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上层土(0~20 cm)(中层土(21~40 cm)(下层土(41~60 cm),中层土速效N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4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P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5~8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6年和8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K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7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1年园地中层土速效N和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76.3 mg/kg和103.21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含量最高,速效P含量最低,分别为149.0 mg/kg和6.34 mg/kg;6年园地上层土速效N含量最低,为58.5 mg/k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8.5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早实核桃园科学施肥,研究了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6年园地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Zn、有效Mn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中层土(21~40 cm)高于上层土(0~20 cm)和下层土(41~60 cm),全N、全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上层土高于下层土。在1~8年园地中,1年园地上层土全N量和中层土有效Zn含量最高,分别为0.532%和0.018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交换性Mg、有效Mn含量最高,分别为149 mg/kg、0.068 mg/g和0.029 mg/kg;6年园地中层土全P量和下层土交换性Ca含量最低,分别为0.018%和0.862 mg/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9 mg/kg;8年园地上层土交换性Ca含量最高,为0.969 mg/g,有效Mn含量最低,为0.011 mg/kg;中层土有效Zn含量和交换性Mg含量最低,为0.008 mg/kg和0.049 mg/g;下层土全P量最高,为0.070%,上层土全N量最低,为0.05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滴灌水温对骏枣林土壤和树体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地区红枣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新疆南疆地区,以5年生骏枣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水温为对照(CK),探讨不同滴灌水温(10,20,30,40 ℃)对骏枣林下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及枣树各器官(果实、枣吊、二次枝和叶片)全N、全P、全K含量的影响。【结果】(1)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10~2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较CK处理增加32.29%,16.92%;与CK处理相比,1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20~4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0~20 cm土层的速效K含量,3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 cm 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20~4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10~2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CK处理可以提高骏枣叶片的全N、P、K含量和二次枝的全N、全K含量。与CK处理相比,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骏枣果实中的全N、P、K含量及枣吊全N含量和二次枝的全P含量,其中果实中全K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13 g/kg,其他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枣吊的全P、全K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增温水可以提高土壤和树体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趋异或趋同。[方法]在广西猫儿山南坡的垂直高度上,按每升高100 m设置1个土壤剖面(共18个),按国颁标准采取土壤,并测定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pH值在3.98~5.6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波浪式递增,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有机质含量为31.2~98.8 g/kg,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差异较大,总体上表现为:泥炭土〉黄棕壤〉草甸土〉黄壤〉黄红壤〉红壤。全N含量为9.1~21.3 g/kg,速效N含量为222.7~388.3 mg/kg,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全P含量为0.6~1.2 g/kg,含量极少,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波浪式递减;速效P含量为30.9~58.8 mg/kg,表现为:黄壤〉泥炭土〉红黄壤〉红壤、黄棕壤及草甸土。全K含量为0.6~1.2 g/kg,含量极少,并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速效K含量为28.8~99.8 mg/kg,表现为:泥炭土、黄棕壤和草甸土〉黄壤〉红黄壤〉红壤。[结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及其森林植被的更新、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93-7495
以豫西南黄棕壤和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校正系数和N、P、K肥料利用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全N、有效P的校正系数在不同土壤、不同肥力水平下较稳定,可作恒值,速效K的校正系数变化较大,与土壤速效K含量呈负相关;N、P、K肥料利用率与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含量均呈负相关。当土壤中全N含量低于0.7 g/kg时,N肥利用率高于50%;当全N含量为0.7~1.0 g/kg时,N肥利用率为30%~45%;当全N含量高于1.0 g/kg时,N肥利用率低于25%。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低于7.5 mg/kg时,P肥利用率高于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为7.5~17.0 mg/kg时,P肥利用率为20%~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高于25 mg/kg时,P肥利用率低于15%。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低于130 mg/kg时,K肥利用率高于6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为130~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为40%~5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高于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低于30%。  相似文献   

6.
