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由我校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张福锁教授、李晓林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此项成果,近期已通过农业部科技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一、该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麦根酸类植物铁载体这种禾本科植物适应缺铁胁迫的特异物质,不是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缺铁的专一性根分泌物,缺锌时这些植物也可分泌同种物  相似文献   

2.
缺锌是石灰性土壤上常见的营养失调症。禾本科植物在缺铁和缺锌条件下可大量分泌麦根酸类植物高铁载体,而缺铁小麦对植物高铁载体螯合态铁的吸收率很高,和人工螯合剂、微生物铁载体螯合态铁及无机铁化合物相比较,其铁的吸收率要高出10~2~10~3倍。Roemheld和 Marschner 提出了专一性运载体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缺铁可以激活根细胞原生质膜  相似文献   

3.
缺铁条件下禾本科植物根系会向土壤内分泌麦根酸类物质。为明确水稻根系分泌物脱氧麦根酸对根际和根内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野生型水稻日本晴及其无2′-脱氧麦根酸(2′-deoxymugineic acid, DMA)分泌能力的2个突变体水稻osbhlh156、iro2为实验材料,对根际和根内微生物取样后进行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栽培方式显著影响了水稻根际、根内细菌群落的组成,而根系分泌物DMA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相对较小;细菌物种数量和多样性从根际到根内逐渐降低,因此根内细菌是在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下被逐步定殖到根中的;水稻根际有无DMA分泌物可用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火山盘杆菌属(Dictyobacter)等9个微生物类群(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具有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ABC)转运蛋白相关功能的细菌可能参与了植物铁转运过程并行使相关功能。本研究结果明确了DMA对水稻根际和根内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全面解析微生物在水稻缺铁响应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铁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由于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铁元素含量的差异,导致植物对铁的吸收效率较低,而在一些铁污染的土壤中,铁却对植物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本文通过对植物吸收转运铁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综述,以期在植物缺铁胁迫和铁毒害的基因调控转录机制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后期培育耐受缺铁胁迫或铁毒害的植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韦建玉  金亚波  杨启港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89-10594
对植物体内铁的运输机理、与铁吸收有关的基因研究、缺铁胁迫下的蛋白质表达模式研究以及信号在调控植物缺铁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麦粒中矿质养分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类健康和营养以及小麦的萌发、生长和产量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根系活力下降,向果实、种子等代谢中运输的矿质养分和同化物主要是从叶片和茎等营养器官经过韧皮部再转移来的。目前普遍认为韧皮部中有机物对铁等微量元素的移动至关重要,甚至有人认为铁只有和有机螫合剂结合后才能在韧皮部中运输。在这些有机物中,禾本科植物缺铁条件下分泌的专一性根分泌物一麦根酸类铁载体(PS)的作用倍受关注,一般认为它不仅是禾本科植物所特有…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类化合物(JA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物质,广泛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或逆境条件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全面分析茉莉酸类物质对农作物的生理效应,将有助于理解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过程和调控方式。综述了茉莉酸类物质对农作物在抗性和生长发育方面的生理效应,以期为今后对这类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香橙和枳的三价铁螯合还原酶诱导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三价铁螯合还原酶是植物吸收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酶。在田间表现耐缺铁的香橙在缺铁胁迫下,三价铁螯合还原酶活性在胁迫4周时即达到最强,增加约20倍;而在田间表现极易缺铁的枳在铁胁迫4周时,三价铁螯合还原酶活性仅增加约3倍。香橙根系在铁胁迫前后分泌质子的能力增显著强于枳。表明三价铁螯合还原酶对香橙忍耐缺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香橙具有很强的调节微根际环境PH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磷和铁均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土壤中大多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或微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木霉菌(Trichoderma sp.)是植物根际有益真菌,在缺铁条件能够产生将不溶性铁转化为可溶性铁的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缓解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磷胁迫对嗜铁索的合成以及磷、铁胁迫对木霉菌在植物...  相似文献   

