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石丹丹  张帅  梁沛 《植物保护》2023,49(5):270-278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化学杀虫剂一直以来都是棉蚜综合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化学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棉蚜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现有研究表明, 靶标位点突变、解毒酶基因的过表达以及某些肠道共生菌丰度的变化是导致棉蚜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针对棉蚜抗性发展现状及其抗药性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 是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势、实现棉蚜可持续治理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棉蚜的抗药性现状、抗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策略3个方面对近10多年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棉蚜抗药性长效治理和科学施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而且病原菌产生毒素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危害人、畜的健康。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化学防治,但是药剂防治使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赤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以及对抗药性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疆地区棉蚜对不同杀虫剂敏感度水平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北疆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度水平,科学指导北疆地区棉蚜的化学防治,利用FAO推荐的叶片浸渍法(1980)测定北疆地区4个棉蚜田间种群对4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农大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水平最高,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新烟碱类>有机磷类>抗生素类>拟除虫菊酯类.安宁渠种群较石河子种群更为敏感.石河子垦区内的两个不同种群对菊酯类处于相对敏感状态;对有机磷类产生了明显抗药性,147团种群对辛硫磷的相对抗性倍数为951.8倍,新湖农场种群更达到了1236.9倍;147团种群和新湖种群对啶虫脒亦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34.4倍和270.0倍,但对吡虫啉的敏感度较高.石河子垦区应限制使用新烟碱类的啶虫脒和有机磷类杀虫剂,以减缓棉蚜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棉蚜的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蚜是最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世界各地,严重危害棉花等寄主植物。近年来,棉蚜抗药性发展极快,本文就棉蚜的综合防治(IPM)作一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棉蚜防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段丽霞  徐英 《植物医生》2006,19(3):23-24
针对茶树害虫化学防治引发的耐药、抗药性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通过科学控制施药因素,建立合理的化学防治模式和协调运用综合措施,延缓和避免茶树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棉蚜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蚜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业的主要害虫之一, 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对棉蚜产生极大的选择压, 加速抗药性发展。针对近年来新疆多地出现的棉蚜防效下降问题, 采用叶片药膜法, 检测了新疆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博乐、伊犁和库尔勒地区棉蚜田间种群对10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博乐、库尔勒、石河子、五家渠、伊犁、奎屯6个地区的棉蚜田间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性, 其中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氧乐果的抗性分别达到728~2 494倍、353~4 932倍和2 137~9 501倍。对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中、高水平抗性, 其中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分别为85.2~412倍、221~777倍和122~1 095倍, 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抗性分别为19.6~220倍和27.66~130倍, 对灭多威和丁硫克百威的抗性分别为91~292倍和6~148倍。其中五家渠棉蚜田间种群对丁硫克百威表现为低抗性, 这可能与该地区施药的频次及药剂种类有关。建议新疆不同区域棉田交替使用新烟碱类、抗生素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溴氰菊酯抗性棉蚜对其它杀虫剂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使棉蚜相继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尤其是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性迅速发展,给棉蚜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威胁。为了弄清抗性棉蚜对不同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并为选择轮换药剂提供依据,本文利用田间笼内培育的棉蚜溴氰菊酯抗性  相似文献   

8.
桃褐腐病菌抗药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褐腐病是严重危害桃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该病害的控制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杀菌剂的大量使用,桃褐腐病菌已对几类常用的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就桃褐腐病菌(Moniliniaspp.)对生产上使用的几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情况及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概述和分析,以供国内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洪奎  潘学 《植物医生》1995,8(1):17-18
近年来,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花上的棉蚜、棉铃虫等的抗药性巨增,尤其对菊酯类农药的抗药性可高达几十倍、上百倍,使一些特效药剂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等防效明显降低,甚至失效。为此,从1992年起我们在高密、昌邑、寒亭等基点,进行了抗药性棉花  相似文献   

