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多年转地饲养意蜂的秋冬蜜源场地,因当地中蜂饲养发展引发了中意蜂之间盗蜂发生,个体小于意蜂的中蜂常常整群覆没。那些缺乏养蜂管理经验又不懂得依法维权而蒙受损失的中蜂饲养者,便以投毒纵火对意蜂蜂场主进行泄恨报复,这种极端行力触犯了法律,够成罪犯。例如,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叶师傅,昆阳镇杨师傅2014年秋从北方返回家乡山区采山花,因当地中蜂与意蜂发生盗蜂而覆没,结果叶师傅180箱意蜂被毒杀;杨师傅意蜂被焚烧近百余箱。泄恨报复现象在各地屡屡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防范毒杀焚烧蜜蜂  相似文献   

2.
笑话几则     
(一)小王:昨天傍晚,我用热水袋装开水给越冬蜂团保温,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老张:那不把蜂给整死了吗?小王:哪会的,清晨我看它们都还活着爬呢!(二)师傅:明天就要导台了,这批王台的质量如何?徒弟:当然好。师傅:何以见得?徒弟:我全部剥开检查,个个体大健...  相似文献   

3.
<正>业余养意蜂的朋友,如果没有时间在蜂场守护,秋天如何过胡蜂关?我家3楼顶有1箱意蜂,是2014年4月1日一放蜂师傅送的,当时是一脾蜂量加1只老王,1个月后发展到3脾左右。到7月发展到了5脾左右,但是老王在此时被交替了。交替老王1个月的时间,蜂量只减不增,大概还有3脾左右,交替虽然蜂量减少了,但是正好进行了彻底的断子治螨。秋天胡蜂来了,到8月下旬蜂量只有1脾多一点,我不能天天守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1994年我开始养蜂以来,一直被卡蜂转场弄得非常头疼。第一次是跟我师傅卡蜂,看到密密麻麻的蜜蜂好生害怕,但是因为我对蜜蜂十分喜欢,虽然在卡的时候被蜜蜂蜇了好多次,感觉很痛,还是要硬着头皮卡蜂。有一天,我和师兄一起卡蜂,卡蜂转场蜜源将结束,蜜蜂很凶恶,师兄说拿治螨药撒在框梁上蜜蜂不蜇人,我俩背着师傅用了这招果然效果不错。正当我们暗自找到了卡蜂转场时蜜蜂不蜇人的办法时,才刚刚用了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江都县七里乡七里村的蜂农朱仁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养蜂,从两框蜂一只王,发展到今天的33箱270框蜂。可以想见,他历尽了多少风雨,洒下了多少热汗。可是,这价值万元的蜜蜂却在一夜之间毁于犯罪分子之手。这个毒杀蜂群的犯罪分子名叫朱××,是和朱仁怀同在一个生产小组养蜂的新手。由于他思想肮脏、道德败坏,不好好钻研养蜂技术,只想不劳而获,因此经常受到朱仁怀的批评。有一年,他们同  相似文献   

6.
正我养蜂47年,蜂花协同进化、蜜与蜂的数字关系以及哺育极限问题,现在看如同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我却用了46年,可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从"蜜足蜂壮"说起1968年知青下乡上山,迫于生活,1971年开始养蜂。1972年7~9月大旱,县里调来内蒙荞麦种子以解决旱地种粮,我师傅说:"必大流蜜"。我10月1日进场,5日蜂群都已采满蜜,白天参加生  相似文献   

7.
我曾看到不少移虫或取浆的蜂农,有用舌舔移虫针和挖浆勺的毛病,每移几个虫就将移虫针放在嘴里舔一下.我问他们为什么舔移虫针?他们都说习惯了.这种很不卫生的坏毛病,无论是南方蜂农还是北方蜂农均有,不知从那位师傅那里学来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遗留下来的.用舌舔移虫针或挖浆勺,易将操作者唾液带入蜂王浆中,如果操作者患传染性疾病,就会造成交叉感染,将疾病传染给顾客(消费者).另外,从卫生角度看,用舌舔移虫或挖浆工具也是一种不讲卫生的习惯,因此舔移虫针是一种坏毛病,应坚决改掉.  相似文献   

