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笋用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南省信阳市 2 0 0 0年 3月引种红壳竹、白哺鸡竹、高节竹、乌哺鸡竹等 4个竹种的栽培试验情况 ,通过对外业调查材料的计算分析 ,证明这 4个竹种在信阳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特别是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考验 ,成活率 92 %以上 ,出笋率 91%以上 ,造林第四年基本郁闭成林。其中红壳竹和白哺鸡竹出笋较早 ,出笋量较大 ,表现较为突出 ,可作为优先发展的竹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滨海沙地竹子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滨海沙地不同类型林地上各竹种的保存率、发笋量、生长状况等的研究表明:吊丝单、绿竹、大头典竹、麻竹、勃氏甜龙竹、台湾桂竹、高节竹、乌哺鸡竹、黄甜竹、早竹等10个竹种在滨海沙地种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特性,引种工作初获成功.其中,裸地上种植,保存率略差于湿地松林下套种,而出笋量和生长状况则好于湿地松林下套种.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拉萨市郊的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苗圃为试验地,以园林绿化竹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3月起,从西藏引种高山竹类4种、从浙江引种温带竹类7种、从云南引种热带竹类3种;竹苗定植后,于2018年8月份和2019年8月份,测量引种的14个竹种在西藏拉萨栽植近2 a的苗木成活、发笋数量、新笋(幼竹)干径和干高,分析14种竹子在西藏拉萨引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山竹类中的西藏本地箭竹属(Fargesia)、筱竹属(Tham-nocalamus)竹种具有最高的成活率(62.8%~87.5%),发笋率为4.1%~12.5%;温带竹类中的罗汉竹(Phyllostachys au-rea)、黄竿京竹(Ph.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赤竹属菲白竹(Sasa fortunei)等具有较高的成活率(39.0%~66.4%),发笋率为2.0%~2.9%,性状基本正常;其余的温带竹种成活率急剧下降,发笋率低;3种热带竹种栽种2 a后全部死亡.竹苗中,分株数量、竹种原分布区海拔,与竹子分篼苗的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0~0.835,P<0.01);累年日平均气温、累年平均日最低气温,与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997~-0.909).不同类型竹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在拉萨进行园林绿化竹子引种时,应优先考虑当地的牛色玛(Thamnocalamus unispiculatus)等抗寒性较强的高山竹种,避免因较长时间低温影响竹种的成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竹腔施肥技术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竹林竹腔施肥技术引进试验的结果表明:竹腔施肥能有效提高立竹平均出笋数、年均出笋数、挖笋量,增产效益比较明显,分别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的纯收入提高了37.7%和24.1%,且大大节省了施肥劳动力成本,适宜于在浙江省仙居毛竹林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连续3年对淡竹发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日照市,淡竹于4月下旬出笋,生长期 40~70 d,幼竹高生长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退笋率为87.5%;成竹率和成竹胸径随发笋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仙游县开展云南甜竹引种栽培试验,通过连续6a的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云南甜竹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其造林成活率可达93.5%,造林后生长较为迅速,第2a就可郁闭成林,第3a生长旺盛发笋多,达到丰产笋用林结构标准,每丛发笋5~8条,发笋率达70%~83%,成林速度与黄甜竹、麻竹相当。第4a进入稳定丰产期,发笋量达20.2条/丛,单笋平均重量2.5kg/根,年产量可达1267.5kg/667m2,年产值2535.0元/667m2,年利润可达1185.0元/667m2,年投入产出比1∶1.88;结合引种试验开展了相关经营管理技术试验,总结提出竹蔸翻土晒白2O~30d、施肥后培土高度50cm等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3年在莆田市仙游县进行了大木竹引种及丰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木竹适应性强、生长快,造林成活率可达98.6%,造林后2a生母竹高平均3.5m,胸径8cm。根据目前的林分长势,按照高效培育技术措施,加强管护,预计第3年可郁闭成林,第4年即可生长旺盛发笋,预期达到丰产笋竹两用林标准,极具推广种植前景。该文主要介绍了大木竹引种试验情况,并总结了大木竹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云南甜龙竹发笋生物学特性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甜龙竹的发笋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对其发笋、退笋及成竹的时间规律与质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笋情况及质量因时间、秆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秆龄竹在发笋时间、数量和质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astriatus)育苗方法。[方法]用不同基质和不同材料组合繁育铺地竹,用不同浓度的NAA和ABT处理铺地竹,测定发笋率、出笋率、退笋率、高生长、发根数以及根长等指标。[结果]在草炭土∶黄土为1∶2和材料为3节鞭段条件下繁育的铺地竹发笋率和成竹率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质和材料,可提高发笋率和成竹率,200 mg/L的ABT处理下铺地竹发根数以及成竹率都显著提高。[结论]选择草炭土∶黄土为1∶2,材料为3节鞭段并适量用浓度为200 mg/L的ABT来繁育铺地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不同山地竹笋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省3个林场4个竹笋品种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区山脊、山沟和山坡竹笋品质没有差异,不同产区之间竹笋营养品质有显著差异。其中,桐梓金佛山方竹笋(Chimonobambusa utilis)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及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竹笋品种,赤水楠竹冬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则以低纤维素、高维生素使得品质和口感优于赤水楠竹春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黎平楠竹春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坡位毛竹林的影响,以提高毛竹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西芹村不同施肥管理和不同坡位毛竹出笋量、新竹地径和枝下高进行研究。[结果]施肥管理和不施肥管理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施肥管理能有效提高竹林产量;不同坡位样地内的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而新竹地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坡位上新竹枝下高、新竹地径、出笋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竹林生产量最高。[结论]在毛竹低产林改造过程中,采用施肥管理,对毛竹林产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实践生产中,下坡位水肥条件较好,更有利于竹林出笋和竹材生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的野生动物生境监测数据,利用列联表法、生态位重叠法和分布频率法,研究了大熊猫与家畜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与家畜竞争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海拔(A)为2500 m≤A<3 000m的针阔混交林中,乔木特征是高度(D)为20 m≤D<30 m、郁闭度(E)为...  相似文献   