10.
在鲁北地区3市15个县(市、区),对西瓜的8种常发性病害的发生频率、病株率、病情指数进行了7年的调查统计,对部分病害的产量损失、病原菌对部分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以克服病原菌抗药性和降低农药残留,实行无公害化生产为目标,提出了以实行轮作或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育苗期处理等农业防治措施,和使用中生菌素、甲壳素类抗病活化剂等新型药剂为主导药剂的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蚜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2.
蔬菜蚜虫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是为害蔬菜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如不防治会给蔬菜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使用农药防治蔬菜蚜虫,但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蔬菜蚜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新烟碱等多种类型的杀虫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对常见的蔬菜蚜虫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理以及治理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该类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筛选出比河北廊坊桃蚜相对敏感种群更为敏感的甘肃宕昌桃蚜种群,建立了18种杀虫剂对桃蚜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可作为今后国内各地监测桃蚜抗药性水平的敏感基线。用氧乐果、氰戊菊酯及其氧乐果+氰戊菊酯对桃蚜敏感种群进行抗性选育,汰选20次时桃蚜对混剂氧乐果+氰戊菊酯只产生4.85倍的抗药性,比氧乐果单剂(7.39倍)抗性发展速度幔,尤其比氰戊菊酯单剂(87.21倍)更慢,表明桃蚜易对菊酯类药剂产生抗药性,混剂可以延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Wu K  Mu W  Liang G  Guo 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5,61(5):491-498
A continuous programme for monitoring resistance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to commonly used insecticides was undertaken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Bt cotton planting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est resistance from 1994 to 2002 in China. The bio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levels per year in field populations of H armigera to lambda-cyhalothrin, phoxim and endosulfan decreased, respectively, to 9-15-fold, 11-14-fold and 6-8-fold in 2001-2002 from 197-262-fold, 52-74-fold and 18-38-fold b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Bt cotton in 1997. This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sceptibility to insecticides 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a reduction in insecticide application for H armigera control in Bt cotton. It is concluded that Bt cotton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H armigera by increasing the potential for natural and chemical control of the pest.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虫害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 造成棉农的经济损失。目前, 化学杀虫剂仍是防治棉花虫害的主要手段, 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棉蚜Aphis gossypii、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治效果。本研究使用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棉蚜、绿盲蝽,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能有效侵染棉蚜和绿盲蝽, 随着浓度的升高, 对棉蚜和绿盲蝽的毒力增强。〖JP+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该药剂能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蚜和绿盲蝽。采用1 20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棉蚜的防效达94.42%; 采用1 35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绿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87.25%(新疆), 91.62%(湖北)。  相似文献   

16.
The changes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to three insecticides (lambda-cyhalothrin, phoxim and endosulfan) commonly used for control of this pest in China were monitored by bioassays at various generations. The insects were originally collected from Bt cotton fields and selected with Cry1Ac over 44 genera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a susceptible strain, the larval resistance of the Bt-selected populations to Cry1Ac toxin increased 106-fold. Simultaneously, the resistance levels to lambda-cyhalothrin, phoxim and endosulfan declined dramat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no positive cross-resistance between Cry1Ac toxin and the insecticides. Evidence of the lack of cross-resistance to three commonly used synthetic insecticides in our laboratory-derived Cry1Ac-resistant population may suggest that growers can confidently use these insecticides if and when resistance to Cry1Ac cotton does occur.  相似文献   

17.
寄主植物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5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种群对灭多威的敏感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灭多威对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取食石榴和花椒的棉蚜AChE活性最高,是冬青上棉蚜(最低)的2.00倍和3.33倍,说明寄主植物可以影响棉蚜AChE的活性,灭多威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个体的AChE进行抑制后,发现棉花和冬青上的棉蚜种群中AChE对灭多威不敏感的棉蚜个体多于花椒,木槿和石榴上的棉蚜种群,这与棉花及冬青上的棉蚜对灭多威耐药性较其它三种强的趋势近似,表明AChE敏感度的降低是棉蚜对灭多威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