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分调亏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在不同时期给以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以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水分亏缺和亏缺程度对冬小麦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农田节水提供指导。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返青—拔节初期,拔节—孕穗,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每个生育时期设置4个水分水平,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调控对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均有影响;水分胁迫使作物光合速率的峰值提前出现,这有助于胁迫处理的作物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蒸腾速率比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更为敏感,更易受气孔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利用阜康绿洲农田的田间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不同水分胁迫时期对冬小麦光合,茎秆生长、地上和地下干物质累积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冬小麦光合作用、株高、干物质累积、根系生长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40%的处理在成熟期时根干重要大于其它处理。是由于干旱胁迫促进了新生根的生长.从而可使根系充分吸收中下层土壤贮水。这是减少灌水次数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冬小麦灌浆期受到重度的水分胁迫,籽粒产量明显下降.而拔节期遭受轻度的水分胁迫在恢复灌水后产量反而要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3.
晋南人工刺槐林需水量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气象资料,运用彭曼公式(Penman’s formula)和桑斯维特公式(Thornthwaita’s formula),计算并分析了晋南黄土高原刺槐林的潜在蒸散量;结合2,3,5,7,13年生刺槐的耗水特性系数,计算得出其生长季(5-10月份)的需水量和需水总量;最后分析了刺槐林地水分供需状况。其结果显示,在晋南黄土高原,5年生以下的刺槐普遍能适应当地水分状况,而7年生以上的刺槐,由于缺乏水分,生长普遍受到抑制。以此提出,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阴坡和半阴坡可营造刺槐用材林,在水分条件较差的半阳坡和阳坡可营造刺槐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4.
VA菌根对冬小麦利用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状况下接种VA菌根真菌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严重地抑制了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 ,影响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接种VA菌根真菌的植株体内氮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减轻了水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 ,提高了干物质的累积 .因此 ,接种VA菌根真菌提高了冬小麦的抗旱性、促进了植株生长 ,并增加了根 /冠比值 .试验结果还表明 ,接种VA菌根真菌可增加冬小麦对水分的有效利用 ,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NH /NOr 比为100/0,50/50和0/100)和2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及水分胁迫)下,研究了水稻苗期一分蘖期的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苗期一分蘖期水稻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Of 比为50/50处理(NH 、NOf混合处理)的生物量最大,比单一供NH4+一N和单一供N 一N的处理分别高49.63% 和63.25% 。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单一供 NH4+一N的处理生物量最大,比NH4+、NOr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昕一N的处理分别高5.76%和484.0% ;单一供NH —N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比N 、NO; 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O;一N的处理分别高11.36% 和81.63% ,而比非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相应处理高12.39%。此外,单一供NH —N较单一供N 一N的处理水稻有较强的抗旱性,主要与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分蘖数和净光合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分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和磷素对旱作水稻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 ,且相互间的交互作用明显。旱作水稻 (包括种子 )的耗水量均以中水到高水和中磷到高磷时最高 ,耗水量在生长前期占全生育期的1 5 %~ 1 8% ,生长中期占 63 %~ 68% ,生长后期占 1 6%~ 2 0 %。水分利用率在苗期 (1 2 5~ 1 60gL- 1) ,以低水到中水和低磷到中磷时最高 ;中期 (2 2 2~ 3 5 6gL- 1)到后期 (1 68~ 2 0 8gL- 1) ,以低水到中水和中磷到高磷时最高 ;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均以生长中期 >后期 >前期。上述结果将为中国南方丘岗地区水稻旱作的水分和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滴灌埋管深度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在试验室内,进行了地下滴灌埋管深度对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 cm和40 cm埋管深度的水分分布特征,在生育早期抑制地上部分营养生长,促进冬小麦蹲苗;而中后期则促进生殖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不考虑犁底层影响时,在重壤土上40 cm是冬小麦进行地下滴灌的较好埋深。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条件下绿洲农田冬小麦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以干旱区绿洲农田冬小麦水分胁迫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冬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利用以及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建立了含有根系吸水项的一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蒸腾、棵间蒸发、根系吸水、根系生长以及田间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育前期、中期根系吸水主要在80cm以上,生育后期根系对下层土壤水分吸收量增加,但所占比例很小。根据实测根系生长资料分析水分胁迫下生育中期根系受到水分胁迫,在生育后期恢复灌水后根系早衰,生长缓慢;从胁迫程度上来说中度胁迫复水后的后效影响要大于重度胁迫处理。  相似文献   

9.
