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粪污粒径分布、沉降性能和气浮工艺适用性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一种先进实用、可靠、易行的猪场粪污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集约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我国集约化猪场排粪方式和粪水的特性,提出了采用人工清粪方式、固液分离机+沉淀+UASB+SBR+水生植物塘的污水处理工艺和猪粪(渣)堆沤发酵生产有机肥新的粪污处理工艺。经上海市嘉定种畜场污水处理工程实践证明:在保证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和猪粪(渣)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新工艺比常规工艺节约工程投资35%、节约运行电费65%左右,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多级处理模式下氮、磷削减规律及土地承载力不清等问题,以苏南水网地区一规模猪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污水经二级厌氧消化、三级沉淀池和水生植物塘逐级处理后氮、磷的去除特征,进一步核算了此模式下粪污实际农田可消纳量。结果表明:猪场全年粪、尿总产生量分别约为4 086.9 t和10 995.8 t,粪便收集率约为90.5%。收集的粪污中可利用的总氮(TN)和总磷(TP)量分别为183.12 t和148.97 t。粪污经过厌氧消化后TN和TP去除率小于25.3%和57.2%,进一步通过三级沉淀池处理后二者可去除80%以上,最终通过水生植物生态处理后二者去除率均达95%以上。养殖废水经过多级处理工艺,可大幅提高其农田消纳量,降低粪污处理成本,特别适用于集约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土地资源有限地区的畜禽养殖场。  相似文献   

4.
集约化猪场废弃物系统处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集约化猪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现状出发 ,阐述了猪场粪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原因 ,通过对现代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确定了一种先进可靠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养殖场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作者所承担的三个畜禽场粪污处理工程中的工艺特点和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提出了粪污处理技术综合系统和沼渣、沼液生产复合有机肥技术,比较了粪污固液分离技术,厌氧发酵生物技术和好氧曝气技术,提出把养殖业的粪污处理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处理与利用系统工程,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针对猪场污水厌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浓度高,后续处理困难的问题,该试验对石灰混凝法处理猪场高浓度厌氧出水的效果进行了测试,并与氧化塘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中选择了1和5g/L两种石灰投加剂量,对沉淀1、2、3、4、5和6h的净化效果进行取样分析;并对氧化塘猪场污水处理工艺连续取样三天,分析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石灰混凝法投加剂量为5g/L、沉淀时间为5h时,对COD的去除率高达57.8%,明显好于氧化塘的去除效果;但对氨氮的去除率低于氧化塘。石灰混凝法沉淀时间短,基建投资小,可作为猪场污水进入二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前的可选择性过渡工艺。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集约化猪场排粪方式和粪水的特性,提出了采用人工清粪方式、固液分离机+沉淀+UASB+SBR+水生植物塘的污水处理工艺和猪粪(渣)堆沤发酵生产有机肥的粪污处理新工艺。经上海市嘉定种畜场污水处理工程实践证明:在保证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和猪粪(渣)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新工艺比常规工艺节约工程投资35%、节约运行电费65%左右,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粪污直接厌氧发酵模式是当前我国畜禽粪污处理的另一种主要模式。研究粪污直接厌氧发酵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农牧结合适宜规模配置对于减少畜禽粪便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存栏万头猪场为例,采用分步逐级计算的方法估算典型粪便处理模式——粪污直接厌氧发酵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废弃物完全消纳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匹配面积,并研究了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畜禽粪便承载量,以期为畜牧业废弃物减排、农牧结合生态模式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粪污直接厌氧发酵处理模式,以沼渣和沼液全部在农田安全消纳为目标,万头猪场需要配置的最少农田面积分别为粮油作物地272.5~285.4 hm2,或茄果类蔬菜地149.4~188.2 hm2,或果树苗木地599.4~1 248.8 hm2;该模式下粮油作物地、茄果类蔬菜地、果树苗木地每公顷分别可承载35~37头、53~67头、8~17头存栏猪排放粪便的发酵沼渣和沼液。规模养猪场应根据猪养殖数量及其周边农田面积,选择适宜的粪污处理模式及种植作物类型,因地制宜,合理调控。为了确保作物养分需求,所有作物种植模式沼液施用后还需要补充一定量的化肥。本文中9种模式均需补充钾肥,其中,辣椒-黄瓜模式钾肥补充量最高,占其需求量的48.0%;黄瓜-蕃茄模式其次,占其需求量的34.4%;粮油作物、梨和茶叶还需同时补充氮肥,补充量为51.2~193.7 kg·hm-2;茄果类蔬菜、葡萄和桃则需要补充13.8~108.8 kg·hm-2的磷肥。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综合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该文应用“厌氧发酵+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辅以投加生物制剂等措施对猪场粪污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猪粪中的蛔虫卵死亡率达到99%,大肠杆菌为零(未检出),除有机碳外,其余营养元素基本没有损失,完全达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规定的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要求;CODCr、BOD5、SS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7%、98.6%、99.5%和99.4%的较高水平,处理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规模化肉牛场粪污的收集与处理问题,以干清粪工艺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规模化肉牛场粪污收集量的计算公式,并以1万头肉牛养殖场为例计算了粪污的产生和收集量,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堆肥技术处理牛粪,进行了牛粪堆肥处理工艺设计。结果表明:干清粪工艺下规模化肉牛场粪污收集量可由公式直接算出,粪污收集率系数为0.83。养殖规模为1万头的肉牛养殖场,每天的粪尿收集量为150 t,含水率为82%。日处理210 t原料(牛粪150 t+辅料60 t,含水率60%),可产生含水率35%的堆肥产品93.04 t;堆肥项目主要土建工程占地面积为17 738 m2,采用连续动态好氧堆肥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后,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探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3种模式(还田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及工业化处理模式)适用范围与优缺点、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现状,并指出宜首选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压处理对橡实淀粉晶体特性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INT2000 vertical goniometer型X-衍射仪测定经高压处理的橡实淀粉的晶体特性,研究高压处理对橡实淀粉晶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处理不会改变淀粉的晶体类型,对淀粉晶相有一定的影响.高压处理对淀粉晶相结晶度有极显著影响,对微晶相结晶度有显著影响,对亚微晶相结晶度有一般显著影响.高压处理时淀粉含水率对其结晶度有极显著影响,含水率越高,其结晶度越低.高压处理时的压力大小对淀粉晶相、微晶相结晶度显著影响,高压处理的压力增加,其结晶度降低,在一定条件下延长保压时间可以补偿压力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热变性程度对速溶豆腐花粉凝胶成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速溶豆腐花粉的制备工艺中需要对大豆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中大豆蛋白的热变性程度对豆腐花粉凝结的凝胶强度与凝结所需的时间具有显著影响,而现在速溶豆腐花粉的工业生产中还没有对豆浆热处理程度较为合适的标准。该文以大豆、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β-伴大豆球蛋白(beta-conglycinin,7S)为原料,研究大豆蛋白热变性程度对速溶豆腐花粉凝胶成型的影响。研究表明11S比7S更难发生完全变性,SPI中的7S和11S比单独存在的7S、11S更难发生完全变性。传统制备方式、前热处理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备方式、先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后热处理制备方式对豆腐花凝结成型影响不同,其中传统方式制备的豆腐花凝胶效果最好,先干燥后热处理制备的豆粉凝胶效果比前热处理后干燥的豆粉好,引起豆腐花凝胶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豆蛋白中7S和11S热变性程度不同。制备同一凝胶强度的豆腐花,热处理温度越低,所需的热处理时间越长;制备高凝胶强度的豆腐花比制备低凝胶强度的豆腐花所能进行的热处理温度与时间范围小。大豆蛋白的7S处于完全变性而11S处于未完全变性的状态时,适合制备速溶豆腐花粉的大豆蛋白变性程度应控制热处理温度与时间范围为80℃时热处理20~65 min,85℃时热处理15~50 min,90℃时热处理10~35 min,95℃时热处理5~20 min。该研究结果为调控速溶豆腐花粉的凝胶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物理新技术处理种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新技术处理种子,旨在改善作物种子特性,实现增产。综合国内外已采用光、电、磁、声、微波等单因素处理种子的实例,均表明有一定增产效果。实践亦表明,采用合理的光加磁、微波加γ射线等多因素组合处理种子效果将优于单因素处理。通过物理技术处理种子的电磁、压力波、热、光效应等机理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新型、有发展前途的仿生频谱处理种子技术。  相似文献   

