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正>蛭弧菌是一种能够捕食裂解细菌的小型细菌。本文主要从蛭弧菌的形态、宿主范围、生活周期、分布与分离鉴定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蛭弧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态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蛭弧菌是原核生物界中唯一一类小型的周质型专性捕食性细菌,与噬菌体相似,细胞内寄生。1962年Stolp和Petzold[1]首次从菜豆叶斑病假单胞菌中分离到蛭弧菌,以后相继从土壤、污水中分离得到。蛭弧菌的分布十分  相似文献   

2.
蛭弧菌的特性及其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Stolp和Petold于1962年从土壤中分离噬菌体时首次发现的。它是一类攻击、侵染、裂解其它微生物的寄生菌,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蛭弧菌在分类地位上属于蛭弧菌属,包括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bacteriovorus)、斯托普蛭弧菌(BdellovibrioStolpii)、斯塔尔蛭  相似文献   

3.
1962年Stolp等首次在德国土壤中的植物假单胞菌上发现了一种细菌寄生菌,1963年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壤、污水中分离得到这类细菌,并命名为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蛭弧菌寄生和裂解宿主菌的生物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半个世纪来,许多国家都在对这类菌进行研究,至今已发表论文800余篇.  相似文献   

4.
噬菌蛭弧菌为一类杆形、弧形或螺旋形的革兰阴性菌,可以寄生并裂解其他细菌。本试验以禽源大肠杆菌、沙门菌以及环境水体中分离的1株大肠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成功地从环境水体中分离到3株噬菌蛭弧菌,分别命名为BDD、BDE、BDH。电镜观察证明菌体大小约0.33μm×0.78μm,单个弧形,一端有一根长鞭毛。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与已发表的噬菌蛭弧菌属其他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范围分别为96.0%~99.9%。通过对不同细菌的裂解试验证明,3个分离株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摩根摩根氏菌、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均具有裂解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鸭疫里默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生物制菌王,是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以活性生物体噬菌蛭弧菌为主要成分的国家二类新药,又称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噬菌蛭弧菌是一类细菌寄生菌,1963年法国科学家Stolp首次在土壤中发现。 1981年秦生巨等在国内首次报导对噬菌蛭弧菌的研究噬菌蛭弧菌的特点是专门以捕食细菌为主,宿主菌细胞兼有寄生和裂解。菌体形态为弧形,有水蛭吸附的特点,附  相似文献   

6.
鸡源蛭弧菌的分离及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2年Stolp首次报道从土壤中分离到蛭弧菌以来,有关该菌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地进行。蛭弧菌以其他的细菌为宿主,在其中寄生发育成熟后,从宿主中释放出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繁殖过程,同时宿主菌也在此过程中死亡。由于蛭弧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河水、湖水、井水、近岸海  相似文献   

7.
噬菌蛭弧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对人、畜及植物的大多数致病菌具有裂解作用。本文主要从噬菌蛭弧菌对宿主菌的裂解机制、特性以及在水体监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1蛭弧菌的作用机制蛭弧菌与其它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不太一样,蛭弧菌首先与宿主细胞激烈碰撞,没有鞭毛的一端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菌体高速转动并释放各种酶,使宿主细胞壁形成小孔,蛭弧菌由此进入宿主体内,接着蛭弧菌失去鞭毛,迅速复制DNA,然后菌体延伸进行均等二分裂形成子代并从宿主细胞体内释放出来,最终导致宿主细胞解体,整个增殖裂解过程在几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噬菌蛭弧菌BD57对小白鼠的安全性,根据《兽药试验技术规范汇编》的要求选用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分别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法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对小鼠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噬菌蛭弧菌(下简称蛭弧菌)是Stolp等(1962)在德国土壤中于一种植物假单胞菌上发现的一类细菌的寄生菌.蛭弧菌比通常的细菌小,有似细菌病毒(噬菌体)的作用,具有细菌特性,寄生和裂解(溶菌)宿主细菌是蛭弧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结缕草根际联合固氮菌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缕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的5株联合固氮菌为试验材料,对其培养条件以及典型生长曲线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10~4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最适生长初始pH值在7.0~7.5;菌株N4、N5、N6、N8的最佳通气量为220mL,菌株N1最佳通气量为200mL;并在上述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试验得到了菌株的典...  相似文献   

