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通过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Rht8基因型,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育种效率,也有助于Rht8 基因型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人工合成小麦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以引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小麦分别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主栽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的BC2F2:6后代群体中选育的113份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特异引物的PCR 扩增和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Rht8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以syn768、Syn769、Syn780和Syn786人工合成小麦为亲本的117份后代衍生群体检测材料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7.78%。从每一个人工合成小麦形成的小的后代衍生群体看,Rht8基因型频率各不相同。以syn768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Rht8基因型频率最高,为96.70%;在以syn769为亲本而育成的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与川麦43育成品种中,Rht8基因型频率最低,为71.64%;以Syn780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3.68%,分离比率约为3:1;以Syn786为亲本育成的材料只有川麦47,该品种不含有Rht8该基因;【结论】不论父本或母本的Rht8的基因型状况如何,它们所产生的杂交后代材料Rht8基因的遗传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2.
不断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性农作物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永恒目标。为此,我们开展了高产、高纤维支数、多抗性苎麻新品种选育工作。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湘苎2号种子的繁殖后代中选育成功了赣苎4号(原代号93-24)新品种。该品种全国区试平均原麻产量2556.6kg/hm^2,比对照品种湘苎2号增产15.5%;单纤维支数三季平均1825m/g,单纤维强力58.95CN。  相似文献   

3.
蜀苎1号是四川省达县地区农科所1981年从大红皮自交后代中选育而成。199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蜀苎1号属中根散生型中熟品种。一般株高160~180厘米,茎粗1.0厘米,有效株率70~80%,鲜皮出麻率11%,叶绿色近圆形。原麻……  相似文献   

4.
孙淑红 《中国种业》2011,(11):69-70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生态优势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确立了丰产、优质、耐寒、抗病、适应性广的多优性集成的品种选育目标。认真筛选种质材料,选择优良亲本配组,以期实现目标性状重组,并加强后代材料各种特性的压力选择,提高品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生态优势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确立了丰产、优质、耐寒、抗病、适应性广的多优性集成的品种选育目标。认真筛选种质材料。选择优良亲本配组,以期实现目标性状重组,并加强后代材料各种特性的压力选择,提高品种的适应性。目前黑龙江省生产中高产的品种米质较差,优质的品种抗病性弱.且近几年来稻瘟病、  相似文献   