15.
浅谈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基于土壤-生物作用的污水净化技术,其投资少、建设运营成本低,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本文概述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类型、净化机理、优势,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并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otential for phosphorus (P) movement from poultry-litter amended soils into surface waters heightens the need to manage elevated P concentrations. Amending high P soils with aluminum (Al) rich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residue in a greenhouse study reduced water extractable P levels and induced P deficiency in container grown wheat. Objectives of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wer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water treatment residue on grain yield, leaf and grain mineral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corn (Zea mays L.) grow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nd to examine pH, water and Mehlich 3-extractable P, and 0.01 M calcium chloride extractable Al in the amended soils at two sites. Poultry litter was amended with 0, 5.6, and 11.2 Mg ha? 1 of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 and applied to two sites prior to planting with corn in 1998. Additional rates (16.8 and 33.6 Mg ha? 1) of water treatment residue were applied directly to half of each plot on site I in 1999.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 treatment residue application did not adversely affect corn grain yields or alter concentrations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leaves and grain. Water and Mehlich 3-extractable P and calcium chloride extractable Al concentrations were unchanged with water treatment residue applications in both years on both site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concerning optimal annual dosages and long term loading rates for direct soil applic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residue to reduce soluble phosphorus.  相似文献   

17.
不同表面处理麦秸秆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提高麦秸秆纤维与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基体的界面结合力,采用复合处理法对麦秸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先分别用NaOH、乙酸溶液浸泡、水热处理、蒸汽爆破和微波等方法对麦秸秆纤维进行预处理,再复合偶联剂法处理麦秸秆纤维;用熔融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麦秸秆/废弃PP木塑复合材料,探讨了麦秸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制备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湿吸水性能;用体视显微镜对不同处理的麦秸秆及木塑复合材料拉伸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复合处理的麦秸秆与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湿吸水性能均优于单纯使用偶联剂处理的麦秸秆与PP木塑复合材料;NaOH和乙酸复合处理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吸湿吸水性能较好,水热和蒸汽爆破复合处理的复合材料次之。麦秸秆经复合处理后,表面变粗糙,秸秆纤维和PP基体的界面黏合性得到改善。该文研究结果对通过麦秸秆纤维表面处理提高麦秸秆/废弃PP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崩岗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萍  查轩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170-172,176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侵蚀灾害十分严重,直接威胁着当地和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崩岗分类、发展过程、形成机理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分析了崩岗侵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总结了崩岗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模型,提出了未来崩岗侵蚀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