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补光时间及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温室黄瓜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对补光时间及光质的响应,本研究分析了补光时间(2、4和8h)及光质[红蓝复合光(R∶B=7∶3,R∶B=8∶2)、蓝光(B)、红光(R)和白光(W)]对黄瓜幼苗地上部形态、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时间及光质对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长、根表面积、根分枝数、根系活力及地上部干重和壮苗指数影响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补光4h后黄瓜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补光2、8h和不补光(CK);补照红蓝复合光处理后黄瓜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补照蓝光、红光、白光和CK。其中,补照4h红蓝复合光(7∶3)处理下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长、根表面积、根分枝数和根系活力最高,黄瓜幼苗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分别显著高于补照2h蓝、红、白光,补照8h的蓝、红、白光及CK。黄瓜幼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均与根系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通过补充4h红蓝复合光(7∶3)可显著提高根系活力,进而有效促进黄瓜幼苗干物质的积累,为培育壮苗奠定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补光时间及光质对温室甜椒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LED补光调节温室甜椒(Capsium annuum L.)产量品质的最优光质及补光时长,以甜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设置红光(R)和蓝光(B)组合(灯珠个数比)2∶1(2R1B)、4∶1(4R1B)、8∶1(8R1B)3种光质,2 (18:00-20:00)、4(18:00-22:00)和8 h(18:00-02:00)3个补光时间;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补光时间及光质对甜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与补光时间对甜椒植株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且两者交互作用显著。2R1B光质补光2 h,冠层宽、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补光4 h茎粗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硝酸盐含量最低,比对照降低19.4%。4R1B光质补光2 h,株高、根鲜质量、地上部、根及全株干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叶面积、单株果实数及单株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8R1B光质补光2 h,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及糖酸比最高,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地上部及全株鲜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有补光处理的产量品质指标及用电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由综合得分排序得出,最有利于甜椒栽培的前3种补光组合依次为光质8R1B补光2 h、光质4R1B补光8 h和光质8R1B补光8 h。因此,光质8R1B补光2 h可以作为最适宜当地甜椒栽培的补光组合,该研究结果为日光温室甜椒种植的光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补光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光质灯(蓝光、红光、UV-A、UV-B)对温室内黄瓜进行定时补光,研究不同补充光质对黄瓜果实Vc、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红光条件下黄瓜Vc含量较UV-A与蓝光高;各处理蛋白质含量顺序为蓝光>UV-A>UV-B>红光;蓝光照射下还原糖含量较红光、UV-A与UV-B高;日光温室内补充UV-A可明显地增加黄瓜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黄瓜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我国南方地区冬春季受持续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保护设施内弱光问题严重,对设施作物生育、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试验通过搭建遮阳网设施,模拟冬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室内的弱光、寡照,形成光照强度约50μmol·m~(-2)·s~(-1)的弱光环境,采用LED灯补光,设置125、200、275、350μmol·m~(-2)·s~(-1)四个光强度在黄瓜结果期进行补光处理,研究补光强度对设施寡照下黄瓜植株生长、光合、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对设施寡照下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茎粗、植株干重、根系活力等有显著提高;补光能显著增加黄瓜产量、改善品质,补光后黄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提高,有机酸含量有所降低,且补光越强果实品质越佳。与CK相比,350μmol·m~(-2)·s~(-1)补光处理产量提高165.27%,效益较好,果实品质有显著改善,为本试验条件下最适的补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暗期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调节效果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确定暗期延时补光调节黄瓜幼苗形态的最优光质和补光时长,采用L1(70%R,30%B)、L2(80%R,20%B)、L3(90%R,10%B)L4(100%R)4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光源对"津春四号"黄瓜幼苗进行2 h(19:00-21:00)、4 h(19:00-23:00)和6 h(19:00-01:00)时长的暗期延时补光,以无暗期补光为对照,研究暗期延时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的调节,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暗期延时补光对幼苗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暗期延时补光时长和补光光质对黄瓜幼苗下胚轴长、苗高和茎粗的交互影响极显著,对幼苗壮苗指数的交互影响显著;L2光质补光4 h幼苗综合评价值最大;L4光质补光可促进前期(一叶期和二叶期)幼苗叶面积和茎粗的增加,L2光质补光可促进后期(成苗期)幼苗叶面积和茎粗的增加,该研究结果为暗期补光培育黄瓜幼苗以及开发光形态调控补光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现有温室光环境调控模型中,未考虑光质-光强的协同影响以及净光合速率与光能利用率双优化的问题。