参考性状。系统聚类分析将14个粳稻品种(系)划分为3类,第Ⅰ类群穗大粒多、产量高,第Ⅱ类群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潜力较大,都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6.
探索和鉴定调控小麦产量因子的基因位点有助于产量的遗传改良。以安农0711/烟农19 BC1F2回交群体(680个家系)为供试材料,单粒播种,于黄熟期测定单株有效穗数,收获后测定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上述单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QTL定位。结果表明,控制千粒重的QTL有3个,主要分布在染色体1D(2个)和4B(1个)上,分别位于标记区间Xcfd27-Xwmc432,Xwmc432-Xcfd61和Xwmc89-Xwmc48;控制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穗数的QTL均各有2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A和5D的相同区间Xwmc312-Xwmc120和Xgwm271-Xcfd18;没有检测到控制穗粒数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4):498-501
小麦具有分蘖成穗的特性,单株有效分蘖数是构成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旱选10号×鲁麦14的DH群体为试材,分别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对小麦有效分蘖数性状进行QTL定位,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控制小麦有效分蘖性状的QTL位点。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个加性QTL,分别位于1D,2B,2D,6B,7B染色体上,LOD值介于4.02~6.09,贡献率为8.87%~12.77%;检测到2对上位性QTL,分别位于1D-6A,6D-6B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6.87,7.54,贡献率分别为3.27%,37.82%。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掘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本研究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调查了单株产量及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实粒数、单株总颖花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质量等8个性状)。利用Ici Mapping v3.1软件,将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性状调查值相结合,定位了与单株产量、单株实粒数、千粒质量、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单株总颖花数6个性状有关的QTL,未定位到与有效穗数(EPN)和每穗实粒数(GPP)有关的QTL。共定位到的10个相关QTLs,分别分布于第1条、第2条、第5条、第7条、第8条染色体的7个区间,贡献率为7.52%~44.59%,其中4个QTLs的贡献率大于10.00%。单株产量q GY1,单株实粒数q GN1,结实率q SSR1.2、q SSR2和q SSR8,加性效应值为负值,表明9311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增效作用;单株总颖花数q SN2,结实率q SSR1.1,千粒质量q TGW5,每穗颖花数q SPP5和q SPP7,加性效应值为正值,表明日本晴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增效作用。10个QTLs位点中,除q SN2、q TGW5、q SPP5与已克隆的LP、q SW5、Os NADH-GOGAT2可能位于同一区域外,其余7个位点均未被克隆或精细定位。  相似文献   

9.
正洛旱6号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穗长方型,亩穗数34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抗旱性好:洛旱6号的抗旱指数0.9143~1.0974,抗旱级别3级,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抗冻、抗倒、抗倒春寒及干热风、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等主要病害。洛旱7号该品种株型较为松散,穗容量大,每667平方米成穗35万~40万,穗子较大,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可达35~38粒,千粒重48~50克左右。抗旱级别2~3级,抗旱性与国家区试对照种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拓宽了宁夏小麦遗传基础为育种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外引和宁夏自育的81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借助于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手段,对不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部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成株期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1)依变异系数大小,9个农艺性状依次为有效穗(14.77%)﹥穗粒重(14.41%)﹥穗粒数(8.94%)﹥穗下茎长(7.03%)﹥结实数(5.69%)﹥小穗数(5.03%)﹥穗长(4.98%)﹥株高(3.21%)﹥千粒重(0.65%);(2)过多的有效穗不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经济系数,穗长越长有利于增多穗粒数和提高粒重,较多小穗数有利于提高单株粒数和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在距离为21.83时,将81份种质分为7个类群,第Ⅰ类群材料平均有效穗最多(6.83±1.986)个,第Ⅱ类群材料平均株高最矮(83.94±13.42)cm,第Ⅲ类群材料穗下茎节最长(51.50±0.500)cm,第Ⅵ类群材料的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均最高[分别为(11.00±2.370)cm、(61.00±4.359)粒、(2.69±0.303)g、(44.13±0.006)g、0.533],第Ⅶ类群材料的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最多[分别为(24.33±1.528)、(23.33±1.528)个];(4)9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引物,检测到携带1、2、3、4个基因标记的材料分别为11、23、38和5份。【结论】总体上,地方和农家品种平均有效穗最多,自育和外引种质平均株高最矮,而唯有外引种质携带有Pm~21基因,携带Pm6和Pm~21基因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田间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试验探寻出适应贵阳地区特殊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栽培的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试验在贵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场进行,以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夏繁29、"98-28"、贵单5号、黔98284-82、黔0110、"98-22"为试验材料,统计分析了株高、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小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在各品种(系)上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统计分析了单株产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各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分蘖数>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单株产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黔麦15、黔98353、贵农15与其他6个品种(系)都分别达到了显著差异;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7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有效分蘖数与穗长达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长与单株产量、穗粒数与千粒重、株高与穗粒数、株高与穗长、株高与有效穗数、株高有效分蘖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筛选出的黔麦15、黔98353、贵农15是适应现阶段在贵阳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12.
对小麦云麦39、靖麦5及高加索3个品种进行考察,探讨主茎的根、茎、叶、分蘖节及穗等性状与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根的性状中,根的平均粗度及一次根数(次生根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分蘖节直径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分蘖节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第一节间长,第一节间粗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有效分蘖数与主茎旗叶长有显著正相关。在穗部性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穗长、穗粒数、小穗数、穗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退花小穗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1,(6):21
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2号山农优麦2号属弱冬性,中熟。幼苗匍匐,叶片较宽,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饱满度较好。两年区试平均亩穗数35.3万穗,穗粒数30.2粒,千粒重45.8克。抗旱性鉴定为3级,中等。抗倒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慢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感黄矮病。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3.6公斤。  相似文献   

