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品种的抗性与其细膜的流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膜脂的流动又与它的相变温度有关,然而相变温度的变化又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着本质的联系,因此研究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一种抗性研究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7个赤霉病抗性不同小麦品种采用夹菌纸法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研究了赤霉病菌组毒素对抗、感品种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毒素处理初期,抗病品种西农67能够防御膜脂过氧化,维持其细胞膜透性相对稳定;随着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抗、感品种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均增加,但西农67增加程度小于感病品种8433,西农67细胞膜受伤害也较轻。可见,在粗毒素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抗膜脂过氧化能力,保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在其幼叶展开期间经常受到霜浆的危害,如何提高其幼叶的低温抗性对于延长其生长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水曲柳幼叶中分离完整叶绿体,然后使具有半乳糖专一性的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结合至水曲柳叶绿体外膜,此后经-10℃冰冻处理3h,经测试,它们对外膜膜脂的流动性的影响不同。大豆凝集素的 疏水性小于花生北集素的疏水性。大豆凝集素降低了膜脂酰基链和甘油主链的流动性,而花生凝集素则增强了这两个部位的流动性,这与它们的疏水性大小相关。这表明花生凝集素能在冰冻条件下增加水风柳叶的叶绿体外被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抗冷性不同的玉米幼苗(1—4级,抗冷性递减)为材料,研究了其线粒体ATP酶在11℃、24℃的活力、温度变化时其活化能(Ea)的突变温度以及线粒体膜脂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11℃条件下,ATP酶活力随品种抗冷性增加而增强;酶活化能折,点温度随品种抗个性增加而降低,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随品种抗个性增加而增大。这说明膜脂不饱和度控制着ATP酶的活力,Ea的折点温度受膜流动性的影响并与品种抗冷性有关,我们认为ATP酶Ea的折点温度可作为玉米幼苗抗个性生化指标。另外通过玉米幼苗抗冷性锻炼表明:ATP酶Ea折点温度没变化,说明幼苗抗冷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青蒿素对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及膜流动性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试验测定目的蛋白表达,TMA-DPH细胞膜流动性试剂盒结合荧光偏振法测定膜流动性,研究青蒿素给药前后对敏感/抗性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肠主要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表达及细胞膜流动性差异。结果表明:青蒿素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肠脏器指数增加,青蒿素处理后脏器指数较模型组亦显著提高;抗性模型组(K-CMC-Na)肠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水平均较正常组和敏感组显著下调,但occludin表达较正常组上调,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青蒿素给药后使健康小鼠claudin-1、ZO-1水平异常下调,且显著降低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青蒿素处理抗性组claudin-1表达较敏感组上调,但occludin、ZO-1水平则显著下降;青蒿素给药显著降低敏感/抗性组小鼠肠细胞膜流动性,且前者较后者更低。这一研究提示青蒿素对疟原虫感染所致的肠道反应可能无治疗作用,反而通过进一步破坏宿主肠道屏障,加重肠炎和感染;同时青蒿素耐药疟原虫感染后引起肠...  相似文献   

