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7,(3):39-41
针对2015年7月底8月初,湖北省鹤峰县村民食用蜂蜜中毒事件,笔者于2016年8月初对该县有关地区进行调查、走访和采样,结合该地食用蜂蜜中毒事件的统计资料和调查报告,对当地有毒蜜源植物的种类、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主要的有毒蜜源植物为昆明山海棠和马桑,其次为醉鱼草、雷公藤和紫茎泽兰,少量分布有白杜鹃、曼陀罗、博落回、羊踯躅。该工作为该地区今后减少或预防食用蜂蜜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及蜂蜜样本中毒性成分的溯源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4种我国主要有毒蜜源植物和辅助有毒蜜源植物及其花粉形态。它们是:乌头、博落回、苦皮藤、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油茶、狼毒、早莲木、八角枫、羊踯、醉鱼草、胡蔓藤、曼陀罗、藜芦。文中除有花粉形态描述外,还有根物所含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或气候变化引起蜜蜂采集有毒蜜源植物的花蜜或蜜露,导致生产出含有植物源毒素的有毒蜂蜜,食用此类有毒蜂蜜容易引发中毒。尽管国内外食用蜂蜜中毒的具体原因存在差异,但多数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与有毒蜜源植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我国地域广阔,蜜源植物种类多样,梳理清楚有毒蜜源植物资源及其毒性对蜂蜜安全生产、毒性成分溯源等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分布的15科29种有毒蜜源植物种类、分布区域及花期等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对有毒蜜源植物毒性进行归纳,以期为蜜蜂放养场地选择、蜂蜜安全生产及中毒原因追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7,(11):38-39
为掌握贵州省有毒蜜粉源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蜂蜜中毒事件发生的区域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研究者通过二手资料查阅、问卷发放、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相关机构和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贵州省有雷公藤、博落回、油茶等十种有毒蜜粉源植物。贵州历史上共发生过25起食用蜂蜜中毒事件,其中1988年7月14日至8月18日,铜仁地区印江县木黄区、郎溪区先后发生了23起,共涉及86人,中毒53人,发病率61.2%,死亡9人,病死率17.0%,2006和2016年发同生2起中毒事件,但无人死亡。研究认为,重视有毒蜜粉源植物和蜂蜜中毒事件调查,及时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市场监管,以增强蜂农和消费者防范意识,是控制蜂蜜中毒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昆明山海棠蜜是蜜蜂采集昆明山海棠的花蜜酿造而成的蜂蜜,在这里以HPLC检测存放了不同时间昆明山海棠蜜中的主要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TW)的含量,即昆明山海棠花期采集的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以及在常温下存放了3个月及6个月后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当昆明山海棠蜜经萃取洗脱后,采用反相C18柱,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以218 nm为检测波长,检测昆明山海棠蜜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花期采集的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0.95±0.09μg/g;存放了3个月和6个月后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0.46±0.02μg/g和0.07±0.006μg/g,雷公藤甲素随着存放的时间降解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瑞生 《蜜蜂杂志》2022,(11):23-26
为了调查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在重庆地区的分布,提出重庆有毒蜜源雷公藤场地养蜂防止中毒的预防措施,为重庆养蜂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了调查访问、实地勘察和测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相结合。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分布在秀山县、武隆区和石柱县的局部区域,其他区县未发现雷公藤分布。说明重庆部分区域的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会影响重庆养蜂业,需加大预防措施,避免对重庆养蜂业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野生蜂蜜因含有植物源毒性成分具有较高的潜在中毒风险,是我国食品中毒事件的高致病因子。由于此类中毒事件通常发病急且致死率较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梳理清楚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有利于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溯源的推进,为快速查对毒性物质来源提供科学依据,为蜜蜂科学饲养及蜂蜜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14种有毒蜜粉源植物的花粉形态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刘炳仑本文共观察研究了我国14种有毒蜜粉源植物的花粉形态,它们是:乌头、博落回、雷公藤、苦皮藤、昆明山海棠、油茶、狼毒、旱莲木、八角枫、羊踯躅、胡蔓藤、醉鱼草、曼陀罗及藜芦等。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7,(2):41-43
为查明食用有毒蜜源植物中蜂蜜偶发中毒甚至致死原因,及评估福建省中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雷公藤分布较广的福建省泰宁县开展调查,对当地主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的分布、种植、独立花期蜜采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初步判断福建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对蜂产品质量安全及居民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小,并提出了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13日,广东省韶关市有13位村民食用从野生蜂群中割下的中蜂巢蜜发生中毒,其中一人抢救无效身故的事件。在发生中毒事件的钟屋村背后山上,有面积较大的大茶药分布,对当地一群中蜂取样分析,在蜂蜜中发现大茶药有毒生物碱成分。养蜂者对有毒蜜源植物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东方蜜蜂对昆明山海棠有毒蜜的识别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就东方蜜蜂(Apis/ceTana)采集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属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el.)Hutch]识别行为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在同时放有正常蜜和有毒蜜饲喂盘的情况下,蜜蜂能够分辨出有毒蜜,对正常蜜的访问次数和停留时间都明显高于有毒蜜(P<0.01).但是,当把正常蜜的饲喂盘移走,而仅留下有毒蜜的饲喂盘,蜜蜂对有毒蜜的访问次数和停留时间与先前对正常蜜的访问次数和停留时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近日看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报批稿)(以下简称《蜂蜜》国标修订)值得高兴。该标准修改主要内容:①范围修改成"直接食用的蜂蜜";②蜜源要求删除了雷公藤、博落回和狼毒等有毒蜜源名称;③理化指标增加水分≤23%限量,删除锌的限量指标;④微生物指标删除了对于蜂蜜致病菌及嗜渗酵母计数;⑤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不得人为添加或混入任何其他物质。与蜂蜜直接包装容器和生产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⑥规范性附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20,(5):39-42
调查发现,福建省尤溪县有毒蜜粉源植物共有10科18属23种,对蜜蜂与人毒害较大的种类有钩吻、雷公藤、喜树、博落回、龙葵和南蛇藤6种。对该区有毒蜜粉源植物种类、始末花期、毒性作用对象、生活型、生态环境、资源数量、主要有毒物质与分布区域进行分析,并列出其主要用途,提出预防中毒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受国家农业部、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委托,我们于2016年9月26-28日,到贵州梵净山麓的江口县、印江县山区进行有毒蜜源植物调查,走访了当年发生蜂蜜食物中毒事件的村寨村民及幸存者,以期了解该地区中蜂养殖情况及有毒蜜源植物情况,为该地区蜂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毒蜜事件回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春夏秋冬44种主要蜜源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炳仑 《蜜蜂杂志》1998,(12):17-18
分析研究各种蜜源植物花粉和蜂蜜中花粉的形态,对判别蜜粉源植物的种类、来源、分布以及对蜂蜜的质量、种类、浓度,甚至对鉴别有毒蜜源植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植物分类学、农经作物栽培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蜜蜂杂志》曾多次发表过蜜源花...  相似文献   

