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6月4日,由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的6位小麦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组,在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崔党群组长的带领下对滑丰种业豫教5号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和大田用种繁殖田进行现场测产。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滑丰种业高产创建实施情况汇报后,实地察看了滑县小麦万亩高产示范方  相似文献   

2.
<正> 1987—1991年,豫麦18号(矮早781)先后参加了洛阳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品种博览试验。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豫麦18号表现高产、矮秆、早熟,平均比对照增  相似文献   

3.
豫麦48号(8628)系洛阳农科所1986年以豫麦8号为母本,与泗阳936杂交,经水旱交叉选择、早代混系测产、高代多点鉴定等选育的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1993~1997年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试和生产示范。199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阳市小麦种植早茬应以豫教5号、豫农202为主,搭配种植西农979、衡观35;中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种植偃展4110。  相似文献   

5.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良梅  牛封山 《农技服务》2014,(3):68+70-68,70
通过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阳市小麦种植早茬应以豫教5号、豫农202为主,搭配种植西农979、衡观35;中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种植偃展4110。  相似文献   

7.
1 亲本来源豫麦 6 0号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细胞工程育种室与高抗育种室合作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豫麦 13号×郑州 831,系谱图如下 :  蚰包× 0 36    ↓    F1×山前 6 5 (14 ) 1× (郑州 17×St2 4 2 2 / 4 6 4 )     ↓     ↓百农 32 17×北京 96 12 - 2 郑州 76 1×硬粒小麦G5 98    ↓          ↓  豫麦 13号    ×   郑州 831          ↓              豫麦 6 0号豫麦 6 0号系谱图2 选育经过1989年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配…  相似文献   

8.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廷杰  李伟  闫素红  王西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40-13642,13647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小麦新品种(系),以为其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参考。利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4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产量)是基本一致的。关联度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中育12、洛麦22等均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教5号和豫农416分别参加了第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关联系数排名靠后的品种(系)已遭淘汰。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纹枯病鉴定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抗纹枯病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其中豫麦2号、鄂恩1号、冀麦5418和宛7107为抗病品种,病情级值0.66~0.90;扬麦5号、豫麦10号、百农3217和信阳861为中抗品种,病情级值1.1~1.33;豫麦17号和豫麦13号为感病品种,病情级值1.78~1.95;豫麦16号和西安8号为高感品种,病情级值2.0~2.8。12个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纹枯病菌前后,小麦品种的酶带数因抗病力强弱而有不同的变化,抗病能力越强,酶谱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了小麦育种资源的状况 ,制订了适合麦田两熟或多熟制种植的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目标 ,围绕既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 ,组配以内乡 5号为中心血缘的类似聚合杂交或序列杂交 ,采用多年多点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的方法 ,培育成耐晚播特早熟、广适抗病、优质高产小麦品种豫麦 5 9号 (豫教 1号 )。  相似文献   

11.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 豫麦13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的新品种。我们对该品种的生育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试验在本院小麦高产试验田进行,土壤基础肥力高。供试品种为豫麦13号,以杂交种9602为对照,3次重复。10月6日播种,基  相似文献   

13.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稳定性参数法,对2008-2009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教5号和周99233是2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系;平安08-8、天禾077、百农69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15.
豫麦 4 6号 (原名豫西 8930 )系洛阳农专于 1 989年以豫麦 2号作母本 ,偃师 4号为父本杂交 ,经多年系谱法处理和早代测产等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 994~1 997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 1 997年 1 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4 6号。1 丰产性该品种属多穗型小麦品种 ,单位面积成穗数 ,每公顷平均 52 5万~ 555万 ,穗粒数 34~ 38粒 ,千粒重37~ 4 2 g。在 3年校内品比试验中 ,产量均居第一位 ,比对照豫麦 1 0号增产 8.1 %~ 1 1 .1 % ;1 994~ 1 995年度参加省区域试验 ,省内 9个试验点平均比对照增产 1 …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2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其中,高感品种有西安8号、豫麦21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豫麦52号等14个,占供试品种品种的56.0%;表现中感的品种有豫麦70号、豫优6号、豫麦47号等8个,占供试品种的32.0%。豫麦18号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4.0%,豫麦34号和偃展1号为中抗品种,占供试品种的8.0%。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优质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河南省优质麦发展概况1.1优质麦育种及引种自80年代中期开始,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郑州市农科所、内乡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了优质麦品种选育工作。进入90年代,先后培育出豫麦14号、豫麦23号、豫麦28号等面包小麦新品种,又引进优质麦PH82-2-...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郑农17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采用豫麦51号和优繁5号作亲本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系谱法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主要优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抗病、抗倒伏。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增产显著,于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 ,对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新培育的 30个小麦品种 (系 )的抗全蚀病性能进行了鉴定和评价 ,结果发现 ,尽管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 ,但整体抗性较差 ,无免疫和高抗品种 ,达到中抗水平的有科优 1号、豫展 970 5、豫 5 8- 998、矮早 41 1 0、新麦 1 1、高优 5 0 5、豫麦 1 8号和豫麦 49号 8个品种 (系 ) ,占供试品种 (系 )的 2 6.7%。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