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申报的“名优乌龙茶无公害种植与加工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被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确定为2003年国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与福建省资金资助800万元,这是迄今为止我省茶叶获得的最大的资助项目。“名优乌龙茶无公害种植与加工高技术产业化”被列为国家产业化项目@袁地顺 @孙威江  相似文献   

2.
一,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概况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由原中山大学农学院1930年创立的茶蔗部演进而来,1933年,原中山大学农学院开始设置茶学专业课程,1974年成立华南农学院茶叶教研室,这阶段主要筹备茶叶专业和培训茶叶技术骨干,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举办了20多期茶叶技术培训班,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培养了一批茶叶生产技术骨干;1977年茶叶专业开始招收茶学本科生,1 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由于学科调整,茶学系从农学院调整到园艺学院,并成立了校一级的科研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目前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茶树种质资源利用及茶树生理生态;(2)茶叶初、精、深加工与贸易;(3)茶叶生化与综合利用;(4)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茶叶科学》2002,22(1):61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成立于1952年,1957年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和2002年分别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为本校园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本学科点在茶树重要基因克隆和遗传转化、茶树育种、茶树生理生态、茶叶抗氧化剂作用机理和产品开发、名优茶加工工艺开发、生物技术在茶饮料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以及茶叶经济和文化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 欢迎本专业考生报考和其它专业考生跨专业报考,跨专业报考的考生可以考…  相似文献   

4.
《茶叶》1986,(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6年8月25日批准浙江农业大学为茶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这是我国在茶学学科建立的第一个博士点。这个博士点是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申请建立的。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茶学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为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张堂恒先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前身为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王泽农、陈椽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茶学重点实验室,并于2003年入选科技部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历经十二年的培育,实验室于2015年1月20日正式获批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前身为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王泽农、陈椽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茶学重点实验室,并于2003年入选科技部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历经十二年的培育,实验室于2015年1月20日正式获批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  相似文献   

7.
《茶叶》2005,31(3):165-165
“Unilever与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叶学术交流会”于2005年6月25日在杭州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由Unilever与浙江大学农学院联合举办。Unilever研究中心总裁菲尔·埃文斯博士、Unilever中国研究所所长蔡亚博士以及Unilever研究人员、浙江大学有关教师和学生16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茶学系副主任周巨根先生主持;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国平教授致欢迎词;菲尔·埃文斯博士和梁月荣教授进行学术讲演;蔡亚博士宣布茶学人才培养计划:2005-2010年期间,Unilever将每年选拔2名浙江大学优秀茶学专业研究生到Unilever英国研究所从事茶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茶叶科学》2015,(4):304-304
<正>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前身为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王泽农、陈椽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茶学重点实验室,并于2003年入选科技部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历经十二年的培育,实验室于2015年1月20日正式获批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实验室科研用房总面积1.2万m~2,仪器设备原值9600多万元。形成了茶树生物技术与蛋白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具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其前身为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安徽省首批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茶学学科,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王泽农、陈椽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茶学重点实验室。现为安徽省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具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其前身为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安徽省首批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茶学学科,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王泽农、陈椽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茶学重点实验室。现为安徽省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经福建省科协批准、福建省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登记,已于2004年6月15日在福州挂牌成立。会长冯廷亻全(兼),秘书长周玉王番。办公地址在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在福州成立@明茗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研究员,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茶学首位院士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茶学学科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陈宗懋院士从事科学研究50年,是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的创始者,为降低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代表中国现代茶学最高水平的《中国茶经》和《中国茶学大辞典》两部巨著,为我国茶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宗懋院士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具…  相似文献   

13.
茶学专业,是极具专业性的学科,从茶叶的栽培,到加工、审评到最后的包装,都要求从业人员对于茶叶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目前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与社会结合不紧密。高校要探索茶学专业裁人培养中的“双导师制”,进行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整体改革,组织管理机构的通力合作和严格管理,选聘德才兼备的“双导师”,建立“双导师制”绩效考评体制,促进“双导师”制效果的发挥,使学生提高茶学专业认同感,树立茶人“工匠”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进而较快适应茶产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以及茶文化的普及,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纷纷设立茶学专业,同时茶学专业的英语教学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在开展茶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应该关注茶文化特色以及高校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够符合我国茶文化对外贸易以及高校茶学专业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高校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思路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茶叶科学》2019,(2):F0003-F0003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前身为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王泽农、陈椽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茶学重点实验室,并于2003年入选科技部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相似文献   

16.
一.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概况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由原中山大学农学院1930年创立的茶蔗部演进而来,1933年,原中山大学农学院开始设置茶学专业课程,1974年成立华南农学院茶叶教研室,这阶段主要筹备茶叶专业和培训茶叶技术骨干,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举办了20多期茶叶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茶叶》1990,(4)
茶人之家基金会设立了五项奖励项目,1990年首先对吴觉农茶学奖学金、兴茶成果奖两项,进行初次试评,于1990年10月12日茶人之家基金会成立大会上隆重颁发。获得首届吴觉农茶学奖学金者,是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的两名学生。兹简介如下:赵正惠——他在1989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同年再次被推荐攻读茶叶生化博士研究生,他完成的硕士论文《调控茶叶品质的新技术》,评为全优,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攻读博士学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于1997年经农业部批准组建,现为国家科技部与安徽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依托于安徽农业大学,所属茶学学科为农业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欢迎茶学及相关专业学生报考本实验室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32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10人,留学回国6人。拥有液-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总值1320万元。与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目前承担着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及安徽省各项重大科研项目28项。安徽…  相似文献   

19.
钱时霖  高菊儿 《茶叶》2007,33(4):216-216
教授从茶五十年,精研茶学博而专。育成良种十来个[1],培出英才逾一千[2]。立说著书优且众,桂冠荣誉积如山。晚年更好吴公学[3],家宅和谐比翼欢。注:(1)刘师主持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3个,浙江省审(鉴)定品种4个,待审定品种3个。(2)刘师累计培养出本(专)科生1200余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3名。(3)刘师现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兼杭州联络处主任。恭读《刘祖生茶学文选》@钱时霖 @高菊儿~~  相似文献   

20.
蒋敏  韦玲玲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1,48(1):187-192
王泽农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茶学教育家和农业科技专家,是中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创设了早期茶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后又在安徽农学院创办茶业系并长期在此执教,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茶学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与理论体系,完善茶学学科建设,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当前茶学领域的基础性前沿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途径方法;积极开展了茶叶科技创新和茶文化理论研究,服务地方茶业经济发展,为我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和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