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京市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质量管理,提高耕地的地力水平打下良好基础,2007年,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全区40051.7 hm2耕地4007个代表样点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化验,所得结果以《耕地限制类型划分及指标评价》为依据,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建立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耕地限制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本区农民致富情况的调查,了解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和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大乡镇企业重组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开辟就业门路,搞好扶贫助困工程;切实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全区耕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根据农田土壤和灌溉水水质评价标准,大田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点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条件标准。灌溉水所有指标均未超标,符合1级标准。1个样点灌溉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为0.71,属尚清洁。其它水样均符合1级标准。综合大田和水质评价结果,我区耕地只有极个别地方受到污染,大部分没有受到污染,可作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提出耕地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目标、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麦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为人们生活生产等提供有利条件。提升小麦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对其积极探索,将提升小麦产量作为目的,加强倒伏情况的控制能确保其问题的解决,也能为当前的小麦种植工作提出合理的技术措施。在通州区小麦种植工作中,抗倒伏为支持小麦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下文中,为小麦抗倒伏种植提出关键的技术措施,将其作为研究要点,将确保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通州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农民为建设和受益主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为导向、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开展,要以"三个层次"、"四个类型"为总体布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近年来在北京市通州区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掌握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找出适宜通州地区的防治技术,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其活动幼虫在耕作层中的变动,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0~7 cm土层中活动幼虫比率与5 cm土层平均地温基本呈正相关。发生程度和土壤质地、灌溉方式以及小麦品种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通市通州区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最近,北京市通州区成立了首家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变身股东,获土地流转费、红利,还可到企业打工领工资。截至日前,已有71户农户审请加入,流转土地451亩。  相似文献   

9.
温煦  王腾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68-2171
利用通州区气象局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近40年来通州区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结果表明,通州区气温在近40年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近20年升温较为明显,且以冬季增暖幅度最大;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呈增暖趋势,最低气温增暖趋势更加显著;以20世纪80年代末为分界线将近40年的气温变化分为2个时期,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减少明显,冬季次之,春秋季降水量均略有增加;21世纪以后,年降水量大多数处于40年平均值以下,说明通州区近10年偏干旱。此外,通过合成分析发现,通州区的变暖是在全国大范围内一致性变暖的背景下产生的结果,而降水量的减少则更多与局地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南通市通州区园艺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通州区园艺业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该区园艺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