14.
总结淳安县毛竹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淳安县毛竹林经营管理的生产实践,提出了该县发展毛竹产业的对策,以促进毛竹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四川长宁竹林凋落物的蓄水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宁县不同类型竹林的凋落物及其蓄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凋落物的现存量平均为(6.99±3.20)t/hm2,其中未分解层为 (2.71±1.63)t/hm2,占总量的39%,分解层平均值为(4.28±2.60)t/hm2,占总量的61%;②分解层和未分解层的自然持水量存在明显差别,而最大持水量和持水率没有明显区别;③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为181%,最大持水量为(14.08±6.56)t/hm2,和其他森林相比,明显偏低;④人工栽植竹林凋落物的现存量和分解程度低于次生林;⑤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凋落物的现存量和最大持水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r=0.94,n=186,p0.000 1),符合幂函数方程.综上所述,竹林凋落物的现存量和蓄水能力均较低,人工经营竹林时清除枝叶可能会影响竹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竹资源大省,竹产业发展迅速,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竹产业循环经济建设,是综合利用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料和竹渣,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率,延长竹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介绍了浙江省竹资源概况,根据浙江省竹产业现状,从竹资源节约利用、竹产品附加值提高、竹产业循环链构建等方面介绍了其循环经济建设成效。同时,揭示浙江省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并从更新理念、树立名牌和依靠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图1参25  相似文献   

17.
竹林遥感信息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M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erdas软件提供的非监督分类、最大似然分类和子象元分类3种方法,对中国竹乡福建省顺昌县典型地物进行了分类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总体精度分别为:69.67%,78.00%,82.67%;Kappa系数分别为:63.6%,73.6%,79.2%。子像元分类法的总体精度和竹林识别精度均高于其他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其竹林用户分类精度达80%,是进行竹林信息提取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采用四川省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社会公共数据,以2009年为基准年,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2010—2025年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到2025年,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总价值达到2 062.05×10~(10)元,阔叶林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增长速度较快,针叶林次之,竹林的增长速度最小。  相似文献   

19.
新平县经济竹种资源与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新平县的经济竹种资源丰富,主要有龙竹、勃氏甜龙竹、巨龙竹、麻竹等,随着竹产业的发展,新平县竹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较低,通过对当地经济竹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建议,为未来竹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2年5月在川西平原4个地区:蒲江大兴、邛崃卧龙、双流黄水和邛崃固驿,从油菜病株茎杆上采集菌核,经分离和鉴定,共得到373个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率、对多菌灵敏感性、菌丝融合群和遗传多样性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川西油菜菌核病菌群体结构呈地域间和田块内的分化。病菌群体由遗传背景不同的8个亚类组成,而8个亚类的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点同一田块内核盘菌株分属1(邛崃固驿)至4个(邛崃卧龙)亚类。各亚类由属于多个菌丝融合群的菌株组成,不同地点仅个别菌株属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呈较大差异,各采样地点菌株平均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生长速度较快的284个菌株对多菌灵普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