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曹立武 《植物医生》2003,16(5):23-24
桃树穿孔病是大棚温室油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在夏县桃树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等 3种 ,而以细菌性穿孔病危害最甚。在多雨年份 ,排水不良 ,湿度大或红蜘蛛多时发生严重 ,常引起早期落叶、新梢枯死 ,削弱树势 ,降低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在油桃产区 ,年年都有发生 ,2 0 0 2年发生面积达 333hm2 ,发病率达 30 %~ 4 0 % ,严重制约了桃树的经济效益。1 细菌性穿孔病1.1 发病症状桃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危害叶片 ,其次是新梢和果实。1.1.1 叶片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浅褐色小斑点 ,其周围有…  相似文献   

2.
郓城县大棚油桃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穿孔病、桃灰霉病、桃白粉病和桃缩叶病。介绍4种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腐线虫病的症状,危害,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线虫(Pratylenchus)又叫短体线虫。分布广泛,世界各地都有这个属线虫的危害。近20年中,我国陆续报道有20多个种,并证实危害的作物有:小麦、玉米、小米、高粱、大豆、油菜、花生、棉花、苎麻、马铃薯、番茄、草莓、桃等。一、症状和危害根腐线虫以4龄幼虫和成虫,趋向活寄主的根系,破坏根的皮层部分;伤残根腐线虫却危害桃的幼根;有的种在某些寄主上,也可危害维管束组织。根腐线虫侵染根部,在侵染点附近,形成小的枯斑,许多根腐线虫结集时,病斑联合形成一个较大复合病斑,长而窄,呈黑色。但病斑变色不能作…  相似文献   

4.
桃褐腐病是桃树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桃树的产量和效益。介绍桃褐腐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植物医生》2004,17(1):35-35
一种新兴的高效水果———甜油桃正日益受到市场的宠爱。据业内专家们预测 ,今后甜油桃将称霸鲜桃市场。甜油桃是桃的一个变种 ,在国外十分走俏。美国是甜油桃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 ,甜油桃产量从1965年的2.4万t发展到1995年的19.6万t,30年间增长了8倍 ,成为油桃新品种起源中心。意大利1985年甜油桃产量仅占桃总产量的16% ,到1995年已上升到50%。法国、西班牙、南非、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甜油桃发展也极为迅速。在我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甜油桃需求量十分巨大 ,进口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左右。在我国 ,甜油桃尚属新兴的高档水果…  相似文献   

6.
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Xap)是一种危害桃树的植物病原细菌,会导致桃树发生细菌性穿孔病。本文主要对该细菌性穿孔病菌的分布、命名、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不同防治方法,以期能提供新的防治思路,提升防治水平,保障桃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进行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不同浓度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后,药后7、14、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80%、79.25%、78.66%;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分别为70.96%、73.43%、68.88%;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6.85%、71.33%、69.6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能较好地控制桃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桃穿孔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穿孔病是桃树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在招远市桃园发生严重。2009—2011年8月,在招远市周边村调查,病田率和病株率均达100%,多数桃园出现早期落叶、叶芽萌发、花芽二次开花等现象,对树势和来年果实品质、产量造成很大影响。3年生以下幼树感病,提早落叶,严重影响桃  相似文献   

9.
桃瘿螨畸果病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瘿螨畸果病是河北、河南等省部分桃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幼果受害后发育受阻,造成畸形,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桃的生产。研究证明:该病系下心瘿螨(Eriophyescatacardiae Keifer)为害所致。在开花前和落花后喷布石硫合剂等药剂,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苜蓿蓟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良 《植物检疫》1992,6(2):129-130
苜蓿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又称西花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花蓟马属。1 寄主它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已记录的寄主植物有62个科,244种。在美国,该虫侵害山杏、桃、油桃、梅、玫瑰、麝香石  相似文献   

11.
桃树蚜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害桃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 ,均属同翅目 ,蚜科。这3种蚜虫除主要危害桃树外 ,还危害杏、李、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害虫。这3种蚜虫寄主广泛 ,夏秋寄主有大豆、烟草、瓜类、白菜等多种作物。冬季较温暖 ,若早春雨水适宜 ,将为蚜虫大发生提供了条件。一、危害症状桃树蚜虫一年发生多代 ,且主要危害幼嫩部位。集中在嫩梢和叶片上吮吸汁液 ,被害桃叶叶绿素含量低 ,苍白卷缩 ,不能展叶 ,光合作用下降 ,最后脱落 ,影响桃果产量及花芽形成 ,严重削弱树势。二、防治的最佳时期由于蚜虫危害造成卷叶 ,…  相似文献   