14.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产量性状QTL簇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产量性状QTL分解到更小的区间中。【方法】从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筛选到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RM587-RM19784区间的剩余杂合体,衍生了一个由221个株系组成的F2:3群体,种植于海南和浙江两地,考察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建立SSR标记连锁图,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检测QTL。【结果】在所分析的6个性状中,除穗数外在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目标区间均检测到QTL,分别座落于目标区域中3个以上的不同区间中,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3%~35.2%;控制产量构成因子的QTL基本以加性作用为主,但3个单株产量QTL的显性度分别为1.65、0.84和0.42。【结论】目标区间存在3个以上的产量性状QTL,且同一区间控制不同性状的QTL、不同区间控制同一个性状的QTL在遗传作用模式、效应方向和效应大小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19个国家的60份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密穗小麦抽穗期从151~195 d,包括了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多表现为晚熟。植株高度总体偏高,少数适中。单株有效分蘖数大多在10个以上,有效穗数变幅为6.8~30.2个,成穗率平均为70%。穗长、小穗数和单位长度着生小穗数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表现为密穗型。大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明显偏低。多数材料严重感染白粉病,仅有8份材料抗白粉病。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抽穗期缩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但小穗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小麦新品种选育目标和策略,采集2008-2012年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同异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综合同一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0.904 0)、千粒质量(0.890 5)、冬季冻害(0.887 2)、赤霉病(0.877 2)、全生育期(0.876 1)、体积质量(0.873 4)、公顷穗数(0.869 0)、叶枯病(0.868 3)、株高(0.832 5)、白粉病(0.801 2)、抗倒性(0.785 0)、熟相(0.410 1)、条锈病(0.383 6)。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冬季抗寒性和赤霉病等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育种或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中,应当重视对它们的选择和调控。对现有小麦品种群体与育种目标间的差异分析表明,株高性状整体上已达到育种目标要求,而熟相、条锈病抗性、白粉病抗性、抗倒性、公顷穗数等性状则与育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宝鸡市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应当是在保持现有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兼具耐寒、抗病(包括条锈病、白粉病,特别是抗赤霉病)等特性的穗重型品种(穗粒数多,千粒质量高)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较好的育种材料,对44份大麦材料8个农艺性状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大麦材料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21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相对较高,穗粒数比较多,穗子比较长,单个穗重较重,有效分蘖、单株穗数一般,千粒重中等,品种多样性丰富;第二类群包含16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株高较矮,分蘖数和有效分蘖一般,单株穗数、穗长和穗重中等,千粒重较低;第三类群包含7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较高,分蘖数较多,有效分蘖较多,单株穗数比较多,千粒重较高,穗粒数较少,穗子较短,穗重较低。  相似文献   

18.
发掘响应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和基因,对于大豆固氮能力改良的分子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低氮条件下对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自然群体分别接种根瘤菌,进而发掘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QTL位点和候选基因。通过关联分析共获得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59个产量相关性状显著性SNP,有8个SNP与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重要产量性状显著关联。在RIL群体中,共定位到23个产量相关性状加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其中加性QTL分布于8条染色体,表型贡献率为5.90%~32.87%。在这些QTL中,控制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QTL各有2个、控制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QTL各有3个,对表型的贡献率为5.95%~24.60%。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自然群体和RIL群体中的产量相关性状一致性QTL主要位于6号与19号染色体上,有23个可能的候选基因位于这些一致性QTL附近的基因组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比较好的育种材料,对44份大麦材料8个农艺性状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大麦材料可分为三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21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相对较高,穗粒数比较多,穗子比较长,单个穗重较重,有效分蘖、单株穗数一般,千粒重中等,品种多样性丰富。第二类群包含16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株高较矮,分蘖数和有效分蘖一般,单株穗数、穗长和穗重中等,千粒重较低。第三类群包含7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较高,分蘖数较多,有效分蘖较多,单株穗数比较多,千粒重较高,穗粒数较少,穗子较短,穗重较低。  相似文献   

20.
水稻资源中抗螟虫种质较少,A232为中抗三化螟的籼稻材料。本研究利用以抗虫材料A232为父本与籼稻保持系岗46B(感三化螟)为母本所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F9群体为材料,对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着粒数和结实率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2012-2013年在海南自然条件下对RIL群体中的104个株系进行三化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两亲本之间除结实率和单株产量未达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重组自交系群体单株产量与几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大小顺序为:结实率,每穗着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长,各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长。2012年RIL群体株系枯心指数均值为58.4%,介于双亲枯心指数之间,株系枯心指数变幅在32.8%~79.7%,2013年RIL群体株系枯心指数均值为51.13%,略大于大值亲本,变幅在23.11%~82.45%。RIL群体的枯心指数在两年鉴定中均呈现连续且近正态分布,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其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1。这些研究结果为发掘A232抗螟性相关QTL提供性状数据,为利用A232抗螟性进行抗螟亲本创制和抗虫高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