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生物学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不同生物学性状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影响,设置了8个不同程度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试验,比较了玉米籽粒含水率、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穗下茎节抗倒伏性状对8个玉米品种的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后籽粒破碎率、杂质率、落穗率和落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差异较大,德美亚1号含水率最低,桥玉8号次之;蠡玉16含水率最高,郑单1002次之;郑单958籽粒含水率为29.91%,处于中间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籽粒含水率、穗位高、穗粗、苞叶总宽度、穗下茎节压碎强度。综合分析,适宜我国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应该具有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籽粒含水率较低、穗位高较低、穗粗较细、苞叶总宽度较窄、穗下茎节压碎强度较大多个生物特性。为今后培育适宜籽粒直接收获玉米新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将选育的6个杂交组合和河南省机收玉米区试对照品种郑单958、桥玉8号进行对比,对8个品种的产量、含水量、完好籽粒率等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特性进行分析可知,品种6不仅产量较高,且完好籽粒率也较高,是适宜进行籽粒收获的杂交组合。同时本试验也指出,降低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对提高完好籽粒率具有重要作用,是今后籽粒收获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渭单6000是陕西省2013年通过审定的第1个用于机械收获夏播玉米籽粒的新品种。专家组对夏播玉米1.14hm2渭单6000和847m2郑单958进行了籽粒机械现场收获鉴定。鉴定结果为:渭单6000和郑单958,倒伏率分别为0和3.6%;鲜籽破碎率分别为0.78%和4.00%;鲜籽含水率分别为25.6%和33.7%;鲜籽杂质率分别为1.23%和1.90%;产量分别为7 524kg/hm2和7 860kg/hm2;该品种的现场收获鉴定及对比示范和密度试验、性状表现证明,渭单6000在7.5万株/hm2密度时,生产水平与郑单958相当,在7.25万~9.00万株/hm2密度时,生产水平高于郑单958。而且该品种早熟、秆坚轴硬,抗倒耐腐、籽粒脱水快、鲜籽破碎率低、商品玉米优良,是适宜夏播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适宜籽粒机收玉米杂交组合的鉴定和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个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的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单产、果穗秃尖长和异常果穗比例性状,以筛选高产、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且果穗性状表现优良的玉米杂交组合.结果表明,57个玉米杂交组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差异显著,最高为36.23%,最低为20.80%.单产性状分析表明,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以上的组合有3个,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以内的组合有4个.果穗秃尖长和异常果穗比例分析表明,果穗秃尖长最大为3.13 cm,最小为0.00 cm,差异显著;异常果穗比例最高为21%,最低为1.95%,差异显著.综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单产、果穗秃尖长和异常穗比例4个性状分析,杂交组合JK 609、JK 610、JK 618、JK 638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且丰产性突出,同时果穗秃尖短、异常果穗比例低,是优良杂交组合,可重点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成熟期采用延期收获的措施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量及破损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期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玉米籽粒含水量与破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延迟收获可以显著降低玉米籽粒的含水量及破损率。这一研究结果对筛选机收品种,改进和推广农机、农技相结合的玉米收获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黄淮海地区玉米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于2010和2011年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收获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侧向施肥种植模式下,郑单958根系广度大,杭倒伏能力强,且产量高于正向施肥模式;(2)施肥方式对郑单958的机械收获效率影响不显著;(3)行距为60cm的种植模式下,郑单958的产量显著高于55cm和65cm的行距模式,且郑单958的机械收获效率在60cm模式下最高。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0,(7)
为探讨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效应,以郑单958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密度条件下京科系列玉米品种的倒伏率、单株干物质积累、平均净化率率、收获指数、产量构成因素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品种倒伏风险加大;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试验品种均较对照有不同幅度增产,叶面积指数增加;单株干物质、收获指数、平均净同化率、穗粒数,百粒重降低。综合分析,京科968、京科665抗倒性与郑单958相当,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左右。京单38、京单58、京科528抗倒性优于郑单958,适宜种植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连续取样测定(每3天1次)和3个关键期取样[生理成熟期(M),成熟后10天(M+10 d)和后20天(M+20 d)]取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黄淮海地区7个主栽玉米杂交种的籽粒,穗轴和苞叶含水量及脱水速率,发现7个杂交种可被归为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代表的两类:958类(‘郑单958’、‘伟科702’和‘中科11’)和335类(‘先玉335’、‘登海605’、‘裕丰303’和‘农华101’)。两类杂交种在生理成熟前没有明显差异,从M到M+20 d,335类杂交种籽粒含水量由32.0%快速下降到22.6%,可以用一次线性方程y=-0.6757x+69.59逼近,而958类杂交种由34.1%缓慢下降到28.2%,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y=0.0078x 2-1.3481x+85.065逼近。从M到M+20 d,335类杂交种的穗轴含水量由59.0%降到45.3%,降幅13.7%;而958类由71.0%降到59.1%,降幅11.9%。335类杂交种苞叶较厚但层数较少,籽粒较窄较长,水分散失较快。结果表明335类玉米杂交种更适合机械化穗粒收。  相似文献   

9.