作物生长对土壤水分变动的双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植物对水分胁迫后复水的双重响应-滞后作用和补偿效应。水分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复水完全或者部分补偿,这取决于水分胁迫的程度和胁迫持续时间。植物在水分胁迫后是否存在补偿效应是目前国际上生物学研究与争论的热点。从植物整体出发,利用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关系已有的认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变动响应的2种效应,建立作物生长对水分经历反应的时间滞后模拟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VA菌根对绿豆(Phaseolus aureus)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绿豆作为实验植物,通过含水量不同的三个等级进行砂培,研究了VA菌根对寄主植物的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VA菌根不仅有利于植物对磷的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显著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接种菌根的绿豆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大约是未接种的对照植株所需水分的一半,大大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降水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及降水的季节变化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该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型花生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旱型及敏感型花生作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花生营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速度降低,根系吸收面积及叶片光合强度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及脯氨酸含量提高;两种类型花生对生长的反应小于对生理代谢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降水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春小麦水分入不数出,干旱缺水及降水的季节变化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该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与水分控制对辣椒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栽辣椒应用保水剂和实施 3种水分控制处理结果表明 ,施用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 ,辣椒叶面积、叶数、株高、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水分控制对辣椒的影响表现为充分供水促进辣椒生长 ,水分胁迫延缓辣椒生长速度。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是否施用保水剂对辣椒生物量、叶面积、叶数、株高、干物质含量、根冠比与耗水量相关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施用保水剂处理耗水量与各性状关联度顺序依次为生物量 >茎叶干物质量 >根干物质量 >叶数 >株高 >叶面积 >根冠比 >干物质含量 ,而未施用保水剂处理耗水量与各性状关联度顺序依次为生物量 >叶数 >茎叶干物质量 >根干物质量 >株高 >叶面积 >干物质含量 >根冠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油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测定表明,油菜主茎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干旱胁迫下油菜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但上部、下部时间光合速率差异大,充分供水时叶片的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则降低,从到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速率降低不剧烈,而蒸腾速率表现为上部和下部叶高,而中部叶低。据测定,干旱处理下油菜单株生物量为37.45g,充分供水时为38.76g,干旱导致油菜行政区牧师 降低;水分胁迫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叶片蒸腾速率较高,这可能是气孔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温度与水分状况对作物叶片水分能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与水分胁迫对小麦和玉米幼苗叶水势及渗透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时随土壤水势的降低,叶水势呈下降趋势;相同土壤水势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叶水势呈下降趋势。温度和水分状况对叶片渗透势的影响与叶水势不同,随温度升高和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渗透势则呈先降后升趋势。通过对作物叶水势和渗透势变化幅度的比较,说明小麦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旱性能均大于玉米。对植物叶片水分水偏摩尔自由能(ΔG)、焓(ΔS)、熵(ΔH)计算与分析,初步从能量的观点证实作物在27℃左右温度时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深层干化土壤中节水型修剪枣树生长及耗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层是否影响后续植物的生长是众多学者关心的热点。该文在砍伐23 a生旱作山地苹果园地后休闲4 a又栽植枣树,连续3 a观测干化土壤中枣树的生长及土壤水分变化,研究采用节水型修剪的再植枣林的生长及耗水情况。结果表明,前期23 a生苹果园地已使0~1 000 cm深土壤干化,休闲4 a后0~300 cm土层水分得到恢复,300~500 cm范围为中度偏重亏缺,500~700 cm为中度亏缺,700~1 000 cm为轻度亏缺;3龄枣树时开始采取节水型修剪,0~300 cm土层有效水分被消耗34.97%,至4龄时0~300 cm范围内前期恢复的土壤水分已消耗殆尽;在此情况下采取节水型修剪的枣树仍可保持良好生长,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相同水分条件下的常规修剪枣树,产量可达正常水分条件下枣树的1.39倍以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可达1.52倍以上。研究结果证明节水型修剪是半干旱区深层干化土壤中枣树克服雨量不足和土壤水分亏缺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氮素营养对春小麦抗旱适应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本文研究了氮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水分状况,气孔导度、渗透调节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氮素和水分水平下的叶面积,耗水量、根系生长,根冠比、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变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植物对水分胁迫后复水的双重效应--滞后作用和补偿效应。水分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复水完全或者部分补偿,这取决于水分胁迫的程度和胁迫持续时间。植物在水分胁迫后是否存在补偿效应是目前国际上生物学研究与争论的热点。从植物整体出发,利用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关系已有的认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变动响应的2种效应,建立作物生长对水分经历反应的时间滞后模拟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优良的品种与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试验以3个不同年代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00万株/hm2、250万株/hm2、350万株/hm2),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其根系生长,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不同。1960s品种(丰产3号)的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980s品种(小偃6号)在中密度时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低密度次之,高密度最小;现代品种(长旱58)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现代品种较前品种的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最高产量均显著增加,而相应的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却显著降低。这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小麦的根系生长可能存在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利的冗余,只不过这种根系生长的冗余随品种的更替而降低,并因此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