钾肥对河西走廊芹菜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第2次土壤查普,河西走廊农业土壤速效N、P、K平均含量分别为63.19mg/kg、5.70mg/kg、171.43mg/kg,速效N、P、K三要素现状是高K、低N、较缺P的土壤,农户栽培的作物注重N、P化肥的施用,没有施用K肥的习惯。近20年以来,由于种植年限的延长,有机肥料施用量不足,土壤中速效K含量在不断的消耗。据室内化验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农业土壤速效K由1985年的171.43mg/kg[1]降低到2005年的154.52mg/kg,农户日光温室种植的芹菜没有施用钾肥的习惯,芹菜在生长中期老叶叶缘发黄,进而变褐呈焦枯状,叶柄短而粗,小叶卷曲不舒展,究其原因是缺K引起的生理性病害[2]。  相似文献   

7.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杨瑞  陈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3-6834,6913
[目的]为果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云南蒙自石榴园距树干基部水平方向0~200cm、垂直方向0~8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果树根区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区石榴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71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48.83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94.92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97.22mg/kg。在垂直方向上,石榴园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0~20和20~40cm土层,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基部0~50cm范围内,随着距树干基部距离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除碱解氮外,研究区石榴园养分含量普遍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棚龄长的耕层内盐分含量高,微生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问题。[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淮安市的不同使用年限的塑料大棚的土壤养分变化和盐分累积情况。[结果]所有大棚内碱解N都超过了140mg/kg;4年龄棚比1年龄棚、3年龄棚比2年龄棚速效P含量分别增加48.561、3.52 mg/kg;棚龄3年、4年的大棚有效K分别为96.88、138.4 mg/kg;棚龄4年的土壤pH值为5.12;4年大棚的表层土水溶性盐含量达到了4.62 g/kg。[结论]大棚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地,0~20 cm土层的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棚龄4年的大棚土壤pH值已呈一定的酸化;大棚土壤的水溶性盐分明显高于相邻露地,多数已达中度盐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杭波  韩青海  李庆军  原永兵  刘成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32-12734,12738
[目的]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添加土壤有机改良肥,以减轻重茬障碍对新定植苗的危害。[方法]以22年生老果园重茬改造园内的土壤和再植苗为试材,连续2年研究果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再植苹果树生长量、产量。[结果]果园重置前的有机质含量在2g/kg左右,2009年达到10g/kg以上,2010年又降到5~9g/kg。这说明土壤的有机质正在转化吸收。定植前老果园的碱解氮含量大多在120~150mg/kg,速效磷含量150mg/kg,速效钾含量80~90mg/kg,80%的土壤样本pH低于5.5;2009年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变化并不大,速效钾含量在470mg/kg左右,全部土壤样本的pH都高于5.5;2010年土壤样本的碱解氮含量100~120mg/kg,速效磷含量30mg/kg,速效钾含量降到200~300mg/kg,80%土壤样本的pH在6.0以上。2010年苹果幼树平均开花率达649.2个/株,2009年却达74.5个/株;2010、2009年苹果单果重不存在差异,多在195.5g左右;2010年苹果单果重达200g,果树产量最高达40669.5kg/hm2。[结论]改良后的土壤有机质及N、P、K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在随后的2年内有机质及N、P、K含量降低;定植后的幼树生长良好,2010年已进入平稳的丰产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林地土壤养分状况,本文对黎平县杉木大径材林地土壤进行分级,并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地土壤pH呈酸性,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水解氮中等;其中有效磷含量2 mg/kg的6级土壤比例达到77.42%严重偏低;有效磷都分布在5、6级土壤,速效钾集中分布在4、5级土壤;除20~40 cm土层与4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各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水平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达到强变异程度。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土壤上层养分含量高于下层土壤,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肥料试验,探讨不同试验处理对河流故道区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时,肥料配比尿素(512.22 kg/hm2)、P2O5(191.11 kg/hm2)、K2SO4(791.53kg/hm2)为最佳处理,其0~20 cm土层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07%和84.6%。全量养分并没有在试验中产生显著性差异。0~20 cm土层中,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在尿素(512.22 kg/hm2)、P2O5(191.11 kg/hm2)、K2SO4(263.84 kg/hm2)肥料配比中酶活性表现最高;不同土层中,上层土壤中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要显著高于下层,但是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土壤质量对不同树种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与树木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兰州市主城区选择生长势不同的银杏、七叶树、法桐、栾树、五角枫、樱花、玉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环境中的土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含量、pH值和含盐量达到园林种植土质量要求的土样分别占全部土样的35.71%,10.71%,60.71%,100%,0%和7.14%,调查区域内城市绿地土壤速效K含量较高,速效P较缺乏,有机质和速效N极其缺乏,土壤盐碱度较高,土壤环境较差;在相似的气候环境中,土壤有机质、速效N,P,K含量为8.29~19.92g/kg,60.33~102.45mg/kg,11.69~42.28mg/kg,194.79~260.32mg/kg的调查树种生长较好;含量为5.54~15.02g/kg,59.02~78.10mg/kg,9.42~27.40mg/kg,161.64~246.22 mg/kg的调查树种生长较差,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树木的生长表现.