12.
大生M—45、克露防治雪桃疮痂病试验山东临沂地区农业局(276001)陈修会雪桃是1957年河北省果树资源调查组收集入册的一个优良晚熟品种,我区自80年代初开始引种,表现出结果期早、丰产性强、个大质优耐贮等优点,但往往在6—8月遭受疮痂病的危害,尤其...  相似文献   

13.
陕北枣区是我国重要的红枣种植区,枣疯病、枣裂果病和桃小食心虫的危害已成为制约当地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陕北枣区“两病一虫”的发生程度及分布特点进行全面调查,旨在为当地制定红枣重大病虫害的预警和综合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根据陕北枣区红枣的分布特点,调查了延川、清涧、吴堡和佳县4县15个乡镇60个行政村枣园的枣疯病、枣裂果病及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枣疯病在陕北枣区普遍发生,呈现偏南部发病率高、偏北部发病率低的特点,15个乡镇枣疯病平均发病率在0.17%~33.63%,感病最严重的枣园发病率高达61.00%。枣脆熟期的裂果率在10.33%~77.40%,也呈现枣区偏南部裂果重、偏北部裂果轻的特点。枣裂果率与枣园所处纬度呈负相关,与8月-9月降雨量呈正相关。此外,枣裂果率的高低与枣树品种有关,‘骏枣’和‘团枣’的平均裂果率显著高于‘木枣’;‘骏枣’裂果以纵裂和不规则裂为主,‘团枣’以不规则裂为主、环裂次之,‘木枣’则以不规则裂和纵裂为主。陕北枣区桃小食心虫蛀果率较低,介于0.50%~10.40%,‘团枣’和‘骏枣’的蛀果率显著高于‘木枣’。在陕北枣区枣树病虫害防控中...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国内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物、发生危害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害病斑形状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周长面积法和曲线长度法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4种病害病斑形状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 ,病斑形状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复杂性可以用分形维数的大小来表示 ,形状愈复杂 ,分形维数愈大 ,反之则愈小。周长面积法所得的分形维数分别是水稻纹枯病1.3385 ,玉米大斑病1.3799,玉米小斑病1.1633,桃细菌性穿孔病1.0470。曲线长度法所得的分形维数依次为水稻纹枯病1.3084,玉米大斑病1.2919,玉米小斑病1.0223,桃细菌性穿孔病1.0561。同一种病害中不同病斑之间分形维数变化范围表明了单个病斑之间形状差异。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单个病斑或一类病斑分形维数的测算 ,但以周长面积法更好  相似文献   

16.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7,(3):10-10,8
苹果缩果病症状及防治韩学俭(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712100)苹果缩果病是由硼素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除苹果外,梨、桃、葡萄、柑桔等都可表现出缺硼症状。属山地及砂质偏碱土壤果园表现为最,常遭此病损失。近年来,有些果园由于偏施氮肥,...  相似文献   

17.
桃褐腐病菌抗药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褐腐病是严重危害桃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该病害的控制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杀菌剂的大量使用,桃褐腐病菌已对几类常用的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就桃褐腐病菌(Moniliniaspp.)对生产上使用的几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情况及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概述和分析,以供国内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近年来在周至县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油桃的主要病害。2002年油桃疮痂病发生严重,全县病园率达80%~100%,平均病果率15%~20%,重者达80%以上,给本县油桃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的调查和试验结果,现对其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予以总结。1为害症状油桃疮痂病是由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carpophilumTh¨um.)侵染引起。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果实发病多在肩部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至2~3mm,后呈黑色痣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病菌扩展一般仅限于…  相似文献   

19.
五氯酚钠65%     
《湖北植保》2006,(1):28-28
“红三晶牌”五氯酚钠为果树杀菌、杀虫剂。对葡萄、苹果、梨、桃、柑桔、山楂、柿、梅的疮痂病、黑星病、炭疽病和褐斑病等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兼治果树叶螨、白蚁。本品亦是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可用来防除果园内的稗草、马齿苋、狗尾草、马唐、藜、旋花等杂草。  相似文献   

20.
番茄疮痂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平 《植物医生》1999,12(5):15-15
番茄细菌性疮痂病又称斑点病,分布于全世界60多个国家,90年代初在我国不断蔓延,现已成为番茄上一个重要病害。近二年,该病在偃师市危害严重,影响生产很大。一、症状该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及果实,近地面老叶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连接成不规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粗糙不平,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叶片干枯质脆。茎部感病先在茎沟处出现褪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形成长椭圆形黑褐色病斑,裂开后呈疮痂状。果实上主要危害着色前的幼果和青果,果面先出现褪绿色斑点,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