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养蟹稻田稻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明确了养蟹稻田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养蟹田和非养蟹田稻飞虱的发生期基本一致。由于螃蟹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养蟹稻田稻飞虱的发生量比不施药对照田明显偏低,一般发生年份,不用药防治,即可控制稻飞虱的为害。养蟹田稻飞虱的分布与距养殖沟的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距养殖沟越远,虫量越高,防治时应注意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3,26(3):117-119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总的属于中等偏重发生态势,有连续性发生和间隙性重发生的特点,1991年、1995年、1997年为重发生,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2年为中等偏重发生,1992年、1993年、1999年为中等发生,其原因为:(1)迁入早、峰次多。形成种群早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2)食料丰富、气候适宜是稻飞虱发生的首要条件。(3)肥水管理不当是稻飞虱发生的辅助条件。(4)片面用药是诱发稻飞虱再度猖獗的一个重要因素。(5)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混合用药,综合治理是控制稻飞虱暴发为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植物医生》2006,19(4):38
近年来,东南亚不少地区稻飞虱逐年加重发生,我国江苏一带灰飞虱频繁暴发成灾。2005年,越南褐飞虱发生还不严重,但2006年其北部已开始成灾。稻飞虱生物型近年来演变较快,现已出现5种生物型混合发生的态势,且高致害力的生物3型稻飞虱普遍存在,稻飞虱抗药性也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4.
1995年安庆稻飞虱特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安庆稻飞虱特大发生1995年由于异地虫源基数大,本地夏季多雨、秋季气温持续偏高,稻飞虱在安庆市连续3代特大发生。据统计,全市各代累计发生33.4万hm2(次),是常年的1.5~2倍。因全力防治,未成灾减产。1995年稻飞虱发生有以下特点。1...  相似文献   

5.
杨林 《植物医生》1997,10(5):21-22
稻飞虱综合治理效果好杨林(贵州省锦屏县病虫测报站556700)锦屏县位于贵州东部边缘,境内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全县稻田面积10万亩,以种植杂交稻为主。自80年代以来,稻飞虱连年在我县大面积发生,据统计从1983~1994年11年间,稻飞虱平均每年发生...  相似文献   

6.
1993年盐城市稻飞虱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盐城市稻飞虱天敌调查管充,管文玉,仇广灿,成晓松,孙广仲(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植保植检站224002)(盐城市郊区秦南病虫测报站)摸清稻飞虱天敌的发生情况,分析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是稻飞虱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993年,我们对稻田稻...  相似文献   

7.
自然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调查及其变动原因分析钟祥市植保站周传宝我市地处鄂中丘陵、江汉平原北部,地形地貌复杂,稻飞虱卵期、若虫、成虫期3个虫态的天敌种类较多,组成了动态的、对稻飞虱控制作用很强生态网络,成因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稻飞虱自然...  相似文献   

8.
谭梅清 《广西植保》2009,22(4):38-40
稻飞虱是陆川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历来第7代稻飞虱在陆川县不是主害代,但近几年来,第7代稻飞虱发生为害非常严重。由于第7代稻飞虱发生的时期正是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期,防治难度大,如防治不好易出现“穿顶落窝”现象,最终造成整株枯死,导致晚稻粮食减产。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发生程度(期)测报技术改进研究杨成富,黄秀平,陈华琼(云南文山州植保站,663000)稻飞虱是我州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害虫,以白背飞虱危害最烈。自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稻飞虱大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水稻生产。为防灾减灾,在害虫...  相似文献   

10.
曾都区为稻飞虱北迁主降区,每年稻飞虱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是影响我区中稻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障碍。尤其2006年稻飞虱在我区特大暴发,是继1989年、1991年、1997年、2002年之后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为了总结经验,寻找科学的防控策略,实现可持续综合治理,我们将近年稻飞虱在曾都区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探索,以实行“早期防、综合控、重点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蔬菜根际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3~8月,对甘肃省部分地区蔬菜根际的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广泛调查,从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线虫7个属14个种,包括3种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clarus, T.mashhoodi, T.aerolatus)、2种节纹线虫(Merlinius brevidens, M.communium)、3种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 P.hexincisus, P.scribneri)、3种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cylindricollis, F.vulgaris,F.ditissimus)、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活泼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其中,大多数种类为甘肃省新记录种,优势种为短小节纹线虫.它们广泛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地区的秦城、北道,兰州地区的吊场、刘家堡,河西地区的张掖、民勤,红古区的张家寺,永靖县的太极镇,庆阳,临洮等地,即在东径100°26′~105°45′,北纬34°35′~38°56′,海拔从1 142~1 895 m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均有线虫的寄生和繁殖.  相似文献   