12.
周贝  林焱  朱伟云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7):1748-1755
此前本实验室从健康猪肠道及粪样中分离纯化得到57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发现其中有12株噬菌体可裂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些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宿主谱及抑菌效力,以期了解肠道内大肠杆菌噬菌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以89株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中包括5株ETEC),采用点滴法、双层平板法和液体扩增法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利用浊度法测定噬菌体对ETEC的抑菌效力,并对噬菌体分类进行鉴定。12株噬菌体均能裂解一种或多种ETEC,但是均无法通过感染ETEC而增殖。S143_1、S143_2、S144_2、S35、S86_1、L86及S172等7株噬菌体虽然无法通过ETEC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在感染复数(MOI)为10或100时仍对ETEC具有显著的抑菌效力。12株噬菌体中有8株为T4样噬菌体,其他4株噬菌体均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本研究从猪肠道内分离到12株大肠杆菌噬菌体,虽然无法感染ETEC,但仍可裂解ETEC,其中,7株在MOI为10或100时可有效地抑制ETEC生长。  相似文献   

13.
赵艳  张晓波  郭伟  洪坚平 《草地学报》2009,17(6):822-825
于2007年9月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出3株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为试验材料,对其培养条件以及典型生长曲线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10℃~5℃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在35℃~0℃;最适生长初始pH值在7.5~8.0;菌株K7、K3、K5的最佳通气量分别为220 mL、100mL和150mL;并在上述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试验得到了菌株的典型生长曲线.试验数据对于了解掌握菌株的生长规律以及作为生物菌肥加以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河北省保定某两个猪场疑似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料中分离出能引起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经RT-PCR鉴定证明,该病毒为美洲型PRRSV,分别命名为BD1和BD2株。并将其克隆、测序,与国内外PRRSV分离株的Nsp2和E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PRRSV高致病性毒株JXA1、GD、WUH1、SY0608、HUN070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96.5%,BD1和BD2株ORF5基因存在部分突变,没有缺失,与国内高致病性PRRSV分离株JXA1、HUB1、Jiangxi-3、Henan-1、WUH1的同源性高达97.2%~99.3%。  相似文献   

15.
为分离和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素的优势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收集的各种腌制菜汁中分离培养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特点、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同时根据Genbank中乳酸菌的16Sr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进一步鉴定,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腌渍菜汁中分离获得90株产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鉴定,结果73株产酸菌为乳酸杆菌;分泌产物抑菌试验表明,有10株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经酸排除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仍然有5株乳酸菌的分泌产物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可见,从腌渍菜汁分离到的乳酸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分泌乳酸菌素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3种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3种高山被孢霉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显著差异,3种高山被孢霉在pH 4~9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宜pH为7;M.ap 27和M.ap 60的最佳光照强度为600lx,而M.ap 9的最佳光强为400lx;3种高山被孢霉的最适湿度为75%;M.ap 27的最适碳源为淀粉,M.ap 60的最适碳源为蔗糖,M.ap 9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M.ap 27,M.ap 60和M.ap 9的最适氮源均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7.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红茶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物。为进一步研究红茶菌中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从红茶菌中分离纯化出4 株乳酸菌(HC、HD、HQ、HL),以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产酸情况、生长性能、耐盐性、耐酸性和耐胆盐性测定综合评价红茶菌中4 株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4 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4 株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 ℃,在14 h后均处于稳定期;菌株HC、HD、HQ和HL的最适接种量(体积分数)分别为4%、4%、6%和6%;4 株乳酸菌均有一定的耐盐性,耐酸和耐胆盐性均较好,其中HQ以最佳。  相似文献   

19.
Fourteen strains of Bdellovibrio‐like organisms were isolated from cultured fish ponds using Aeromonas hydrophila J‐1 as host, one of them formed large plaques after 48 h of incubation at 28°C on a double layer plate, designated as Bdellovibrio C‐1. The Bdellovibrio was confirm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CR amplification of Bdellovibrio‐specific 16S rDNA.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growth of BdC‐1 was between 15–37°C and with optimal activity at temperatures of 25–30°C. The ability of BdC‐1 to lyse A. hydrophila was similar in the pH range of 6.5 to 8.5. It can lyse 23 Gram‐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s comprising three genera of fish pathogens and one strain of Escherichia coli but cannot lyse Gram‐positive bacteria such as Bacillus subtil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Immersion of fish in water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dC‐1 was used in protection against an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A. hydrophila J‐1.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tality of groups immersed with BdC‐1 was lower than the group without BdC‐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possible to use Bdellovibrio to control the disease caused by A. hydrophi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