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选用鲁棉研21号为供试材料,分别开展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以评估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0.2%的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种子处理悬浮剂(FS)药液浸种对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浸种处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提高种子活力。播种第4天发芽势达73.33%,播种第7天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1.33%和31.29,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和空白对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播种前使用该药剂浸种能够提高出苗率,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达62.46%;播种后第90天和第105天对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37.21%和23.23%,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本研究初步表明,使用0.2%咯菌腈·精甲霜·噻呋FS药液浸种处理对棉花种子安全,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可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加快内生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Jaased1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示范进程,利用Jaas ed1菌剂在苗期对棉花进行灌根处理,以及现蕾初期对棉花进行灌根处理。结果表明:新型内生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能抑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特别是苗期以及现蕾初期进行药剂灌根,对预防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防治效果达到53.2%;同时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提高棉花的产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高7.95%、8.19%。  相似文献   

3.
 对枯草芽孢杆菌粉剂防治棉花枯、黄萎病与促进棉花生长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枯、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苗期施药预防效果明显高于蕾期用药和药剂对照;在促进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霜前花率;苗期开始灌根施药增产率最高,为7.49%。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60%(质量分数,下同)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Wettable granule,WG)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长增产作用,在阿拉尔选择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田进行叶面喷雾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1 080 g·hm-2对棉花枯萎病防效达62.84%,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135 g·hm-2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效可达35.56%,明显优于其他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对棉花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可增加棉花单株花数和铃数,防止早衰,提高产量。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可用于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并具有促生长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株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萎星是河南省濮阳农科所研制生产的用于叶面喷施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农药 ,1 999年通过国家农药登记。室内抑菌试验表明 ,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但抑菌活性较差 ,单从这一点不能解释克萎星的防治作用机理。本试验通过研究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株叶片内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探讨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感病株的基础抗性诱导作用。1材料和方法1 .1 田间试验。2 0 0 0年试验地为连作棉田 ,土质壤土 ,肥力中等 ;供试材料为耐黄萎病品种 3 3 B。小区面积 40 m2。试验处理设置为 1克萎星 5…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连年对棉花的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损失,而利用生防菌是绿色防治病害的方法之一。为了明确棉花内生真菌枝顶孢霉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开展了生防菌CEF-193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CEF-193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减轻黄萎病发病,其中固体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温室防效达到52.7%,大田防效达到33.7%;CEF-193处理可促进棉花增产,其中发酵液喷雾处理的棉花铃重增加了6.7%,灌根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8.4%。在棉花生产中,生防菌CEF-193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该研究可为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前,枯草芽孢杆菌已广泛应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但不同菌株的防治效果(防效)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筛选验证。前期,本课题组从健康棉花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为明确这些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筛选具有优异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采取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温室试验验证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通过对峙培养和对扣培养筛选出18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温室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浸种或灌根处理,EBS03、EBS07、EBS10和BS04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均大于55%,其中EBS03防效最好,浸种与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6.31%、87.10%;此外,播种后60 d EBS03和EBS10菌株浸种处理的棉苗株高、地上部鲜物质质量、总鲜物质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78.08%和77.77%、113.33%和108.00%、107.23%和103.61%。综上,EBS03和EBS10菌株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并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冀棉11和鲁棉研21为供试材料,以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为药剂对照,并设空白对照,分别于温室和田间进行药效试验,评估种子处理剂"入田"拌种处理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个拌种剂量均可以显著减轻枯黄萎病发生,拌种用药制剂量为10 m L·kg~(-1)(以种子质量计,下同)时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播种后20 d为55.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50.2%);拌种用药制剂量为20 m L·kg~(-1)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播种后90 d时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7.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31.4%)。推荐"入田"种子处理剂用于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使用剂量为10~20 m L·kg~(-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棉花的多年连作,棉花黄萎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为探讨棉花黄萎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提高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2006年在寒亭区南孙乡进行了武夷菌素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研究,探讨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佳药剂和使用方法,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试验方法供试药剂:1%武夷菌素水剂(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胶悬剂(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氰氨化钙(石灰氮)(山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供试品种为鲁棉研28,于4月16日大小行播种,行距分别为60cm和50m,株距为35cm。棉花生长期…  相似文献   

10.