6.
以优良粳稻恢复系K1863为主体亲本,以国际水稻分子育种品种资源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并回交,获得了100多个K1863回交改造后代群体。对其中部分K1863回交改造后代进行了表型性状鉴定,初步表明被鉴定的多数K1863回交后代获得了主体亲本K1863对粳稻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在回交后代中产生了稻瘟病抗性、耐盐性优于主体亲本K1863的材料,而且部分K1863回交改造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也优于主体亲本K1863。从而说明,利用国际水稻分子育种品种资源,通过大量回交,不仅可以在保留主体亲本的重要性状、保持与主体亲本性状相似性的同时,获得一些主体亲本本身不具有的有利性状,并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优于主体亲本的回交后代,因此通过本方法获得的回交后代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本文还探讨了对这些K1863回交改造后代进行进一步利用改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山东蔬菜》2010,(3):41-41
一、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大白菜组.用亲本832172系(1983年开始采用多亲本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成),亲本84427(于1984年从山东地方品种中筛选而成),两亲本均为自交不亲和系,1989年试配成功。同年开始进行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早熟马铃薯品种熟期短,经济效益高,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为了解马铃薯熟性的遗传规律,为早熟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亲本分别与早熟、中早熟和晚熟亲本品种杂交形成的6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熟性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熟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存在细胞质效应的数量性状;配制早熟×晚熟组合既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早熟和中早熟材料,也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高产材料;中薯3号是一个优良的、配制早熟杂交组合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以引自CIMMYT的Syn768、Syn769、Syn780和Syn786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分别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主栽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的BC2F2:6后代群体中选育的113份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SSR特异引物Xgwm312标记位点的PAGE凝胶电泳对其PPO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gwm312位点的标记具有多态性,其PCR扩增产物可产生198bp、216bp、232bp和240bp四种等位基因变异片段。在所检测的117份后代衍生群体材料中,65份材料具有198bp片段的等位基因,占全部材料的55.56%;13份含216bp片段的等位基因,其频率为11.11%,35份材料具有232bp片段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29.91%;只有4份材料含有240bp片段的等位基因,仅占全部材料的3.42%。从每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亲本材料所形成的后代衍生群体来看,基因等位变异片段分布频率各不相同。说明PPO基因在小麦杂交后代材料中基因型的表现存在着随机性,与亲本的基因型状况关系极大,并且在后代材料中出现了亲本都没有的240bp等位基因变异片段的材料。通过研究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PPO基因型,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育种效率,也有助于PPO基因型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在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高山杜鹃新品种选育是指经过亲本筛选、人工授粉杂交、杂交种子播种、实生种苗培育到杂交后代开花,再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出观赏性好、适应性强的优良单株,然后将这些优良单株进行无性扩繁后获得一批性状稳定、一致的群体,最后申请新品种保护的整个过程。同其他木本植物一样,高山杜鹃新品种选育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0~15年。最漫长的时间是实生种苗培育阶段,一般需要3~5年,具体时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怀川916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优质小麦育种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筛选亲本材料,针对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矮秆、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原理,以豫麦47为母本、小偃5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高产、优质、强筋、矮秆、早熟、抗病、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怀川916。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杂交后代群体进行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和遗传分析,为肺形侧耳杂交品种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肺形侧耳杂交后代群体及其亲本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利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技术进行杂交菌株及其亲本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后代群体中菌株H155和H232的关联度排名高于亲本,综合农艺性状表现最好,综合评估结果与杂交后代实际栽培表现相一致。18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1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总共为147个,占总条带数的67.43%,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态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384 1、0.224 9和0.338 9。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63~0.93,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7时,可将亲本菌株及其杂交后代群体分为Ⅳ个类群,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SRAP适用于肺形侧耳单孢杂交后代群体的鉴别。研究结果为肺形侧耳杂交后代的筛选及遗传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凤稻系列品种的系谱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年代选育的凤稻品种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凤稻系列品种涉及31个祖先亲本,主要源于日本、云南、中国台湾及其他地区引进亲本,从性状演变看凤稻品种产量、品质和株型性状都不断得到改良。凤稻系列品种选育实践证明亲本选择很重要,今后高海拔粳稻育种中还需要广泛收集鉴定种质资源,在以现有凤稻品种作为骨干亲本的基础上不断导入抗性、优质、肥料高效利用等基因以解决生产所需。  相似文献   

14.
改进杂交法在紫甘薯资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创新杂交方法,选育适合中国产业化发展的紫甘薯新品种。我们创新利用改进杂交法,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改良或直接利用。结果表明:改进杂交法的单株平均结实率比人工定向授粉和辅助授粉分别提高20.8%~32.3%和14.6%~28.9%,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分别提高7%~14.6%和30.4%~62.2%。利用该方法创新选育出优良亲本烟164、80、194。选育出优良新品系烟紫薯653、176、323、优良后备材料烟紫薯18、20,选育出优良新品种烟紫薯337。并初步探明:紫甘薯后代产量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的遗传部分受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龙堂二号选育及绿色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堂二号小麦品种是利用黄淮南北片小麦品种资源,以济麦22为回交亲本,后代采用系谱法处理,在3代加强-3-0代选择,选育并审定的矮秆、抗倒、抗寒、高产小麦品种。该品种茎秆质量好、矮秆大穗、生长稳健、籽粒饱满、高产稳产。探讨了小麦新品种龙堂二号的选育及相应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龙麦67属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育种室选育而成。该品种的亲本组合为龙04-4798/龙祁10135,后代采取生态派生系谱法及分子标记定向跟踪等手段进行选育。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相似文献   

18.
宁夏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旨在揭示桑树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特性,为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以桑树2个不同倍性杂交亲本和组合后代群体为材料,对其桑叶中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不同性状遗传差异较大,其中水分和灰分含量性状遗传相对稳定,而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多酚类、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等变异系数较大。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桑叶营养物质含量均值均小于相应亲本均值,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值均高于相应亲本均值。对桑树杂交后代进行优良单株筛选可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66.16%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生大豆优异资源鉴定筛选基础上,通过soja亚属内种间杂交,选育出蛋白质、脂肪总含量66.16%创新种质龙品8807,为大豆育种提供和储备新的骨干亲本。本文总结了大豆种间杂交创新种质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程序等技术要点,介绍了龙品8807优异性状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