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众多文章都在讨论防治白垩病的药物和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我在养蜂的前十多年从没给蜂群用过药物,蜂群也没有患过白垩病.前两年因换种染上了白垩病,期间用不少方法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有些蜂群经治疗后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时可痊愈,但蜜粉源一过又复发.最后换上高抗白垩病蜂种才将全场白垩病消灭.首先在我换种前留下的原蜂种群中挑选各种性状良好,并在全场发病期间没有发病的群做父母群进行育王换王,对有病群的蜂王全部进行淘汰,新王开产时紧脾使蜂多于脾.病情重的群换脾换箱,并用硫磺烟熏后再使用.经上述治疗全场白垩病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2.
郭清仲 《中国蜂业》2003,54(5):22-22
预防白垩病的发生 ,一是养壮群 ;二是把蜂群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三是药物防治 ,用山楂预防白垩病。方法如下 :春季一开繁 ,用 5 0克山楂干放水熬煮 ,煮好后兑 1 0公斤糖浆饲喂蜂群 ,直至外界花开上蜜为止。不但防治了白垩病 ,还可防爬蜂病的发生。如蜂群已患白垩病 ,用山西绛县蜂药厂出品的“百菌杀”来治疗。方法如下 :1 .把蜂群中多余的空脾提出来 ,使蜂多于脾。2 .用 1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 ,一个中等群隔1天喂 1公斤 ;并且用 2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的比例 ,隔一天带蜂喷脾 1次 ;3次可好 ,最多 5次就可痊愈。用山楂和百菌…  相似文献   

3.
康龙江 《蜜蜂杂志》2005,25(12):28-28
白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虽然只是幼虫发病,成年蜜蜂不感染此病,但成年蜂是白垩病的主要传播者,它所接触的蜜、粉、水及所有的蜂具都是传播途径。由此而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怎么治疗,其结果都是治好了复发,复发后再治,形成恶性循环。为此,笔者从2003年开始对饲料及蜂具等定期消毒,确保蜂群健康发展。所以,要让白垩病远离蜂场,就必须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定期消毒,才是治愈白垩病最有效的方法。1场地选择与消毒白垩病的发生以及病势轻重和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低温潮湿的春季和高温高湿的夏季都是白垩病多发时期,而干燥通风的环…  相似文献   

4.
高先沛 《中国蜂业》2006,57(3):18-18
白垩病是顽固的真菌病,若不及时治疗,在两三个月内全场多数蜂群会染病,强群也会发病。一经感染,不易断根,严重的可导致蜂场垮掉。前几年仅在书上看到这种蜂病,现在当真是“狼来了”,白垩病成了常见病。  相似文献   

5.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6.
丝瓜花粉花蜜能抗白垩病去年春季,我的蜂群有几群患了白垩病,可是到了丝瓜开花期,没有治疗而渐渐地自愈了,去年至今没有复发过。今年我又栽种丝瓜给蜂群搭棚遮荫,而且我的蜂场附近栽种丝瓜较多,到了丝瓜开花,蜂群采集非常积极。今年我从蜂友处引种的一箱蜂,今年又...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几年,蜂农朋友普遍反映蜂难养,容易爬蜂,病害多发。特别是春天,需要蜜蜂采蜜的时候,蜂群发展不起来,病多。2016年春季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许多蜂场爬蜂。2018年春季,湖北的蜂群多病,许多蜂场发生白垩病。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秋季治螨不彻  相似文献   

8.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08,28(6):30-30
对于白垩病,如果蜂群管理不善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不计断子期).春季和晚秋发病较多,这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对患白垩病蜂群使用过的蜂箱、蜂脾及其配套蜂具没有进行严格消毒;(2)饲喂患白垩病蜂群生产的花粉;(3)脾多于蜂;(4)加脾方法不当.后两点是主要因素.下面就这4种原因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粒盐治疗白垩病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金厚 《蜜蜂杂志》2000,(10):25-25
1白垩病发病原因真菌感染是蜜蜂白垩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但还有如下的一些诱因 :1.1蜂场地势低洼、潮湿,有利于真菌大量繁殖,致使蜂群患病。1.2蜂群弱,蜂少脾多,无法调整巢内湿度,巢内长期低温潮湿,诱发白垩病。1.3蜂种抗病能力弱,如东北黑蜂多易感染白垩病,而意蜂和喀蜂很少发病,即使发病也会不治而愈。1.4春季过早喂了稀的糖浆或蜜,导致蜂巢内水分过多、湿度过大而诱发白垩病。2白垩病的预防措施2.1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干燥、排水好的地方放蜂,要把蜂箱底垫高,距地面至少20cm,有利于通风降湿。2.2…  相似文献   

10.
各位蜂友都知道,白垩病很难根治,对蜂群危害很大。白垩病在低温或潮湿的蜂群繁殖期最宜发生。一旦发生,蜂群不但减产减收,还增加了防治白垩病的劳动强度和费用,致使养蜂者望病心烦,无法根治。  相似文献   

11.
柴振昌 《中国蜂业》2002,53(3):30-30
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此病危害期长 ,用药治后易复发 ,较难彻底治愈 ,是对养蜂业最具威胁的病害之一。目前有些蜂场白垩病还在危害蜂群。为了有效的防治此病 ,增加养蜂收入 ,笔者经过 3年的试验和两年的大面积实践 ,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白垩病的方法 ,供同行们参考。1、每年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移虫育王 ,提高后代的抗病能力 ,并且要长年饲养强群 ,保持蜂多于脾。2、保证群内蜜粉充足 ,在外界缺蜜少粉时 ,应及时补喂 ,使蜂群有充足的饲料 ;注意不要饲喂患有白垩病群生产的蜜粉。3、发现病群 ,及时换王 ,杜绝病情蔓…  相似文献   