棉花黄萎病连年对棉花的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损失,而利用生防菌是绿色防治病害的方法之一。为了明确棉花内生真菌枝顶孢霉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开展了生防菌CEF-193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CEF-193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减轻黄萎病发病,其中固体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温室防效达到52.7%,大田防效达到33.7%;CEF-193处理可促进棉花增产,其中发酵液喷雾处理的棉花铃重增加了6.7%,灌根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8.4%。在棉花生产中,生防菌CEF-193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该研究可为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枯萎病和黄萎病为棉花上的两种重要病害。在田间常常是二病混合发生在同一块棉田,甚至同一株棉花上,因此在防治上要寻找能够兼治两病的药剂。随着主产棉区种植棉花面积的扩大,全国化学药剂、生物制剂、生长调节剂等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新药剂层出不穷,日新月异。随着农药的发展,棉农经济收入的提高,对高效、广谱、低毒、强力杀菌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棉农丰产又丰收,急需分清这些药剂的功效。为此,2004年、2005年就地收集了23种品牌的农药,在室内进行了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23种。即:菌病快又净(北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引发、丸粒化、引发+丸粒化+灌根3种方式处理,同时在棉花黄萎病鉴定圃调查拮抗菌3种处理方法的田间防效,确定拮抗菌最佳应用方式为“引发+丸粒化+灌根”,接菌浓度为1×109 cfu·mL-1;拮抗菌处理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第一次发病高峰的黄萎病田间防效可达30%~70%.初步建立了一种棉种携带拮抗菌制剂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黄萎病防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因缺乏有效药剂防治,一直是棉花种植业当中的一个难题。本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农三师垦区对棉花黄萎病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棉花单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生物有机肥、酵素菌(内生菌类)有机肥和克萎菌粉剂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降低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并有利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花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对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很大,诱发棉花黄萎病的外界因素很多。本研究通过多年的试验,探明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土壤营养条件、改茬和药剂防治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有效的种子检疫与处理措施,缺乏抗病品种,缺乏化控措施和生物控制措施,棉花连作面积较大,棉杆还田增加菌量以及黄萎病本身的特点等。防治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物理防治,轮作套种,加强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由于棉花对黄萎病最敏感的时期是在棉花的2~6片真叶期,而其发病的主要时期是在棉花现蕾后,所以一旦发病就很难进行防治.根据近年来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两种方式的比较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阳棉花麦后移栽和麦棉套种两种种植模式的综合比较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麦棉套种相比,麦后移栽种植模式下棉花枯黄萎病发病期推迟,且显著减轻;小麦的播种、管理和收获都利于机械化操作,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麦后移栽比麦棉套种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不同油菜品种、不同部位中的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含量,研究了油菜不同处理对棉花黄萎病菌和红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晋黄芥的硫苷含量显著高于晋油9号;同一油菜品种茎、根和籽中的硫苷含量存在差异。晋黄芥对棉花黄萎病菌和红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晋油9号。晋黄芥茎或根部组织在使用量为1.0 g·皿-1时,对棉花黄萎病菌有直接杀灭效果,其他用量处理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表现为先降后稍有上升的趋势;晋黄芥茎或根部组织在使用量为4.0 g·皿-1时,对棉花红腐病菌具有直接杀灭效果,其他用量处理对棉花红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五倍子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五倍子为对象,研究其粗提液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效果及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研制用于棉花黄萎病防治的新型植物源制剂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当五倍子粗提液体积分数达到0.6%时,其对分离自不同棉区的大丽轮枝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0、Vd147、Vd021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和产孢量抑制率均达到100%。田间叶面喷施五倍子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到58.8%,40、80倍液处理能显著提高棉花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且前者能显著提高籽棉产量。推荐生产上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叶面喷施40~80倍的五倍子粗提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