明确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下氮素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对合理施肥、缓解高温危害、实现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热敏感品种先玉335(XY335)和耐热品种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高温处理(T)和对照(CK),研究不同施氮量(90,180,270 kg/hm2,分别记为N90、N180、N270)对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打破了玉米籽粒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使得2个玉米品种的N180和N270的籽粒脱落酸(ABA)含量、郑单958的N180和N270的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上部籽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降低,籽粒体积膨胀及干物质积累受阻,败育率增加,穗粒数减少,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先玉335受高温胁迫的影响程度高于耐热品种郑单958。随施氮量增加,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负面影响加剧。高温胁迫下,与低氮(N90)处理相比,中氮(N180)、高氮(N270)处理下,先玉335和郑单958籽粒ABA/GA3降低,IAA和ZR含量升高,籽粒体积和干物质减少更加严重,败育率分别显著增...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灌浆及高产早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熟期及籽粒灌浆之间的差异,为玉米机收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新单68’、‘新单61’、‘郑单958’三个品种,通过研究其亲本、生育期、品质及籽粒鲜重、体积、干重的变化,并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单68’亲本早熟性好,籽粒粗淀粉含量高,生育期短,‘新单61’和‘新单68’的籽粒体积均小于‘郑单958’,‘新单61’‘新单68’的籽粒体积没有明显差异。‘郑单958’籽粒干重自授粉平稳增加,‘新单61’、‘新单68’授粉24天内,干重快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新单68’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新单68’和‘新单61’的含水量显著低于‘郑单958’。总而言之,‘新单68’生育期短,粗淀粉含量高,后期灌浆快,穗轴较细,说明‘新单68’籽粒容易脱水,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  相似文献   

11.
以当前玉米生产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京科968为试验材料, 考察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 以揭示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 为玉米高产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产量以京科968最高、先玉335次之、郑单958最低, 京科968分别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14.55%和7.93%。(2)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京科968>先玉335>郑单958, 且吐丝期>乳熟期。京科968吐丝期和乳熟期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先玉335高7.84%和16.78%, 比郑单958高22.23%和24.44%; 冠层光合能力分别较先玉335高38.77%和58.41%, 较郑单958高50.83%和56.49%。(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转移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均以京科968最高, 分别比先玉335高13.72%、21.20%、6.32%和4.77%, 比郑单958高31.87%、39.96%、18.49%和10.42%。(4)籽粒灌浆参数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京科968与先玉335的平均灌浆速率(0.73和0.75 g 100-grain-1 d-1)相当, 且均高于郑单958 (0.67 g 100-grain-1 d-1); 活跃灌浆期以郑单958 (53.69 d)最长、京科968 (51.02 d)次之、先玉335 (48.95 d)最短。(5)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 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京科968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灌浆速率及较长的灌浆持续期, 是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豫西地区筛选到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以‘郑青3号’、‘京科932’、‘川单99’、‘郑单958’和‘雅玉8号’(对照处理)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抽雄吐丝期的光合特性指标和荧光特性指标,结合最终鲜干草产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和‘川单99’表现较好的光合性能,‘川单99’表现出较好的叶绿素荧光性能且具有较高的鲜草产量,‘郑单958’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因此,‘川单99’是豫西地区种植较为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郑单958’则是豫西地区收获籽粒和青贮饲料均适宜的兼用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和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泽花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作物学报》2019,45(9):1446-145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变化,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收获籽粒和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积累、水分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灌浆期短,籽粒开始脱水早,脱水速率高,生理成熟期粒重低,产量低,但早熟品种中DH518的产量显著高于HZ8。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变化模式不同,但同一激素含量随籽粒发育的变化趋势一致。两早熟品种籽粒的ABA含量高于两晚熟品种,尤其表现在灌浆中后期。各品种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均与内源激素含量有关,两早熟品种的籽粒脱水速率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338-2345
