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科尔沁左翼后旗(以下简称科左后旗)地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的气温、降水、日照及其它的气象要素与常年历史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2013年科左后旗地区气候特征对各行业的影响及评价.  相似文献   

2.
科左后旗是我国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又承担着重要的生产功能。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分析了目前科左后旗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土地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科左后旗甘旗卡站1959-2013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科左后旗55年的气候变暖明显,最低温度升幅明显高于最高温度升幅,表现出一种日夜增暖的不对称性,使得日较差变小;在年温度的变化中冬季变暖的贡献最大;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在80年代初期超过了显著水平,最高温度对变暖的响应明显滞后于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区域土地沙化程度评价提供定量的空间评价模型,通过对4期遥感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来直观反映科左后旗的土地沙化程度,并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建立空间沙化程度评价模型,对科左后旗土地沙化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科左后旗2005-2015年沙化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15a间,科左后旗土地沙化程度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在干旱年或多雨年略有起伏;(2)通过对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建立的空间评价模型与数据评价模型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前者更能反映真实情况;(3)研究区内草地中重度沙化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其次是林地最后是耕地,说明草地的土地沙化程度最大。研究结论:年均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土地沙化程度影响较大,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建立的土地沙化程度评价模型对定量分析区域沙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更能反映区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科左后旗粮饲兼用及常规玉米种植面积186万亩,专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30万亩,每年玉米粮食产量13亿斤,可利用秸秆产量6亿斤,几年来通过采取推广优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等十一项措施。使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有力地促进了科左后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左后旗粮饲兼用及常规玉米种植面积12.4万hm2,专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2.0万hm2,每年玉米产量6.5亿kg,可利用秸秆产量3亿kg.几年来,通过采取推广优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等十一项措施,使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有力地促进了科左后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科左后旗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随着2003年高油大豆项目的实施,大豆面积得到了迅速增加,2005年全旗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高油大豆面积达14万亩,单产水平150千克左右。近几年由于大豆收购价格不稳原因,大豆面积逐年下降,2011年种植面积4.7万亩。为进一步改进科左后旗大豆种植方式,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提高单产,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利用GF-1和MODIS遥感数据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率优势,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2017年"8.3"通辽市暴雨强度、影响面积、暴雨前后植被指数变化及洪水区域进行了监测分析。结合实地调查,根据过水区域影像特征,建立洪水区域分类特征依据,运用监督分类法提取洪水区域信息。结果表明:(1)大暴雨影响范围最广,占全市总面积的46.9%;(2)暴雨过后植被指数变差区域主要分布南三旗,包括奈曼旗、库伦旗及科左后旗;(3)对南三旗精细化定量分析显示,过水面积约增加49.6 km~2,其中科左后旗坑塘、滩涂及低洼湿地较多,过水面积约增加31.4 km~2。  相似文献   

9.
2009年科左后旗夏季干旱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查阅1961~2008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科左后旗地区2009年气温变化趋势和干旱特点,指出2009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干旱。  相似文献   

