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尾松不同林型土壤C、N、P、K的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别山东南缘3种马尾松林型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尾松林龄为22年的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内各设置样地3块,采用5点取样法分层(20cm为1层)取样,并测定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比较不同林型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马尾松各林型0~60cm土层土壤有机C、全N、全P和全K含量均表现为马尾松×枫香混交林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马尾松纯林。2种混交林各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高于其纯林,其中混交林表层(0~20cm)土壤有机C含量较纯林增加了1.9倍,全N含量较纯林增加了2.6倍;土壤全P、全K含量变异性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07和0.10,在不同林型及不同土层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种林型土壤C/N、C/P、C/K、N/P随土层的加深均有所降低,其中马尾松纯林表层土壤C/N显著高于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表层土壤C/P、C/K和N/P较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了44.22%,45.83%和57.59%;C/N、P/K较稳定,变异幅度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07,属弱变异;C/P、C/K、N/P、N/K变异系数均在0.2~0.5,变异幅度较大,属中等变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有机C与全N、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K含量相关性较小;土壤全N与全P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4;土壤全K与土壤全N、全P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大别山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较马尾松纯林有效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机C、全N含量及C/P、C/K、N/P和N/K值,且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更显著,而森林类型的改变对土壤中P、K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矮化处理对结实及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母树的当年生嫩枝及1年生老枝,采用不同修剪时间进行修枝矮化处理,探讨矮化处理对种子园母树结实及种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8年生樟子松母树截顶,对树冠侧枝顶芽数量影响较小,可形成良好冠型;樟子松母树截头处理,在春天新梢封顶后进行效果较好,具体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樟子松母树可在8年生、15年生和20年生时,分3次截头矮化处理,可有效控制结实高度。樟子松种子园矮化后母树单果质量提高了46.7%,单株结实量提高了95.5%,种子产量增加1.07倍,种子质量增加17.2%,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8.1和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开展氮、磷、钾、镁、硼等多元素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多元素配比施肥对种子园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体现在单株球果产量、出籽率、球果单粒重、种子产量在不同配方施肥组合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效应分析结果,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较优配方施肥为:每株施尿素50g+过磷酸钙600 g+氯化钾150 g+硼砂10 g,即每株施纯N 25 g、P2O590 g、K2O 90.0 g、B 1.5 g,配比N:P2O5:K2O:B=1.0:3.6:3.6:0.06。该施肥配方,一代种子园产量可达37.61 g/株,是不施肥的8.78倍,单位面积产量大约可达20 kg/hm2,合理配方施肥可望大幅度提高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从优树选择、园址选择、嫁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种子园的建立和经营管理技术,种子园的营建加速了石阡县马尾松良种化进程,获得不断提高的良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保障,可以为马尾松良种选育与良种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59年生、34年生以及24年生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共6种林分,设立样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分析同林龄林分、不同林龄林分间的土壤N素及其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土壤含水率、容重以及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方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明显优于马尾松纯林,不同林龄的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之间,各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各指标规律性较为统一,土壤含水率为3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2)土壤N素情况,同林龄比较,3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同龄混交林、2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香梓楠异龄混交林各土壤酸性、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同年生马尾松纯林,但是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林龄纯林、混交林间的有机质变化,表现为34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全N变化趋势和有机质是基本一致的。