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94-9896
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洞庭湖水情发生了变化,对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讨论了三峡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四水入湖的年径流量、入湖沙量的变化以及出湖水沙变化,分析了洞庭湖水沙演变的特征和长江干流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以及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湘资沅澧四水水库及其上游梯级群逐渐投产以后,洞庭湖入湖水沙均在人工调节影响之下,荆江及其下游干流总体上也成为了堤防约束的渠化河流,但洞庭湖处于自然蓄泄状态。随着长江干流清水下泄长程冲刷的不断发展,洞庭湖近期出现了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来水来沙衰减以及水库蓄水期湖泊快速转化为河道的一系列变化。初步分析认为,在不改变江湖现有格局的情况下,通过长江芦家河低堰闸坝将长江枯水自松滋口较大地导入洞庭湖,或可缓解洞庭湖枯水时期不断萎缩的一系列变化影响,并减轻长江中下游冲刷问题。  相似文献   

3.
沅江市地处湘北,上溯湘、资、沅、澧四水,居洞庭湖腹地,为"沅水归宿之地"。四水皆于此汇聚之后,经城陵矶而入长江。总面积2 019.70 km~2,是"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水网湖洲地带。沅江市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十分不均衡,旱涝相间,污染严重。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难度很大。文章从基本概况入手,分析了沅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口河系水沙和城陵矶水位体现当代江湖关系,因四口河系分流入湖水量不断减小,湖区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湖泊河道化、河道洲滩化、洲滩陆地化趋势凸显。为适应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江湖关系变化,针对性的采取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控制工程以及四口河系的疏浚措施,充分发挥洞庭湖167亿m3洪水调节容积和2 300亿m3水量的调济作用,对三峡水库防洪和蓄水进行补偿调度,可减少城陵矶附近的超额分洪量40亿m3,可具备枯水期补充长江下游5 000 m3/s 30 d左右的水源,对稳定流域生态环境水域条件、区域水资源安全、以及洞庭湖和长江的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水天泼色、生态湖洲,洞庭美景,沙鸥翔集,鲜鱼香蟹,大湖放歌、洞庭之心……这里是北纬29度的中国洞庭湖平原。从空中鸟瞰,洞庭湖水系像一个飘逸的中国行草书法的"心"字。这个"心"字中间位置的"一点",就是拥有12万亩浩瀚水面的湖南最大内陆静水湖、三湘第一湖——大通湖。  相似文献   

6.
一、湖洲农业的概念 长江与湘、资、沅、灃四水冲刷下来的泥砂在洞庭湖淤积,形成湖洲。从形成来讲,湖洲是生态失调的产物,但从利用来讲,湖洲却是宝贵的农业自然资源。它的面积大,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生物种类繁多。现在的湖洲面积已达240万亩,且每年入湖的泥砂淤积量为一亿立方米,形成的新洲以6万多亩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湖洲面积将在350万亩以上。以地处洞庭湖西南的沅江县为例,有耕地84万亩以上,湖洲面积几乎与耕地面积相当,而  相似文献   

7.
荆江-洞庭湖构成的具有复杂时空变化特点的江湖水系对长江防洪体系有着重要影响。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干流以及向洞庭湖三口分流过程发生了新的调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防洪形势。为应对荆江-洞庭湖水系关系的变化,需要能够准确模拟河道、湖泊内各种复杂水流运动过程,建立了荆江-洞庭湖区一、二维嵌套水动力学模型,对荆江和三口河系模拟采用一维河网模型,洞庭湖区采用二维浅水湖泊模型。本嵌套模型是以边界搭接的水量交换方式连接一、二维模型,即一维模型为二维模型的提供上游流量边界;二维模型为一维模型提供下游水位边界,模型之间能互相传递物理量,并依据边界水力因子相等原则,实现互赋边界迭代计算。利用2008年全年荆江干流上监利、螺山站,三口河道的新江口、沙道观站、弥陀寺以及洞庭湖区内的鹿角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利用201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同时模拟计算了洞庭湖丰、枯水期的流场,湖区主体表层水流流向是从目平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最终由城陵矶流出,接着汇入长江。丰水期水体几乎被置换,而枯水期"死水"现象明显。模型在水位、流量、断面流速过程3方面的验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荆江干流、分洪水系还是洞庭湖区,模拟结果均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峰谷对应关系明显。嵌套模型选取的糙率等参数准确,技术处理到位,具有较高的精度,能较好反映整个荆江-洞庭湖区的水流运动过程。同时模型可用于荆江-洞庭湖区不同组合类型洪水过程的计算,对三峡调度影响下的荆江防洪预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欧阳红  杜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4-1028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洪水为患。1949年以来湖体加速萎缩,水、旱灾频发,生态与环境出现种种新问题。对洞庭湖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宏观湖体萎缩、湖区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显现的复杂脆弱性、洞庭湖区日益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缺乏权威法规的制约是造成洞庭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新老因子。  相似文献   