6.
选用对黑斑病菌具有不同抗感程度的甘薯品种2399(抗)和徐—18(感)块根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与膜脂过氧化、各种酶及抗氰呼吸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初期均出现一膜脂过氧化高峰,它对早期杀伤和抑制病原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都有利于抗病。此处,抗氰呼唤增强与磷酸戊糖呼吸途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与抗药株子孢子膜脂流动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应用荧光探针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测定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膜脂流动性的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的敏感株与各种抗药株共13个球虫株的子孢子膜脂流动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敏感株的膜脂流动性大,抗药株膜脂流动性小(P0.01,呈极显著相关)。由此可见,虫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与膜脂流动性有关,膜脂流动性的检测结果可作为判别柔嫩艾美耳球虫对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物敏感性或抗药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膜脂流动性的研究方法—DSC,ESR与F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子自旋共振及荧光探针3种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测定了二棕榈酰磷脂胆碱的相变温度,讨论了3种方法应用于研究细胞膜或膜脂流动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月桂酰乙醇胺[N-lauroylethanolamine, NAE(12:0)]延缓香石竹切花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以5 μmol•L-1 NAE(12﹕0)对香石竹切花(Dianthus caryophyllus L.)‘Red Barbara’进行瓶插处理,研究瓶插试验进程中NAE(12﹕0)对花瓣微粒体膜组分和功能的影响。【结果】香石竹切花开放和衰老进程伴随着花瓣微粒体膜磷脂含量、膜脂流动性、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以及膜结合酶比活力的下降,外源NAE(12﹕0)处理能在切花盛开后期至初萎发生前明显滞缓香石竹花瓣微粒体膜上述指标的下降速率,同时降低作为膜衰老可靠指标的电导率的上升幅度。【结论】NAE(12:0)延缓香石竹切花衰老的作用机理与NAE(12﹕0)对花瓣微粒体膜磷脂降解以及膜脂脂肪酸组分的调节有关,由此延缓了花瓣微粒体膜脂流动性的下降速率,降低了膜渗漏的上升幅度,并维持了膜结合酶较高的比活力,从而推迟了切花初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膜脂流动性的研究方法──DSC,ESR与F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子自旋共振及荧光探针3种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测定了二棕榈酰磷脂胆碱(DPPC)的相变温度,讨论了3种方法应用于研究细胞膜或膜脂流动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低温对喜温植物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膜脂过氧化的概念及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关于低温对喜温植物膜脂过氧化影响以及低温对膜保护系统影响的研究状况。认为植物耐低温能力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其表现是多方面的,由多因素组成,并随温度、光照、日照长度、水分含量、发育时期、营养状况、植物种类、品种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改变。膜脂过氧化水平与其有着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葡萄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一年生京秀葡萄 (Vitisviniferacv .Jingxiu)扦插苗为试材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施 1× 10 -4mol·L-1的水杨酸后 ,葡萄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下降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 ,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和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显著升高。水杨酸可能通过提高葡萄叶片对膜脂过氧化的抗性来诱导其对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抗丛根病性不同的4个甜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对甜菜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侵染后甜菜抗病品种幼苗MDA、H2O2含量,CAT、APX、SOD、POD及PAL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作用的第2d、第3d时,以上各指标达到蜂值,且甜菜抗病品种H2O2含量、CAT、APX、SOD、POD及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甜菜感病品种MDA含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结果说明,在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作用下,甜菜抗病品种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类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提高甜菜对甜菜坏死黄脉病毒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外种质资源概况、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与栽培管理、抗性研究以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矾根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矾根在繁殖方法及其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高抗性矾根选育及其叶色形成机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的深入可丰富矾根品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观赏需求,进而促进矾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瑞士酿酒葡萄Granoir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比诺、梅鹿特为对照 ,对从瑞士引进品种 Granoir的植物学性状、经济生物学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品种的丰产性、浆果品质优于对照品种 ,其白腐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品种 ,霜霉病的抗性弱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RSV)的抗性,其中2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结果表明,除福建外,其他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这可能是这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鉴定了12个品种对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其中有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但抗性较低,研究了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  相似文献   

17.
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分析胁迫6 d后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大麦品种的膜脂过氧化与表皮蜡质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处理植株呈极显著差异,且干旱敏感品种表皮蜡质总体增加的百分率高于抗旱性品种,表明叶片表皮蜡质的变化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机制,表皮蜡质含量的增加能够对植物进行更好的保护;胁迫6 d后,干旱敏感大麦品种贝赖勒斯和垦啤6号的SOD、POD、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总体都比抗旱性品种的略高,说明抗旱品种存在其他膜保护性物质,在6 d水分胁迫期间对膜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皮蜡质沉积和膜脂过氧化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0.691,P=0.058),可能是膜脂过氧化的中间产物参与了表皮蜡质合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对膜性质的研究,无论在生物学或物理学中,都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生物膜具有脂双层的复杂结构和环境因素,因此通过实验模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用物理、化学观点理解生便服过程是必要的。单层分子膜是一种较好的模型。目前研究单分子膜已成为表面物理学、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是介绍目前用于研究层分子膜相变形态学的一项新的光学技术-布儒斯特角反射显影术。  相似文献   

19.
以宁麦8号和宁麦9号灌浆期旗叶类囊体膜为对象,研究光胁迫条件(2 500μmol·m-2·s-1)下旗叶类囊体膜特性的变化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强光处理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类囊体膜的光能吸收能力和荧光发射强度减弱;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导致膜脂不饱和指数(IUFA)逐渐降低;IUFA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宁麦8号相比,宁麦9号类囊体膜在光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和IUFA较高,PSⅡ放氧活性较强,显示宁麦9号对光胁迫有更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叶片为试材,研究了衰老过程中膜脂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衰老膜磷脂含量下降,种类发生变化,脂氧合酶活性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累积,膜透性增加。6-BA减缓磷脂分解,降低脂氧合酶活性从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维持膜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