该研究面向温室黄瓜的高效补光,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思想的光质-光强协同调控方法。通过设计多因子耦合的净光合速率试验,获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数据,建立净光合速率模型,并计算叶片尺度的光能利用率;构建光能利用率与净光合速率双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获取非劣解集,基于理想解逼近算法得到光质-光强的调控单点,从而建立设施黄瓜红、蓝光模型。理论验证试验表明,与光合最大补光法相比,净光合速率降低21.39%,需光量降低59.40%;与固定光质0.5和0.8相比,在相同光强下净光合速率依次提升3.66%和9.69%。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固定光质法相比,在耗电量相近的前提下,生理指标均优于固定光质补光法,且在茎粗、干质量以及壮苗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光合最大补光法相比,生理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耗电量节省27.43%,表明本研究方法在保证生理指标高水平的前提下,有效节省了光电资源的消耗。本研究方法为设施农业调控提供了新型补光策略,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补光时间及光质对温室甜椒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发光二极管(LED)补光对温室甜椒矿质元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以甜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设置红光(R)和蓝光(B)组合2:1(2R1B)、4:1(4R1B)、8:1(8R1B) 3种光质,2 h(18:00-20:00)、4 h(18:00-22:00)和8 h(18:00-02:00) 3个补光时间,以不补光为对照(CK),研究补光时间及光质对甜椒N、P、K、Ca、Mg、Mn、Zn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与补光时间显著影响矿质元素在甜椒中的积累与分配,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与CK相比,LED补光显著促进了甜椒全株中N、P、K、Ca、Mg和Mn的积累,光质对N、P、K、Mg、Mn积累总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补光时间会显著影响矿质元素的积累,以补光8 h的元素积累量最高,其N、P、K、Ca、Mg和Mn的单株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51.82%、55.56%、47.55%、50.00%、56.76%和36.23%,补光4 h的N、Ca、Mn积累总量与补光8 h无显著差异。从分配比例来看,与CK相比,补光2 h降低了N、P、Mg、Mn在果实中的分配比,补光4 h提高了N、P、K、Mg、Mn在果实中的积累总量和分配比。综上,光质对甜椒矿质元素的积累量影响较小,LED补光4 h在调控甜椒营养积累与分配上表现最佳。本试验结果为温室栽培甜椒补光调控的营养吸收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LED光质对豌豆苗生长、光合色素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豌豆苗为材料,采用基质穴盘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LED光质处理(白光、红光、蓝光和红蓝光)对豌豆苗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营养品质(硝酸盐、维生素C、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蓝光与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地上部生物量(P<0.05),而红光对豌豆苗地上部生物量无影响.不同光质处理在豌豆苗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与白光处理相比,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叶片中叶绿素a、b的含量(P<0.05),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无影响.在4种处理中,红光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最低,而蓝光处理的叶绿素b最低.红光和蓝光处理茎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间无差异,均显著低于白光和红蓝光处理(P<0.05).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叶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P<0.05),而红光和蓝光均无影响.不同光质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硝酸盐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无差异.白光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蓝光处理最低.总之,蓝光和红蓝光可促进豌豆苗地上部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a、b含量,红蓝光处理可提高豌豆苗叶片维生素C含量;白光和红蓝光处理下豌豆茎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白光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说明蓝光和红蓝光有利于增加豌豆苗菜产量,而白光和红蓝光有利于提高豌豆苗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研究不同光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株高、根长和鲜干重)和生理特征(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探讨生理特征与秧苗素质和补光移栽后产量的耦合关系.水稻秧苗分别在5种光质下进行补光照射:R(100%红光),B(100%蓝光),...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密闭植物工厂内进行,以0:00-12:00照射的白色LED光为基础光,在保证生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以两种峰值波长的LED红外光(850nm和930nm)作为补充光,通过调节红外光补光的时间点使之与白光形成半重叠(S)、全重叠(O)、不重叠(N)3种模式,分别为Fr_(930)S、Fr_(850)S、Fr_(930)O、Fr_(850)O、Fr_(930)N、Fr_(850)N共6个处理,各处理白光及红外光的光强度、供光时长均一致,且处理间的耗电量也基本一致。通过测定各处理生菜生长及品质指标,以分析不同红外光对生菜的作用是否独立或依赖于基础光,以及在相同耗电量下红外光的最佳补光模式。结果表明:(1)同一峰值波长的红外光在不同补光模式下对生菜的生长和品质影响各异;而同一补光模式下,不同峰值波长红外光对生菜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2)6个处理中,850nm红外光独立于白光补光时,生菜地上食用部分的鲜重最高;而生菜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850nm红外光半重叠模式下最高;930nm独立补光时生菜Vc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因此,实际生产中,在耗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可根据生产目的对红外光的种类及其相对于基础光的补光模式进行选择和调节。  相似文献   

11.
