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进修期间,曾以扇贝养殖作业机械化为中心,对日本的扇贝增养殖业进行了考察研究,以探明日本扇贝增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和探索我国如何发展扇贝增养殖业及实现养殖作业机械化的道路。本文就养殖作业机械化对日本扇贝增养殖业发展的促进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为重点介绍日本的扇贝增殖业及其机械设施。全文约二万字,拟分三次刊出。)  相似文献   

2.
五、促进日本扇贝增养殖业发展的条件 1.客观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新鲜的扇贝制品只有在产地才能享受到,加工的干贝也作为高级海珍品出口到中国以换取外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停止了从日本进口扇贝,于是日本开始转向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尤其是1950年后朝鲜战争的关系,向香港出口的扇贝大大增加,并开始向美国出口冷冻贝柱。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省海水增养殖业有很大发展,已修建数目可观的对虾和海珍品(扇贝、海参、鲍鱼)等各类育苗室,每年可提供大量对虾、海珍品各类苗种。今后,随着海水增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类育苗室还将不断增加,育苗规模也将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学》2006,25(8):396-396
虾夷扇贝属于冷水性双壳贝类,我国原来没有该种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国外引种,通过20多年的研究,完成了适应我国虾夷扇贝产业化发展的苗种繁育、中间育成、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等技术,并将这一成果迅速推广。虾夷扇贝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黄海北部海水贝类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自引种成功以来,虾夷扇贝增养殖业中所需苗种均来自人工生态培育,苗种的质量和数量均不稳定,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从2004年开始,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掌握虾夷扇贝繁殖生物学、繁殖生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大连沿岸海域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5.
持续发展虾夷扇贝的健康增养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扇贝家族中的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以其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该种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水域,是冷水性双壳贝类。日本是虾夷扇贝生产大国,2003年生产量达6.01×105t,作为单一品种,在鱼虾贝藻中产量位居第一[1],这是近30年来大力发展虾夷扇贝健康增养殖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虾夷扇贝主产地北海道、青森县、宫城县等海区曾经发生大规模死亡。如青森县陆奥湾是全日本虾夷扇贝产量最高的养殖基地,1973~1975年死亡率分别为30.7%、55.7%、56.9%,损失惨重[2]。面对这一…  相似文献   

