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利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营造的29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4次抚育间伐利用和获得的木材经济效益为依据,计算得出,在小陇山林区的立地和气候条件下营造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效益巨大,29龄林分4次抚育间伐及保留林木的木材效益达到89500.30元/hm^2,利润52301.78元/hm^2。以造林投入为基数,依产值计算,投入产出比为1:73.32;依利润计算,投入产出比为1:38.84;每公顷林木的木材年纯收益达到1803.51元。  相似文献   

2.
北亚热带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木胸径生长规律和分化特征,确定了间伐起始期和间隔期。利用林木冠幅与胸径生长的相关规律,计算出不同径级林分适宜的密度指标,作为确定间伐强度的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在湖北亚高山丘陵区及其附近的相似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7~9a生时宜进行首次间伐,经4~6a后再进行第2次间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实施不同方式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技术措施,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影响较大,其中定量下层间伐法间伐4年后,无论是胸径还是材积,其上层木平均生长量和生长率以及优势木的比例都表现最优;其次为定量强度和定性下层;机械间伐和对照表现最差。培育优质材种以定量下层、定量强度、定性下层间伐法为好;培育中小径材以定量上层间伐法适合;机械间伐法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调查数据,综合林分生长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为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落叶松大、中径材优化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6地位级适合培育中径材,不同初植密度林分间伐3次就可以进行主伐;18地位级以培育大径材为主,密度4 400株/hm2的林分需要间伐5次,而密度3 300株/hm2的间伐4次就可以获得目的材种;20地位级也主要培育大径材,经过间伐45次后,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全部优化经营模式内部收益率均在15%以上。本研究为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刺槐萌生体前期生长旺盛的特点,对低立地指数级的刺槐人工林采用短轮伐期经营小径材,与相同立地条件下采用皆伐更新的林分相比,每公顷立木蓄积平均生长量由5.7立方米提高到8.4—11.5立方米,立木干材平均年产值由1046.6元增加到2193.6元,地上部分生物生产力达到了13.4—17.21吨/公顷·年。  相似文献   

6.
高洪亮  李凤日  贾炜玮 《森林工程》2009,25(4):10-13,36
根据人工用材林培育目标和对木材分级利用的观念,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模型预估得到各个径阶的详细收获量和各材种的出材量。由此得到不同利用方式的经营收入,结合生产投入,运用经济效果评价动态分析法中的效益成本比、净现值指标对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落叶松人工林的经济轮伐期为:13~18a。林分密度为1000株/hm^2时,效益成本比RBG最大值为3.8653,净现值胛矿最大值为9574.3元;l500株/hm^2时,RBC为4.2486,NPV为14408.6元;2000株/hm^2时,RBC为4.4937,NPV为16705.9元;2500株/hm^2时,RBC为4.685,NPV为19256.3元;3000株/hm^2时,RBC为4.8671,NPV为21749.7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还表明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越大,经济轮伐期越大。  相似文献   

7.
南方集体林区的森林,随着经营年限的增长,林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原始林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人工林的比重逐年加大。木材生产已由过去的大面积皆伐(原始林)逐步过渡到人工林的抚育间伐(以下简称间伐)和小面积皆伐、择伐。全国有用材林面积14.7亿亩,其中中幼林面积为9.7亿亩(大部分为人工林),占用材林面积的66%。由于间伐集运材方式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致使大量的中幼林不能及时进行间伐。目前急待进行间伐的中幼林面积达4.5亿亩,这样  相似文献   

8.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   

9.
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根河林业局角刀木林场1991年、1992年等带皆伐白桦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和保留带中,设立6块0.04hm2标准地(更新改造的落叶松林带和保留对照的白桦林带各3块)。通过主要林分因子调查和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择1株解析木)分析,从林分质量、出材量和经济、生态方面对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更新改造后30 a生的林分平均胸径约为未改造林分的4倍,林分平均高差异不大,而林分蓄积量提高约11倍,木材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林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高,低产林改造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东部山区高龄日本落叶松林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系统研究了生长素及插穗年龄对日本落叶松扦插育苗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用IBA、NAA及IAA处理插穗生根率高于对照;②以浓度为100mg/LIBA处理生根最好,100mg/LNAA次之,生根率分别为87.2%和85.5%;③采穗母树以1a生最佳,扦插时间以7月上旬为好。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分析了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改扩建技术,以加速中国亚热带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良种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利用6 a生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数据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根据日本落叶松生长早一晚相关性,以6 a生时的胸径作为选择指标依据,对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开展了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213个家系之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天然林产家系、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和中国产混...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日本落叶松扦插造林效果,笔者利用9 a生的生长数据对建始县高岩子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造林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差异不大,但胸径、蓄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树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胸径、树高、蓄积分别是实生苗的1.16,1.10,1.39倍。混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12块杉木人工中龄林标准地试验所得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方法,比较分析了施肥、抚育间伐、施肥 抚育间伐3种抚育措施对杉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中龄林的生长量影响最大,是杉木人工中龄林经营管理的较佳措施,从而为杉木人工中龄林的集约经营管理模式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is important both econ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in subtropical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 and it is vital not only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mmercially harvested timber and charcoal fuel, but also as a pionee…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如何以效应生长量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的研究,建立与间伐有关的系列断面积收获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确定抚育间伐强度和预测目标径级收获量的具体方法.通过对伐前密度为5550株·hm~(-2),地位指数级为10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研究,提出了间伐起始期15a,间隔期5a,采取4次间伐,间伐株强分别为30.3%,17.1%.22.4%,7.8%的间伐体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的采伐经营方式对地力的作用,分析间伐和皆伐对长白落叶松林下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分析后的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对11年生飞播马尾松林进行综合抚育间伐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强度和次数均产生不同的效果。胸径生长以间伐强度大和2次间伐为好;树干形质以间伐强度小为好;间伐对树高、冠幅、林木分化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We studied late-entry commercial thinning effects on growth, yield, and regeneration in a 48-year-old jack pine(Pinus banksiana Lamb.) stand. Applied thinning intensities were 27, 32, and 47% of merchantable basal area(BA) excluding skidding trails. After 15 years,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surviving trees in the 47% BA removal increased by 4.9 cm(25%) compared to the unthinned control. The 47% BA removal also increased gross merchantable volume(GMV) tree-1by 46%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27% BA removal had twice as much GMV ha-1compared to the 47% BA removal after15 years. Moreover, cumulative GMV ha-1was much higher in the 27% BA removal than in the unthinned control. The highest thinning intensity produced larger trees on average, while the lowest thinning intensity maximized volume production per hectare. Maintenance of acceptable growing stock throughout the 15-year period in the 27% BA removal could provide other ecosystem functions such as biodiversity enhancement or wildlife habitat by delaying senescence. Regeneration data showed that a shift in species composition occurred in the understory. After 15 years, the understory was dominated by black spruce(Picea mariana(Mill.) B.S.P.), white birch(Betula papyrifera Marsh.), and trembling aspen(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 If regenerating jack pine is an objective after final overstory removal, additional efforts will be needed to re-establish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