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进行15、10和5 ℃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恢复生长之后的落叶率等耐寒生理指标,分析这些耐寒指标在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有效的耐寒评价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落叶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落叶率都与半致死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落叶率可作为秋石斛‘三亚阳光’耐寒性综合评价的有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可以为秋石斛种质资源的耐寒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木薯耐寒性种质资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利用田间自然低温对18个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冷害分级,从中选择强耐寒品种(F200)、中耐寒品种(20-4、52-3)、弱耐寒品种(16P、SC8)做4℃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保护酶活性等7个生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综合评价木薯种质的耐寒性及筛选耐寒鉴定指标。结果将7个单项生理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认为测定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过氧化氢酶共4个生理指标可作为准确快速鉴定木薯耐寒性强弱的指标;初步建立起了木薯耐寒性评价体系,发现田间与生理试验结果一致性较高:即参试木薯种质中,最耐寒品种均是F200,最不耐寒品种是SC8。  相似文献   

3.
河南主推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低温胁迫的响应,以郑麦366、郑麦7698、矮抗58等12个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拔节期低温(-6℃)和孕穗期低温(0℃)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分析了寒害级别与各生理指标增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幼穗发育进程慢的强耐寒性小麦品种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条件下的增幅大于幼穗发育进程快的弱耐寒性品种,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处理,使供试小麦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下降,拔节期低温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更为严重,孕穗期低温对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更为严重。拔节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孕穗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寒性强弱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的表现并不一致,与寒害水平显著相关的生理指标也有差异,应结合两个时期的综合表现评价小麦品种春季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孕穗期低温生理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冬小麦抗低温倒春寒的生理机制,以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潍麦8号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低温(1℃、-2℃)对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当天,1℃低温下,4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SOD活性除济麦22外均提高;-2℃低温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更明显,SOD活性除临麦4号外均降低,各品种MDA含量均显著减少。低温处理第3d和第6d,低温最初诱导产生的脯氨酸逐渐减少,MDA含量大幅降低,其余指标均增加。经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4个品种的抗寒性相近,穗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耐寒性较强的荔枝品种元红和耐寒性较弱的兰竹为材料,研究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叶片在越冬期的活性氧代谢及其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1)越冬期间,随着温度的降低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荔枝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兰竹H2O2和MDA含量增加幅度均大于元红,而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则小于元红.(2)越冬期间,荔枝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且到翌年2月18日达最大值而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兰竹的抗坏血酸(As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元红的AsA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与耐寒性较弱的兰竹相比,元红在越冬期维持较高的活性氧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古巴牛乳树[Manilkara roxburghiana(Wight)Dubard]盆栽苗进行了不同浓度的NaCl预处理及热激预处理,探索各处理对古巴牛乳树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 NaCl预处理能有效缓解古巴牛乳树幼苗叶片受低温伤害,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于其它处理,在该处理条件下,土壤的实际盐度是3.7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壳寡糖对低温胁迫下小麦的保护作用,对两个小麦品种(小偃22和西农9871)幼苗喷施100mg·L-1壳寡糖和0℃低温胁迫96h,检测叶片的损伤面积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并调查复温后返青率。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组相比,低温胁迫48h后壳寡糖处理的小麦叶片损伤面积和丙二醛含量增幅较低,其中小偃22和西农9871的损伤面积相对于低温对照分别减少了25.3%和28.8%,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6.9%和33.7%;同时,两个品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5.8%和26.7%,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5.6和14.3%,可溶性糖含量也表现出增高的趋势。经过复温培养,壳寡糖处理下小偃22和西农9871的返青率分别提高了4.6%和5.9%。说明壳寡糖可通过促进小麦苗脯氨酸、还原糖等低温抗性相关次生代谢物的表达,提高其对低温寒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木薯组培苗叶片若干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薯SC8和MS5供试材料,研究5℃低温处理0、7、10、12和15 d对木薯组培苗叶片若干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种质SC8和MS5在5℃低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相对电导率在第1主成分中占有最大的信息量,与木薯耐寒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木薯耐寒性强弱的主要生理指标,其次是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综合分析生理数据认为木薯MS5的耐寒性高于SC8,这为下一步从离体保存库中直接采用组培苗方式进行大规模筛选耐寒种质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向日葵对菌核病菌毒素的生理生化抗性机制,测定了粗毒素液体浸根处理后,不同抗性向日葵品种丰葵杂1号(FKZ1)和7101的叶片几丁质酶、β-l,3-葡聚糖酶活性和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木质素的含量及组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毒素处理后,向日葵叶片几丁质酶和β-l,3-葡聚糖酶的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木质素的含量显著提高,以上几种物质除丙二醛外,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相比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同时毒素可显著破坏植株细胞膜透性,抗病品种细胞膜的耐损伤能力强于感病品种。研究表明几丁质酶和β-l,3-葡聚糖酶的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木质素含量和细胞膜的耐损伤能力与向日葵对菌核病的抗性呈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向日葵对菌核病的抗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幼苗在冷驯化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霜冻敏感的中薯3号和耐冻的野生马铃薯03079-435(Solanum acaule)的幼苗为试材,对其总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冷驯化期间(4℃/2℃,昼/夜),两者的总叶绿素含量都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03079-435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呈升高趋势,而中薯3号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两个基因型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中薯3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03079-435。推断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与冷驯化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30份主栽水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在孕穗期设置17℃冷水灌溉处理(20d),以常规栽培管理为对照,分析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水胁迫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并根据相对结实率将试材耐冷性分为1、3、5、7和9级,以7和9级最多,1级最少,分别占总材料的30%和10%。在冷水处理下,全部材料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剑叶叶基角、剑叶和倒2叶与倒3叶披垂度均下降,但高效叶面积率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冷水处理的相对结实率与收获指数(r=0.96**)、产量(r=0.91**)、粒叶比(r=0.84**)和干物质积累量(r=0.48**)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群体生长率(r=0.44*)、净同化率(r=0.44*)和干物质积累比例(r=0.43*)的CRI显著正相关。综上,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冷水胁迫下耐冷性极强品种(系)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和收获指数对冷水反应迟钝,这是耐冷性极强品种(系)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形态特征和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茶树对水分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根生  骆耀平 《茶叶》1999,25(4):197-201
本文研究了茶树对不同供水水平及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圃橡胶树根寒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根段统计,x2测验法分析发现,20 cm以下较深土层中根的受害程度明显轻于较浅土层中的。地上部分寒害级别相同的同一品系,不同砧木的根受寒害程度差异显著。一至三级寒害树中,直径大于等于0.25 cm的根段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三级寒害树细根根段死亡率极显著高于二级寒害树的。本次调查结果对橡胶树寒害后处理、高产抗寒品种推广应用及其抗寒力保持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低温是限制油棕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探究低温条件下油棕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油棕耐寒种质资源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理抗寒高产油棕成龄树的自交F1代有性系苗木为试验材料,在4℃低温胁迫下处理0(对照)、1、3、5 d,根据叶片寒害程度及其恢复生长情况将其划分为4个寒害等级,即1级(无)、2级(轻)、3级(...  相似文献   

