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养蜂事业与农业息息相关,只有农业生产的风调雨顺,才能促使养蜂事业的大发展,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促使农业增产、增收,两者互相依存、协调发展。可是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减产、减收,而养蜂生产受到的威胁要比农业生产更严重,所以人们都称养蜂生产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养蜂人为了事业的生存,采取以"丰补欠"的办法,在国家政策还没有出台养蜂事业对农业授粉额定补助条件下,只能靠提高产品产量来完成。怎样才能达到丰年大丰收,欠年不减收或少减收,把减收降低到最低水平呢?这就迫使养蜂人必须学好、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20世纪60年代,伟人毛泽东就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升级,动能转换的局面日新月异。然而,号称"甜蜜事业"的养蜂行业,依然停留在原始的肩挑人抬、靠手工操作的生产水平上,养蜂人依然过着"靠天吃饭,生活无保障"的清贫生活。作为从事养蜂行业大半辈子的养蜂人,每每看到同行的不易,无不痛心。只有改革才能创新,养蜂行业应与时俱进,尽快升级!  相似文献   

3.
正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养蜂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距离2013年5月农业部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发展养蜂业机械化的通知》快有5个年头,我国养蜂机械化现状怎样?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通知》实施后,对养蜂业有哪些促进作用?国家补贴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带着这些养蜂人最关心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养蜂界赫赫有名的人大代表宋心仿老师。记者:宋老师您好!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向"人代会"提交"养蜂机械  相似文献   

4.
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养蜂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速推进养蜂机械化,将养蜂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要调动各方力量,强化蜂机械研发力度,制造出更多更先进实用的养蜂新机具,全面覆盖饲养管理及生产、防治全过程。提高养蜂机械财政补贴额度与范围,改进补贴方式,简化运作程序和办理环节,解除制约因素与困难,加速示范推广普及力度,推进养蜂机械化水平。全行业应树立和提高危急意识与创新精神,推进蜜蜂机械化高效养殖,促使养蜂业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5.
早春二月还不是繁花似锦的季节,养蜂人常常为所饲养的蜂群煞费苦心;或者遇到坏天气,农田喷洒了农药,蜂群吃什么呢?美国农业部贝尔茨维尔农业研究室研制出一种无花粉的新饲料。经广泛试验,效果良好,为养蜂解决了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心仿 《蜜蜂杂志》2012,32(5):25-26
我国养蜂机械化程度低,养蜂人长年奔波在外,基本靠手工操作,生活枯燥、工作艰辛、效益低下。为改变这种状况,养蜂专家与五征集团合作,广泛征求了养蜂人的意见建议,经过3年多努力,研究成功养蜂专用车(养蜂移动平台)。养蜂专用车的研制,集成了广大养蜂人的智慧和需求,集中了当前我国养蜂的各种先进设备、机械,尤其适合我国追花夺蜜的养蜂实践,具有技术含量高、实用性能强、经济实惠等特点。使用养蜂专用车从事养蜂生产,不仅改善了养蜂人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还大大提高了养蜂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养蜂机械化规模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养蜂人来说,被蜂螫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是一个经常养蜂的人,被蜂螫几下无所谓,但对于一个想养蜂的人或初学养蜂人来说,则是一件非常痛苦、麻烦的事情.要怎样做才能少被或不被蜂螫?  相似文献   

8.
我国蜂蜜出口欧盟受阻 ,将影响我国今年的养蜂生产。那么 ,养蜂生产者如何面对现实 ,在新形势下寻找出路呢 ?笔者认为 :1 养蜂要长久 ,重在产品质量养蜂生产当然要靠经济效益 ,但这个行业并非是做生意 ,搞经营的短期行为 ,养蜂生产不能靠一二年短期行为 ,必须立足长远 ,顾全大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蜂箱、巢框是养蜂的重要工具的话,那隔板等便是基本工具,而摇蜜机等便是必要工具。若结论“重要工具”是关键的话,则“基本工具”就不能少,那“必要工具”也少不得。为何“基本工具”不能少呢?如果把人的大脑和五脏六俯视为人体的“重要工具”的话,那四肢就是不能少的“基本工具”,否则你将寸步难行。你说“基本工具”重不重要?虽说养蜂隔板未达到“寸兵难行”的程度,但我们的养蜂人随时都要使用它,所以说养蜂中没有比它们更基本的了。下面与养蜂初步者闲谈谩话养蜂隔板的分类与功能。1养蜂隔板的分类经多年的制作、使用和研究,一般而…  相似文献   

10.
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养蜂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没有养蜂的机械化,就没有养蜂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就无法创高产增效益。因为,没有养蜂机械化,养蜂人就得靠手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经济效益低,还得吃苦受累,严重损伤养蜂人的积极性,进而必然导致后继乏人,制约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夏,蜂产品与农副产品的比价很不合理,从事养蜂行业不再那么甜蜜,许多人想弃蜂改行.笔者认为,面对困难,不是不养蜂,而要与时俱进,养好蜜蜂.养蜂人要走出困境,一靠科学技术,二靠自己勤奋努力,精心管理蜂群,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路,为养蜂业找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生活水平逐日提高,健康长寿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人民群众吃好穿暖后,想健康长寿是当前重要话题。我养蜂近40年,感悟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荒山;我得山丘平易过,只将养蜂胜神仙"。不是吗?以人们公认的长寿职业,养蜂人位居榜首。根据科学家调查,养蜂人平均年龄90多岁,对长寿职业分析,得到共识,为什么养蜂人能长寿,奥秘在哪里?我感悟到有如下几点。1养蜂能锻炼体魄  相似文献   