为探寻洞庭湖区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制约因素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选用6个杂交种,设计一个播期:5月24日,3个玉米收获时期即:生理成熟期0、8、16 d。2个密度即:7.5×10~4株/hm~2和9.0×10~4株/hm~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从品种、密度、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穗轴含水量、茎秆含水量和留茬高度等因素着手,分析各因素与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品种、密度和收获期中,影响含杂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密度、品种、收获期。影响破碎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品种、收获期、密度;在各品种生理特性中,破碎率与茎秆鲜重、穗轴鲜重、籽粒含水量和茎秆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杂率与穗轴鲜重和籽粒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轴含水量显著相关;破碎率与留茬高度显著负相关。制约当地破碎率和含杂率的主要因素为品种含水量、栽培密度和收获时期。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至7.5×10~4株/hm~2左右,延长收获期至8~16 d可以有效降低玉米机械收获籽粒破碎粒和含杂率。本研究为洞庭湖区发展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地88是以自育系M 3-11为母本,自选系D 2-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5 943.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7%;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0 395.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3%;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4 982.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5%;同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51.1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5%。中地88对茎腐病、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一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一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二等级国标和青贮玉米一等级国标。中地88于2017年6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粮饲青贮兼用,适宜在西北春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及同一适宜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以郑单309、郑单326、郑单958和中玉303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7个种植密度(6.00×104、6.75×104、7.50×104、8.25×104、9.00×104、9.75×104和10.50×104株/hm2)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生育期内群体物质累积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下株高和穗位高表现出明显优势,中玉303和郑单958的株高和穗位高表现相对较高。随生育期推进,植株群体干物质量显著增加,花前、花后和成熟期干物质量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成熟期中玉303和郑单958的干物质量较郑单326和郑单309平均提高16.1%,花后干物质量占成熟期的比重以6.00×104株/hm2密度处理下最高,为58.68%,以郑单958最高。随密度增加,成熟期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明显提高,10.50×104株/hm2密度处理最高,为14.49t/hm2,中玉303产量最高,较郑单309和郑单326平均增加16.3%。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选用中玉303,以10.50×104株/hm2密度种植,可提高玉米植株花后物质生产量,促进花后物质分配,实现夏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品种普遍具有生育期偏长、抗倒伏能力偏弱、机收籽粒含水量偏高、不易机械化收获等缺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创新、改良,选育出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郑单326.郑单326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00269,适宜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及其影响因素,2014-2016年,以郑单958、先玉335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北京和河南新乡开展品种比较和播期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玉米子粒含水率平均27.8%,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幅为21.5%~33.1%,按80%置信区间为24.2%~31.4%;环境条件对子粒达到生理成熟的时间和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且环境和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高低与授粉到生理成熟经历的天数之间相关度较低。夏玉米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中单909、京农科728、华美1号和农华816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8.4%、24.9%、27.9%、29.1%、28.7%、29.2%和29.9%。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海河低平原种植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4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及抗逆性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株高、穗位高度分别为246.7~322.8 cm和86.2~148.9 cm,雅玉青贮79491株高最高,郑单958株高最低;参试品种生物产量为14.46~22.19 t/hm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雅玉青贮79491、中地175、北农青贮308和北农青贮2932生物产量较高,分别较郑单958增产28.35%,20.43%,20.06%和10.09%;玉米乳熟期-蜡熟期收获,其生长天数与生物产量相关极显著,R=0.77**,株高与生物产量间相关显著,R=0.62*;品种间饲用品质差异极显著(P0.01),中地175、郑单958、先玉335、衡玉321及兼用型品种巡青518作为普通玉米、其余为青贮玉米进行统计,普通玉米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青贮玉米低2.59%和4.58%,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较青贮玉米高2.06%和2.12%;参试品种收获时绿叶数11.1~13.8,鲜干比30.23%~39.15%。除北农308、雅玉青79491和先玉335倒伏率+倒折率15%外,其他11个玉米品种各项测定指标符合国家分级标准,青贮品质达2级以上,其中恩喜爱298、中农大青贮Y4515、辽单青贮625和巡青518等4个杂交种符合国家青贮品质1级标准。为促进玉米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中地175等普通玉米品种同时作为普通玉米、全株青贮、粮饲兼用型多用途开发推广应用具有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玉米倒伏后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黄淮海夏玉米区部分地区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造成一定幅度的减产,本文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对倒伏后不同层面子粒的灌浆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植株具有灌浆速率快、灌浆持续时间长、子粒含水量较低、脱水较快等特性,而下层植株子粒灌浆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子粒含水量较高、脱水较慢,在同样倒伏情况下上层层面减产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