15.
杂交晚稻新组合及其恢复系耐冷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及其恢复系测64-7为对照,对6个杂交晚稻新组合及其恢复系乳熟期受低温冷害后叶绿素含量等7项耐冷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6个新组合及其恢复系耐冷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杂种的耐冷性与恢复系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结合田间耐冷性的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确定了叶绿素含量等几个可作为水稻后期耐冷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给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225kg· hm-2、基施氮肥占50%的基础上,于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减少追氮量,共设M5122、M5050、M5040、M5030、M3230和M5000六个施氮模式(M后面的4个数字分别代表基施氮肥以及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的比...  相似文献   

17.
首次对不同抗冷性的香蕉幼苗在低温锻炼中钙调蛋白(Ca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腺苷三磷酸酶(ATPase)、膜伤害率及幼苗存活率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锻炼提高了幼苗叶片中CaM含量和SOD、POD及ATPase活性,降低了膜伤害率,从而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但不同抗冷性品种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略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温锻炼期间,不同抗冷性香蕉幼苗的CaM含量和SOD、POD及ATPase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而且它们的变化与幼苗抗冷性的提高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据此推测CaM可能参与SOD、POD及ATPase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SLW)。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在12 : 00~14 : 00时表现出短暂的光抑制现象;在高光强下薇甘菊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比叶重(SLW)、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避免午间高光强对光合系统的破坏;25%和10% 2个光环境下生长的薇甘菊各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其通过提高叶面积捕捉更多的光能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喜光植物薇甘菊能够在不同光环境下正常生长,推测薇甘菊生理和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光系统调节作用和表型可塑性是其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乙烯利对香蕉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烯利喷洒香蕉幼苗叶片1 d后,于6℃低温胁迫1 d,研究乙烯利对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乙烯利预处理可以保护低温胁迫后香蕉叶片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低温胁迫后叶片的萎蔫程度和相对电导率,提高低温胁迫后叶片的光合速率.表明乙烯利可以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其中浓度为200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三亚市椰心叶甲寄生蜂的防效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后2次对海南三亚市椰心叶甲放蜂点进行寄生蜂防治效果调查,从放蜂点分布、椰树危害程度、虫口密度和寄生蜂寄生率等4个方面评价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三亚的椰树危害程度在逐渐减轻,轻度危害的椰树已占调查点的60%,虫口密度已明显下降。从两种寄生蜂的分布情况来看,椰心叶甲啮小蜂在三亚的分布范围在扩大,已经分布在每个调查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分布范围则略有缩小。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比较来看,椰心叶甲啮小蜂较2007年高,而椰甲截脉姬小蜂在三亚的寄生率较2007年差。说明了两种寄生蜂均可以在三亚寄生生存,椰心叶甲啮小蜂在三亚的生存能力更强,对椰心叶甲的防控效果比椰甲截脉姬小蜂好。本研究对如何利用寄生蜂来控制椰心叶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