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油400’是以隐性核不育两系D6AB为母本、恢复系18RC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2017-2019年参加贵州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88.13 kg/667 m2,比对照‘油研50’增产6.22%;平均产油量84.7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50’增产16.06%。‘密油400’全生育期208.6 d,密度在2.37万株/667m2下,株高176.00 cm,一次有效分枝数5.95个,主花序长50.40 cm,主花序角果数68.00个,主花序结角密度1.40个/cm,单株有效角果数212.40个,每角粒数20.47粒,千粒重3.90 g,单株产量13.43 g。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芥酸含量为0.16%,硫甙含量为22.78μmol/g,含油量为47.19%。该品种株型紧凑,耐密植,适宜在喀斯特山区进行轻简化高效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油菜生产潜力、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油、双低、丰产、多抗型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 YD38A 为母本,以高油、双低、株型紧凑型恢复系 ZY1 为父本,配组育成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 858(参试名称是鸿优858)。在 2 年国家黄淮区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每 667m2 平均产量 251.61kg,22 个试验点中 19 个点增产,比对照秦优 7 号增产 8.3%,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平均 234.6d,比对照早熟 1.2d ;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抗倒性强、适宜机收;杂种优势强、丰产、抗逆、广适;芥酸含量 0,硫苷含量 24.26μmol/g. 饼,平均含油量 47.75%。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山西运城、甘肃陇南秋播种植,同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通过良种良法协同配套提高秦优 858 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秦信蓉  喻时周  沈奇  赵云  杜才富 《种子》2013,32(2):104-106
为了选育出优质丰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应生产需要,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848 A作母本,双低恢复系18 R作父本,育成了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818。在2010~2011年国家下游油菜区试中,共16个试验点,12个点产油量增产,增产率为75%。产油量2年平均为74.83 kg/667 m2,比对照秦优7号(68.84 kg/667 m2)增加8.70%。含油量平均为46.53%,在该组参试组合中位居第2。2年芥酸含量分别为0.2%和0.0%,硫甙含量分别为22.87μmol/g(饼)和22.25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国家冬油菜下游区试审定并定名为油研818。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高油高产杂交油菜品种瑞油50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中国种业》2019,(5):89-90
瑞油501属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品种,母本为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为双低品系11-3034,2018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高油、抗倒的优点,适宜机械化种植。2015-2016年度经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2682.6kg,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3.3%;2016-2017年度经江苏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2596.5kg,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8.66%。芥酸含量0.26%,硫苷含量23.64μmol/g,含油率46.04%。瑞油501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贡油 070 是以杂黄籽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两用系 BZ207AB 与双低恢复系 6173R 杂交,鉴选出的双低、高产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7-2019 年度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 年度平均产量 180.21kg/667m2,平均芥酸含量 1.67%,商品菜籽硫甙含量 32.55μmol/g(饼),含油量 46.90%,籽粒花籽。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22。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油量高,适合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6~2007年选用8个自育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与中油杂2号、秦优7号完全随机区组进行高产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未来市场对油菜的需求,推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种(系),其中最高籽粒产量突破300 kg/667m2.  相似文献   

7.
20011年选用了5个优质油菜新品种与多年种植的当家品种(油研十号)作对比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油研817产量最高,为186.8kg/667m2居第1位;居第2位的是油科1号,产量为164.4kg/667m2;居第3位的是黔油28,产量为162.2kg/667m2;居第4位的是臻油8,产量为153.3kg/667m2;居第5位的是对照油研十号,产量为136.6kg/667m2;最低是华龙油一号,产量为132.6kg/667m2。  相似文献   

8.
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于2005—2007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年试验结果平均单产181.4kg/667m2。2年平均含油率为43.83%,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18.84umol/g.饼。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66.27kg/667m2,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222.9d。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卓油058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甘蓝型油菜双低核不育系U33A与恢复系X6-1组配而成的双低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国家长江下游区试2年17个试点油菜籽产量12增5减、增产点率70.6%,产油量14增3减、增产点率82.4%;2年平均单产油菜籽176.9kg/667m~2、产油量79.0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8%、5.5%。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油菜籽198.6kg/667m~2、产油量90.2kg/667m~2,分别比秦优10号增产2.4%、4.9%。  相似文献   

10.
顾玉民  李炳生  李冬肖 《种子》2012,31(6):107-108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本品种以玻里玛胞质不育系为背景材料,通过系统改良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综合性状与配合力,选育出优质、高产、早熟、抗性强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以满足南通市油菜生产对早熟矮杆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需求。荣华油6号由不育系20 A与恢复系C 4 R配制而成,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5.4 kg/667 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2%,商品菜籽芥酸平均含量0.2%,每饼硫甙平均含量30.6μmol/g,平均含油率41.7%。荣华油6号是一个株高较矮、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德文  魏忠芬  王军  张太平 《种子》2007,26(11):116-117
黔油17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自育的隐性核不育两用系98-116A与恢复系ZW004组配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00~2002年两年的贵州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4%,最高产量达209kg/667m2;该品种具有低芥酸(0.22%)、低硫甙(21.62μmol/g)、  相似文献   

