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学强 《排灌机械》1995,13(3):27-29
以王庄泵站多年的泥沙状况,分析了泥沙淤积的原因和危害,并针对泥沙造成的机组不能开机起动的情况,采取了小泵清淤、主泵回水冲淤。主泵抽水挟沙等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多泥沙泵站借鉴。  相似文献   

2.
泥沙对尊村引黄泵站的危害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尊村引黄灌区是运城市最大的一座多级提水泵站,近年来,由于水源严重脱流,泥沙大量淤积和泵站设施老化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泵站效益的发挥,介绍了泵站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泥沙对引黄泵站的影响和危害,提出了有关解决泵站泥沙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东鱼河泥沙淤积对防洪能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鱼河位于淮河流域运河水系,由于泥沙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分析了泥沙淤积的成因、危害,以及泥沙淤积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泥沙淤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万宝  李聪敏  曹峰 《农业工程》2015,5(4):107-109
黄河水含沙量大,推广滴灌技术滴头常堵塞问题难以解决。通过对宁夏典型滴灌工程水源中泥沙组成及其在泥沙处理系统中各环节泥沙含量的监测,分析泥沙处理系统不同阶段的泥沙组成及处理效果,并对现有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为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分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近40年来泥沙处理的主要方针和泥沙公布状况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当前及今后灌区泥沙治理环境,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及分布的主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渠首自流集中沉沙的优越条件日渐丧失的条件下,今后引黄泥沙将主要采取浑水灌溉,远距离输沙及分散沉沙的处理方式,黄河下游悬河的现状及古黄河冲积区洼地的存在为这种处理方式提供了前提。提出了结合黄河大堤淤背处理引黄泥沙的设想,开阔了泥沙治理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深圳水库泥沙淤积对水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土地开发引至的泥沙淤积给深圳水库所造成的问题,对淤积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用实测数据分析了淤积物对供水水质的影响和危害,同时为解决水体深层缺氧和淤积物释放污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工程措施作了介绍,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大型引黄灌区,渠系泥沙淤积严重,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回顾新疆现有小型水电站的发展现状,在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总结出了7个方面的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的新方法和措施.特别是对建在多泥沙河流上的径流式水电站,提出了用"排沙漏斗"这一新技术来彻底解决泥沙磨损危害的思路,并重点介绍了"排沙漏斗"这一新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回顾新疆现有小型水电站的发展现状,在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总结出了7个方面的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的新方法和措施。特别是对建在多泥沙河流上的径流式水电站,提出了用“排沙漏斗”这一新技术来彻底解决泥沙磨损危害的思路,并重点介绍了“排沙漏斗”这一新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引黄灌区不同粒径泥沙的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淤积与利用问题已成为引黄灌区持续发展与发挥长期效益的关键。阐述了当前引黄灌区泥沙灾害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泥沙在渠道中的运动、输移、和淤积规律,认为粗颗粒泥沙是渠道淤积和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粗、细泥沙在物理性质和利用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其资源化:对粗颗粒泥沙由集中处理改为分散处理,减少渠首部位的淤积;细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引浑水淤灌,提高入田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