9.
2009年洞庭湖和长江湖南段全面启动春季禁渔工作.此次禁渔时间为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禁渔范围包括洞庭湖全湖,华容县塔市驿伍马口至临湘市白沙洲183公里的长江水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流域的每月巡测水质数据和2个水利枢纽调水数据,以及2021年沿望虞河布设的13个采样点数据,分析望虞河—贡湖在引江济太工程下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来水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标准,西岸支流恶化望虞河水质,使得沿程水质变化特征复杂并抬升入湖污染负荷。2007—2021年引江济太调水期间,望虞河入湖的CODMn、TP相较长江来水分别上升40.2%和13.3%,长江来水本身也有导致贡湖水质恶化的风险。同期望虞河引江入湖磷通量累计1 306.3 t,净通量237.5 t,对贡湖造成高磷素负荷冲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防洪、治涝、水资源和水环境角度简要说明了当前洞庭湖地区在防洪、治涝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防洪局势仍然严峻,防洪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内涝渍害相当严重,水资源水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平原由长江入湖淤泥及四水尾闾三角州交互联接而成。平原的西部和北部,主要是长江沉积物发育的紫潮泥,呈石灰反应。平原的南部,主要是湘江和资江沉积物发育的潮沙泥,酸性和微酸性。环湖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黄泥,一般呈酸性。为了探讨这一地区稻田土壤的供钾能力,本试验从各类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取样,进行矿物鉴定和释钾速率的化学测定。测定方法:全钾用碱熔法,缓效钾用1N硝酸煮沸10分钟提取,速效钾用1N醋酸馈(PH=7)提取,全部制备液的钾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13.
藜蒿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大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汊岸边与沼泽地带,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及长江流域的河滩、湖汊均有生长。  相似文献   

14.
管佳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39-140
引江济淮工程输水线路大部分为利用现有河道,沿线有大量支流(沟)直接入渠,入渠河道的处理处置对输水渠道安全具有较大影响.该文选用引江济巢段菜子湖输水线路为例,通过流域来水、防洪标准、水文等分析,研究入渠支流(沟)的设计洪水,复核成果可靠性,为工程设计、措施采用、规模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苕溪流域水环境和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拓宽疏深河道、加高加固防洪堤、堤岸生态加固、生态修复、监管体系建设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实施该工程,有利于加强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入太湖的污染负荷、减轻河道内源污染、提高流域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太湖和苕溪流域的水环境状况;是实现苕溪流域通畅水流,改善地区河网水环境以及入太湖水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水面面积为湖泊典型的水文状态指标,分析自然来水频率下水文状态指标湖面面积对入湖水量变化的响应关系,探讨湖泊入湖水量与水面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所选用的自然来水频率为5.00%、10.00%、25.00%、50.00%、75.00%、90.00%以及95.00%下的入湖水量,并计算出不同频率入湖水量下的湖泊水面面积。研究表明,来水频率越小,入湖水量越多。博斯腾湖入湖水量与年平均水面面积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入湖水量较多的年份,博斯腾湖水面面积较大,而入湖水量较少的年份,博斯腾湖水面面积相对也较小,即随着频率的增加,湖泊水面面积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收集湖南省洞庭湖区多年来规划及治理的相关资料,介绍了洞庭湖区基本情况,四个阶段治理成果,分析洞庭湖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思路:积极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治理,突出推进"引水、蓄水、配水、活水、清水、防水"等综合措施,加快建成洞庭湖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保障支撑体系,构建洞庭湖区"水利网"。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5大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3大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洞庭湖城陵矶综合枢纽前期论证。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6年湖南省汛期的雨情与水情资料,结合历史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汛期的降水及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来水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科学防洪与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的建成对于长江和洞庭湖关系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导致洞庭湖的水位、泥沙以及水质发生了变化。文章在三峡水库调度运行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工程的资料,以及三峡工程建设之前和建成之后洞庭湖水文以及水质的变动,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洞庭湖及周边地域的防汛抗旱、水资源分配、水环境保护等。因此,研究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对洞庭湖水文、水质的直接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江湖关系的发展演变,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导致江湖发生巨变,洞庭湖的保护与综合整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长江水系"四口"变化对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影响的调查分析,以南县为例对洞庭湖综合整治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