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菌根研究,推动了菌根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介绍了ITS、微管蛋白基因分析、PCR—DGGE、LAMP、PLFA和T—RFLP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菌根真菌系统分类与演化和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应用传统的培养方法分离菌根真菌,应用ITS rDNA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菌株的分类鉴定,并结合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菌根真菌进行检测。传统培养得到了2种与杜鹃花菌根真菌亲缘关系十分密切的真菌,分别为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Epacris pulchella root associated fungus。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1种菌根真菌为Rhizoscyphus ericae。  相似文献   

3.
森林微生物DNA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DNA分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林业科学一门重要学科,森林微生物学在应用分子生物技术上明显滞后于其它科学,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在森林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病原微生物防治、共生微生物功能利用等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森林微生物DNA提取、纯化、分析及DNA杂交技术进行介绍,并探讨了DNA分析技术在森林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菌根在吉林省生态草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及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生态草建设工程概况,通过菌根真菌对提高宿主植物抗病性、抗旱性、耐瘠薄、耐盐碱及在土壤修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着重论述了菌根在生态草工程中的生态学意义、应用价值和具体的菌根生产、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与林木共生的生态关系,在林业中被广泛研究与应用。该文分别从提高育种率、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林木抗逆性和生态环境修复4个方面总结了菌根真菌在林业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旨在为菌根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3-15
概述了与杨树共生的菌根真菌共74种,其中内生菌根真菌(VA)18种,外生菌根真菌56种,及其在分类学上的隶属关系,其中VA菌根真菌分属1门1纲3目2亚目4科6属18种,外生菌根真菌分属2门3纲6目14科25属56种;菌根真菌在不同杨树上的分布,其中VA菌根真菌在25种杨树及杨树多种上,外生菌根真菌在11种杨树及杨树多种上。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菌根真菌对杨树的生长能起很大效应:生长的影响、酶活性的影响、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抗旱性的影响、抗溃疡病的影响。最后提出了5项今后研究方向:1)筛选目的杨树品种上形成菌根的最佳种类;2)开展不同立地类型优良菌种的筛选;3)进行苗木菌根化技术措施的探究;4)加强适合杨树生长的菌根菌剂研究;5)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室内外对比试验和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林木菌根化的新途径一截根菌根化,并就截根对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截根菌根化育苗和造林,截根菌根化机制和截根菌根化技术等主要研究及其成果作一综述,对该成果的更广泛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截根菌根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室内外对比试验和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林木菌根化的新途径-截根菌根化,并就截根对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截根菌根化育苗和造林,截根菌根化机制和截根菌根化技术等主要研究及其成果作一综述,对该成果的更广泛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共生真菌。丛枝菌根真菌作为微生物技术的一种,能够在逐步减少化学产品使用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国内丛枝菌根真菌在农业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菌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外生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的菌根文献资料,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相互作用,外生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抵抗机理,及其在森林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黎蒴栽培生根难已成为限制黎蒴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选用3种菌根菌进行黎蒴幼苗根系接种试验,结果发现试验所用菌根菌均有较高的感染效率,其感染能显著增加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彩色豆马勃GZ01菌株的感染率高达100%,诱导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增加350%,地下生物量增加125%,是黎蒴菌根化育苗的最适宜菌株;另外,育苗基质中增加泥炭土比率以及多施肥多浇水能显著提高菌株的感染率,可分别提高23和20个百分点,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增加33%和66.7%,提高黎蒴菌根化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2.
Bücking H  Heyser W 《Tree physiology》2001,21(2-3):101-107
Microautoradiograph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exchange of phosphate and labeled carbohydrates in mycorrhizal roots of Populus tremula x Populus alba L. following application of 33P-orthophosphate (Pi) and 14CO2. Labeled Pi was not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mycorrhizal longitudinal axis. The fungal sheath and the Hartig net contained more 33Pi in the median parts of the root than in the apical or basal root zones, indicating that uptake and transfer of Pi to the host plant was localized mainly in this area. The Pi was translocated by the Hartig net and the interfacial apoplast to the host plant. It was distributed by way of the stele within the plant. Young leaves and meristematic tissue in the shoot tip were the main sinks for Pi. In plants that were left in the dark for 5 days before 33Pi application, the reduced carbohydrate supply caused a decrease in Pi absorption by mycorrhizal roots. Microautoradiography of mycorrhizal roots after assimilation of 14CO2 revealed that: (1) the fungal partner had a high capacity to attract photosynthates; (2) the main transfer of carbohydrates was localized in the median zone of a mycorrhizal root; (3) carbohydrates that were absorbed by the mycorrhizal fungus were translocated to the fungal sheath and were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and (4) in the main exchange zone, cortical cell nuclei showed a high sink capacity, indicating increased metabolic activity in these cells. We postulate that (1) the phosphate demand of the host plant regulates absorption of Pi by the fungus, and (2) a bidirectional transfer of carbohydrates and Pi occurs across the same interface structure in ectomycorrhizal roots of Populus.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包括根内球囊霉菌和单孢球囊霉菌)与外生菌根硬皮马勃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毛白杨苗高生长量有促进作用,且以根内球囊霉菌作用最明显,单孢球囊霉菌处理次之,硬皮马勃处理最差.水涝大大降低人工接种菌根菌的效果,严重影响VA菌根和外生菌根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的效应,根内球囊霉菌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VA菌根和外生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也不对苗高生长产生影响.菌根真菌的感染率随时间变化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杓兰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因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菌根真菌是杓兰栽培与繁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子。本实验采用rDNA ITS序列扩增技术和MEGA软件对滇西北的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存在显著的物种层面的专一性关系,即菌根真菌与杓兰属植物有较强的共生趋势。分离得到的菌根真菌序列已上传至 NCBI,登录号为 lcl51879、 lcl25153、lcl48033、 lcl38377、 lcl14203、 lcl24557、 lcl52287以及lcl46937。  相似文献   

15.
纵坑切梢小蠹是欧亚大陆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文章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扩增后电泳分析、PCR-RAPD、PCR—RFLP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在纵坑切梢小蠹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重点介绍了纵坑切梢小蠹起源及与近缘种的遗传学关系等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鉴于林木—菌根菌共生体在抗旱造林中的作用和应用潜力,从提高水分吸收能力及利用效率、改善植物养分状况、提高植物生长物质合成能力、增强植物生理生化调节能力以及共生体双方的多样性表现对生境的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对共生体在抗旱造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乡土用材树种与菌根型食用红菇菌的高效共生组合体,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锥Castanopsis fabric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宿主,以正红菇Russula vinosa07240、07242、07243、0204和0553菌株和鳞盖红菇Russulalepida0005菌株为菌种,开展了苗期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红菇菌株均可在红锥、白锥和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感染,感染率46.7%~90.0%。马尾松的接种效应最快,不同接种处理之间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差异分别在接种后1个月和4个月时达到显著;而红锥和白锥苗高生长差异则在接种后10个月,地径生长差异分别在接种后12个月和14个月时达到显著。以0553菌株接种的红锥、马尾松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高于其他5个菌株接种处理。与对照相比,0553菌株接种下的红锥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增长量分别达24.1%、19.8%和50.4%,马尾松则分别达20.9%、18.6%和49.1%。对于白锥,则以07242菌株接种处理下的生长效应最大,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增长量分别达54.0%、20.2%和57.2%。红锥、马尾松与正...  相似文献   

18.
高羊茅是一种重要的冷季型草坪草。综述近几年高羊茅的研究进展,包括:抗逆性、种子萌发及种子产量、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细胞与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对高羊茅的养护管理技术:品种选择、水肥管理、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和杂草去除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