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饲料及谷物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对动物有多种危害,但对肉质影响鲜有报道.本试验选择18只健康及体重相近的3月龄绵羊,随机分成3组,精料中分别添加0、0.50、0.75 mg/kg ZEA,饲喂6个月.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色、pH值、剪切力、熟肉率、滴水损失率,取大腿肌测定肌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0 mg•kg-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同时评价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方法】将36头试验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公母各半),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g•kg-1改性蒙脱石(商品名:Calibrin-Z),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mg•kg-1 ZEA,试验3、4和5组在试验2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4.0 g•kg-1 Calibrin-Z。预饲期7 d,正式期22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1.0 mg•kg-1 ZEA组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血红蛋白含量、外周血CD4+和CD8+的比例、血清IgG产量和21 d仔猪血清猪瘟抗体水平(P<0.05),1.0 mg•kg-1的ZEA处理组日粮添加2.0-4.0 g•kg-1 Calibrin-Z能够显著改善ZEA诱导的免疫毒性(P<0.05);且随日粮Calibrin-Z水平的增加,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血红蛋白和血清IgG线性升高(P<0.05)。【结论】1.0 mg•kg-1的ZEA足以诱导仔猪的免疫毒性,添加2.0-4.0 g•kg-1 Calibrin-Z具有显著的脱毒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动物体内可通过雌激素受体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产生生殖毒性,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探讨玉米赤霉烯酮吸附剂(沸石+蒙脱石等复合制剂)对后备母猪子宫的LC3与PCNA的分布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从组织化学角度探讨该ZEA新型吸附剂的脱毒效果。【方法】选择体重30±2.11kg左右的(杜×长×大)健康三元杂交后备母猪48头,随机分为 6 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玉米赤霉烯酮组(ZEA)饲喂含有1.008 mg·kg-1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0.1%新型吸附剂组(ZEA0.1)饲喂含有1.0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0.25%新型吸附剂组(ZEA0.25)饲喂含有2.5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0.5%吸附剂组(ZEA0.5)饲喂含有5.0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蒙脱石组(ZEA-M)饲喂含有2.5 g·kg-1蒙脱石的ZEA组日粮。预试期 7 d,正试期21 d,试验结束进行屠宰取样。【结果】ZEA引起子宫器官指数增加,添加0.25%与0.5%新型吸附剂降低子宫器官指数效果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中 LC3 和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腺上皮细胞内,腔上皮细胞的LC3免疫阳性反应弱于腺上皮细胞。LC3阳性反应在对照组的子宫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胞质内呈强阳性表达;ZEA组明显弱于对照组,新型吸附剂组的LC3的免疫阳性反应及阳性细胞数量明显较ZEA组增加,且有剂量依赖趋势,但ZEA-M组效果不明显,略多于ZEA组。各组的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中PCNA的观察结果与LC3变化趋势相反。WB和qRT-PCR结果也显示添加0.25%与0.5%新型吸附剂可促进LC3的表达,增强了自噬,降低了PCNA表达。这些结果提示ZEA抑制了LC3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破坏子宫内膜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稳态。但新型吸附剂使LC3蛋白表达上调,PCNA表达降低,可以促进细胞自噬,并抵抗由ZEA引起的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PCNA表达增加),通过双向调节对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结果为新型吸附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本试验条件下,ZEA可引起后备母猪子宫发生增殖反应,新型吸附剂一定限度内能够对抗ZEA对子宫正常生理机能的副作用。以添加0.25%与0.5%剂量的新型吸附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铁对新西兰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104只30日龄新西兰生长肉兔,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以硫酸亚铁形式添加50、100、200 mg/kg铁,预饲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日粮中铁添加水平对新西兰兔的平均日采食量(ADI)、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额外添加100 mg /kg铁,新西兰兔的成活率最高.不同铁水平对新西兰兔的屠宰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肾脏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中铁添加水平对血液中铁、铜、钙、锌、镁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铁添加水平,对新西兰兔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影响显著(P<0.05),以50 mg/kg结果最高.  相似文献   

5.