8.
看了《蜜蜂杂志》今年第5期胡国良蜂友的信《怎样解决蜂友间争蜜源的问题》后,使我想起了与江苏蜂友周必清的一段交情。那年的清明时节,刚20岁的小周,脸庞还透着几分稚气,就随师傅来到我地。那时,虽是油菜花遍野,但却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他们的蜂群又...  相似文献   

9.
正张老师您好:因为我养的蜜蜂不多,每年都要进行分蜂。分蜂后采取异地转场的方法太麻烦,原地分蜂回蜂又很厉害,有时还容易出现蜂王丢失、蜂群过弱等情况。请教张老师,我应该如何进行分蜂更安全,避免出现上述问题?读者:李春光李师傅您好:分蜂是蜜蜂群体增殖的自然习性,也是生产上增加蜂群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平稳分蜂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常识,需要根据蜂群基本情况和外界温度及蜜粉源条件有计划地进行,才能使新分群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受家父的影响,我从1973年爱上了养蜂这一行,跟随父亲业余学养了几年蜂,并受到本地养蜂界老前辈罗光明师傅的亲临指导及资助。后来因胡蜂危害,在单位空闲地方改养中蜂30余群,1990年暴发严重囊状幼虫病,几乎垮场。后来又从父亲那里搬来意蜂,在转地放蜂的河南籍蜂友王占亭师傅兄弟俩的帮助下,换入喀(阡)黑环系种王,至今已形成了50余箱的蜂场规模。几十年来历尽了艰辛,终于尝到了甘甜。自从1994年结识《蜜蜂杂志》后,从她那里学到了《数控养蜂法》;从她那里读懂了蜂群内子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子脾质量等问…  相似文献   

11.
<正>1收高处的蜂2008年暑假中的一天,离我家4 km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他家对面的树上有1群蜜蜂,以前知道我爱养蜂,所以叫我去收。我马上带了蜂帽和一个蛇皮袋子出发了。虽然以前卖蜂的与我师傅都说过蜂要傍晚才能收,但是我等不及,因为每次让我等到傍晚的结果是野外的蜂团都飞走了。在那棵树下我找了好久都没看到蜂团,难道在我赶来的路上蜜蜂就飞走了?便找来报信的朋友问,他把我带到树的斜对面即他家屋前往树顶看去,才  相似文献   

12.
蜂疗能为蜂场添光彩河南省民权县城关多甘庄甘爱生1995年10月18日上午,蜂场忽然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我走出帐篷一看,一位50多岁的汉予双手捧着一块大匾向我走来,匾上写着:“感谢甘爱生师傅,蜂疗见神效,义务风格高;落款是:光山县白雀镇陈集村陈式龙...  相似文献   

13.
饶河县革命老区有一位东北黑蜂养殖事业的辛勤耕耘者,他就是深受广大蜂农尊敬的唐临玉师傅。16岁开始接触东北黑蜂,20岁时自己养蜂,从此与东北黑蜂结下不解之缘。从工作岗位退下之后,更是潜心研究东北黑蜂,把小黑蜂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细心观察,从蜜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发现规律,从而打破了传统的饲养方式,摸索出一套唐氏分区养殖的“人性化”新方法,使每群蜂比传统养殖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09,(11):28-28
看了2009年第8期《蜜蜂杂志》上刊登的文章《蜂农缺乏维权意识是养蜂业的悲哀》一文后,深为李易谷师傅的维权义举所感动。在目前政府还没有出台解决蜂农维权经费的情况下,笔者为解决蜂农的维权经费作了一些设想,望与广大蜂业界朋友共同研讨一个能解决目前实际问题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地处高海拔山区的金蜂友来电求助,说他有多群蜂突然死亡,还有几群蜂部分散团死亡。去年春季也发生过,由于路途遥远,我当天没空闲,数天后我赶到他的蜂场时,蜂箱和死蜂早已被他清理,蜂群死因难以判断。金蜂友始终怀疑是中毒。这次为了弄个水落石出,我驱车五十多里,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远远望去,就见地面黑压压一大片死蜂,仔细一看,雄蜂死的比工蜂多,黄色幼蜂比深暗色老蜂多。从蜂尸形态看,不像是中毒。我认为,蜂尸腹部干瘪,有些奄奄一息的蜜蜂缓缓地爬着,就是饿死的症状。金蜂友不认同,他的理由是:阳春三月,春花相继开放,怎么会缺蜜?再说,去年冬季气象条件较好,冬季蜜源也好,直至春繁初始阶段,手提蜂群沉甸甸的,说明贮蜜不少,怎么会如此之快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6,(12):29-30
<正>2016年5月上旬的一天下午,赵蜂友在他蜂场查蜂,发现有少数蜜蜂腹部较大、体色灰黑,在巢门前踏板和地面上慢慢爬行,他用手捡起后放飞,结果蜂不能飞又跌落在地上,这引起他的注意。开始以为是因采蜜回巢携带的蜜太多飞不起来所致,仔细观察不像(蜂体不透明,采蜜回巢的蜂体是透明的),并且都是头朝外。即便捉回放在巢门边,这些蜂还是头朝外,慢慢爬行。于是他用手将蜂弄死,一看究竟。不看则已,一看他大  相似文献   