10.
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方法和耕地变化重要性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并结合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综合平衡法从农户耕种规模与收益水平视角探讨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的动因。结果表明:1)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不降反增,草地被开垦为耕地现象明显;2)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边际化现象不明显,单位耕地面积平均纯收益为5 412.60元/hm~2,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而扩大耕种规模。研究认为,虽然农牧交错区单位面积耕种收益水平不高,但由于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农民通过人为垦殖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而使劳均耕种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是造成边际耕地呈现非边际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对农牧交错区边际耕地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农牧交错区进一步采取生态保护措施,降低耕地扩展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不同节水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2006年在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腰力毛都镇,库伦旗的六家子镇,科左后旗金宝屯镇等地区进行了不同节水技术玉米水分利用效果的试验研究,量化分析了不同田间灌水量、灌溉方式、土壤含水量、土壤覆盖方式、灌溉时期等奈件下水分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提出了适合当地生产奈件的节水技术措施和水分利用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科左后旗的第一大作物,也是重要的饲用和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0.3万公顷,占全旗总播种面积的74.6%。但玉米螟危害已成为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据植保部门统计2006~2011年玉米螟发生面积60.9万公顷,总体为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一、发生分布一是虫源基数区域差异大。主发生区越冬基数偏高,发生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科左后旗东部、南部,2011年玉米螟春季越冬基数达到平均虫量105头、112头,分别比历年平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12年科左后旗地区观测资料得出春季(3-5月)气候特点:季平均气温略高,季总降水量偏多,季日照时数略多。总体上看,光、热等气象条件基本上满足了春播期农作物的播种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MICAPS常规资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对2012年2月22日发生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和科左中旗东南部的大到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的发生是由500 hPa短波槽、850 hPa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合理配置造成的;低层西南气流和地面偏南风及偏东风将渤海和日本海的水汽输送到通辽地区,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对此次强降水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双辽市土壤速效养分变化分析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辽市耕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进行测试、统计,结果表明,与1982年全国土壤普查速效养分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施肥对策,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烟草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盆栽种植烤烟并收集测定土壤淋溶液全氮、全钾养分浓度,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氮钾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下,基追肥分开施入土壤全氮、全钾养分的流失量较少,且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施肥越多,养分流失越多。养分流失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十分微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均衡施肥模式下,双山农场2012—2016年间土壤速效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分析施肥管理、轮作模式等人为因素和气象、地形等自然因素对速效养分变化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土壤速效养分管理和作物变量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双山基地农场为例,通过时间序列HJ-1 CCD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WOFOST反演得到土壤速效养分。基于以上土壤速效养分数据在不同时间尺度(年际间和生长季内)和不同空间尺度(农场尺度和田块尺度)上的速效养分时空变异分析。利用土壤速效养分分级图来定性分析养分在5年内的空间变异特征;选取相应的统计参量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平均含量和变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来分析速效养分的变化量与初始含量的关系;以及养分变化曲线图分析速效养分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 在均衡的农田施肥管理模式下,2012—2016年农场的土壤速效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平均值变化不大,速效养分高值和低值都在向中间值靠拢,分别集中于280—360 mg·kg -1、38—42 mg·kg -1和160—200 mg·kg -1,该部分面积比例分别增加18.5%、23.1%和23.8%,养分含量整体呈现均一化特征。AN、AP和AK的变异系数分别从2012年的0.314、0.112和0.257变为2016年的0.131、0.034和0.098,速效养分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在减弱。AN,AP变化量均与初始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R 2分别为0.839和0.882,AK的R 2为0.569,其相关性较弱与土壤中的速效钾本身不稳定有关。通过相邻地块的养分变化分析可知,田块尺度上的土壤速效养分也表现出明显的均一化特征,轮作模式是影响田块间养分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对于轮作模式完全相反的#1和#2田块,人工施肥决定了田块内养分变化的总体趋势,对于豆科作物,固氮作用对土壤速效氮的含量变化作用明显。温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但这种影响不足以改变养分变化的总体趋势。土壤的淋洗对养分的空间变异起到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强度较大的降水。降水对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在地形差异较大的区域,表现得更加明显。 结论 农田的施肥管理和作物轮作模式是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雨水对土地的淋洗会导致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和下降,该作用在地形差异较大的地区更加明显;速效养分的变化量与养分初始含量关系显著;温度的升高会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降低,其影响力小于降水。以上变化规律均可纳入后期速效养分的预测研究中,对这些影响因子赋予不同的权值,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以期对作物年际间和生长季内的速效养分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8.
GIS支持下农田土壤速效养分评价、分级与推荐施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GIS对湖北省鄂州市杜山镇耕地速效养分进行了评价研究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定位 ,以 5 0 0m× 5 0 0m网格法取得表层土样 134份 ,分析样品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等 5项指标 ,用综合评分法将耕地速效养分划分为 5个肥力等级并分析讨论了土壤速效养分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同时 ,还对基于速效养分等级的推荐施肥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富磷缺钾的土壤上,研究了NP、NK、NPK处理与对照(CK)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延长,小麦积累的干物质逐渐增加,直到成熟。同一生育期,小麦干物质积累表现为NPK〉NK〉NP〉CK。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大多数分布在0~30cm土层,速效氮钾在50~70cm有富集,之后递减;速效磷在30cm以下骤减。随小麦的生长,同一处理土壤的速效氮、磷和钾呈“S”形变化,速效氮磷峰值在挑旗期,钾在返青期。同一生育期同一土壤深度,各施肥处理的速效氮、磷和钾均高于对照。由此,在生产上应该采取提高作物浅层根系活性和促进深层根系伸长的措施,充分利用土壤表层和深层富集的养分,这样既可增加作物产量,又可减少养分淋失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番木瓜-柱花草间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养分进行采样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间种和覆盖柱花草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含量,覆盖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番木瓜-柱花草间种模式土壤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减少,土壤微生物及生物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