选用21日龄断奶仔猪96头,根据日粮中乳铁蛋白的添加量250、500、750mg/kg设置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为期21d.试验结果:各乳铁蛋白添加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铁含量显著提高(P<0.05); 500、750 mg/kg添加组仔猪粪便中铁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铜、锌、锰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乳铁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500 mg/kg添加组的料肉比最低,血清中MDA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和GSH-Px活力比对照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乳铁蛋白(500 mg/kg)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提高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粪便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将1日龄AA肉鸡512羽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0、150、200 mg/kg低聚木糖的试验日粮,研究低聚木糖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相关指标及盲肠大肠杆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AA肉鸡前后期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具有降低前期A/G、TC、TG、GLU等血清指标的趋势,其中150 mg/kg添加量显著降低了血清GLU(P<0.05),后期添加低聚木糖均有降低各血清指标的趋势,添加量150 mg/kg时显著降低了TP、ALB和TC(P<0.05);低聚木糖也使肉鸡前后期盲肠大肠杆菌数有所下降(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糖萜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48头35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低糖萜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mg/kg糖萜素;高糖萜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mg/kg糖萜素。试验期为35d。结果:(1)250mg/kg和500mg/kg糖萜素组均能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水平,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降低料重比;(2)250mg/kg和500mg/kg的糖萜素组均能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双歧杆菌在结肠和盲肠中的数量;极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在盲肠和直肠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早期断奶仔猪的氧化还原状况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0窝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窝,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从7日龄开始,至25日龄时结束,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mg/kg NAC。仔猪21日龄断奶。25日龄时,每窝选取1头(每组共5头),采集血样和脾脏样。结果表明,日粮添加NAC组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P0.05),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P0.05)的含量,同时增加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P0.05),而对仔猪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影响。NAC处理能显著提高脾脏中IL-2,IL-6及I-κB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0mg/kg NAC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9.
选取(25±1)日龄体质量相近[(6.24±0.32)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丁酸梭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1)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水平分别提高了10.45%(P0.05)、17.64%(P0.05)、15.24%(P0.05)和17.54%(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0.78%(P0.05)、3.80%(P0.05)、3.50%(P0.05)和5.52%(P0.05)。2)添加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5.87%(P0.05),添加5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肝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提高了13.14%(P0.05)。3)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盲肠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数量(P0.05或P0.01),试验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25~55日龄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500 mg/kg丁酸梭菌可缓解断奶氧化应激,抑制断奶仔猪肠道有害菌生长。  相似文献   

10.
王飞  章生根  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08-17610
选择1日龄爱拔益加(AA)商品肉鸡135只,随机分成3组(A、B、C),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kg洛克沙生和750 mg/kg 10%金霉素;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mg/kg大蒜素,研究大蒜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大蒜素组在21、42日龄都能显著提高肉鸡的体重、日增重和成活率,显著降低21日龄料重比(P<0.05),但42日龄料重比降低不明显,采食量在42日龄明显增加(P<0.01);与B组相比.21日龄大蒜素组也能显著提高肉鸡体重(P<0.01)、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在42日龄大蒜素组也使肉鸡体重、日增重增加,料重比下降(P>0.05);与A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后肉鸡胸腺指数和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提高(P<0.05),但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有所下降(P>0.05);与B组相比,胸腺指数和新城疫抗体效价也有所增加(P>0.05).这说明大蒜素具有促进肉鸡生长和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1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水稻套袋测自交结实率因光强减弱、通气不良和湿度增高的穗部环境,不利于光合作用,并助长霉变感病,妨碍正常结实,使测得的实际值偏低,不适于不育水稻育性的群体遗传分析.在套袋作业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掌握不育株的标准在田间逐株鉴定自然结实率,仍为保证不育水稻育性鉴定准确性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