17.
退休后没事 ,看人家养蜂挺好玩的 ,前年从亲戚家要了 1箱蜂 ,开始感觉挺有意思 ,也有信心、决心养好蜂。不料事与愿违 ,2 0 0 1年大雪后 ,我想别把蜂冷死了 ,就急忙把蜂箱从露天搬到走廊下面 ,把蜂箱门全封死了 ,心想这回可冷不着了 ,一直没管它。等到 2 0 0 2年开春 ,包装紧脾时打开蜂箱一看 ,蜂全死了 ,就找养蜂行家看看。经分析 ,一是巢门关着 ,蜜蜂不能出进 ,憋住了 ;二是不透气 ;三是今年天气不正常 ,过年后温度时高时低 ;四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蜜蜂一般冻不死 ,就怕饿、怕热。希望初养蜂者 ,以我为鉴 ,不要再干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蠢事…  相似文献   

18.
养蜂人天天与蜜蜂打交道,被蜂蜇成了家常便饭,刚开始学养蜂,蜂蜇一次,至少1周才能消肿。后来蜇多了身体产生了抗体,一般上午被蜇肿起,下午大部分消退了。但毕竟蜂蜇的一瞬间,疼痛难受,要是蜂蜇了脸部,眼睛肿起来睁不开,影响美观。我老婆常说:“养蜂就是好,要是蜂不蜇人就更好。”在养蜂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蜂蜇。在长期养蜂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防治蜂蜇的方法,供初学养蜂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葛凤晨 《蜜蜂杂志》2007,27(4):27-28
(接2006年第11期)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的文章发表以后,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和来电,大家都在关注黑蜂的命运,广东省罗定市中蜂饲养者林志华师傅,从<蜜蜂杂志>上看到飞逃的黑蜂野生在大松树中未收捕下来的消息,非常着急,来信帮助我们出点子、提供收捕黑蜂的方法;新疆布尔津县政协主席土尔别克先生,来电话要求帮助喀纳斯山区繁育黑蜂,恢复黑蜂蜂场;有的蜂友来信要求引进黑蜂饲养;有的蜂友继续帮助我们寻找黑蜂并提供线索;还有的蜂友对黑蜂未来的保护措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0,51(1):18-18
众所周知,在蜂群饲养管理方面,贾连吉师傅既不采用长年单王,也不实行终年双王,而是采取了“季节性双王三箱群”的管理方法。即5~7月为双王,春秋及越冬期为单王。这在黑龙江地区及东北省椴树蜜源场地的蜂场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单王春繁,提早度过恢复期从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看,冬季严寒,时间漫长,春繁时气候多变,寒流频繁。蜂群在历经6个月越冬之后,群势均不同程度下降,是全年最低阶段。采取单王繁殖,让蜂群处于蜂多,脾少,不仅增强新蜂体质也延长了越冬老蜂的寿命,防止了春衰的发生。因此,贾师傅所饲养的蜂群4月下旬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