追溯警源是日光温室蔬菜病害预警中提供排警措施的依据。结合灾变链式理论和植物病害流行学,对日光温室黄瓜病害警源追溯问题及孕源断链减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考虑到日光温室作物病害预警对象多警源的特点及其对预警解释推理方式的影响,采用数字化方法,构建了易于系统实现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警源追溯模型。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实例进行追溯分析,结果表明,外界出现的阴雨雪雾天气是导致该实例中霜霉病发生的警源。并可用方差分析来检测日光温室环境的时空突变,以验证警源信息。该模型能够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排警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高光谱图像技术诊断温室黄瓜病害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研究了诊断温室黄瓜病害的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试验以黄瓜霜霉病、白粉病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取黄瓜病叶的高光谱图像数据,在450~900 nm范围内的高光谱图像数据中,选出特征波长下的图像;然后,对该图像进行去除噪声的滤波处理,并提取黄瓜病叶的色度矩纹理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黄瓜病害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光谱图像新技术与线性核函数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的正确诊断率达100%,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可以实现对温室黄瓜病害进行快速、精确的分类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温室盆栽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养液浓度与供液方式会影响温室黄瓜的产量与品质。本文通过盆栽试验,以山崎黄瓜专用营养液配方标准浓度1S为基准,研究了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供液条件下 1/2S、3/4S、1S、1S 4种营养液浓度以及常规浇灌1S(CK)营养液浓度对温室盆栽基质栽培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上部干重和产量与营养液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1S处理产量与地上部干重显著大于1S (CK)处理,但营养液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 黄瓜整体品质随生育进程而提高,采收初期果实品质整体指标各处理差异较大,1S处理的较高; 采收中期1S与1S处理的较高,而采收末期各处理整体品质差异较小,1/2S与1S(CK)处理的相对较高; 其中1S(CK)处理各采收时期果实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1S处理,而其它各指标两者无显著差异。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供液方式与1S营养液浓度处理是一种较好的供液方式与供液浓度。同时,适当提高黄瓜生育前期与降低生育末期营养液浓度能提高黄瓜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红光与蓝光对日光温室结瓜期黄瓜光合速率及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影响,采用室内张挂红光灯与蓝光灯等的方法,研究了补充红光与蓝光对结瓜期黄瓜叶片光合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产物运输、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补充红光黄瓜叶片光合速率较高,促进了黄瓜叶片14CO2的同化作用,光合产物较多,加速了光合产物向其它器官的运输:单位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增加,叶绿体内淀粉粒数与基粒数较少,基粒的厚度增加.蓝光下叶片光合速率较对照增加,但不如红光下增加的多,光合产物的向外运输减少,大部分保留在叶片中:单位细胞内的叶绿体数明显较对照减少,叶绿体内淀粉粒数较红光与对照多.日光温室内补充红光促进了结瓜期黄瓜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光合产物向其它器官的运输与分配增加,减少了光合产物在光合器官的积累,为产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是黄瓜的主要害虫,利用非化学措施控制烟粉虱对于黄瓜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光驱避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控制作用,应用RGB值与虚拟波长的关系在计算机上模拟不同波长的颜色,根据烟粉虱对不同光质的选择率,筛选出对烟粉虱有驱避作用的敏感光质,在此基础上,调查该光质处理下设施黄瓜烟粉虱种群的变化情况以及该光质与多种光质联合使用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RGB值为0,0,255(波长为470nm的蓝色)的颜色对烟粉虱成虫的驱避率最高。黄色和绿色对烟粉虱有较强的诱集作用,烟粉虱的选择率分别为54%和42%;但在黄光和绿光打开的环境中再加入蓝光后,烟粉虱对黄光和绿光的选择率分别提高到68%和56%。在黄光和绿光共存的环境中加入蓝色光,可以加速烟粉虱从绿色区域向黄色区域的迁移。在大棚黄瓜田,蓝光照射后烟粉虱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并且随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黄瓜上烟粉虱数量下降幅度增大,光照射6 d后烟粉虱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达92.76%。蓝光和黄光联合使用,在开启蓝光前先打开黄光,可以增强对黄瓜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处理10 d、20 d、30 d后,黄瓜叶片上烟粉虱校正虫口减退率较不开黄光分别提高13.80%、18.17%、15.10%。研究发现,蓝光照射对烟粉虱有强烈的驱避作用,蓝光和黄光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甜瓜白粉病是日光温室甜瓜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武威甜瓜生产中发生日趋严重。