总之,同林龄的马尾松混交林N素性质优于马尾松纯林,而且随着林龄的增加,3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在整体上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59年生、34年生以及24年生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共6种林分,设立样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分析同林龄林分、不同林龄林分间的土壤N素及其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土壤含水率、容重以及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方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明显优于马尾松纯林,不同林龄的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之间,各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各指标规律性较为统一,土壤含水率为3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2)土壤N素情况,同林龄比较,3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同龄混交林、2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香梓楠异龄混交林各土壤酸性、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同年生马尾松纯林,但是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林龄纯林、混交林间的有机质变化,表现为34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全N变化趋势和有机质是基本一致的。总之,同林龄的马尾松混交林N素性质优于马尾松纯林,而且随着林龄的增加,3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在整体上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7.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保留母树及封山育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试验,结果表明:形成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长良好,株数达到2683株/hm~2,树种组成为8马2阔,10年生马尾松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6.9cm、6.0m、0.0123m~3;阔叶树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7cm、7.1m、0.0277m~3,显示出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木槿粉雪纺为材料,研究不同修剪强度对木槿生长的影响。通过比较轻剪、重剪和对照(CK)3种修剪强度下木槿粉雪纺枝条生长情况和开花情况,发现适当的修剪可以改善枝条比例,旺花枝和壮花枝比例明显增加,对应的花量也明显增加。在重修剪强度下,木槿粉雪纺的旺花枝和壮花枝分别为整株枝量的40.5%和22.0%,在轻修剪强度下分别为33.5%和20.1%,对应CK的旺花枝和壮花枝分别为17.7%和11.7%。而开花极少的营养枝比例在修剪后急剧减少,CK、轻剪和重剪条件下营养枝的比例占比分别为13.2%、9.5%和3.0%。开花量比较结果表明,重剪强度下开花量为CK的2.39倍,轻剪强度下开花量为CK的1.67倍。以上结果表明,适度修剪对协调木槿粉雪纺树型、均衡树体生长、促进开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闽北山区明溪不同林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1)成熟针叶中,43年生的马尾松针叶的平均N含量最高(13.25 mg/g),而5年生的则最低(9.10mg/g)。马尾松成熟叶片的N含量表现出随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10和20年生的马尾松针叶P含量显著高于30和43年生的树木(P0.05),而5年生和10年生P含量差异不显著,P含量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与氮的趋势正好相反。(2)5和10年生马尾松衰老叶片中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的树木(P0.05),而43年生、30年生和20年生马尾松叶片凋落物中的N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43和30年生马尾松衰老叶中的P含量显著大于其他3个年龄树木(P0.05),而这3个年龄马尾松树木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3)43和30年生马尾松树木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差异不明显,其再吸收效率都在65%左右,显著低于11年生(79.34%)和20年生(82.76%)的马尾松;叶片P的再吸收效率其随着林龄变化的规律与N的再吸收规律相似,除43年生外,P的再吸收率均要小于氮的再吸收率。从总体上看,43年生马尾松树木叶片对养分(N、P)的再吸收效率都显著低于其他4个年龄,而10、20年生马尾松表现了最大的再吸收效率,因此,总体上马尾松树木叶片的再吸收效率表现了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芽分化前期不同次数(1、2、3、4次,分别记为T1、T2、T3、T4,CK为对照)的叶面喷肥对展叶期和花期板栗地上器官氮、磷分配和雌雄花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花期板栗营养枝叶片的氮质量分数外,在展叶期、花期经T3处理板栗地上器官的氮、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的,且经T3处理的雌雄花序比最高。展叶期氮质量分数总体由大到小表现为花、叶片、顶梢、枝条,且花的磷质量分数也最高,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总体由大到小表现为叶片、花、顶梢、枝条;而花期以叶片氮质量分数最高,雌雄花的磷质量分数最高,叶片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最高。且花期板栗地上各器官的氮、磷质量分数均低于展叶期,花期雌雄花、枝条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也小于展叶期的,但叶片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较展叶期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展叶期板栗花与枝条的氮、磷质量分数,花期雌花簇与雄花序的氮、磷质量分数,雌雄花序比与展叶期花、花期雌花簇的氮、磷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雌雄花发育与营养状况尤其磷质量分数密切相关。