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窦店镇河口村为例,着重介绍河口村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入手,以发展循环农业、实施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经一系列技术手段,变为村民日常生活用能、农业生产的原料、肥料,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全过程,探索出适合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为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在循环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可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该研究以产业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的构建方法,即从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产业模式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各模式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组成要素,通过模式耦合,进而形成具有良好运行效果及平衡性能的系统模式。研究通过实证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房山区石楼镇夏村循环农业发展示范点建设为例,以农业环境保护为核心,按照循环农业"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目标,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终端治理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以耕地质量污染预警监控、生产实用技术应用和农田废弃物集中堆沤处理、大中型沼气站、有机肥加工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措施,构建以村为单位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地环境清洁化、产品质量优质化,有效改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种养循环农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和秸秆资源化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种养模式存在问题,仍需优化种养业格局实现种养平衡,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以指导北方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北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畜禽养殖区,因秸秆和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均属于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它们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对于缓解环境压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问卷法、座谈法、访谈法及新媒体投票法等方法,调研了东北三省生产者对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认知程度和执行意愿,并对废弃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中,90%以上的生产者对秸秆及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比较认可,期待通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生活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建议加大农业废弃物的技术推广和资金补贴,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以达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能源生态环保型沼气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国内外沼气工程及畜禽污染物处理技术,结合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制约现状,提出能源生态与环保结合型沼气工程模式的定位思路;在实践中形成发酵贮液沉淀一体化混合式主体工程、节能型发酵设备运行系统、分流式污染物处理工艺、沼液沼渣多级处理利用系统、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和环境友好型奶牛生态养殖模式;建议沼气工程应定位于农业基础性产业,由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为主体,并实行企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了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方法。以河北邢台市山区某村为例,针对其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特点,构建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该村农业废弃物以果木剪枝、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尿等为主,通过构建以果木剪枝热解+炭基有机肥还田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辅以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实现了废弃物能源化和就地肥料化利用。通过对该自然村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实地评价验证,结果表明该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分结果为优。该文为中国村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产业发展目标、产业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对国内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类,并简述了不同模式的物质循环特点。国内基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分为生态农业改进型、农产品质量提升型、废弃物资源利用型和生态环境改善型4类;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划分,其中宏观层面又可分为生态村镇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型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最后提出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值分析的奶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农业产业园区废弃物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该研究构建了适合园区规模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某典型奶牛产业园区为案例,将园区现行的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技术(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的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与湿法两相耦合厌氧消化、干法序批式厌氧消化、干法连续式厌氧消化3种不同沼气工程模式进行对比,运用能值理论及计算方法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循环模式进行了评价,选择最适宜园区发展的沼气工程模式。结果表明,该园区能值投入率为17.57,能值产出率为0.41,环境负载率0.33,可持续发展指数1.23,以CSTR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整体效益优于其他3种模式。研究对其他园区的循环农业模式评价和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德宏州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州所辖5县(市)的农业生产方式,畜禽养殖方式,农村生活垃圾粪便产生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秸秆、人畜粪便等资源化,循环农业发展案例和模式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德宏州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循环经济思想的起源,总结了循环经济思想在农业上的具体实践。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两低一高",即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低、物质能量利用高。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及机理、层次构成、重点方向与技术路径、保障研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各地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种植-沼气-养殖 灯"模式的概念、生产流程与循环路径。该模式以种养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建立沼气肥全程利用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包括养猪、养鱼、沼气、果树、诱虫灯、果实套袋等6个环节,循环路径体现了生物链间的联动协调,六位一体,每个环节在空间上互相链接。以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保安村那利屯作为案例,剖析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与成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种植业与养殖业缺乏协调规划导致“种养分离”日趋明显,由此影响了种养系统间物质循环利用过程,导致畜禽粪便过量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为此,从种养系统间物质循环与农业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种养平衡”发展模式,分别从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的角度探讨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平衡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以种定养”是从种养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合理规划养殖规模,防止畜禽粪便过量产出增加环境压力;“以养促种”是通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合理地还田利用等手段,降低畜禽粪便资源化的环境风险。通过建立“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从而缓解农业污染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根据大量的探索实践,总结分析了安阳市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类型及应用效果。实践表明,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在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保护、资源消耗及农村能源短缺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北戈壁绿洲所在区域及周边范围多为戈壁沙漠、荒滩树林。周边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广阔的草场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快速发展的畜牧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遵循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生态化的原则,建设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对场区周边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生产沼气、沼渣沼液有机肥产品,实现养殖—沼气—种植的生产无害化的生态种养殖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构建清洁经济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带动产业发展升级,实现农副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少科学的分类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措施,果品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如果处置不当会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实施分类管理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分析了中国果品加工过程固体废物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对果品加工过程中原料前处理环节、主要加工环节、包装及其他环节中固体废物产生来源的深入剖析,提出果品行业固体废物的分类标准,将其划分为包括果品加工原料类固体废物、辅料及次生型固体废物、废弃包装材料等在内的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2大类。在此基础上,从产生源头减量、分类引导回收、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4个方面提出果品加工固体废物分类管理办法与措施。为中国果品加工固体废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进一步加快果品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产业链延伸进程、实现果品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亚热带丘陵区的生态特征,构建了"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农牧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包括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和产品营销服务系统。为了探明"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各子系统氮磷投入产出流向特征,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理论构建了该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定量化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长沙县金井镇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例对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进行实证研究,进行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产品营销服务系统的氮磷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农业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可以反映各子系统氮磷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产品的投入产出流动状况,建立循环农业系统中氮磷在各类主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亚热带丘陵区农牧复合循环农业模式氮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并且可为农牧生态系统氮磷循环元素平衡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为案例,探讨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资源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具体作法,并以此证明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城郊循环农业圈层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循环理念和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自身特点,以协调农业生产、环境保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促进城郊农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了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循环农业圈层发展模式。在系统调查分析和圈层建设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集成熟化,探索并突出了圈层搭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和应用参数。本模式为以城乡为中心构建同心圆的圈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城乡结合部为第1圈层的旱稻模式,以蚕桑、苗木、经济林等多年生农林产业及水产畜牧业为主的第2圈层的"种养加"模式,以及以优质高产粮油、蔬菜生产基地为主的第3圈层规模农业模式。研究显示,该模式中的循环生产链结具有良好农业生产应用前景,利用园林地稻田湿地系统接纳生活污水技术,预计长三角地区每年30多亿t农村生活污水将得以接纳,可极大地缓解地区水体环境负荷。该模式组装集成畜禽粪便分散式土地处理、农业秸秆基质化、蚯蚓堆肥等技术要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运行良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针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的原理、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