13.
李国民 《蜜蜂杂志》2011,31(6):45-46
养蜂人都知道,蜜蜂的作用很大,不但能生产蜂产品,而且还为显花类植物授粉,促进农业增收和维持生态平衡,是其他生物和人类无法取代的。然而现实,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认识蜜蜂,蜜蜂的地位还比较低,其作用并没有有效发挥。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养蜂人都深感蜜蜂越来越难养,养蜂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特别是养蜂业总体效益比较低,养蜂人风餐露宿,生活很艰苦,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养蜂。就养殖业本身来说,养蜂比养猪、养鸡、养羊等技术含量高,难掌控,风险大。  相似文献   

14.
<正>二、发展趋势展望1.向高效、稳定发展养蜂人养蜂的目的多数是为了赚钱,而当前的养蜂效益比较低,且收入不稳定,成为影响蜂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产生的消极后果已日益显现,已经导致部分养蜂人退出这个行业,造成后继乏人等严重局面。向高效、稳定发展是人心所向,如何提高养蜂人的经济收入与稳定性,成为全行业的基本目标和迫切追求,也是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养蜂人为什么养蜂?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这样说:为了得到蜂产品、为了生活才养蜂。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说:为了给农作物授粉而养蜂。如果哪位养蜂人这样说:"我将蜂义务为农作物授粉,受益的是你,付出的是我,这是极不公平的。"那么这位养蜂人肯定会被人家赶走,因为凡人都有自尊心,伤了人家的心,人家不会原谅!我假设个案例来说明:某养蜂人(编者注:以下称"蜂友")将  相似文献   

16.
问:我在湖北省枣阳市清潭镇租房养蜂,转眼在此养蜂已有十多年。近期有一位养蜂人在离我租房养蜂的地方50m处购了一套房,他说我影响他养蜂,要我立即搬迁,否则就要怎么怎么。我该怎么办?这位养蜂人有权令我搬走吗?如果我非搬走不可,我可向这位养蜂人要求赔偿搬迁场地所受的损失吗?我的房东可向他提出赔减少房屋出租费的损失吗?  相似文献   

17.
赵建华 《中国蜂业》2003,54(5):39-39
我是从事蔬菜育种工作的 ,近年来由于繁殖蔬菜种子需要蜜蜂授粉 ,也开始养蜂。接触了很多养蜂人 ,常听他们谈蜂产品难销和价低问题 ,特别是农村家庭备用白糖食用 ,为何不吃蜂蜜等问题。养蜂人讲 :“不管怎么讲人家都不太相信” ,我说 :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 ,咱们养蜂人看看自己和家人的身体 ,不是和别人一样或更差吗 !当然养蜂人风餐露宿 ,野外工作对身体消耗是大的 ,但不是所有的养蜂人都是这样。我认识一个养蜂人 ,平时不吃蜂产品 ,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是直肠炎 ,我劝他说 :还是服用蜂产品吧。他吃了一段时间蜂胶和蜂蜜混合花粉后 ,我…  相似文献   

18.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14,34(11):47-47
<正>当今,互联网已走进多数家庭,特别是年青人的家庭,大部分都有电脑。人们看书刊杂志的时间变少,而上网的时间增多。交友、聊天、购物、交费等无不与网络打交道。那么,书报杂志是否将退出历史舞台呢?笔者是快70岁的老年人了,认为当今的书报杂志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经常在养蜂一线的养蜂员来说,书报杂志更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现在养蜂人的年龄大多偏大,三四十岁的养蜂人相对较少,特别是外出流动放蜂的蜂友,其主要养蜂  相似文献   

19.
姚元麟  宋心仿 《蜜蜂杂志》2014,34(11):46-47
<正>宋心仿老师:您好,在您的奔走呼吁下,2012年养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2013年养蜂专用平台列入农机补贴,使全国广大蜂农切实享受到了实惠。大家视您为我们养蜂人的代言人,您对蜂业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国家关注蜜蜂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支持蜂业做大做强,加大了对蜂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向农业现代化倾斜,养蜂现代化必然成为促进我国蜂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鉴于蜂产品生产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20.
<正>牡丹江地区东宁市有着几十年养蜂史,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业余者居多,就以我市来说,家庭养蜂的很多,而超过百群的专业养蜂场并不多。业余养蜂在饲养管理方面与专业养蜂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养蜂人应总结业余养蜂的特点,避免盲目追求和模仿专业养蜂的标准化、正规化。笔者根据实践谈点体会。一、群势应以中上等为好强群是丰收的保障,但对业余养蜂人来说,群势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