16.
蜜蜂在有毒蜜粉源植物上采集的蜂蜜多呈深琥珀色或黄、绿、蓝灰色,并有不同程度的苦、麻、涩味。人误食了如含有雷公藤,紫金藤,博落回等有毒植物的花蜜或花粉,会出现口干口苦,唇舌发麻或四肢麻木,低热乏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食道灼痛,腹痛肠鸣,食欲不振,心悸胸闷,心跳急剧和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血压下降心力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现饲养中蜂5.4万群,年产中蜂蜜300 t以上,产值超过8 000万元,主要蜜源植物为油菜和盐肤木。为进一步提高中蜂蜜产量和效益,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和开化县养蜂协会从2019年开始,积极在周边600 km左右范围内寻找丰富优质蜜源,编织“飞地”养蜂图,充分利用11至翌年2月份和6~8月份蜜源缺乏、空档期,组织养蜂大户或村集体蜂场开展转地饲养。  相似文献   

18.
<正>蜜蜂自然中毒是指蜜蜂采食某种天然植物的花粉或花蜜,以及甘露蜜(蚜虫、介壳虫等昆虫分泌的甜汁并经蜜蜂采集酿成)后,而出现的中毒现象。在养蜂生产中,多见于有毒植物中毒、枣花中毒、茶花中毒、油茶中毒和甘露蜜中毒。1有毒植物中毒1.1病因有毒植物如乌头(俗名:草乌,老乌)、羊踯躅(俗名:闹羊花,黄杜鹃,老虎花)、苦皮藤(俗名:苦树皮,棱枝南蛇藤,马断肠)、喜树(俗名:旱莲木,千仗树)、藜芦(俗名:大芦蔡,老旱葱,黑蔡芦)、博落回(俗名:号筒杆,黄薄荷)、雷公藤(俗名:断肠草、红药、菜虫药)、昆明秋海棠(俗名:白背雷公藤、山砒霜、鸭子药)、八角枫  相似文献   

19.
正长白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蜜粉源植物丰富。在蜜源丰富的情况下,蜜蜂倾向于采集常规蜜源,但在缺乏常规蜜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不得已去采集有毒蜜源。有毒蜜源植物就是花粉或花蜜对蜜蜂或人有毒的蜜源植物,具体来说,就是能使蜜蜂的幼虫、成年蜂或蜂王等发病、致残或死亡的蜜源植物;或者其对蜜蜂无毒,但人误食蜜蜂所采集的这些蜂蜜或花粉后能使人产生某种不适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的蜜源植物,统称为有毒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20.
有毒花粉与防止蜂蜜食品中毒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西外大街141号:100044)刘炳仑在农业和养蜂业中,蜜源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及蜂蜜中的花粉分析,对确定蜂蜜的产地和对鉴定蜂蜜的质量、色泽、粘稠度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蜂蜜中有毒花粉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