12.
大黄碳酸氢钠能控制蜂群白垩幼虫病我的蜂群患了白垩幼虫病后,曾反复试用过灰黄霉素、麝香草酚、多菌灵、“402”等药物,但效果均不理想。1992年春繁,第二代子还是有白垩幼虫病,并且十分严重。3月下旬~4月初阴雨低温,为防并发爬蜂病,我连续给病蜂群饲喂了...  相似文献   

13.
很多养蜂同行发表了各种治疗白垩病的药方 ,也有的同行提出换箱、换脾消毒的方法。笔者在这方面作过很多尝试 ,用过不少厂家生产的治白垩病的药物 ,效果都不是很满意。通过几年的饲养观察 ,我发现白垩病易在老王群内发病 ,而且不易治愈。因担心传染 ,就没有合并蜂群 ,没有实行隔离饲养 ,没有每年对病群提前换王。今春有 2群患白垩病的蜂群 ,病情较严重 ,用过几次药后 ,看不到病情减轻 ,于是就把 2只病群蜂王去掉 ,换上 2只去年秋季的健康新王。开始一段时间 ,巢门口仍有白垩病干蛹尸出现 ,1个月后 ,发现蜂数增多 ,巢门口没有白垩病干蛹尸了…  相似文献   

14.
我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山区的出入口 ,洋槐多 ,蜜源充足 ,是省内外蜂友的首选放蜂之地。每年春季 ,由于大量转地蜂群的涌入 ,我地蜂群不同程度地受到白垩病的侵染 ,当地蜂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因此 ,白垩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 ,能使大幼虫及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 ,慢慢变成疏松的石灰状硬块 ,颜色由灰逐渐变黑。白垩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 .蜂群发病的箱外条件是:低温、潮湿、蜜源不足或蜜蜂被蜜蜂球囊菌感染。2 .蜂群染病的箱内条件是:蜂种抗病能力差 ,巢内缺粉蜜 ,蜂数稀疏…  相似文献   

15.
饲养无病蜂群,对提高养蜂效益特别重要。怎样才能饲养出无病的蜂群来?笔者现就几十年的养蜂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谈谈,供蜂友们参考:1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及白垩病都是比较顽固的传染病,病菌的潜伏期在15~20年。即使一时治愈,如果管理不当,条件适宜又会复发。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洲幼虫腐臭病袭击了黑龙江地区,我的9群蜂只有1群没有感染。在结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我用无病群的自然王台全部换掉了病群蜂王,虽然当年没有获得经济效益,但秋后蜂群全都健康。至今,该病没有复发。1995年夏初,我蜂场的部分蜂群均轻…  相似文献   

16.
白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虽然只是幼虫发病,成年蜜蜂不感染此病,但成年蜂是白垩病的主要传播者,它所接触的蜜、粉、水及所有的蜂具都是传播途径.由此而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怎么治疗,其结果都是治好了复发,复发后再治,形成恶性循环.为此,笔者从2003年开始对饲料及蜂具等定期消毒,确保蜂群健康发展.所以,要让白垩病远离蜂场,就必须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定期消毒,才是治愈白垩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 ,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病。患病蜂群子脾零乱 ,轻者影响生产 ,重者弱不成群。 1 992年枣花后期 ,乐陵蜂场蜂群 ,均不同程度地患上白垩病 ,我 60群蜂有 8群发现白垩病 ,几经用药喷治 ,幼虫虽呈饱满鲜亮 ,待幼虫老熟时白垩病又复发。在一次偶然思索中我发现 ,首发此病的都是浆王。引起我用换王防病的想法 ,于是我就移没患白垩病的喀王幼虫育王。待新王产卵后 ,将 3脾蜂紧为 2脾 ,幼虫孵化的特别好 ,没发现一例白垩病。从培育新王再繁过程中我体会到 ,蜂群患白垩病并非浆王之故 ,而是养蜂员管理失误…  相似文献   

18.
<正>我1975年开始养蜂至今30余年,从未间断过。2008年因老伴住院没能及时管理蜂群,结果蜂群患上了白垩病全场覆没。2009年惊蛰过后,我又买了两群意蜂均患有白垩病。用大黄苏打、冰硼散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后来我在杂志上看到用中草药单方喂3次药糖浆就行,我从中得到启示,治疗白垩病用中草药效果好。2011年,我的蜂场扩大到11群蜂,在春分过后两天又发现白垩病,我马上采用中草药治疗,渐渐病症消  相似文献   

19.
蜜蜂白垩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北京市林业局蚕蜂管理站(100029)刘进祖一、预防措施白垩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加强蜂群饲养管理1、饲养强群,尽量缩紧巢脾,使蜂多于脾,增强蜂群抗御病害的能力。2、选用抗病力强的蜂种,选育抗病力强的蜂王,淘汰易...  相似文献   

20.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10,61(7):23-24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真菌病,一旦蜂群患病,很快会感染到本场其他蜂群及附近蜂场。此病时轻时重,年年治年年有,这让笔者及许多蜂友百思不得其解,带着疑问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