【结论】可通过改良土壤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为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条件,促进其健康生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白龙江上游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设置试验样地12个,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63~9.10,土壤有机质含量1.32~29.53%,土壤全量N、P、K含量分别为0.11~3.13、0.47~4.79、8.70~14.70g/kg,速效N、P、K含量分别为43.80~625.96、0.85~17.13、43.80~625.96m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增大,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减小,土壤全N、全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P含量在海拔3 090m以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海拔3 200m以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与速效N、速效P、速效K、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全K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各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速效N含量与土壤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速效P含量与全P含量、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桂西北地区营造马尾松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在南盘江南缘河谷地带,选择6、10、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设置土壤剖面,按国家颁布标准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0~100cm土层密度为0.997~1.606g/cm3,总孔隙度为42.56%~61.03%,通气度为4.36%-39.45%;0~40cm土层pH值为4.33~5.33,有机质含量为9.02~49.99∥kg,全N含量为0.54~1.58g/kg,全P为0.35—0.86g/kg,全K为6.69~20.68g/kg。[结论]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较大、通气性一般,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5.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N、P、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实际存在状况,将池土分为3个层次, 各处理上层(0~20 cm)土壤容重保持一致,播前按照处理要求调整各个处理20~40 cm、40~6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容重。【结果】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很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为K>P>N,这种影响在吐丝期表现尤为明显。N、P、K的积累量均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处理间差异显著。N、P、K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转移率大小也受下层土壤容重的影响,特别是各个时期N、P、K在玉米生长中心中分配的比例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层次土壤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均产生交互影响,且20~40 cm土层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远大于40~60 cm土层。【结论】通过调整下层土壤容重,尤其是20~40 cm土层容重,可以促使玉米吸收更多的矿质营养,并使营养元素更多地向生长中心分配,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后期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 (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铜鼓嶂主要野菜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为人们安全食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采自广东省梅州市铜鼓嶂山区的10种野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10种野菜的硝酸盐含量为62.02~1 548.97 mg/kg(鲜重),平均为324.90 mg/kg(鲜重);亚硝酸盐含量为0.10~0.235 mg/kg,平均0.15mg/kg;Vc含量为11.14~50.65 mg/100 g(鲜重),平均29.60 mg/100 g(鲜重)。[结论]10种野菜中的苦斋菜、三白草、加拿大蓬、车前、鼠鞠草、紫萁、牛尾菜、苣荬菜、积雪草9种属于一级野菜,可以安全食用;甜菜子属于四级蔬菜,不允许食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湿地松中龄林的生长,以湘北9年生湿地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配方肥不同施肥量对湿地松生长、土壤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施肥后3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生长量及施肥效益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以700 g/株对湿地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后2年的土壤养分比施肥前有所改善,不同土层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速效K含量均有所提高,速效N含量大幅提高,上层增加量高于下层,速效P不同程度减小,上层减少量低于下层:适量施肥可促进豆马勃菌的生长,施肥后7个月,豆马勃子实体个数在100~800 g/株范围内总体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湿地松中龄林进行1次追肥,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以N、P、K配方肥700 g/株最佳。  相似文献   

20.
兰州大浪沟雨养生态试验示范区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对兰州雨养生态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乡大浪沟为试验示范区,研究不同坡向(阴坡、半阳坡和阳坡)、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40~60、60~80cm)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0~8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表聚现象明显,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半阳坡和阳坡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5.69、4.36、3.09g/kg;有效磷(P)平均含量分别为14.13、14.08、13.85mg/kg;速效钾(K)平均含量分别为:159.13、158.76、150.14mg/kg;水解氮(N)平均含量分别为:26.4、19.7、14.7mg/kg.【结论】大浪沟雨养生态试验示范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土壤中速效K含量较高,有效P含量中等,有机质和水解N的含量极低,建议在植被恢复配置时,考虑耐瘠薄的品种,并适当施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