12.
旌油 36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优良油菜核不育两用系 1759AB 为母本、自育恢复系70029R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8-2020 年度参加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试验,2 年度平均产量 179.46kg/667m2,比对照德油 6 号增产 5.23%,达显著水平。平均芥酸含量为 0.50%,硫苷含量 22.02μmol/g(饼),含油量45.57%。该品种稳产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广,抗倒、耐寒,低感根肿病,低抗菌核病。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生态区秋冬种植。为了更好地指导旌油 36 高效生产,总结出高产栽培和高效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10份烤烟品种(系)的田间随机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有4个品种(系)单产超过对照(ck),有7个品种(系)产值超过对照;其中以MT-2表现最佳,产量为149.8kg/667m2,产值为3 438.9元/667m2;其次为2010A4,产量为143.6kg/667m2,产值为3 238.5元/667m2;再次为贵烟2号产量为140.4kg/667m2,产值为3113.92元/667m2;常规品种K326(ck),产量136.4kg/667m2,产值2 668.8元/667m2。  相似文献   

14.
秦优16号是应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52 A和恢复系5018 C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逆性强等特性.经过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的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 143.4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2 984.25 kg/hm2)增产5.33%.秦优16号为优质品种,芥酸含量0.0%,硫甙含量19.12 μmol/g(饼),粗脂肪含量42.32%.  相似文献   

15.
国丰油1号是用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系6A与黄籽双低高油恢复系41R组配而成的高油高产油菜新品种。在安徽省区试中,2012—2013年度平均产量194.37kg/667m2,较对照皖油14增产0.80%(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88.94kg/667m2,较对照皖油14增产4.38%(显著)。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7.78kg/667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6.76%。种子芥酸平均含量0.05%,硫甙平均含量18.66μmol/g(饼),含油率平均47.09%。  相似文献   

16.
何惠萍  侯燕  侯剑 《耕作与栽培》2012,(2):41-42,21
为加快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盛油915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对盛油915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2年区试,平均单产149.81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72%,含油率为41.04%,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20.94μmol/g.饼蛋白质含量24.3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26kg/667m2,比对照增产7.6%,全生育期217d与对照相当,抗菌核病表现较好、抗倒性强。盛油915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优、抗耐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适宜在贵州省及其相似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贡油5206是以甘蓝型油菜褐籽核不育系BZ551AB与双低恢复系7(50)R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褐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85.31 kg/667 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5.47%,芥酸平均含量0.201%,商品菜籽硫甙平均含量23.19μmol/g饼,平均含油量46.44%,籽粒褐色。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高油褐籽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晋同薯 0825 是用晋薯 13 号作母本、 9802-40 作父本,经过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5d 左右。薯块休眠期中等,薯块卵圆形,薯皮黄色,薯肉黄色,大于 50g 的商品薯率 68.8% ,块茎干物质含量 18.7% ,淀粉含量16.6% ,维生素 C 含量 32.5mg/100g ,粗蛋白含量 2.1% ,还原糖含量 0.42% 。 2017-2018 年参加国家马铃薯中晚熟华北组区域试验, 2 年试验平均产量为 2797.4kg/667m 2,较对照紫花白增产 32.1% , 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马铃薯( 2022 ) 140082 。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筛选出适宜遵义市耕作水平的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或组合,为遵义市的油菜品种更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研10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223.3kg/667m2,比对照增产50kg,增产28.85%,7913A×6798产量次之,为194.44kg/667 m2比对照增产21.11kg,增产12.18%.  相似文献   

20.
新型斐特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各试验处理的产量差异较大。(1)浇水条件下施25kg/667m2生物肥+2/3传统施肥的产量最高,为345.3kg/667m2,较对照增产6.5%,达显著水平,其成产三因素较为协调。(2)不浇水条件下施25kg/667m2生物肥+2/3传统施肥的产量最高,为338.5kg/667m2,较对照增产5.9%,达显著水平,其穗数为45.4万/667m2,穗粒数为24.9个/穗,千粒重较大,为36.9g,成产结构较为协调。(3)浇水处理的株高、穗长和小穗数明显高于不浇水处理,不孕小穗数差异不明显。处理W6和W5,5和6的株高、不孕小穗数较其它处理低,小穗数个数较其它处理高,穗长差异不明显。浇水处理利于冬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