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下游地区设施菜地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劳动力紧缺,亟需节工、增效且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在北方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应用在长江下游地区后对氮肥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如何,尚不明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设施番茄滴灌施肥后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残留等指标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相比传统肥料撒施方式,滴灌施肥可使氮肥利用率由23.92%提高至40.89%,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由37.25 kg·hm-2减少至3.07 kg·hm-2,氨挥发损失率由16.56%减少至1.36%,显著减少了31.85%的土壤硝态氮(NO3--N)残留量。本研究为设施菜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硒提高桃适应设施栽培环境的效果,为提高设施桃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改善果实品质调控技术提供依据。以4年生桃设施栽培的主栽品种中油4号油桃和春雪毛桃为试验材料,研究氨基酸硒对桃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温度响应曲线和蒸腾速率的影响。喷施氨基酸硒使设施桃的光补偿点和二氧化碳补偿点显著降低,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显著提高,使设施桃净光合速率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较高数值且呈平稳状态,显著促进了设施桃的蒸腾作用。喷施氨基酸硒显著增强了桃对设施弱光、二氧化碳浓度低、高温和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为设施桃品质的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喷施氨基酸硒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提高桃对设施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设施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室环境因子密不可分,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而病害发生又与高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系统分析了日光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以及气体环境等特点,结合大棚的室内外环境特点,研究分析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从加温、降湿、增加光照强度和补充二氧化碳等几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进行温室环境调控,实现设施作物栽培的优质、高效生产,为日光温室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9 无土栽培(续九)无土栽培技术集中体现了农业高科技的成果.人工栽培作物时,为了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发明和改进了许多栽培管理措施朱调节平衡栽培体系中6大产量形成因素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诸如施肥、灌溉和排水、地膜覆盖增温和防止水分蒸发、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近年来又发明钠灯补充光照.温室设施农业更是集合了多种栽培管理措施于一体,综合调控产量形成因素之问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子及减排增汇措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田既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也是潜在的碳汇。本文分析了影响农田土壤特别是旱地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特性以及施肥与耕作等人为因素;提出了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使用抑制剂等农业土壤减排增汇的主要措施,并对其操作和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成果之一,"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农业源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的污染问题,必须防控好农业源中的氮、磷肥施用量。为此,结合我站正在实施农业部、财政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验证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业源氮污染物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农业源水稻施氮调控试验,探索水稻不同施氮量对农业源污染物氮的防控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施氮177 kg.hm-2,氮肥利用率最高,达35.79%;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减少地下水排放含氮量5.6mg.L-1,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业源氮污染物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对设施退化土壤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设施栽培土壤在人工调控下进行生产,长期处在高温高湿、无降水淋洗、高复种指数、持续大量施肥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它的物理结构和生化性状产生很大变化.菜农因传统施肥经验而形成的盲目大量施肥行为造成氮肥的过量摄入,从而愈发加重了土壤表层养分富集、酸化板结、养分失调等,继而导致蔬菜品质严重下降,在部分种植年限较长的大棚已不能进行蔬菜生产,严重制约了各地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而长期过量的施用氮肥还会使设施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升高,减少土壤中的硝化微生物菌群的丰度,提高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促进N2O的排放通量[2].因此,为了保证设施栽培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使蔬菜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对设施栽培土壤氮循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张金锦  段增强 《土壤》2011,43(3):361-366
近30年来,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但在长期的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肥、养分比例失调、肥效下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致使土壤养分富集,盐分积累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对我国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其对作物的危害进行综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分类与分级的标准的建议及初步构架,旨在为防治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实现设施菜地土壤的质量调控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肥模式对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雨养旱作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改变氮、磷配比(调控施肥)和传统施肥两种模式对山西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模式对土壤CO2、CH4季节排放特征和排放总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影响N2O的季节排放动态特征和排放总量。基肥施用是影响雨养旱地N2O排放的主要因素。与传统施肥相比,调控施肥N2O季节排放总量减少70.40%。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控施肥方式下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显著低于传统施肥方式,分别降低73.08%和74.00%,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雨养旱地采用调控施肥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但在长期的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肥、养分比例失调、肥效下降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致使土壤养分富集,盐分积累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对我国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其对作物的危害进行综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分类与分级的标准的建议及初步构架,旨在为防治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实现设施菜地土壤的质量调控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营养调控防治连作病害是近年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微生物培养方法和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草莓抗病能力、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I和II可以促进草莓生长,并有效地控制草莓枯萎病;优化施肥模式I提高了草莓连作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比例;Biolog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的影响有限;PCA分析表明,优化施肥模式I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与当地习惯施肥模式明显不同。综合考虑控病效果及施肥量,优化施肥模式I是更为经济有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设施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有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设施蔬菜测土配方施肥的特殊性,介绍设施蔬菜的营养需求和施肥特征,针对天津市目前设施蔬菜施肥及测土配方施肥存在问题,提出了设施蔬菜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原则、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新民市某设施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不同施肥年限的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的垂直分布与土壤的施肥年限和有机肥施用水平密切相关。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施肥1年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程度均很低;施肥2年后硝态氮累积迁移显著,尤其是高量有机肥的投入(处理M4),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都出现硝态氮淋洗现象。在不同施肥年限下,中高量有机肥处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累积现象,硝态氮累积量随施肥量和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累积峰值集中在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4.