12.
This is a short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n resistance in the post-DDT era, in relation to advancing experimental technique. The subject began as a serious concern to applied entomologists only, gradually involved other disciplines, notably genetics and biochemistry; and the inherent interest and challenge of the problem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xperts in these fields. It will be convenient to divide the 25 years involv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years up to 1952, the decade 1953-62 and the decade 1963-72. The various types of investigation can be categorised as: (1)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2) genetic studies, (3) primary toxicology and (4) biochemical toxicology.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夏季,在甘肃省中部的半干旱种植区的一块甜瓜品种试验田中,一些甜瓜植株在收获前2周突然凋萎,从病根上分离得到3株生长速度快的高温型子囊菌,对其中2个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根据其独特的、每个子囊内仅产生一个黑色子囊孢子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对甜瓜及西瓜的致病性,将其鉴定为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 PollackUecker。这是该菌在我国大陆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 的中国2000年水足迹省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目前对于水足迹测评的常用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虚拟水的核算原则。通过对2000年中国各省人均水足迹与人均用水量的比较,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各省区人均水足迹进行了系统聚类,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中国31个省区的人均水足迹划分为5类,其中人均水足迹在480 m3/a以下的仅有广西,480~550 m3/a的有四川、贵州、江西、浙江,700~850 m3/a的有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850~950m3/a的有内蒙古和青海,其余省份介于550~700 m3/a,制作了中国2000年各省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昆虫寄生索科线虫研究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索科线虫的分类、生物学、生态学、应用和离体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索科线虫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内生菌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内生木霉菌是常见的植物内生真菌,一些内生木霉菌能够通过拮抗、重寄生、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是重要的生防微生物资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生木霉菌的种类、分布、功能、生防作用机理,以及内生木霉菌与宿主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促进内生木霉菌作为生防因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4.24”民勤特强沙尘暴过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强沙尘暴是干旱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文中分析了2010年4月24日民勤特强沙尘暴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和近地面沙尘浓度的变化,同时对大气动力、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沙尘暴过境时地面水平风风向经历了从稳定到多次调整,再到稳定,最后崩溃的演变。风向调整时,风速减弱,而调整之后,风速加大,同时伴有很强的上升气流。强沙尘暴使地表发生非常严重的风蚀起沙现象,近地面沙尘浓度迅速升高200多倍。沙尘暴天气来临前,地面空气呈干热状态处于低气压控制之下,而在沙尘暴过境时和过境后,地面空气显得相对湿冷,地面气压急剧上升,并处于高压控制之下。沙尘暴的强度与相对风暴螺旋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县域农田氮素投入产出平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盆栽或田块尺度上土壤养分的试验研究,难以阐明区域尺度上农田养分的平衡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农田氮素平衡的投入与产出因素,确立了6个投入项、5个产出项,建立了县域农田氮素平衡模型,根据模型研究了甘肃省2000年县域农田氮素平衡特征及其空间规律性。结果表明,甘肃省2000年农田氮素共投入48.52×104t,产出59.87×104t,亏缺11×104t,亏缺率为23.4%,农业生产以过度消耗地力为特征;在县域水平上,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及其以北地带、祁连山地等地区农田氮素存在盈余,盈余量大体在0.002 t/(hm2.a)~0.4 t/(hm2.a)变化;甘肃东中部地区农田氮素普遍亏缺,亏缺量大体在0.006 t/(hm2.a)~0.4 t/(hm2.a)变化。2000年甘肃省农田氮素投入化肥比重最大,其次是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其它来源的氮素比例大体为65∶30∶5。在农田氮素的产出结构中,土壤侵蚀对农田氮素的输出影响最大,农田氮素的生物产出次之,农田氮素的生物有效产出率为34.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