总之,T3处理,即在花芽分化前期叶面喷施3次对当地板栗地上器官氮、磷营养积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种砧木对菲诺47柠檬幼树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年周期内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砧木和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6种不同砧木(卡里佐枳橙、沃尔卡默、枳、红桔、香橙、斯文格枳柚)的菲诺47柠檬幼树为试材,对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年周期内叶片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砧木对菲诺47柠檬树体生长有不同影响,其中以卡里佐枳橙处理的柠檬植株树高和冠径最大;卡里佐枳橙和斯文格枳柚处理的柠檬新梢生长量较大,生长势旺盛;沃尔卡默处理的末级枝梢数最高。不同砧木处理的柠檬开花习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斯文格枳柚处理的柠檬3年生幼树春花量最大,秋花量则以香橙处理最大。各处理的柠檬果实品质也有不同,其中以斯文格枳柚处理的平均单果重最大,以沃尔卡默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以枳和香橙处理的果皮较薄且油胞细小,以香橙处理的果实出汁率最高。不同砧木处理不影响菲诺47柠檬幼树叶片N、P、K含量的年变化动态,但不同时间各处理的N、P、K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沃尔卡默和斯文格枳柚为菲诺47柠檬的较适宜砧木,可在生产上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浙东北油菜产区土壤肥力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测定了杭州市桐庐县514个油菜地土壤肥力。结果表明,桐庐县油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168~300 g·kg-1,平均233 g·kg-1,土壤全氮含量为093~234 g·kg-1,平均173 g·kg-1;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7~2680),(06~1331)和(1~238)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827,157和636 mg·kg-1。桐庐县油菜地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缺乏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81%和693%,速效磷缺乏面积占总面积的467%。油菜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851**,n=15),与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r=0553*,n=15),而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菜心的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方法]以菜心早熟品种"碧绿粗薹"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菜心发芽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现蕾期、采收期生物量积累动态变化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菜心植株发芽期和幼苗期生长缓慢,花芽分化期后植株快速生长,生物量显著积累。总体而言,菜心进入花芽分化期后,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量快速增长;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对N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其次为P、K元素,微量元素中对Mn、Fe的吸收量较大;5个发育周期中,菜心植株体内N∶P∶K比值分别为36∶7∶1、12∶1∶1、4∶2∶1、7∶2∶1、7∶2∶1;花芽分化期,N/K、N/P、N/B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结论]该研究为菜心种植过程中营养的丰缺诊断及精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10余年的梅花实生选育实践中,通过对梅花实生苗生长发育过程中童期长短、始花期迟早、花器特点及实生树与其嫁接树生长与开花特性的比较,发现梅花当年生实生苗的某些植物学性状与其未来开花类型、实生单株始花树龄的迟早与花器观赏品位等均有一定相关性,实生苗童期较长、始花期较迟的单株出现花器较高品质的机率更大。同时,实生单株不同年龄时期开花性状也有所差异,实生苗初始开花优劣不完全能表现该品种未来的固有性状;实生单株与其嫁接株在树冠特征、生长势、开花性状等方面常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嫁接树的综合性状优于其实生单株。因此,梅花实生选种是一个慢长的过程,要获得一个观赏品位高、性状稳定的梅花新品种,选育时间不应少于8~10年。  相似文献   

16.
小型西瓜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个小型西瓜品种红小玉和黄小玉,研究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营养体生长阶段,小型西瓜植株的干物质主要在叶中积累。抽蔓期、第一雌花期和500 g果实膨大期是植株干物质积累较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增施肥料来满足植株快速增长的需要。西瓜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很少,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多,氮的吸收高峰期出现在第一雌花期和500 g果实膨大期。坐果后对磷的吸收增多,开花结果后对钾的吸收较多。西瓜植株对氮、磷、钾的分配在结果前主要用于叶的发育,其次是茎的生长,坐果后,逐渐转向果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根据W两优3418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湖北的气候特点和制种实践,提出了该组合的主要制种技术.即选好制种基地,确定双亲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和播差期,稀播培育壮秧,施足速效底肥,合理行比、插足基本苗,早施重施速效分蘖肥、建立高产群体,做好花期预测和调控,轻施"九二○",适时收获,严把种子质量关.  相似文献   

18.
桔梗营养生长期N、P、K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年生桔梗营养生长期农艺性状和N、P、K积累的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本地区,桔梗营养生长盛期为8~9月;在生育初期体内全N,全P,全K含量高于后期,因此桔梗需施底肥,且后期吸肥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用30mmol/l的复合盐对菠菜的种子及幼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及幼苗处理都有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单株产量的作用。对种子及幼苗进行双重处理的效果更显著。用复合盐浇灌幼苗使植株体内的钠、钙、镁的含量增加了,而使钾、氮、磷的含量减少了。浸种处理对植株体内的离子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