10.
铁是所有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尤其是通过生物强化培育富含铁营养的农产品是解决人类铁营养“隐性饥饿”的重要技术途径,而螯合态铁肥由于见效快被广泛应用。因此,创制和研发新型微量元素螯合剂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竞争热点。麦根酸类植物铁载体和微生物铁载体等,能够高效螯合难溶铁并被植物高效吸收利用,是潜在的新型生物源螯合剂。该类新型铁肥在改善植物铁营养的同时不需要外源铁的投入,而是发挥菌株自身活性物质较强的螯合特性高效活化土壤中丰富的铁资源,为植物提供足够的生物有效铁。为进一步挖掘和研发新型生物源的绿色、高效且稳定的螯合剂,并为绿色智能肥料研发、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和技术突破,本文基于近年来植物和微生物对铁营养吸收利用的分子生理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从植物缺铁现状及诱因、改善铁营养的途径,到机理Ⅱ植物根系分泌物吸收利用铁的分子生态优势以及微生物铁载体改善植物铁营养的潜力,对生物源新型铁螯合剂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期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新型生物源螯合剂的作用机制以提高植物的铁营养吸收效率,为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在小麦蚕豆间作、蚕豆单作系统中,研究小麦缺铁诱导产生的根分泌物——麦根酸对红壤中难溶性磷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用麦根酸可以显著增加单作蚕豆对红壤中难溶性磷的吸收;小麦蚕豆间作时,麦根酸施用对小麦吸收土壤中的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蚕豆磷的吸收影响不大,小麦蚕豆间作在作物磷吸收方面是具有极大优势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尹淇淋  谢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77-20978,20985
酚酸类物质是导致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物质。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影响植物的膜系统、光合作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内源激素等,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针对酚酸类物质的来源,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减轻酚酸类物质连作障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明茶园土壤酚酸含量分布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安徽、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共计97份茶园土壤样品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茶园土壤中复合态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91.9~2612.95μg/g,93.2%的样本数在100~1 500μg/g;水溶性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1.81~32.7μg/g,而大部分茶园水溶性酚酸含量在20μg/g以下,占样本总数的91.75%。[结论]与其他作物相比,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含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硼营养下甘蓝型油菜体内游离氨基酸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供硼水平(缺硼、正常供硼、硼过量)对油菜幼苗叶片及花药内游离氨基酸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缺硼和硼过量都会造成植株生长异常,幼苗干物重显著下降,植株幼苗叶片与花药内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升高,而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同时,氨基酸的组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适宜供棚(缺硼、硼过量)使幼苗叶片内辅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与之相伴随的是一些氨基酸含量的下降,而花药内脯氨酸含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挞下小麦体现人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高,特别是极性氨基酸和胁迫较为敏感,拔节期土壤干旱对小麦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影响比开花期干旱大,复水后,随着小麦生长的恢复,叶片中游离氨其酸水平爱渐近对照,另外,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干旱均使小麦产量降低,胚同抗旱性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养分和水分胁迫为例,探讨土壤逆境下植物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状况,以及有机酸对植物生态适应性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植物对多种逆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在养分和水分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含量明显增加,这是较为普遍的主动适应性反应。有机酸能提高植物体内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水平,促进植物体内某些养分的吸收和运输,最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减轻逆境条件对植物的毒害,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力。  相似文献   

17.
有机酸对森林土壤pH及铝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南方酸性森林土壤pH及铝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上,有机酸处理后土壤pH降低,土壤可溶性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增加,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和酸溶无机铝[Al(OH)3]减少,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铝都有向有机络合态铝转化的趋势,这种转化降低了土壤活性铝的含量,有利于减轻土壤铝对植物的危害,但不同的有机酸由于其性质和结构不同,对土壤铝形态转化的影响不同.土壤中各形态铝含量上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18.
缺磷诱导植物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建峰  贺立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71-5175
总结了近年来对缺磷诱导植物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包括来源、组成和种类、分泌机理)、有机酸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控制条件下,锌营养状况对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物质及其分泌物对活化难溶性锌和铁的能力的影响。缺锌虽然导致玉米、小麦和大麦根系分泌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增多,但这一变化与它们对难溶性锌和铁的活化作用无关。禾本科植物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率随着苗龄和缺锌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随生长介质中锌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禾本科植物根分泌物对难溶性锌和铁的活化能力不同于双子叶植物。缺锌小麦的根分泌物不仅可以活化石灰性土壤中的难溶性锌,而且可以活化新沉淀的难溶性铁。与对照植物相比较,其活化能力增加了13~14倍。缺锌导致根系分泌锌和铁的活化物质在植物营养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玉米施用无机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CK处理最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6类碳源的能力随玉米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但是中后期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多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土壤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生物复混肥处理主要分布在第1主成分正方向,其他处理主要分布于第1主成分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生物复混肥处理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无机肥和CK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