6.
扇贝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分布较广。由于其经济价值高,许多国家都以它为捕捞和养殖对象。在我国,养殖扇贝的主要种类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分别从美国和日本引进,前者为暖水种,后者为低温种。栉孔扇贝分布于中国北部、朝鲜西部和日本沿海;华贵栉孔扇贝分布于日本南部、中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7.
饲料蛋白对翘嘴红鲌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桂芹 《水产学报》2006,30(3):397-403
在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将其按大小分级。传统方法采用筛子和分级机筛分,会使扇贝受到振动、碰撞。振动影响扇贝生长发育,碰撞使扇贝边缘受到损伤,贝壳碎裂外套膜裸露在壳外,造成病贝、死贝,且机械筛分分级精度低,人工筛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本文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扇贝大小。通过摄像头获取扇贝图像、计算机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膨胀腐蚀,提取扇贝的面积等特征值,建立扇贝的几何模型、数学模型,确定面积与壳长的关系,进一步识别扇贝的大小。试验表明,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正确率高,能够满足虾夷扇贝分级要求。摄像头与扇贝不接触,可以避免机械振动、碰撞对扇贝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1970年日本水产厅在“有关开发浅海水域渔场的综合研究”这一专题中组织了一个以贝类(包括扇贝)养殖业为对象的研究小组,对北海道的萨罗玛湖和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扇贝增殖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并进行了有关机械装置的技术研究和设计工作。1974年试制成样机并进行现场试验和改进提高。另外1973年在同一专题研究中,作者还承担了有关班节虾幼虾撒播的机械装置的研制工作,现介绍这两种机械的设想、样机、性能、操作等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扇贝浅海筏式养殖过程中,附着敌害生物的多寡是直接影响扇贝养殖产量、贝柱大小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敌害生物的附着是扇贝养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渔业现代化》1977,(2):52-52
〔养殖机械〕是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包括鱼、虾、贝、藻、软体动物等)和工业化养鱼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如增氧机、立式泥浆泵、打桩机、饲料加工机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油压驱动捕捞机械的渔船与机械传动的捕捞机械相比,具有任意调速、安装场所不受限制等优点。因此装备油压装置的渔船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温度胁迫对扇贝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温度胁迫对扇贝分子的影响机制,包括对扇贝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以及信号传导的响应途径。提出,由于扇贝在生长过程中与其逆境胁迫的复杂性,今后应运用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扇贝展开多重适应性的逆境研究,进而了解扇贝生理状态及分子响应机制;深入开展有关扇贝耐温性的全基因组的破译、GWAS分析以及关键基因挖掘与调控序列等分子方面的研究,进而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扇贝有关环境适应与生命演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使用基因工程等手段,降低温度对扇贝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绞纲机是渔船主要的捕捞机械,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渔船的安全生产、渔捞效果和经济效益。所以,设计、制造、使用和船检部门都非常重视绞纲机的测试。通常绞纲机性能测试的试验方法有:拖绞重物试验、拉桩试验和吊重试验。对于油压驱动的绞纲机则还可用制动加载,从系统工作压力换算出绞机所承受的扭矩,最后算出绞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csis)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办鳃纲扇贝科。近年日本的虾夷扇贝人工养殖发展很快,1970年人工养殖产量只有5874吨,1977年猛增到83213吨。虾夷扇贝同我国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在日本人工养殖的个体自采苗算起,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增养殖业作为本国渔业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海产动物的增养殖。这里的关键是种苗问题,而直接影响其种苗成活率的则是开口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扇贝的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 扇贝是日本北部的冷水性种类,栖息于海底。扇贝产卵季节,南方比北方早,陆奥湾是在3月中句~4月,内浦湾是5月,猿间湖是5-6月,在产卵季节,雄扇贝排出精子到海里,刺激雌扇贝排出卵子。雄扇贝释放精子的量为雌扇贝的60倍,受精卵发育成仔贝,渡过浮游生活期,大约需要40天。  相似文献   

17.
冰岛栉孔扇贝Chlamys islandica分布于极地附近。从该地区水产养殖的角度考虑,此种扇贝的养殖是有价值的。以前的研究表明,在挪威北部峡湾能够天然采扇贝苗,而且养殖水深影响扇贝的生长。现在研究的目的是测定环境因子或直接影响扇贝生长的因子,以及在生长季节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扇贝是深受日本人民欢迎的海产品,日本养殖的产量从1979年的43000吨(扇贝肉)增至1982年的74000吨,产值约200亿日元。陆奥湾是日本扇贝的主要养殖海区之一,其扇贝产量约占日本扇贝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陆奥湾主要养  相似文献   

19.
该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液压传动,特别是中压级传动在美国各种渔船的捕捞机械上普遍受到重视和获得成功应用的情况,其中,在拖、围和多种作业渔船上采用的几种典型的中压级传动系统,有些我们尚未普及,如多机遥控;有些我们尚未开发应用,如在多种作业船上采用大小复合泵供油的多机串、并联系统等。继近些年来我国对日本有关这方面资料的介绍和引进渔船较多,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渔船捕捞机械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中高压传动刚刚崛起、但尚处发展初期的我国渔船装备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捕捞机械的控制水平和发展兼作渔船以开发多种资源,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sis)为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和俄罗斯的千岛群岛南部水域。1980年,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引入后,已在辽宁、山东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育苗与养成。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中个体最大、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描孔扇贝等浅海贝类养殖品种经济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经验,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的技术报告如下:1 亲贝的选择与运输 最好选择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