设施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施土壤不同于其他露地土壤,由于其内部高温、缺少雨水淋洗、蒸发强烈及施肥等因素的影响,表层土壤盐分不断积累,且以营养盐分为主,致使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板结、酸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常引起各种作物的生理障碍.而水分则是影响上述变化较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故设施土壤水分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它作为其他溶质运移的载体,不仅影响其水量平衡和盐分积累的过程,同时还决定着土壤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进程.因此,本文在大量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土壤水-盐运移理论、露地土壤水-盐运移、设施水-盐运移的研究方面出发,客观地评价了该领域研究状况,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特征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设施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了解设施土壤退化成因与特征,并采取适宜的调控措施,对于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目前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微生物区系破坏、养分失调、有害物质积累等5个方面的退化特征与成因。简述了生物、农业、工程3类调控措施在改良设施土壤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且针对我国设施土壤质量研究中存在的关于探索形成原因和控制机理方面的研究少,原创性设施土壤改良与调控技术仍然十分缺乏,大尺度、长时间设施土壤质量演变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动态监测工作十分滞后,有关设施土壤退化因素叠加效应与交互作用机理研究尚未涉及等问题,提出应将构建设施土壤质量标准体系,开展设施土壤质量退化演变机理以及拓展调控与改良技术,系统研究不同退化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拓展新技术在设施农业土壤研究中的应用等4方面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主要蔬菜施肥智能信息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农业信息化方法分析总结了1986~1997年山西省主要蔬菜施肥研究取得的成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成一种新的蔬菜施肥智能信息产品,能有效调控菜田养分收支平衡和氮、磷、钾养分比例,提供的菜田施肥方案科学合理、适用性强,便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滴灌施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设施蔬菜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中水肥过量使用,导致水资源浪费、硝态氮淋失污染地下水、病虫害增加等问题,以山东省寿光市一年两季设施番茄传统灌溉施肥模式为对照,通过测定番茄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以及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研究了滴灌施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水肥管理模式相比,滴灌施肥一体化模式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全年增产19.6%,净收益提高33%;氮肥和灌溉用水量分别减少了80%和36%。传统水肥管理模式090 cm土层NO3- -N平均残留量和表观氮素盈余分别高达N 107551和99961 kg /hm2,而滴灌施肥一体化模式则分别为N 57246和-4640 kg/hm2,大大降低了氮素淋洗和气态损失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姜蓉  汤利  李淼  徐智 《土壤通报》2017,(3):639-646
通过两年三季田间定位小区试验,研究减量20%化肥配施精制有机肥(COF)、减量20%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CBIO)、常规施肥(CCF,100%NPK)和不施肥(CK)处理对设施菊花产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3季后,与CK处理相比,CCF、COF和CBIO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设施菊花产量、产值、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与CCF处理相比,COF和CBIO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真菌值,并降低了真菌数量,且CBIO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稳定提升土壤酶活性,同时显著提高了设施菊花产量和产值,连续效应明显。CBIO处理的设施菊花产值、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OF处理。除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仅受施肥处理影响外,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受种植时间和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影响,但主要受施肥处理影响。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提升土壤肥力作用显著,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态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的施肥状况设计了不施肥(CK)、只施有机肥(SOF)、理论施肥(TF)、习惯施肥(CF)和超量施肥(OF) 5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都逐渐增加;但对番茄比叶面积、叶面积比、平均节间距和单果重却没有明显的影响.番茄第一花序花数和生物学产量依次为不施肥<只施有机肥<理论施肥<经验施肥<超量施肥,其中理论施肥和超量施肥的经济系数较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番茄果实中抗坏血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减小,糖酸比降低,果实的风味变差.目前温室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可以暂时提高番茄产量,但有悖于设施蔬菜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菜田土壤氮素淋溶阻控措施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地菜田条件下,以水果苤蓝为供试作物,研究优化施肥、C/N调控、种植填闲作物等3种不同措施对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当季,优化施肥和C/N调控处理均可有效阻控硝态氮淋溶。综合考虑水果苤蓝生长期和填闲/休闲期,3种措施阻控硝态氮淋溶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种植填闲作物>优化施肥>C/N调控。建议控制施肥量的同时,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多方面阻控硝态氮的累积与淋溶,保护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