为探索日光温室甜瓜白粉病无害化防治方法,依据“叶面上有水膜时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不易萌发”的论述,开展了采用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在每天上午开风口后、下午关风口后喷施清水1次,连喷7 d;采用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在下午关风口后每1、2、3 d各喷施清水1次,持续7 d;采用弥雾机、背负式静电喷雾器、普通电动喷雾器在下午关风口后每天喷施清水1次,连喷7 d共3个试验,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频次和不同器械喷施清水对日光温室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温室甜瓜白粉病初发期使用弥雾机于下午关风口后每天喷施清水1次,连喷7 d能够有效防治日光温室甜瓜白粉病,防效达到81.20%。该方法经济有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Jinyou101)为试材,于2020−2021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利用人工气候箱开展低温寡照双因素环境控制试验。昼/夜温设置13℃/3℃、16℃/6℃、19℃/9℃、22℃/12℃共4个水平,光合有效辐射(PAR)设置200和400μmol·m−2·s−1两个水平,各处理均分别持续3、6、9、12d,以28℃/18℃和800μmol·m−2·s−1的光温设置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幼苗期黄瓜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以探究低温寡照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减弱的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黄瓜叶片的各叶绿体色素含量均随温度和PAR降低而降低,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2)不同处理下叶片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程度和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光补偿点(LCP)随胁迫程度和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低温寡照胁迫程度越深、胁迫时间越长,黄瓜叶片光合作用越弱。(3)随着胁迫程度加深和时间延长,黄瓜叶片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的JIP相逐渐下降;能量分配比率参数(φPo、ψEo和φEo)均逐渐减小;单位活性反应中心所吸收(ABS/RC)和捕获(TRo/RC)的光能逐渐增加,但用于电子传递的光能(ETo/RC)仍逐渐减少。本研究证实,低温寡照处理使黄瓜叶片气孔导度下降,气体交换受阻;天线色素含量降低,叶片吸收和捕获的光能减少;PSII性能降低,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减少,因而叶片光合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Jinyou101)为试材,于2020年5-9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气候室开展人工环境控制实验,以探明高温高湿复合灾害对设施黄瓜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利用温度、湿度、持续时间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昼温/夜温设置32℃/22℃、35/25℃、38℃/28℃和41℃/31℃共4个水平,空气相对湿度设置50%、70%和90%共3个水平(湿度变化范围控制在±5个百分点),持续时间设计3、6、9和12d。以昼温28℃/夜温18℃、空气相对湿度50%±5个百分点处理为对照(CK)。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顶芽内源激素含量,观测各个节位的花性分化情况及最终产量。结果表明:(1)黄瓜叶片的叶绿素总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渐加大。胁迫12d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较CK下降31.51%、22.62%、37.10%;(2)黄瓜叶片的Pmax(最大净光合速率)、LSP(光饱和点)、AQE(表观量子效率)值均随着高温高湿胁迫程度的加深显著降低,41℃高温处理后黄瓜叶片的LSP、AQE、Pmax值达到最低,分别较CK降低48.78%、40.00%、43.04%,日最高温度32~41℃范围内,70%空气相对湿度处理下黄瓜叶片的Pmax值高于其它湿度处理,与CK差异较小;(3)在植株花芽分化进程中,黄瓜顶芽中的ZT(反玉米素)、ABA(脱落酸)和GA3(赤霉素)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AA含量则随着黄瓜植株的生长逐渐减小。黄瓜顶芽中的ZT、IAA、GA3含量均随着温度、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ABA含量呈反向变化。41℃高温处理结束当日,黄瓜顶芽中ZT、IAA、GA3含量分别较CK降低47.37%、26.38%、83.65%,ABA含量则较CK提高27.27%;胁迫12d后黄瓜顶芽中ZT、IAA、GA3含量达到同时期内的最低值,分别为0.07、1.11、0.75µg·g−1,而ABA含量则达到同时期内最高值,为1.89µg·g−1;(4)高温高湿胁迫提高了黄瓜各雌花产生节位,而雌花节率和雌雄花花芽数量则降低;70%空气相对湿度处理下雌花产生的节位有所降低,雌花节率和雌花花芽数量有所提高;(5)高温高湿胁迫导致黄瓜产量显著降低,41℃处理后黄瓜产量较CK降低38.50%。研究发现高温通过抑制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扰乱顶芽中的内源激素平衡,使雌花分化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最终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裸仁美洲南瓜抗、 感病品种为材料,测定了硅酸钠溶液喷雾处理南瓜幼苗后诱导接种白粉菌对不同抗病品种裸仁美洲南瓜叶片中酚类物质、 绿原酸、 类黄酮3种物质在不同处理时期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诱导处理后不同抗性品种南瓜叶片中的酚类物质、 绿原酸、 类黄酮等物质含量均明显升高,抗病品种中酚类物质含量在第5 d、 7 d、 9 d时分别高于对照和接菌处理的,绿原酸含量在各个处理时间均高于对照和接菌处理的,类黄酮含量在第7 d、 9 d时分别高于对照和接菌处理的; 感病品种中酚类物质含量和绿原酸含量分别在第5 d、 7 d和9 d时高于对照和接菌处理; 类黄酮含量在第3 d、 5 d、 7 d和9 d时均高于其他处理; 硅酸钠诱导处理后,大多数情况下抗病品种的酚类物质(除第7 d外)、 绿原酸(除第7 d、 9 d外)、 类黄酮等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差异显著,且在接种后第10 d和第15 d白粉病病情指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